Return to Video

参与灾难救援的机器人

  • 0:01 - 0:06
    每年超过100万人在灾难中丧生。
  • 0:06 - 0:11
    250万人因意外而终生残疾或流离失所,
  • 0:11 - 0:15
    重建家园需要20到30年的时间,
  • 0:15 - 0:18
    花费高达数十亿。
  • 0:19 - 0:23
    如果最初的应急响应能提前一天,
  • 0:23 - 0:27
    灾后重建工作就能缩短
  • 0:27 - 0:30
    1000天,大约3年。
  • 0:30 - 0:32
    知道为什么吗?
  • 0:32 - 0:34
    如果应急响应小组
    能够(及时)行动,拯救遇难者,
  • 0:34 - 0:37
    缓解洪水或者其他灾害的影响,
  • 0:37 - 0:39
    其他团队就可以(尽快)开始
  • 0:39 - 0:42
    恢复供水,交通,电力,
  • 0:42 - 0:45
    这样的话,施工人员,保险代理人,
  • 0:45 - 0:48
    所有人都可以(尽快)开始重建房屋,
  • 0:48 - 0:51
    经济就能(迅速)恢复,
  • 0:51 - 0:56
    甚至变得更好,
    提高今后对灾难的抗打击能力。
  • 0:58 - 1:00
    一家大型的保险公司曾告诉我
  • 1:00 - 1:05
    如果他们能够提早一天处理房主的理赔申请,
  • 1:05 - 1:07
    房主的房屋就可以
  • 1:07 - 1:09
    提前六个月修好。
  • 1:10 - 1:12
    这就是为什么我研究救灾机器人——
  • 1:12 - 1:17
    因为机器人能够更快地应对灾难。
  • 1:18 - 1:20
    相信大家以前都见过无人机。
  • 1:20 - 1:22
    这些是无人机
  • 1:22 - 1:24
    这里有两种无人机:
  • 1:24 - 1:26
    一种是旋翼机,也叫“蜂鸟”;
  • 1:26 - 1:28
    另一种是固定翼的,也叫“雄鹰”。
  • 1:28 - 1:31
    它们从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起
  • 1:31 - 1:33
    就被广泛使用。
  • 1:33 - 1:36
    我们来看看“蜂鸟”是如何工作的。
  • 1:36 - 1:39
    “蜂鸟”对结构工程师帮助巨大。
  • 1:39 - 1:43
    能帮助你从不同角度观察受损情况,
    而这些角度无论是地面望远镜,
  • 1:43 - 1:45
    还是卫星图像,
  • 1:45 - 1:48
    或者其他任何高空飞行器都无法提供。
  • 1:49 - 1:53
    (无人机)不光能帮助
    结构工程师和保险业者。
  • 1:53 - 1:55
    比如这架“雄鹰”固定翼无人机,
  • 1:55 - 1:59
    可以用来做地理空间测绘。
  • 1:59 - 2:02
    将它拍摄的图像拼在一起,
  • 2:02 - 2:03
    就能生成3D图像。
  • 2:03 - 2:08
    我们在华盛顿州的奥索泥石流灾害
    中用到了这两种无人机,
  • 2:08 - 2:10
    因为难点在于
  • 2:10 - 2:13
    了解灾害的地理和水文性质,
  • 2:13 - 2:14
    而不是搜寻和救援。
  • 2:14 - 2:17
    这是搜寻救援队的工作,
  • 2:17 - 2:18
    他们是专业的。
  • 2:18 - 2:22
    更严重的问题是河水和泥石流可能会把
  • 2:22 - 2:23
    救援队冲走。
  • 2:23 - 2:27
    这不仅会造成救援队人身和财产损失,
  • 2:27 - 2:31
    还会对未来华盛顿州地区的三文鱼捕捞
  • 2:31 - 2:32
    带来不利影响。
  • 2:32 - 2:35
    所以他们需要了解灾害情况。
  • 2:35 - 2:37
    在7小时内,(我们)从阿灵顿的
  • 2:37 - 2:42
    灾难指挥所开车到事发现场,操控无人机,
  • 2:42 - 2:46
    处理得到的数据,开车回到阿灵顿指挥所,
  • 2:46 - 2:47
    (总共)七个小时。
  • 2:47 - 2:51
    我们在七个小时内提供给他们的数据,
  • 2:51 - 2:55
    如果用别的方式可能需要两三天。
  • 2:55 - 2:57
    而且(我们的数据)分辨率更高。
  • 2:57 - 3:00
    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 3:00 - 3:02
    但还有比它们更厉害的。
  • 3:02 - 3:05
    没错,无人机确实很神奇——但请记住,
  • 3:05 - 3:08
    世界上80%的人口都生活在水边,
  • 3:08 - 3:11
    这就意味着我们关键的基础设施都在水里——
  • 3:11 - 3:14
    而我们无法到达,比如桥梁等设施。
  • 3:14 - 3:17
    于是我们发明了水下无人机器人,
  • 3:17 - 3:21
    大家看到的这个是SARbot,
    又叫“方形海豚”。
  • 3:21 - 3:24
    它能潜入水中并使用声纳。
  • 3:24 - 3:26
    为什么水下机器人如此重要?
  • 3:26 - 3:29
    原因是什么?
  • 3:29 - 3:31
    (因为)它们常被人忽视。
  • 3:31 - 3:33
    回顾一下日本海啸——
  • 3:33 - 3:37
    总共400英里的海岸线被完全摧毁,
  • 3:37 - 3:42
    是美国卡特里娜飓风
    摧毁的海岸线长度的两倍。
  • 3:42 - 3:46
    所有的桥梁,管道,港口都被完全摧毁。
  • 3:46 - 3:48
    如果没有港口,
  • 3:48 - 3:51
    就无法运输足够的救灾物资
  • 3:51 - 3:52
    去支援受灾人群。
  • 3:52 - 3:56
    这在海地地震时就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 3:56 - 3:58
    所以,我们需要水下机器人。
  • 3:58 - 4:00
    现在,我们从SARbot的角度
  • 4:00 - 4:02
    看看它能看见什么。
  • 4:02 - 4:04
    我们曾帮助过一个渔港。
  • 4:04 - 4:10
    在(SARbot的)声纳帮助下,
    我们在四个小时内就让渔港恢复了工作。
  • 4:10 - 4:12
    渔港原本被告知,潜水员
  • 4:12 - 4:15
    要六个月之后才能开始工作,
  • 4:15 - 4:18
    工作时间还需要两个星期。
  • 4:18 - 4:20
    这样一来他们会错过秋季渔汛,
  • 4:20 - 4:24
    那是当地的主要经济来源,
    有点像咱们的鲟鱼角。
  • 4:24 - 4:27
    水下机器人,非常重要。
  • 4:27 - 4:30
    我给大家展示的机器人都很小,
  • 4:30 - 4:34
    因为它们需要做的,
    是人类做不了的事。
  • 4:34 - 4:36
    需要前往的,
    是人类去不了的地方。
  • 4:36 - 4:39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机器人是布约德。
  • 4:39 - 4:42
    陆地无人机都特别小,
  • 4:42 - 4:43
    布约德
  • 4:43 - 4:45
    (笑声)
  • 4:45 - 4:46
    向布约德问好。
  • 4:46 - 4:49
    (笑声)
  • 4:50 - 4:53
    布约德在世贸中心救援中被广泛使用,
  • 4:53 - 4:55
    它可以穿过一、二和三号大楼,
  • 4:55 - 5:00
    从上方钻入废墟,
    一路向下,进到很深的地方。
  • 5:00 - 5:05
    这是从布约德的角度来看世界贸易中心。
  • 5:05 - 5:10
    在这场灾难中,你无法派人或狗进入现场,
  • 5:10 - 5:12
    而且到处都是大火。
  • 5:12 - 5:16
    想要救出被困在地下室的幸存者,
  • 5:16 - 5:18
    只能通过熊熊燃烧的火场。
  • 5:18 - 5:23
    现场温度很高,其中一个机器人
    的履带都融化脱落了。
  • 5:23 - 5:26
    机器人并不能取代人或者狗,
  • 5:26 - 5:29
    也不能取代蜂鸟,老鹰或海豚。
  • 5:29 - 5:31
    它们能够做与众不同的事。
  • 5:31 - 5:36
    它们用创新的方式协助救援队和专家。
  • 5:36 - 5:41
    现在最大的挑战
    并不是把机器人变得更小。
  • 5:41 - 5:43
    也不是让它们更加耐热。
  • 5:43 - 5:45
    也不是安装更多的传感器。
  • 5:45 - 5:48
    最大的难题是(处理)数据和信息,
  • 5:48 - 5:52
    因为人们需要在正确的时间得到准确的信息。
  • 5:52 - 5:58
    如果专家们能实时获取机器人取得的数据,
  • 5:58 - 6:01
    不需要等机器人回到指挥所,
  • 6:01 - 6:04
    可以直接在线使用机器人,那该有多棒。
  • 6:04 - 6:05
    让我们想象一下。
  • 6:05 - 6:09
    如果一列装载化学品的列车
    在偏远地区脱轨,
  • 6:09 - 6:13
    专家们,比如化学工程师,
  • 6:13 - 6:15
    铁道运输工程师,
  • 6:15 - 6:19
    有多大的几率当地正好有
    他们会使用的无人机呢?
  • 6:19 - 6:21
    也许完全没有。
  • 6:21 - 6:23
    所以我们开发了一种(通用)界面,
  • 6:23 - 6:28
    人们即使对自己使用的机器人不熟悉,
    也能(正常)操纵它们,
  • 6:28 - 6:31
    甚至都不需要知道他们在操纵机器人。
  • 6:32 - 6:38
    机器人提供给我们的,给专家的,是数据。
  • 6:38 - 6:42
    接下来的问题是:
    (如何决定)谁在什么时候得到何种数据?
  • 6:42 - 6:46
    一种办法是把所有的信息给所有的人
  • 6:46 - 6:47
    让他们自己筛选。
  • 6:47 - 6:51
    但这样做可能会导致
    (传输数据的)网络超载。
  • 6:51 - 6:55
    更糟的是,它可能超越了
    人类认知能力(的极限),
  • 6:55 - 6:59
    因为每个人都需要从(海量)数据中
    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那一小部分,
  • 6:59 - 7:04
    来作决定,而这决定可能关乎生死。
  • 7:04 - 7:07
    所以我们要再三斟酌。
  • 7:07 - 7:08
    这是关于数据的难题。
  • 7:08 - 7:11
    再来看世贸中心救援,
  • 7:11 - 7:15
    我们是在布约德进入废墟深处后
  • 7:15 - 7:17
    才开始记录数据的,
  • 7:17 - 7:21
    因为这是坍塌搜救专队的要求。
  • 7:21 - 7:23
    而有一件事我们当时不知道,
  • 7:23 - 7:26
    就是土木工程师十分需要了解
  • 7:26 - 7:30
    箱型梁的编号和位置,
    而这些数据在机器人刚进入废墟时,
  • 7:30 - 7:33
    就应该开始记录。
  • 7:33 - 7:35
    我们失去了重要的数据。
  • 7:35 - 7:37
    所以难题就在于收集所有的数据
  • 7:37 - 7:39
    并交给需要的人。
  • 7:39 - 7:42
    还有另一个原因。
  • 7:42 - 7:44
    我们得知一些建筑物——
  • 7:44 - 7:47
    比如学校、医院、市政府——
  • 7:47 - 7:51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被不同的机构
  • 7:51 - 7:54
    检查了四次。
  • 7:54 - 7:57
    如果我们能够分享机器人收集的数据,
  • 7:57 - 8:02
    我们不仅能简化响应程序,
  • 8:02 - 8:04
    缩短响应时间,
  • 8:04 - 8:08
    我们还可以同时开展多项工作。
  • 8:08 - 8:09
    (因为)数据是共享的,
  • 8:09 - 8:12
    我们可以节约时间。
  • 8:12 - 8:16
    其实,“灾难机器人”这个描述不是很贴切。
  • 8:16 - 8:18
    因为关键不在于机器人,
  • 8:18 - 8:20
    而是数据。
  • 8:20 - 8:24
    (掌声)
  • 8:24 - 8:26
    交给大家一项任务:
  • 8:26 - 8:28
    如果之后听到关于灾难的报道,
  • 8:28 - 8:29
    多关注一下机器人。
  • 8:29 - 8:33
    它们可能在地下,可能在水底,
  • 8:33 - 8:34
    也可能在空中,
  • 8:34 - 8:36
    但是它们肯定在现场。
  • 8:36 - 8:38
    去找一找机器人的身影,
  • 8:38 - 8:40
    因为机器人来救援了。
  • 8:40 - 8:46
    (掌声)
Title:
参与灾难救援的机器人
Speaker:
罗宾·墨菲
Description:

当灾害来临,谁会第一个赶赴现场?现在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开始充当先锋。罗宾·墨菲在她的实验室里制造出了多种救援机器人,可以在灾害现场飞行、钻探、潜水和爬行,帮助消防员和救援人员拯救更多生命,并且可以将灾后重建时间最多缩短三年。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08:59

Chinese, Simplified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