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如何在慧星上登陸

  • 0:01 - 0:06
    我將帶領大家跟著羅塞塔號太空船
    進行史詩般的探險。
  • 0:06 - 0:10
    護送這個探測器在一顆彗星上登陸,
  • 0:10 - 0:13
    一直是我這過去兩年來的熱情所在。
  • 0:13 - 0:15
    為此,
  • 0:15 - 0:18
    我需要向大家解釋一些關於太陽系起源的東西。
  • 0:18 - 0:20
    讓我們回到45億年前,
  • 0:20 - 0:22
    有個充滿氣體和灰塵的雲團。
  • 0:22 - 0:26
    在這個雲團的中心,
    我們的太陽在那裡形成並燃燒。
  • 0:26 - 0:32
    同時,今日所知的行星、彗星和小行星跟著形成。
  • 0:32 - 0:36
    根據理論,接下來,
  • 0:36 - 0:40
    隨著地球形成並逐漸冷卻,
  • 0:40 - 0:44
    大量彗星撞擊地球,並帶來了水。
  • 0:45 - 0:50
    它們可能還給地球帶來了複雜的有機物。
  • 0:50 - 0:53
    正是這些有機物引發了生命的出現。
  • 0:53 - 0:56
    這過程猶如必須拼湊一幅250片的拼圖,
  • 0:56 - 1:00
    而非2000片。
  • 1:00 - 1:03
    之後,像木星和土星之類的大行星,
  • 1:03 - 1:06
    它們尚未在今日所在位置,
  • 1:06 - 1:08
    透過彼此重力吸引,
  • 1:08 - 1:12
    它們將整個內太陽系空間清掃乾淨。
  • 1:12 - 1:13
    至於今日所知之彗星,
  • 1:13 - 1:16
    最後則落入所謂柯伊伯帶之內。
  • 1:16 - 1:19
    這是一條位於海王星軌道之外的天體聚集帶。
  • 1:19 - 1:23
    有時這些天體會相互碰撞,
  • 1:23 - 1:26
    導致引力偏向,
  • 1:26 - 1:30
    此時,木星的引力會將它們拉回太陽系。
  • 1:30 - 1:34
    然後,它們就變成我們在天空中所見的彗星。
  • 1:34 - 1:37
    重要的一點是,在此期間,
  • 1:37 - 1:40
    在這45億年間,
  • 1:40 - 1:43
    這些彗星一直安坐於太陽系之外,
  • 1:43 - 1:44
    並且從沒變過——
  • 1:44 - 1:47
    就像沉底,凍結版的太陽系。
  • 1:47 - 1:49
    在天空中,它們看起來像這樣。
  • 1:49 - 1:51
    我們靠慧尾認識它們,
  • 1:51 - 1:53
    慧尾其實有兩條。
  • 1:53 - 1:57
    一條是塵埃尾,因太陽風吹拂而生。
  • 1:57 - 2:00
    另一條是離子尾,含帶電粒子,
  • 2:00 - 2:03
    其方向遵循太陽系內磁場方向。
  • 2:03 - 2:04
    這是慧髮,
  • 2:04 - 2:07
    然後這是慧核,小到看不見,
  • 2:07 - 2:10
    但是別忘記,就羅塞塔號而言,
  • 2:10 - 2:12
    太空船就在中央那個像素裡。
  • 2:12 - 2:16
    我們距離彗星只有20 、30、 40公里。
  • 2:16 - 2:18
    其重要性何在?
  • 2:18 - 2:23
    彗星中含有太陽系形成時的原始物質,
  • 2:23 - 2:26
    因此,其成份是我們研究地球
  • 2:26 - 2:30
    及生命起源時期的絕佳對象。
  • 2:30 - 2:32
    彗星還疑似
  • 2:32 - 2:36
    帶來了那些引發生命起源的元素。
  • 2:36 - 2:40
    1983年,歐洲太空總署(ESA)
    開啟了長期的地平線2000計畫,
  • 2:40 - 2:44
    其中包含一塊重要基石,即彗星探索任務。
  • 2:44 - 2:49
    同時期,為了一項小型的彗星探索任務,
    畫面上的喬托號發射升空,
  • 2:49 - 2:55
    喬托號於1986年飛掠過哈雷彗星,
    前後跟著一大群其他太空船。
  • 2:55 - 2:59
    通過那次任務的結果,一件事變得很清楚,
  • 2:59 - 3:04
    那就是彗星是用來研究太陽系的理想天體。
  • 3:04 - 3:09
    因此,1993年批准了羅塞塔號任務,
  • 3:09 - 3:12
    一開始,它應該是在2003年發射的,
  • 3:12 - 3:15
    卻因亞利安火箭出現問題而取消。
  • 3:15 - 3:18
    不過,我們的公關部門,充滿熱情,
  • 3:18 - 3:20
    他們早已製作了1000枚代爾夫特藍陶盤,
  • 3:20 - 3:23
    並印上了那些錯誤的彗星名字。
  • 3:23 - 3:26
    因此從那以後我就不需再買任何瓷器。
    這也算是其正向的一面。
  • 3:26 - 3:28
    (笑聲)
  • 3:28 - 3:30
    解決了所有問題之後,
  • 3:30 - 3:33
    羅塞塔號於2004年離開地球,
  • 3:33 - 3:36
    飛向重新選定的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
  • 3:36 - 3:39
    這顆彗星是特別挑選的,
  • 3:39 - 3:41
    因為首先,你必須能到得了,
  • 3:41 - 3:44
    其次,它必須沒在太陽系長期待過。
  • 3:44 - 3:48
    這顆特別的彗星從1959年開始來到太陽系。
  • 3:48 - 3:52
    那是它受木星偏向後第一次來到太陽系,
  • 3:52 - 3:54
    且靠近太陽近到足夠出現變化。
  • 3:54 - 3:56
    所以這是一顆非常新的彗星。
  • 3:57 - 4:00
    羅塞塔號取得了好些歷史性的第一。
  • 4:00 - 4:02
    它是首顆環繞彗星的人造衛星,
  • 4:02 - 4:06
    並跟著慧星周遊整個太陽系——
  • 4:06 - 4:09
    八月將到達近日點,
  • 4:09 - 4:11
    然後離開太陽系。
  • 4:11 - 4:14
    這是首次有太空船在彗星上登陸。
  • 4:14 - 4:18
    在環繞這顆彗星飛行時,我們實際用到一項
  • 4:18 - 4:19
    其他太空船罕用的技術。
  • 4:19 - 4:23
    通常,你望向天空,就能知道你的方位和座標。
  • 4:23 - 4:25
    但是為了環繞慧星,那還不夠。
  • 4:25 - 4:28
    我們要靠彗星上的地標來導航。
  • 4:28 - 4:31
    我們辨別一些特徵——卵石、坑洞——
  • 4:31 - 4:35
    這樣才能知道我們相對於彗星的位置。
  • 4:35 - 4:39
    當然,這也是使用太陽能電池的太空船
  • 4:39 - 4:40
    第一次飛越木星的軌道。
  • 4:40 - 4:43
    這聽起來似乎是項英雄事蹟,但事實不完全如此,
  • 4:43 - 4:48
    理由是那時候歐洲還沒有
    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源的技術可用,
  • 4:48 - 4:51
    所以當時別無選擇。
  • 4:51 - 4:53
    不過這些太陽能電池板很大。
  • 4:53 - 4:56
    這是它的一隻翅膀,而這些是人,
    沒有特意挑矮子。
  • 4:56 - 4:58
    他們是跟你我一樣的正常人。
  • 4:58 - 5:00
    (笑聲)
  • 5:00 - 5:04
    我們有兩隻翅膀,共65平方公尺。
  • 5:04 - 5:07
    當然,隨後當我們到達這顆彗星時,
  • 5:07 - 5:11
    你會發現,讓這65平方公尺的巨帆
  • 5:11 - 5:16
    向一個正在釋放氣體的天體靠近並不是很方便的設計。
  • 5:16 - 5:19
    我們是怎麼到達這顆彗星呢?
  • 5:19 - 5:22
    因為我們須要到一個十分遙遠的地方
    去完成羅塞塔號的
  • 5:22 - 5:26
    科學任務——距離為地球到太陽的4倍——
  • 5:26 - 5:30
    而且須要以一個遠超過我們用燃料
    所能達到的速度飛行。
  • 5:30 - 5:34
    如果要達到這速度,
    我們得攜帶六倍於太空船本身重量的燃料。
  • 5:34 - 5:36
    所以你會怎麼做?
  • 5:36 - 5:39
    你會採用重力場飛掠法,即彈弓原理,
  • 5:39 - 5:43
    以非常低的高度,飛掠行星,
  • 5:43 - 5:44
    大概幾千公里高,
  • 5:44 - 5:49
    這樣你就能免費獲得那顆行星的公轉速度。
  • 5:49 - 5:51
    我們這樣做了好多次。
  • 5:51 - 5:54
    我們利用過地球、火星 ,然後又第二次使用地球,
  • 5:54 - 5:58
    我們還飛掠了兩顆小行星,司琴星,以及斯坦斯。
  • 5:58 - 6:03
    然後到了2011年,我們已經距離太陽夠遠了,
    如果這時太空船遇到什麼問題,
  • 6:03 - 6:07
    事實上,我們再也沒辦法拯救它了,
  • 6:07 - 6:09
    所以我們進入冬眠狀態。
  • 6:09 - 6:12
    除了一個時鐘外,所有其他儀器都關掉了。
  • 6:12 - 6:16
    畫面上白線為太空船的運動軌跡,
    可看出其工作原理。
  • 6:16 - 6:18
    你看,從一開始出發的這個圓,
  • 6:18 - 6:22
    沿著白線,我們看到軌跡變成越來越狹長的橢圓,
  • 6:22 - 6:25
    2014年5月,我們終於靠近彗星。
  • 6:25 - 6:29
    然後我們開始進行會合動作。
  • 6:29 - 6:34
    在途中,我們飛經地球
    並拍了一些照片以測試我們的相機。
  • 6:34 - 6:36
    這是月球從地平線上升的景像,
  • 6:36 - 6:38
    這是我們現在所稱的自拍,
  • 6:38 - 6:42
    順便說一下,那個時候“自拍”
    這個詞還不存在。(笑聲)
  • 6:42 - 6:45
    這是在火星上方,
    由彗星紅外與可見光分析儀 (CIVA) 相機所拍攝。
  • 6:45 - 6:47
    那是登陸器上的一台相機,
  • 6:47 - 6:49
    從太陽能電池板下方望出的景像,
  • 6:49 - 6:53
    你能看到火星及遠處的太陽能電池板。
  • 6:53 - 6:59
    當我們在2014年1月從冬眠中甦醒後,
  • 6:59 - 7:01
    5月份我們到達距離慧星
  • 7:01 - 7:04
    200萬公里的地方。
  • 7:04 - 7:08
    然而,這時太空船的速度太快了。
  • 7:08 - 7:14
    我們的時速比這顆彗星快2800 公里,
    因此我們需要刹一刹車。
  • 7:14 - 7:16
    我們作了8次的減速動作,
  • 7:16 - 7:18
    你看這圖,其中的一些減速幅度真的很大。
  • 7:18 - 7:24
    我們的第一次減速需要將時速降低數百公里,
  • 7:24 - 7:29
    這個過程實際花了7個小時,
  • 7:29 - 7:32
    並消耗了218公斤燃料,
  • 7:32 - 7:36
    這7小時令人心驚膽戰,因為在2007年,
  • 7:36 - 7:39
    羅塞塔號的推進系統出現了漏氣現象,
  • 7:39 - 7:41
    使得我們必須關掉一處分路,
  • 7:41 - 7:43
    因此推進系統實際所處的工作壓力
  • 7:43 - 7:47
    並不符合原始設計條件。
  • 7:48 - 7:53
    然後我們到達這顆彗星的附近,
    這是我們看到的第一批照片。
  • 7:53 - 7:55
    這顆彗星真實的自轉週期是12.5小时,
  • 7:55 - 7:57
    所以這是加快影片,
  • 7:57 - 8:01
    但是你會理解我們的飛行動力學工程師在想什麼,
  • 8:01 - 8:04
    這可不是一個容易登陸的東西。
  • 8:04 - 8:09
    我們原本希望它像某種馬鈴薯形狀一樣
  • 8:09 - 8:11
    可以輕易的登陸在上面。
  • 8:11 - 8:15
    我們還有一種希望:也許它是平坦的。
  • 8:15 - 8:18
    不,以上兩種都不是。(笑聲)
  • 8:18 - 8:21
    因此,當下顯然別無選擇:
  • 8:21 - 8:25
    我們得儘可能詳細繪製這個天體的地圖,
  • 8:25 - 8:30
    因為我們必須找到一塊直徑500公尺的平地。
  • 8:30 - 8:34
    為什麼是500公尺?
    這是我們探測器登陸時的誤差。
  • 8:34 - 8:37
    我們經歷此過程,繪製出彗星表面的地圖。
  • 8:37 - 8:40
    我們使用一種叫做照相測斜術的技術。
  • 8:40 - 8:42
    作法是利用太陽拋下的陰影。
  • 8:42 - 8:45
    你在這裡看到一塊安坐於彗星表面的岩石,
  • 8:45 - 8:48
    陽光從上面照下來。
  • 8:48 - 8:50
    透過陰影,我們用大腦,
  • 8:50 - 8:54
    可以立刻大致判斷出這塊岩石的形狀。
  • 8:54 - 8:56
    這過程可以用電腦寫成程式,
  • 8:56 - 9:00
    然後將範圍涵蓋整顆彗星,
    你就可以繪製彗星地圖。
  • 9:00 - 9:04
    為此,我們從8月份開始以一種特殊的軌跡飛行。
  • 9:04 - 9:07
    首先,在100公里距離的地方,
  • 9:07 - 9:08
    沿一個邊長為100公里的三角形飛行,
  • 9:08 - 9:11
    然後將距離及邊長改為50公里再重複整個過程。
  • 9:11 - 9:15
    此時,我們已從各種角度觀察過這顆彗星,
  • 9:15 - 9:20
    可利用本技術繪製彗星全圖。
  • 9:20 - 9:23
    現在,到了選擇登陸地點的時候了。
  • 9:23 - 9:27
    這整個必要過程,從繪製彗星地圖,
  • 9:27 - 9:31
    到實際找到最終登陸地點,花費60天。
  • 9:31 - 9:32
    我們並沒有更多的時間。
  • 9:32 - 9:34
    給你們一個參考,平均一次火星任務
  • 9:34 - 9:38
    需要上百位科學家花數年的時間開會
  • 9:38 - 9:40
    才能找到一個登陸地點。
  • 9:40 - 9:42
    我們只有60天,就那麼多了。
  • 9:42 - 9:45
    我們最終選定了一個登陸點,
  • 9:45 - 9:50
    並且為羅塞塔號準備好發射菲萊號的指令。
  • 9:50 - 9:55
    其登陸方式為羅塞塔號得處在太空中的正確位置,
  • 9:55 - 9:58
    並且瞄準這顆彗星,因為登陸器是被動的。
  • 9:58 - 10:01
    隨後推出登陸器,使其飛向彗星。
  • 10:01 - 10:03
    羅塞塔號得轉個身,
  • 10:03 - 10:08
    讓其相機正對著菲萊號飛離過程,
  • 10:08 - 10:10
    及維持通訊。
  • 10:10 - 10:15
    整個登陸過程花費7個小時。
  • 10:15 - 10:18
    簡單的計算一下:
  • 10:18 - 10:22
    如果羅塞塔號的速度誤差是每秒1公分,
  • 10:22 - 10:26
    7個小時就是25000秒,
  • 10:26 - 10:30
    那就意味著登陸器登陸彗星時的誤差是252公尺。
  • 10:30 - 10:34
    因此羅塞塔號的速度誤差
  • 10:34 - 10:36
    必須小於每秒1公分,
  • 10:36 - 10:40
    其太空中的位置誤差必須小於100公尺
  • 10:40 - 10:43
    此時它距離地球5億公里遠。
  • 10:43 - 10:46
    那可不容易。
  • 10:46 - 10:50
    讓我快速帶領大家認識一些科學和儀器。
  • 10:50 - 10:54
    我不會講太多儀器細節,以免大家厭煩,
  • 10:54 - 10:55
    但是它什麼東西都有。
  • 10:55 - 10:58
    我們可以聞氣體,可以測塵粒,
  • 10:58 - 11:01
    測量其形狀及成份,
  • 11:01 - 11:03
    有磁力儀,等等一切。
  • 11:03 - 11:07
    這是一部儀器所測到的氣體密度結果
  • 11:07 - 11:09
    位置在羅塞塔號附近,
  • 11:09 - 11:11
    所以這是從彗星上釋放出來的氣體。
  • 11:11 - 11:13
    這下面的圖是去年9月份的結果。
  • 11:13 - 11:17
    可看到一個長期的變化,這變化本身並不稀奇,
  • 11:17 - 11:18
    但是你看那些尖峰。
  • 11:18 - 11:21
    這就是彗星上的一天。
  • 11:21 - 11:25
    你可以看到太陽影響氣體蒸發的效果,
  • 11:25 - 11:28
    以及彗星本身旋轉的事實。
  • 11:28 - 11:29
    所以顯然有一處地點,
  • 11:29 - 11:31
    很多東西都出自那裡,
  • 11:31 - 11:35
    它受太陽加熱,然後在背面冷卻。
  • 11:35 - 11:38
    我們可以看看這裡的密度差異。
  • 11:38 - 11:42
    這些是我們已經測量到的
  • 11:42 - 11:44
    氣體和有機化合物。
  • 11:44 - 11:46
    這是一張令人印象深刻的清單,
  • 11:46 - 11:48
    以後還會有更多更多的東西出現在上面,
  • 11:48 - 11:50
    因為還會作更多測量。
  • 11:50 - 11:54
    其實,目前在休斯頓那邊就有一場研討會,
  • 11:54 - 11:56
    許多結果正在發表。
  • 11:57 - 11:58
    還有,我們也測量塵粒。
  • 11:58 - 12:01
    現在對你們來說可能毫不起眼,
  • 12:01 - 12:05
    但是當科學家們看到這個的時候都非常激動。
  • 12:05 - 12:06
    畫面有兩顆塵粒:
  • 12:06 - 12:09
    右邊的塵粒它們叫伯里斯,他們用鉭去撞擊它,
  • 12:09 - 12:11
    以便能夠分析它。
  • 12:11 - 12:13
    我們發現了鈉和鎂。
  • 12:13 - 12:18
    這顯示出太陽系形成時期,
  • 12:18 - 12:20
    這兩種物質的濃度。
  • 12:20 - 12:24
    所以我們學到行星形成時,
  • 12:24 - 12:27
    存在哪些物質。
  • 12:27 - 12:30
    當然,重要設備之一就是相機。
  • 12:30 - 12:33
    這是羅塞塔號上的一部相機——OSIRIS
    (光學、光譜與紅外遙測攝影系統)
    相機——所拍攝,
  • 12:33 - 12:36
    其實這曾是《科學》雜誌
  • 12:36 - 12:39
    今年1月23日那一期的封面。
  • 12:39 - 12:42
    沒有人想到這天體會看來如此。
  • 12:42 - 12:46
    大卵石,岩石——如果非要和其他地方作比較,
  • 12:46 - 12:48
    它看起來更像是優勝美地的半圓丘。
  • 12:48 - 12:51
    我們還看到了這樣的東西:
  • 12:51 - 12:56
    沙丘,及右手邊,
    看起來好像受風吹動的影子。
  • 12:56 - 13:00
    目前我們知道火星上有這些,但是這顆彗星沒有大氣,
  • 13:00 - 13:02
    所以要產生一個受風吹動的影子是有點困難的。
  • 13:02 - 13:04
    這可能是局部氣體釋放,
  • 13:04 - 13:07
    有什麼東西上升然後落下來。
  • 13:07 - 13:10
    我們還不清楚,所以還有很多需要調查。
  • 13:10 - 13:12
    這裡,你看到同一地點的兩張照片。
  • 13:12 - 13:14
    左手邊這張,你看中間有一個坑。
  • 13:14 - 13:17
    右手邊這張,如果你仔細看,
  • 13:17 - 13:20
    有三股氣流從那個坑的底部噴出。
  • 13:20 - 13:22
    這就是這顆彗星的活動。
  • 13:22 - 13:26
    顯然,這些坑的底部就是活動區域,
  • 13:26 - 13:29
    也是物質蒸發到太空的地方。
  • 13:29 - 13:33
    這顆彗星的頸部有一條非常引人好奇的裂縫。
  • 13:33 - 13:35
    你可以從右手邊照片看到。
  • 13:35 - 13:38
    它有1公里長,2.5公尺寬。
  • 13:38 - 13:40
    事實上有些人暗示,
  • 13:40 - 13:43
    隨著我們靠近太陽,
  • 13:43 - 13:44
    這顆彗星可能一分為二,
  • 13:44 - 13:46
    這時我們將必須選擇,
  • 13:46 - 13:48
    究竟要跟隨哪一半彗星?
  • 13:48 - 13:52
    這是(菲萊號)登陸器——一樣的,攜帶了很多儀器,
  • 13:52 - 13:57
    除了地面錘子和鑽子等,幾乎可與羅塞塔號相媲美。
  • 13:57 - 14:01
    而與羅塞塔號攜帶幾乎一樣的儀器是因為我們想比較
  • 14:01 - 14:04
    來自太空和來自彗星上的兩種觀察結果有何不同。
  • 14:04 - 14:07
    這些稱為“地面真值調查”。
  • 14:07 - 14:10
    這些是登陸下降照片
  • 14:10 - 14:12
    由OSIRIS相機拍攝。
  • 14:12 - 14:16
    你看登陸器離羅塞塔號越來越遠。
  • 14:16 - 14:20
    右上角,是登陸器在60公尺高拍的照片,
  • 14:20 - 14:23
    彗星表面60公尺上空。
  • 14:23 - 14:26
    那個大卵石直徑約10米。
  • 14:26 - 14:30
    這是我們登陸彗星前所拍的最後一張照片。
  • 14:30 - 14:34
    這裡,我們從一個不同的視角將整個過程再看一遍,
  • 14:34 - 14:38
    從圖左下角到中間有三幅放大照,
  • 14:38 - 14:42
    顯示登陸器飛過彗星表面的情景。
  • 14:42 - 14:46
    然後,在頂部有登陸之前和登陸之後的對比照片。
  • 14:46 - 14:50
    其中,登陸後的照片有個問題就是找不到登陸器。
  • 14:50 - 14:54
    但是你如果仔細觀察這張照片的右手邊,
  • 14:54 - 14:58
    我們看到登陸器還在,只是它彈走了。
  • 14:58 - 14:59
    它又離開了彗星表面。
  • 14:59 - 15:02
    現在,有點滑稽的是
  • 15:02 - 15:07
    本來在羅塞塔號的設計中,
    它會攜帶一個能反彈的登陸器。
  • 15:07 - 15:10
    但是因為成本太高所以這一方案遭捨棄。
  • 15:10 - 15:12
    現在,我們忘了這件事,但是登陸器還記得。
  • 15:12 - 15:13
    (笑聲)
  • 15:13 - 15:16
    第一次反彈期間,在磁力儀上,
  • 15:16 - 15:20
    你可以看到來自X、Y、Z三個座標軸的資料。
  • 15:20 - 15:22
    半途中,你可以看到一條紅線。
  • 15:22 - 15:24
    在紅線處,有發生改變。
  • 15:24 - 15:28
    發生了什麼?很顯然在第一次反彈時
  • 15:28 - 15:32
    登陸器的一條腿在某處碰到一個坑的邊緣,
  • 15:32 - 15:35
    而登陸器的旋轉速度產生改變。
  • 15:35 - 15:37
    所以我們能落在目前所在位置,
  • 15:37 - 15:39
    是非常幸運的。
  • 15:39 - 15:43
    這是羅塞塔號拍的標誌性圖片之一。
  • 15:43 - 15:47
    那是一個人造物體,登陸器的腿,
  • 15:47 - 15:49
    站在一顆彗星上。
  • 15:49 - 15:54
    對我來說,這是所見太空科學照片中最棒的一張。
  • 15:54 - 15:59
    (掌聲)
  • 15:59 - 16:03
    我們仍然需要去做的一件事是實際找到這個登陸器。
  • 16:03 - 16:07
    藍色區域是我們認為它應在的位置。
  • 16:07 - 16:11
    我們還沒能找到它,但是搜索仍在繼續,
  • 16:11 - 16:14
    同時我們也在努力讓登陸器重新工作。
  • 16:14 - 16:16
    我們每天用心監聽,
  • 16:16 - 16:19
    我們希望從現在到4月份的某個時候,
  • 16:19 - 16:20
    這個登陸器會再一次醒來。
  • 16:20 - 16:22
    我們在這顆彗星上的發現有:
  • 16:24 - 16:26
    這個東西可以在水上漂浮。
  • 16:26 - 16:29
    其密度為水的一半。
  • 16:29 - 16:32
    因此它看起來雖然像一個很大的岩石,
    但實際上不是。
  • 16:32 - 16:36
    去年6、7、8月我們看到
  • 16:36 - 16:38
    其活躍性提高了4倍。
  • 16:38 - 16:40
    當我們靠近太陽時,
  • 16:40 - 16:44
    每秒將會有100公斤的物質離開這顆彗星:
  • 16:44 - 16:46
    氣體、灰塵等。
  • 16:46 - 16:48
    1天的話就是1億公斤。
  • 16:50 - 16:52
    最後,結束前,要提登陸那一天。
  • 16:52 - 16:57
    我將永生難忘——太瘋狂了,
    在德國有250名電視臺工作人員在場。
  • 16:57 - 16:59
    當BBC採訪我時,
  • 16:59 - 17:02
    旁邊還有一位電視臺工作人員,整天跟著我,
  • 17:02 - 17:04
    也同時在拍攝我的訪問過程,
  • 17:04 - 17:07
    那種狀況持續了一整天。
  • 17:07 - 17:09
    探索頻道的工作人員
  • 17:09 - 17:11
    在離開控制室時找到了我,
  • 17:11 - 17:13
    他們問了個好問題,
  • 17:13 - 17:17
    我竟哭了起來,我現在仍然能感受到這心情。
  • 17:17 - 17:18
    此後的1個半月裡,
  • 17:18 - 17:21
    每次想到登陸日我都會熱淚盈眶,
  • 17:21 - 17:24
    那種情緒仍留存在我心裡。
  • 17:24 - 17:27
    我想用這張彗星照片來結束今天的演講。
  • 17:27 - 17:29
    謝謝。
  • 17:29 - 17:34
    (掌聲)
Title:
如何在慧星上登陸
Speaker:
福瑞得.詹森
Description:

身為羅塞塔任務的主管,福瑞得.詹森於2014年成功完成探測器登陸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慧星的壯舉。透過本回引人入勝的輕鬆演講,詹森透露如何精密計算,從遠在地球5億公里外,引導菲萊號探測器登陸慧星──同時也分享沿途拍攝的一些精彩照片。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17:47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 Compare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