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關於大腦、癌症及網路,螞蟻教了我們什麼

  • 0:01 - 0:03
    我研究螞蟻,
  • 0:03 - 0:06
    在沙漠中,在熱帶雨林中,
  • 0:06 - 0:08
    還有我家的廚房,
  • 0:08 - 0:12
    以及我住的矽谷四周的山丘上。
  • 0:12 - 0:13
    我最近才領悟到原來螞蟻
  • 0:13 - 0:16
    使用不同的互動法
  • 0:16 - 0:17
    在不同的環境中,
  • 0:17 - 0:19
    而這使我不禁去想,
    我們或許能從這件事
  • 0:19 - 0:21
    了解其他系統,
  • 0:21 - 0:26
    像大腦及我們設計出的數據網路,
  • 0:26 - 0:29
    甚至癌症。
  • 0:29 - 0:31
    所以這些系統的共通點
  • 0:31 - 0:34
    在於沒有中央控制。
  • 0:34 - 0:38
    蟻群是由不孕的雌性工蟻——
  • 0:38 - 0:40
    就是你看到四處走動的那些螞蟻——
  • 0:40 - 0:42
    還有一隻或多隻能生育的雌蟻組成,
  • 0:42 - 0:44
    而這種雌蟻只下蛋。
  • 0:44 - 0:46
    牠們不下任何指令。
  • 0:46 - 0:48
    即使牠們被稱為蟻后,
  • 0:48 - 0:51
    牠們也不會告訴任何螞蟻要做什麼。
  • 0:51 - 0:54
    所以在蟻群內,沒有負責人。
  • 0:54 - 0:57
    所有像這樣沒有中央控制的系統,
  • 0:57 - 1:01
    要以非常簡單的互動來規範。
  • 1:01 - 1:03
    螞蟻以嗅覺互動。
  • 1:03 - 1:05
    牠們以觸角聞味道,
  • 1:05 - 1:08
    而且牠們也以觸角互動,
  • 1:08 - 1:11
    所以當一隻螞蟻以觸角
    碰觸另外一隻螞蟻,
  • 1:11 - 1:13
    牠就能分辨,譬如說這一隻
  • 1:13 - 1:14
    是不是同窩蟻,
  • 1:14 - 1:19
    還有這隻螞蟻正在做什麼任務。
  • 1:19 - 1:22
    所以這裡你看到很多螞蟻
  • 1:22 - 1:24
    在這個實驗場所四處走動及互動,
  • 1:24 - 1:27
    這個場所與另外兩個以管子相連。
  • 1:27 - 1:30
    所以當某隻螞蟻碰到另一隻,
  • 1:30 - 1:32
    碰到的是哪一隻螞蟻並不重要,
  • 1:32 - 1:34
    而且牠們其實並沒有傳送
  • 1:34 - 1:37
    任何複雜的信號或訊息。
  • 1:37 - 1:39
    對螞蟻而言最重要的是
  • 1:39 - 1:42
    牠們碰到其他螞蟻的頻率。
  • 1:42 - 1:45
    而所有的互動,全部一起看,
  • 1:45 - 1:47
    會產生一種網路。
  • 1:47 - 1:50
    那麼這就是螞蟻的網路,
  • 1:50 - 1:52
    由你剛剛看到的那個場所
    裡面的移動所形成。
  • 1:52 - 1:56
    就是這個不斷移位的網路,
  • 1:56 - 1:58
    產生蟻群的行為,
  • 1:58 - 2:01
    像是不是所有的螞蟻都躲在窩裡,
  • 2:01 - 2:04
    或有多少在外面覓食。
  • 2:04 - 2:05
    大腦其實也以同樣的方法運作,
  • 2:05 - 2:07
    但研究螞蟻最棒的地方,
  • 2:07 - 2:12
    在於你能親眼目睹整個網路形成。
  • 2:12 - 2:15
    有超過一萬兩千種螞蟻,
  • 2:15 - 2:17
    存在於每一種可想到的環境中,
  • 2:17 - 2:20
    而牠們互動的方法也不同,
  • 2:20 - 2:22
    以因應不同的環境挑戰。
  • 2:22 - 2:25
    所以有一種很重要的環境挑戰,
  • 2:25 - 2:27
    是每一種系統都必須面對的,
  • 2:27 - 2:29
    就是營業成本,就是到底要花多少
  • 2:29 - 2:31
    來經營系統。
  • 2:31 - 2:33
    而另一種環境挑戰則是資源,
  • 2:33 - 2:36
    要找尋及收集資源。
  • 2:36 - 2:39
    在沙漠裡,營業成本很高,
  • 2:39 - 2:40
    因為水很稀少,
  • 2:40 - 2:43
    而且我在沙漠中研究的
    一種吃種子的螞蟻,
  • 2:43 - 2:46
    必須先用掉水才能得到水。
  • 2:46 - 2:48
    所以一隻螞蟻在外面覓食,
  • 2:48 - 2:50
    在烈日下尋找種子,
  • 2:50 - 2:52
    就會失去水分,釋放到空氣中。
  • 2:52 - 2:54
    但這個蟻群會因此得到水份,
  • 2:54 - 2:55
    也就是從代謝牠們所吃的種子
  • 2:55 - 2:57
    所含的脂肪以得到水份,
  • 2:57 - 3:00
    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互動是要
  • 3:00 - 3:02
    動員覓食行為。
  • 3:02 - 3:04
    指派為覓食者的螞蟻,
  • 3:04 - 3:07
    在與回來的覓食蟻
    得到足夠的互動前不會出去,
  • 3:07 - 3:09
    而你現在看到的是回來的覓食蟻,
  • 3:09 - 3:11
    進入隧道中,進入窩裡,
  • 3:11 - 3:13
    與正要出去的覓食蟻互動。
  • 3:13 - 3:15
    這種方法對蟻群而言很有道理,
  • 3:15 - 3:17
    因為外面的食物愈多,
  • 3:17 - 3:19
    覓食蟻就能愈快找到食物,
  • 3:19 - 3:20
    牠們也就愈快回來,
  • 3:20 - 3:23
    所以就會送更多的覓食蟻出去。
  • 3:23 - 3:26
    這個系統的原理是保持不動,
  • 3:26 - 3:28
    直到有好事發生。
  • 3:28 - 3:32
    所以互動的功用
    在促使覓食蟻開始活動。
  • 3:32 - 3:34
    我們一直在研究這個系統的演化。
  • 3:34 - 3:36
    首先,這系統裡有變數。
  • 3:36 - 3:38
    結果證明每一種蟻群都不一樣。
  • 3:38 - 3:41
    在乾燥的日子,
    某些蟻群的覓食行為會少一點,
  • 3:41 - 3:42
    所以每個蟻群的不同點在於
  • 3:42 - 3:44
    牠們如何權衡
  • 3:44 - 3:47
    是要花掉水分以尋找種子,
  • 3:47 - 3:50
    還是要找種子回來以取得裡面的水。
  • 3:50 - 3:52
    我們試圖瞭解為什麼
  • 3:52 - 3:54
    某些蟻群的覓食行為較少,
  • 3:54 - 3:56
    透過將螞蟻視為神經元的方法,
  • 3:56 - 3:59
    並使用神經科學的模式。
  • 3:59 - 4:01
    所以就像神經元會累積
  • 4:01 - 4:03
    從別的神經元送來的刺激,
    以決定是否發射,
  • 4:03 - 4:06
    螞蟻也會累積
    從別的螞蟻傳來的刺激,
  • 4:06 - 4:08
    以決定是否出去覓食。
  • 4:08 - 4:10
    我們在找的是,是否在
  • 4:10 - 4:12
    各個蟻群間有微小的差異,
  • 4:12 - 4:15
    也就是螞蟻需要多少互動
  • 4:15 - 4:17
    牠才願意出去覓食,
  • 4:17 - 4:21
    因為像那樣的蟻群可能較少覓食。
  • 4:21 - 4:24
    這也引發大家對大腦
    產生類似的問題。
  • 4:24 - 4:25
    我們談論大腦,
  • 4:25 - 4:28
    但當然每個大腦都有少許不同,
  • 4:28 - 4:30
    而或許有某些人,
  • 4:30 - 4:31
    或在某些情況下,
  • 4:31 - 4:34
    神經元的電性質也像這樣,
  • 4:34 - 4:38
    需要更多的刺激才能發射,
  • 4:38 - 4:42
    而那會導致大腦功能產生差異。
  • 4:42 - 4:44
    所以為了要問進化的問題,
  • 4:44 - 4:47
    我們必須瞭解生殖成功率。
  • 4:47 - 4:49
    這是研究地點的地圖,
  • 4:49 - 4:52
    我已經在那裡追蹤這種
  • 4:52 - 4:55
    收割蟻群 28 年了,
  • 4:55 - 4:57
    這大約就是一個蟻群的壽命。
  • 4:57 - 4:59
    每一個符號代表一個蟻群,
  • 4:59 - 5:03
    而符號的大小代表
    這個蟻群有多少後代,
  • 5:03 - 5:05
    因為我們能用遺傳變異
  • 5:05 - 5:07
    去匹配親子蟻群,
  • 5:07 - 5:11
    也就是說,去找出哪個蟻群
  • 5:11 - 5:12
    是哪一隻蟻后的女兒
  • 5:12 - 5:15
    所產生的。
  • 5:15 - 5:17
    這對我而言很奇妙,在這些年之後,
  • 5:17 - 5:20
    能發現到,舉個例,蟻群 154,
  • 5:20 - 5:22
    多年來我非常瞭解的一個蟻群,
  • 5:22 - 5:24
    居然是曾祖母。
  • 5:24 - 5:25
    這是牠的女兒的蟻群,
  • 5:25 - 5:28
    這是牠的孫女的蟻群,
  • 5:28 - 5:30
    而這些是牠的曾孫女的蟻群。
  • 5:30 - 5:32
    經由這麼做,我學到
  • 5:32 - 5:36
    後代蟻群與親代蟻群,
  • 5:36 - 5:38
    在決定哪一天太熱,
  • 5:38 - 5:40
    不出去覓食這方面很相似,
  • 5:40 - 5:41
    而親代蟻群的後代,
  • 5:41 - 5:44
    兩者住得很遠,
    這些螞蟻從來沒有見過面,
  • 5:44 - 5:46
    所以後代蟻群的螞蟻,
  • 5:46 - 5:49
    不可能從牠們的親代蟻群學到這個。
  • 5:49 - 5:50
    因此我們下一步要去找
  • 5:50 - 5:55
    產生這種相似度的遺傳變異。
  • 5:55 - 5:59
    所以我才能問,好,誰做得比較好?
  • 5:59 - 6:01
    在做研究的這段時間,
  • 6:01 - 6:02
    特別是過去十年,
  • 6:02 - 6:06
    曾有非常嚴重且日益加深的乾旱,
  • 6:06 - 6:08
    發生在美國西南部,
  • 6:08 - 6:11
    結果是這些節約用水的蟻群,
  • 6:11 - 6:15
    就是在外面真的
    很熱的時候還留在窩裡,
  • 6:15 - 6:18
    從而犧牲盡可能找最多食物的蟻群,
  • 6:18 - 6:21
    愈有可能產生後代蟻群。
  • 6:21 - 6:23
    所以這些時間,我以為蟻群 154
  • 6:23 - 6:26
    是輸家,因為在很乾燥的日子,
  • 6:26 - 6:28
    牠們只有稀稀落落的覓食行為,
  • 6:28 - 6:29
    而其他的蟻群都跑出去
  • 6:29 - 6:31
    覓食,獲得大量的食物,
  • 6:31 - 6:34
    但其實,蟻群 154 非常成功。
  • 6:34 - 6:36
    她是女族長。
  • 6:36 - 6:39
    她是當地少有的曾祖母輩之一。
  • 6:39 - 6:42
    據我所知,這也是第一次
  • 6:42 - 6:43
    我們能追蹤
  • 6:43 - 6:46
    在自然的動物族群中
  • 6:46 - 6:48
    持續進行的集體行為演化,
  • 6:48 - 6:53
    並找出什麼是最佳的運作方式。
  • 6:53 - 6:55
    那麼,網際網路使用一種演算法
  • 6:55 - 6:58
    以管理資料流,
  • 6:58 - 7:00
    與這個非常相似,
  • 7:00 - 7:03
    就是收獲蟻在使用以管理
  • 7:03 - 7:04
    覓食蟻的流程。
  • 7:04 - 7:08
    你猜我們怎麼叫這種類比?
  • 7:08 - 7:09
    蟻際網路來了!
  • 7:09 - 7:11
    (掌聲)
  • 7:11 - 7:14
    所以資料不會從源計算機輸出,
  • 7:14 - 7:17
    直到它得到信號,有足夠的頻寬
  • 7:17 - 7:20
    讓資料傳出去。
  • 7:20 - 7:21
    在網際網路發展早期,
  • 7:21 - 7:24
    當營業成本還很高,
  • 7:24 - 7:27
    而且很重要
    不能失去任何資料的時期,
  • 7:27 - 7:29
    系統被設成互動
  • 7:29 - 7:32
    以啟動資料流。
  • 7:32 - 7:35
    有趣的是螞蟻會使用一種演算法,
  • 7:35 - 7:38
    與我們最近發明的非常相似,
  • 7:38 - 7:41
    但這只是我們所知的
  • 7:41 - 7:43
    螞蟻演算法之一罷了,
  • 7:43 - 7:46
    螞蟻有一億三千萬年的時間
  • 7:46 - 7:48
    發展很多很好的演算法,
  • 7:48 - 7:50
    我想非常有可能
  • 7:50 - 7:52
    在其他一萬二千種螞蟻中,
  • 7:52 - 7:55
    能找到有趣的演算法
  • 7:55 - 7:56
    給資料網路使用,
  • 7:56 - 7:59
    是我們想都沒想過的。
  • 7:59 - 8:02
    所以,營業成本低的時候
    會發生什麼?
  • 8:02 - 8:03
    熱帶地方的營業成本低,
  • 8:03 - 8:06
    因為那裡很濕,螞蟻很容易
  • 8:06 - 8:08
    在外面走來走去。
  • 8:08 - 8:10
    但在熱帶地方,
  • 8:10 - 8:12
    螞蟻量很大,種類極多,
  • 8:12 - 8:14
    因此競爭也很激烈。
  • 8:14 - 8:16
    某種螞蟻在使用的資源,
  • 8:16 - 8:20
    別的螞蟻可能在同時間
  • 8:20 - 8:22
    也需要使用。
  • 8:22 - 8:25
    所以在這種環境,互動的使用法
  • 8:25 - 8:26
    恰好相反。
  • 8:26 - 8:28
    系統要持續運轉,
  • 8:28 - 8:29
    直到負面事件發生。
  • 8:29 - 8:32
    而我在研究的某種螞蟻
    還會形成迴路,
  • 8:32 - 8:34
    覓食蟻在蟻窩到食物源
  • 8:34 - 8:37
    往來的樹上
  • 8:37 - 8:38
    不斷繞圈圈,
  • 8:38 - 8:40
    直到某件負面事件發生為止,
  • 8:40 - 8:41
    像是與別種螞蟻
  • 8:41 - 8:44
    有了互動。
  • 8:44 - 8:47
    所以這是螞蟻的保全案例。
  • 8:47 - 8:49
    在中間有一隻螞蟻
  • 8:49 - 8:51
    正以牠的頭堵住窩的入口,
  • 8:51 - 8:54
    回應牠與另一種螞蟻互動的結果。
  • 8:54 - 8:56
    這些小東西跑來跑去
  • 8:56 - 8:59
    腹部朝上。
  • 8:59 - 9:01
    一但威脅消失,
  • 9:01 - 9:03
    入口就又打開了,
  • 9:03 - 9:05
    也許在某些情況下,
  • 9:05 - 9:06
    電腦的安全性
  • 9:06 - 9:08
    在營運成本夠低時,
  • 9:08 - 9:12
    我們只要暫時把存取擋住,
  • 9:12 - 9:14
    以回應立即性的威脅,
  • 9:14 - 9:16
    然後再把它打開就好,
  • 9:16 - 9:17
    而不用試著建立
  • 9:17 - 9:21
    一個永久性的防火牆或要塞。
  • 9:21 - 9:23
    那麼另一種環境挑戰,
  • 9:23 - 9:25
    所有系統都要面對的,
  • 9:25 - 9:30
    是資源,要找尋及收集資源。
  • 9:30 - 9:32
    要做這個,螞蟻解決了
  • 9:32 - 9:33
    集體搜尋的問題,
  • 9:33 - 9:35
    而這在機器人科學
  • 9:35 - 9:36
    是目前極感興趣的問題,
  • 9:36 - 9:38
    因為我們已經瞭解,
  • 9:38 - 9:40
    與其送出一個單獨操作、
  • 9:40 - 9:43
    複雜又很貴的機器人出去
  • 9:43 - 9:45
    探險另一個星球,
  • 9:45 - 9:47
    或去搜索一棟燃燒的建築物,
  • 9:47 - 9:50
    還不如這樣可能更有效,
  • 9:50 - 9:54
    就是找一組便宜的機器人
  • 9:54 - 9:57
    只交換最少的資訊,
  • 9:57 - 9:59
    而那正是螞蟻做的方式。
  • 9:59 - 10:01
    所以入侵種阿根廷蟻
  • 10:01 - 10:04
    建造可擴充的搜尋網路。
  • 10:04 - 10:06
    牠們對解決集體搜尋的
  • 10:06 - 10:07
    主要問題很在行,
  • 10:07 - 10:10
    那是權衡了
  • 10:10 - 10:11
    要完全徹底的搜尋,
  • 10:11 - 10:13
    還是要涵蓋大片土地的結果。
  • 10:13 - 10:14
    牠們所做的是,
  • 10:14 - 10:17
    如果在一個小空間裡有很多螞蟻,
  • 10:17 - 10:19
    那麼每一隻都可以徹底搜尋,
  • 10:19 - 10:20
    因為附近一定會有另一隻螞蟻
  • 10:20 - 10:22
    在另一邊搜尋,
  • 10:22 - 10:23
    但當在一塊很大的空間裡,
  • 10:23 - 10:25
    只有少數的螞蟻的時候,
  • 10:25 - 10:28
    那麼牠們需要延伸牠們的路徑
  • 10:28 - 10:29
    以涵蓋更多的地面。
  • 10:29 - 10:32
    我想牠們使用互動以評估密度,
  • 10:32 - 10:34
    所以當牠們真的很擠的時候,
  • 10:34 - 10:35
    牠們就更常碰到彼此,
  • 10:35 - 10:37
    牠們就更徹底搜尋。
  • 10:37 - 10:41
    不同的螞蟻物種
    必須使用不同的演算法,
  • 10:41 - 10:43
    因為牠們已進化以面對
  • 10:43 - 10:45
    不同的資源,
  • 10:45 - 10:47
    而知道這一點可能非常有用,
  • 10:47 - 10:49
    所以我們最近要求螞蟻
  • 10:49 - 10:51
    解決集體搜尋問題,
  • 10:51 - 10:53
    在極端環境下,
  • 10:53 - 10:54
    即微重力狀態,
  • 10:54 - 10:56
    在國際太空站裡。
  • 10:56 - 10:58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張照片,我在想,
  • 10:58 - 11:01
    不會吧,他們居然把棲地裝成垂直的,
  • 11:01 - 11:03
    但隨後我意識到,當然,那無所謂。
  • 11:03 - 11:06
    所以這個想法就是,螞蟻
  • 11:06 - 11:08
    要非常努力地緊緊抓住
  • 11:08 - 11:11
    牆壁或地板,隨便你怎麼叫,
  • 11:11 - 11:14
    所以牠們就不太可能互動,
  • 11:14 - 11:15
    如此一來這兩者之間的關係,
  • 11:15 - 11:17
    就是有多擠及多常碰到
  • 11:17 - 11:19
    就會被搞亂。
  • 11:19 - 11:21
    我們仍在分析那些數據。
  • 11:21 - 11:22
    我還沒拿到結果。
  • 11:22 - 11:24
    但這應該滿有趣的,如果你知道
  • 11:24 - 11:27
    其他物種在地球上不同的環境裡,
  • 11:27 - 11:29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 11:29 - 11:30
    所以我們辦了一個計劃,
  • 11:30 - 11:33
    鼓勵全世界各地的孩子,
  • 11:33 - 11:35
    以不同的物種試做這個實驗。
  • 11:35 - 11:37
    這很簡單。
  • 11:37 - 11:39
    用很便宜的材料就能做。
  • 11:39 - 11:42
    這樣一來,我們或許可以
    做一張全球地圖,
  • 11:42 - 11:45
    畫著螞蟻的集體搜尋演算法。
  • 11:45 - 11:48
    而我想入侵物種很有可能,
  • 11:48 - 11:50
    就是跑進我們房屋裡的那些,
  • 11:50 - 11:52
    在這方面的表現會非常好,
  • 11:52 - 11:53
    因為牠們在你的廚房裡,
  • 11:53 - 11:57
    因為牠們真的很會找食物及水。
  • 11:57 - 12:01
    所以對螞蟻最熟悉的資源
  • 12:01 - 12:02
    就是野餐。
  • 12:02 - 12:04
    而且這還是叢集資源。
  • 12:04 - 12:05
    有一片水果出現在這裡,
  • 12:05 - 12:08
    有另一片在附近的可能性就很大。
  • 12:08 - 12:11
    而那些專做叢集資源的螞蟻
  • 12:11 - 12:13
    就會用互動招募螞蟻大軍。
  • 12:13 - 12:14
    所以當某隻螞蟻碰到另一隻螞蟻,
  • 12:14 - 12:16
    或當這隻螞蟻碰到另一隻螞蟻
  • 12:16 - 12:18
    留在地面的某種化學物品,
  • 12:18 - 12:19
    那牠就會改變方向,
  • 12:19 - 12:21
    依照互動的指示,
  • 12:21 - 12:23
    而這就是你如何得到一條螞蟻線
  • 12:23 - 12:24
    來分享你的野餐。
  • 12:24 - 12:26
    那這是我認為我們或許可以
  • 12:26 - 12:30
    從螞蟻身上學到關於癌症的地方。
  • 12:30 - 12:32
    我是說第一,很明顯我們能做很多事
  • 12:32 - 12:33
    以避免癌症,
  • 12:33 - 12:36
    藉著不讓人們傳播
  • 12:36 - 12:38
    或販賣會在我們
  • 12:38 - 12:41
    體內致癌的毒素,
  • 12:41 - 12:43
    但我不認為螞蟻在這方面
    能幫我們多少,
  • 12:43 - 12:46
    因為螞蟻從不毒化自己的蟻群。
  • 12:46 - 12:48
    但我們或許能從螞蟻學到
  • 12:48 - 12:50
    與治療癌症有關的事。
  • 12:50 - 12:52
    癌症有許多不同的類型。
  • 12:52 - 12:55
    每一種都源自身體的特定部位,
  • 12:55 - 12:58
    然後某些癌症會擴散
  • 12:58 - 13:01
    或轉移到某些特定的組織,
  • 13:01 - 13:03
    這些癌細胞一定是在那裡
    得到它們所需的資源。
  • 13:03 - 13:05
    所以如果你從
  • 13:05 - 13:07
    癌細胞早期轉移的角度想,
  • 13:07 - 13:09
    好像它們是去外面四處尋找
  • 13:09 - 13:11
    它們所需的資源,
  • 13:11 - 13:13
    假如這些資源是叢集的,
  • 13:13 - 13:16
    它們就很有可能使用互動
    來招募其它細胞,
  • 13:16 - 13:19
    如果我們能找出癌細胞
    如何招兵買馬,
  • 13:19 - 13:22
    那也許我們可以設下陷阱,
  • 13:22 - 13:26
    在它們變得穩定前捕捉它們。
  • 13:26 - 13:29
    所以螞蟻在大不同的各種環境下,
  • 13:29 - 13:31
    以不同的方法互動,
  • 13:31 - 13:33
    而我們可以從中學到
  • 13:33 - 13:35
    其他系統如何運作,
  • 13:35 - 13:37
    不靠中央控制。
  • 13:37 - 13:39
    僅僅使用簡單的互動,
  • 13:39 - 13:41
    蟻群已經執行
  • 13:41 - 13:45
    驚人壯舉超過一億三千萬年。
  • 13:45 - 13:47
    我們還有很多要向牠們學習。
  • 13:47 - 13:50
    謝謝。
  • 13:50 - 13:52
    (掌聲)
Title:
關於大腦、癌症及網路,螞蟻教了我們什麼
Speaker:
黛博拉·高登
Description:

生物學家黛博拉·高登研究螞蟻,無論她在何處找到它們——在沙漠、在熱帶地區、在她的廚房裡… 她在這個精彩的演說中,解釋她對這種我們連想都不想,就很開心地拍走的昆蟲,是如何為之著迷。她主張螞蟻的生活能提供有用的模式,讓我們學習很多其他的主題,包括疾病、科技及人類的大腦。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14:09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