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人类可以从半智能的黏菌群学到什么

  • 0:01 - 0:04
    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绍一种生物体:
  • 0:04 - 0:07
    (slime mould)黏液霉菌,一种多头绒泡菌。
  • 0:07 - 0:10
    是否把它命名为一种霉菌尚存争议,因为事实上它不是霉菌。
  • 0:10 - 0:12
    在进入正题前我们需要知道这一点。
  • 0:12 - 0:14
    在已知的七百种黏液霉菌中,
  • 0:14 - 0:17
    它属于阿米巴变形虫的国度。
  • 0:17 - 0:19
    它是一种单细胞生物,许多个单一的细胞
  • 0:19 - 0:21
    相互连接到一起
  • 0:21 - 0:24
    而组成一团超级细胞,
  • 0:24 - 0:26
    目的是要做到最大化地利用资源。
  • 0:26 - 0:28
    所以在一个(slime mould)黏菌中你能看到几千个
  • 0:28 - 0:30
    或者几百万个细胞核,
  • 0:30 - 0:32
    它们共享同一个细胞壁,
  • 0:32 - 0:35
    作为一个整体
  • 0:35 - 0:37
    在它的自然栖息地运作
  • 0:37 - 0:40
    你会在森林里发现这些黏液霉菌,
  • 0:40 - 0:43
    它以腐烂的植被为食。
  • 0:43 - 0:45
    不过黏菌也同样频繁出现在
  • 0:45 - 0:46
    研究实验室,
  • 0:46 - 0:51
    课堂,甚至是艺术家的工作室里。
  • 0:51 - 0:54
    我与黏液霉菌的初次接触是在五年前。
  • 0:54 - 0:55
    我的一个微生物学家朋友
  • 0:55 - 0:58
    给了我一个有着黄色小斑点的培养皿
  • 0:58 - 1:01
    说让我带回家玩玩。
  • 1:01 - 1:03
    我得到的唯一说明是
  • 1:03 - 1:05
    这个东西它喜欢阴暗潮湿,
  • 1:05 - 1:09
    最喜欢的食物是燕麦片。
  • 1:09 - 1:11
    我是一个艺术家,我做了不少年的
  • 1:11 - 1:14
    将生物及科学的一些手法融入艺术
  • 1:14 - 1:17
    所以使用活的素材于我来说不算陌生。
  • 1:17 - 1:19
    我用到过植物,细菌,
  • 1:19 - 1:21
    墨鱼,以及果蝇。
  • 1:21 - 1:23
    所以我颇有些急迫想把这个新的小拍档带回家
  • 1:23 - 1:25
    看看它能做啥。
  • 1:25 - 1:28
    然后我就把它带回了家开始观察。
  • 1:28 - 1:31
    我试着用各种东西来喂它。
  • 1:31 - 1:33
    我观察到,随着它的联网形成
  • 1:33 - 1:35
    它在食物资源之间建立了某种联系。
  • 1:35 - 1:38
    我看到它在经过处留下了痕迹,
  • 1:38 - 1:40
    那显示出它曾经到过的区域。
  • 1:40 - 1:43
    我也注意到每当它厌倦了一个培养皿的时候,
  • 1:43 - 1:46
    它就会爬出去,去找个更好的家。
  • 1:46 - 1:47
    我通过延时摄影
  • 1:47 - 1:49
    拍下了我所观察到的。
  • 1:49 - 1:52
    黏液霉菌的生长速度大概是每小时一厘米,
  • 1:52 - 1:54
    所想要看实时变化可不容易,因为这个速度实在是有点慢,
  • 1:54 - 1:57
    除非观察者能做到某种极度的静心入定。
  • 1:57 - 2:00
    不过凭借延时拍摄,
  • 2:00 - 2:03
    我能够观察到一些非常有趣的行为。
  • 2:03 - 2:06
    比如,喂给它一小堆燕麦片,
  • 2:06 - 2:11
    黏液霉菌就迅速开始繁殖,
  • 2:11 - 2:14
    并同时往不同方向伸展以探索新领域。
  • 2:14 - 2:16
    当它碰到自己另一部分的时候,
  • 2:16 - 2:18
    它知道同伴已经在那里,
  • 2:18 - 2:20
    它能识别得到。
  • 2:20 - 2:21
    于是停止那个方向的继续生长,而是掉头
  • 2:21 - 2:25
    从另一端生长。
  • 2:25 - 2:27
    黏液霉菌的这个本事很让我叹为观止。
  • 2:27 - 2:31
    这不过是一袋黏液霉菌细胞,
  • 2:31 - 2:34
    可它居然有本事开疆扩土,
  • 2:34 - 2:37
    能够识别自我,而且似乎是带有目的性地在行动。
  • 2:37 - 2:41
    我发觉有无数的科学研究,
  • 2:41 - 2:43
    研究论文啦,期刊文章啦,
  • 2:43 - 2:47
    都提到用这种微生物所进行过的令人难以置信的研究,
  • 2:47 - 2:49
    这里我要分享一些给大家。
  • 2:49 - 2:52
    比如,日本北海道大学(Hokkaido University)的一个团队
  • 2:52 - 2:54
    用黏液霉菌填塞了一个迷宫。
  • 2:54 - 2:56
    它们互相融合组成了一个细胞团。
  • 2:56 - 2:59
    研究人员将食物放在两个点上,
  • 2:59 - 3:00
    当然,食物依旧是燕麦片,
  • 3:00 - 3:02
    黏液霉菌在两点食物之间
  • 3:02 - 3:03
    组建起了关联。
  • 3:03 - 3:06
    当它遇到空区或是死角的时候会自动缩回。
  • 3:06 - 3:08
    这个迷宫有四个可行通道,
  • 3:08 - 3:10
    而随着一次次的尝试,
  • 3:10 - 3:13
    最终黏液霉菌建立了最短
  • 3:13 - 3:15
    并且最有效率的一条路径。
  • 3:15 - 3:16
    真机灵。
  • 3:16 - 3:18
    由这个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是
  • 3:18 - 3:21
    黏液霉菌有种初始形态的智能。
  • 3:21 - 3:25
    另一项研究是:按固定的间隔时间,定期将黏液霉菌暴露在冷空气里。
  • 3:25 - 3:27
    结果它不喜欢。它怕冷。
  • 3:27 - 3:28
    它不喜欢被吹干。
  • 3:28 - 3:31
    研究人员按照之前的间隔时间规律重复做了这个实验,
  • 3:31 - 3:32
    每一次,黏液霉菌都会
  • 3:32 - 3:35
    减慢生长速度作为响应。
  • 3:35 - 3:37
    然而,在下一个间隔来到时,
  • 3:37 - 3:40
    研究人员没有开启冷风,
  • 3:40 - 3:43
    可黏液霉菌仍旧减慢了速度,似乎
  • 3:43 - 3:45
    是预期此时冷风会来。
  • 3:45 - 3:47
    不知它怎样办到的,它知道时间到了,
  • 3:47 - 3:49
    它讨厌的冷空气会来到。
  • 3:49 - 3:51
    刚讲到的这个实验最后所得到得结论是:
  • 3:51 - 3:54
    黏液霉菌具有学习能力。
  • 3:54 - 3:55
    第三个实验:
  • 3:55 - 3:57
    黏液霉菌被邀请
  • 3:57 - 4:01
    去探索一片被燕麦片覆盖的区域。
  • 4:01 - 4:04
    它以分枝结构扇形展开。
  • 4:04 - 4:07
    每当它在经过的地方发现食物点时,
  • 4:07 - 4:10
    它就会建立一个网络,一个连接点,
  • 4:10 - 4:11
    然后继续觅食。
  • 4:11 - 4:14
    经过26个小时,它建立起
  • 4:14 - 4:15
    一个比较稳定的网络架构
  • 4:15 - 4:17
    链接各处的燕麦片。
  • 4:17 - 4:19
    这看起来没什么了不起的,
  • 4:19 - 4:22
    但如果你知道作为中心起点的燕麦片
  • 4:22 - 4:24
    其实是代表了东京市,
  • 4:24 - 4:28
    而周围的这些燕麦片对应着东京市郊的火车站,你一定会觉得它了不起。
  • 4:28 - 4:30
    因为黏液霉菌居然复制出了
  • 4:30 - 4:32
    东京的交通网络。
  • 4:32 - 4:34
    (观众笑声)
  • 4:34 - 4:37
    建立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长时间的努力,
  • 4:37 - 4:41
    包括社区住宅,土木工程,城市规划。
  • 4:41 - 4:43
    人类用超过100年才能完成的事情,
  • 4:43 - 4:46
    黏液霉菌只不过花了一天多一点就完成了。
  • 4:46 - 4:48
    这项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4:48 - 4:51
    黏液霉菌能够建立起高效路网,
  • 4:51 - 4:53
    解决那些在路上的业务员们的苦恼问题。
  • 4:53 - 4:56
    它是部生物计算机。
  • 4:56 - 4:58
    如我们所看到的,由数学模型建立起来
  • 4:58 - 5:00
    进行的算法分析。
  • 5:00 - 5:03
    人们对黏液霉菌的活动进行超声波观测,复制,和模拟。
  • 5:03 - 5:05
    全世界的研究团队们
  • 5:05 - 5:08
    都在试图解析它的生物学准则,
  • 5:08 - 5:11
    以理解它的计算运行规则
  • 5:11 - 5:13
    并将之运用到电子,
  • 5:13 - 5:15
    编程和机器人领域中。
  • 5:15 - 5:17
    所以问题是
  • 5:17 - 5:19
    这个东西它是怎么工作的?
  • 5:19 - 5:22
    黏液霉菌没有中枢神经系统,
  • 5:22 - 5:23
    没有大脑,
  • 5:23 - 5:25
    却能完成
  • 5:25 - 5:27
    我们需要大脑功能的协助才能完成的行动
  • 5:27 - 5:29
    它能学习,能记忆,
  • 5:29 - 5:32
    可以解决问题,也可以做决策。
  • 5:32 - 5:34
    它负责智能的部分藏在哪里呢?
  • 5:34 - 5:37
    这是显微镜下我拍到的一组影像。。。
  • 5:37 - 5:39
    放大了约100倍,
  • 5:39 - 5:42
    快进了约20倍。
  • 5:42 - 5:44
    在黏液霉菌体内,
  • 5:44 - 5:48
    存在有节奏的脉冲流,
  • 5:48 - 5:50
    一个脉管状结构把
  • 5:50 - 5:53
    细胞内含物,营养物质和化学信息
  • 5:53 - 5:55
    传输到细胞各处,
  • 5:55 - 5:59
    先朝一个方向流动,然后再向相反方向回流。
  • 5:59 - 6:03
    而正是细胞内的这种连续,同步振荡
  • 6:03 - 6:05
    让它得以建立起
  • 6:05 - 6:08
    对所处环境的一个相当复杂的认知理解,
  • 6:08 - 6:11
    而不依赖任何大规模的控制中心。
  • 6:11 - 6:14
    这就是它的智能所在。
  • 6:14 - 6:17
    并不只有大学里的学术研究者们
  • 6:17 - 6:20
    对这个生物感兴趣。
  • 6:20 - 6:23
    几年前,我设立了一个 SlimoCo项目,
  • 6:23 - 6:25
    ---Slime Mould黏液霉菌团队。
  • 6:25 - 6:28
    这是一个在线的,开放的,民主的网络,
  • 6:28 - 6:30
    给黏液霉菌研究者和爱好者们用以
  • 6:30 - 6:33
    分享
  • 6:33 - 6:36
    跨学科范畴
  • 6:36 - 6:40
    和跨学术领域的知识和实验。
  • 6:40 - 6:43
    黏液霉菌团队的队员都是自行选择加入的。
  • 6:43 - 6:46
    来到团队的人们就像
  • 6:46 - 6:50
    找到燕麦片的黏液霉菌。
  • 6:50 - 6:51
    它包括有科学家,
  • 6:51 - 6:53
    计算机科学家和研究人员,
  • 6:53 - 6:55
    也有像我这样的艺术家,
  • 6:55 - 7:00
    建筑师,设计师,作家,社会活动家,什么样的人都有。
  • 7:00 - 7:05
    我们的成员构成不拘一格,非常有趣。
  • 7:05 - 7:06
    我举几个例子吧:
  • 7:06 - 7:09
    有用染了荧光的绒泡菌属作画的艺术家,
  • 7:09 - 7:12
    有将生物学
  • 7:12 - 7:15
    和电子设计
  • 7:15 - 7:17
    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的协作团队,
  • 7:17 - 7:20
    还有位艺术家用黏液霉菌
  • 7:20 - 7:22
    绘制社区地图,
  • 7:22 - 7:25
    作为参与社区的一种方式。
  • 7:25 - 7:27
    这里,黏液霉菌被直接用作
  • 7:27 - 7:30
    一种生物学工具,但是也象征性地
  • 7:30 - 7:32
    成为在
  • 7:32 - 7:36
    社会凝聚力,沟通
  • 7:36 - 7:37
    和合作上的一种交流方式的标志。
  • 7:37 - 7:40
    至于其他的公众参与活动---
  • 7:40 - 7:42
    我办了很多黏液霉菌研讨会,
  • 7:42 - 7:44
    用这种创新方式研究这种有机体。
  • 7:44 - 7:46
    人们受邀请来到研讨会,了解
  • 7:46 - 7:48
    它的神奇之能,
  • 7:48 - 7:51
    他们设计自己的培养皿实验,
  • 7:51 - 7:53
    安排一个新环境让黏液霉菌去探索
  • 7:53 - 7:55
    以测试它的各项属性。
  • 7:55 - 7:57
    他们每个人都带了黏菌这个新宠物回家,
  • 7:57 - 8:00
    我们邀请他们将各自的实验结果
  • 8:00 - 8:02
    发布在黏菌团队的网页上。
  • 8:02 - 8:04
    这样一个集体让我能够
  • 8:04 - 8:06
    和一大票有趣的人们一起
  • 8:06 - 8:09
    协同工作。
  • 8:09 - 8:10
    我已经和一些电影工作者合作,
  • 8:10 - 8:14
    共同制作一个关于黏液霉菌的长篇纪录片,
  • 8:14 - 8:17
    我要强调是长篇,
  • 8:17 - 8:18
    现在已经在后期制作过程,
  • 8:18 - 8:21
    应该很快就能在院线上映了。
  • 8:21 - 8:23
    (观众笑声)
  • 8:23 - 8:26
    我想这也使得我能进行,
  • 8:26 - 8:29
    大概是世界第一例人类模拟黏液霉菌的实验。
  • 8:29 - 8:32
    这是去年鹿特丹展览的一部分,
  • 8:32 - 8:37
    我们邀请人们来扮演黏液霉菌大概半小时。
  • 8:37 - 8:40
    我们就是需要把大家绑在一起,
  • 8:40 - 8:42
    这样大家就变成了一个巨细胞。
  • 8:42 - 8:45
    我们也要求大家要遵守黏菌的生存法则,
  • 8:45 - 8:49
    只能用震荡来沟通,
  • 8:49 - 8:50
    不准说话和交谈。
  • 8:50 - 8:55
    必须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个细胞团来行动,
  • 8:55 - 8:56
    没有自我。
  • 8:56 - 8:59
    进行移动
  • 8:59 - 9:01
    并摸索周边环境情况的动机,
  • 9:01 - 9:03
    就是寻找食物。
  • 9:03 - 9:06
    随之而来的是一片混乱,一群陌生人
  • 9:06 - 9:10
    穿着“黏液霉菌”的黄T恤,被黄绳子绑在一起,
  • 9:10 - 9:13
    在博物馆的园子里游荡。
  • 9:13 - 9:17
    当他们碰到树的时候,就不得不改变队形,
  • 9:17 - 9:20
    象个团细胞一样
  • 9:20 - 9:24
    悄然无声的的完成变形。
  • 9:24 - 9:27
    这是一个非常好笑的实验,从各种方面看都是。
  • 9:27 - 9:29
    它不是因假说驱动的。
  • 9:29 - 9:31
    我们做这个实验不是为了要证明或是证实任何事情。
  • 9:31 - 9:34
    但是这个实验确实提供给我们了一种途径,
  • 9:34 - 9:36
    去引发广泛的公众思考:
  • 9:36 - 9:40
    关于智能,关于机构,关于自治。
  • 9:40 - 9:43
    它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玩的平台
  • 9:43 - 9:46
    去进行
  • 9:46 - 9:49
    后续的讨论。
  • 9:49 - 9:51
    关于这项实验,
  • 9:51 - 9:54
    其中一个最令人激动的事情是
  • 9:54 - 9:56
    实验结束之后所发生的讨论。
  • 9:56 - 10:00
    人们完全自发地在公园里开始了研讨。
  • 10:00 - 10:02
    大家谈到人类心理学,
  • 10:02 - 10:04
    发现大家很难
  • 10:04 - 10:07
    放下各体的自我和个性。
  • 10:07 - 10:10
    其他的一些人们谈到了细菌的沟通。
  • 10:10 - 10:12
    每个人对这次实验
  • 10:12 - 10:15
    都有他们各自的个性解读。
  • 10:15 - 10:17
    而我们由这次实验所得到的结论是,
  • 10:17 - 10:21
    鹿特丹的人们具有高度的合作精神
  • 10:21 - 10:24
    特别是当供应给他们啤酒的时候。
  • 10:24 - 10:26
    我们不止给了他们燕麦片,
  • 10:26 - 10:27
    我们也提供了啤酒。
  • 10:27 - 10:29
    不过他们没能做到象黏液霉菌那样高效率。
  • 10:29 - 10:31
    黏液霉菌, 于我而言
  • 10:31 - 10:34
    是种令人着迷的研究物质。
  • 10:34 - 10:36
    生物属性上它让人着迷,
  • 10:36 - 10:37
    它的运算特性也让人感兴趣,
  • 10:37 - 10:39
    但同时它也是一种标识,
  • 10:39 - 10:43
    关乎社区意见,
  • 10:43 - 10:47
    集体行为,和协同合作。
  • 10:47 - 10:49
    我的很多作品都借鉴了科学研究,
  • 10:49 - 10:52
    所以这个实验是在以另外一种方式
  • 10:52 - 10:53
    向之前谈到的迷宫实验的致敬。
  • 10:53 - 10:56
    黏液霉菌也是我的工作素材。
  • 10:56 - 11:01
    它是摄影,印刷品,动画片,
  • 11:01 - 11:03
    及互动活动的合伙制作人。
  • 11:03 - 11:05
    黏液霉菌并没有选择
  • 11:05 - 11:07
    要和我合作,而确切地说,
  • 11:07 - 11:09
    这是某种合作。
  • 11:09 - 11:12
    我可以预测到某些行为,
  • 11:12 - 11:14
    因为我理解了它是怎么操作的,
  • 11:14 - 11:15
    但是我控制不了它。
  • 11:15 - 11:17
    黏液霉菌在创作过程中
  • 11:17 - 11:19
    有最终的表达。
  • 11:19 - 11:23
    毕竟,它有自己的内在审美观。
  • 11:23 - 11:24
    我们看到的分叉图案
  • 11:24 - 11:27
    我们所看见的所有形态,天然的性状,
  • 11:27 - 11:30
    从河三角洲到闪电弧,
  • 11:30 - 11:34
    从我们的血管网络到神经网络。
  • 11:34 - 11:36
    这个简单而又复杂的生物
  • 11:36 - 11:38
    有着非常清楚的规则可循。
  • 11:38 - 11:42
    不管我们从什么学科角度出发或者是用什么方式研究
  • 11:42 - 11:44
    我们都受教无穷,我们
  • 11:44 - 11:46
    从观察和运用
  • 11:46 - 11:49
    这些漂亮的,没脑子的斑点身上可以学到很多很多。
  • 11:49 - 11:52
    这就是 (Physarum polycephalum)多头绒泡菌。
  • 11:52 - 11:54
    谢谢大家!
  • 11:54 - 11:55
    (观众掌声)
Title:
人类可以从半智能的黏菌群学到什么
Speaker:
希瑟.巴内特
Description:

受生物学设计和自我组织系统的启发,艺术家希瑟.巴内特与多头绒泡菌(一种生活在凉爽潮湿环境的真核微生物)共同创作。人们可以从半智能的黏菌身上学到什么?请看她的演讲并找到解答。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12:11
  • 我把黏菌改成了黏液霉菌,让观看者更加明白这是一种霉菌,而不是其他的细菌。

    有些语句我做了小小的修改。你做得很好。

  • Yuanqing Edberg, 非常谢谢你帮我review。关于黏菌的名词,我认为不要改比较好。
    因为这是一个专有名词,在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都有这一词条。

    假如观众或者读者想了解更多关于这种细菌的知识,他们用“黏菌“这个词就可以搜到词条。并且以后假如他们需要转述这个视频里面的内容,使用确定的专有名词可以明确的表达。

    百度百科词条链接 http://baike.baidu.com/view/660463.htm?fr=aladdin
    维基百科链接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BB%8F%E8%8F%8C

  • scale nature,应该是译成形似天然 的意思。我当时没有想起scale的另外一个意思,是类似,拷贝意思,当时觉得你的意思没错,但不够准切,一时也没有好好琢磨,所以忽略了。不过现在我好像不能改了。coordinator肯定会改过来的。

Chinese, Simplified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