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當别人嘲笑我的口音時,為什麼我還繼續開口?

  • 0:01 - 0:03
    我以前常常反覆的做一個同樣的夢。
  • 0:03 - 0:05
    在夢裡,我走進一個擠滿人的房間。
  • 0:06 - 0:09
    我試著不跟任何人有目光上的接觸。
  • 0:10 - 0:12
    這樣一直到有人注意到我,
  • 0:12 - 0:13
    我驚慌極了。
  • 0:14 - 0:17
    這個人走向我說:
  • 0:17 - 0:19
    「嗨,我叫某某,
  • 0:19 - 0:20
    你呢?」
  • 0:20 - 0:23
    但我只是靜靜的,無法回應。
  • 0:25 - 0:28
    經過一陣尷尬的沉默,他問:
  • 0:28 - 0:29
    「你忘了自己的名字嗎?」
  • 0:30 - 0:31
    但我還是只是靜靜的。
  • 0:32 - 0:34
    然後慢慢的,
  • 0:34 - 0:37
    在房間裡其他所有的人,開始轉向我,
  • 0:37 - 0:39
    幾乎是齊聲一起問我:
  • 0:40 - 0:45
    (許多聲音重疊)
    「你忘記自己的名字了嗎?」
  • 0:45 - 0:48
    就當這個重覆口號越來越大聲時,
    我想反應,但我沒有。
  • 0:50 - 0:52
    我是一個視覺藝術家。
  • 0:53 - 0:55
    我的有些作品是詼諧的,
  • 0:55 - 0:59
    有些則是有趣中帶點感傷。
  • 1:03 - 1:05
    有一件我非常喜歡做的事情,
  • 1:05 - 1:07
    就是製作這些動畫短片。
  • 1:07 - 1:11
    因為我可以為不同的角色配旁白。
  • 1:11 - 1:12
    我當過熊。
  • 1:12 - 1:14
    (影片)熊(講員的聲音):嗨。
  • 1:14 - 1:16
    (笑聲)
  • 1:16 - 1:18
    我當過鯨魚。
  • 1:18 - 1:20
    (影片)鯨魚 (講員的聲音):嗨。
  • 1:20 - 1:21
    (笑聲)
  • 1:21 - 1:22
    我當過賀卡。
  • 1:22 - 1:24
    (影片)賀卡(講員的聲音):嗨。
  • 1:24 - 1:25
    (笑聲)
  • 1:25 - 1:28
    我自己最喜歡的是科學怪人。
  • 1:29 - 1:30
    (影片)科學怪人
    (講員的聲音):咕噥呼嚕聲
  • 1:30 - 1:31
    (笑聲)
  • 1:31 - 1:34
    為了這個角色我真得發出
    許多咕噥呼嚕聲。
  • 1:34 - 1:37
    幾年前,我製作了一個教育性的影片,
  • 1:37 - 1:40
    內容是有關電玩歷史。
  • 1:40 - 1:44
    在那影片,我是太空侵略者的配音。
  • 1:44 - 1:45
    (影片)太空侵略者
    (講員的聲音):嗨。
  • 1:45 - 1:47
    真是夢想成真!
  • 1:47 - 1:48
    (笑聲)
  • 1:48 - 1:50
    當那個影片上網時,
  • 1:50 - 1:53
    我就只坐在電腦前,
    一直按「網頁刷新」。
  • 1:53 - 1:55
    興奮的想看網友的回應。
  • 1:55 - 1:57
    第一個評論上網了。
  • 1:57 - 1:58
    (影片)評論:做得好。
  • 1:58 - 1:59
    太好了!
  • 2:00 - 2:01
    我再按「網頁刷新」。
  • 2:01 - 2:03
    (影片)評論:很棒的影片。
    我很期待下一個作品。
  • 2:03 - 2:07
    這還只是兩部分影片的頭一部分。
  • 2:07 - 2:09
    我還要繼續製作第二部分。
  • 2:09 - 2:10
    我再按「網頁刷新」。
  • 2:10 - 2:14
    評論: 第二部在那裡?
    那那那裡裡?我現在就要!:P
  • 2:14 - 2:15
    (笑聲)
  • 2:15 - 2:18
    除了我媽以外,在網上的其他人
  • 2:18 - 2:19
    都讚美我!
  • 2:19 - 2:22
    這讓我覺得我終於做到了!
  • 2:22 - 2:23
    我再按「網頁刷新」。
  • 2:23 - 2:26
    (影片)評論:他的聲音有點
    惹人厭。不要見怪。
  • 2:26 - 2:29
    沒有見怪。刷新綱頁。
  • 2:29 - 2:32
    (影片)評論:可以重作這部影片?
    這次不要有花生醬在嘴裡嗎?
  • 2:32 - 2:35
    好吧。至少是個有建設性的回饋。
  • 2:35 - 2:37
    按「網頁刷新」。
  • 2:37 - 2:38
    (影片)評論:
    拜託不要再用這個解說員。
  • 2:38 - 2:40
    幾乎聽不懂他說的話。
  • 2:40 - 2:41
    刷新綱頁。
  • 2:41 - 2:44
    (影片)評論:沒有辦法
    理解他的印度口音。
  • 2:44 - 2:46
    好好好,兩件事情需要釐清一下。
  • 2:46 - 2:48
    第一:我沒有印度口音,
  • 2:48 - 2:50
    我有的是巴勒斯坦的,好嗎?
  • 2:50 - 2:53
    第二:我有的明明就是巴勒斯坦的。
  • 2:53 - 2:56
    (笑聲)
  • 2:56 - 2:58
    但這樣的評論一直出現,
  • 2:58 - 3:01
    所以我想我該不於理會,
  • 3:01 - 3:04
    繼續影片的第二部分。
  • 3:04 - 3:06
    我錄下我的音頻,
  • 3:06 - 3:09
    但每當我坐下來剪輯時,
  • 3:09 - 3:10
    我就是做不到。
  • 3:12 - 3:15
    因為這總會讓我回想到我的童年,
  • 3:15 - 3:18
    那時與人談話。更為困難。
  • 3:18 - 3:21
    自我有記憶以來,我就有口吃的毛病。
  • 3:22 - 3:24
    在班上我總是那個
  • 3:24 - 3:26
    即使有問題也不舉手問,
  • 3:26 - 3:27
    或知道答案也不回答的孩子。
  • 3:27 - 3:29
    每當電話響起,
  • 3:29 - 3:32
    我就跑到浴室去。
    這樣我就不用接電話。
  • 3:33 - 3:36
    若是找我的,我父母會說我不在。
  • 3:36 - 3:38
    我在浴室度過了許多時間。
  • 3:40 - 3:42
    我厭惡做自我介紹,
  • 3:42 - 3:44
    尤其是在群體裡。
  • 3:44 - 3:47
    我總結結巴巴的說我的名字;
    也總有那一兩個人會問:
  • 3:47 - 3:49
    「你忘記了自己的名字嗎?」
  • 3:49 - 3:50
    然後大家都笑成一團。
  • 3:51 - 3:53
    這個笑話永遠不會過時。
  • 3:55 - 3:57
    (笑聲)
  • 3:58 - 4:01
    我度過童年自覺著,只要我一開口,
  • 4:01 - 4:07
    別人就會很明顯看出我的問題,
  • 4:07 - 4:08
    我的不一樣。
  • 4:09 - 4:11
    因此大部分時我總是安安靜靜的。
  • 4:12 - 4:13
    因此,演變到後來,
  • 4:13 - 4:16
    即使當我在工作上要用我的聲音時,
  • 4:16 - 4:18
    對我而言都是很大的挑戰。
  • 4:18 - 4:20
    每次我錄音時,
  • 4:20 - 4:23
    我結結巴巴,笨拙地
    將每個句子說很多很多次。
  • 4:23 - 4:25
    在我檢視時,
  • 4:25 - 4:28
    我再挑選出我覺得是最可以的。
  • 4:31 - 4:34
    (旁白)剪輯音頻就像是為你的聲音修圖。
  • 4:34 - 4:38
    我可以將它放慢、加快,
    讓它變深沉,或加上回音。
  • 4:38 - 4:42
    如果我口吃,如果我口吃
  • 4:42 - 4:43
    我只要回頭修飾。
  • 4:43 - 4:45
    就像變魔法一樣。
  • 4:45 - 4:48
    在工作裡,用我高度修飾過的聲音,
  • 4:48 - 4:51
    對我而言,是讓我自己
    終於可以聽起來像正常人一樣。
  • 4:52 - 4:54
    但在看了影片上的評論後,
  • 4:55 - 4:57
    這個辦法不管用了。
  • 4:58 - 5:00
    所以我不再在工作中用我的聲音。
  • 5:02 - 5:03
    從那時候起,
  • 5:03 - 5:07
    我開始思考許多有關「正常的定義。」
  • 5:07 - 5:09
    我從而瞭解
  • 5:09 - 5:13
    所謂「正常」其實是與期待息息相關。
  • 5:13 - 5:15
    舉例而言:
  • 5:15 - 5:16
    我無意間看到這個
  • 5:16 - 5:18
    有關古希臘作家,荷馬的故事。
  • 5:19 - 5:22
    荷馬在他的作品,
    很少用到顏色來描繪事物。
  • 5:23 - 5:24
    即便他用到時,
  • 5:24 - 5:26
    差錯似乎也很大。
  • 5:27 - 5:30
    譬如說,海被形容成酒紅色的,
  • 5:30 - 5:34
    人的臉是有時是綠色的,
    而羊則是紫色。
  • 5:35 - 5:36
    但這不只有荷馬這樣寫,
  • 5:36 - 5:39
    如果你看所有古代文學──
  • 5:39 - 5:41
    古中國的、冰島的、
    希臘的、印度的,
  • 5:41 - 5:43
    甚至原始的舊約聖經,
  • 5:43 - 5:46
    它們都只用幾種顏色而已。
  • 5:47 - 5:50
    在眾多解釋中,最被結受的理論認為
  • 5:50 - 5:53
    文化只能在它有能力
    製造某種顏色時,
  • 5:53 - 5:56
    才能開始辨認那種顏色。
  • 5:56 - 5:58
    基本上,你要有能力製造那個顏色,
  • 5:58 - 5:59
    才能看得到那顏色。
  • 6:00 - 6:03
    像紅色這顏色,對許多文化而言,
    因為滿容易被製作的,
  • 6:03 - 6:06
    在滿早時,許多文化就已認得了。
  • 6:06 - 6:09
    但藍色,則因製作比較困難,
  • 6:09 - 6:12
    許多文化一直到滿晚期時,
  • 6:12 - 6:13
    才開始學習如何製造藍色。
  • 6:13 - 6:16
    人們也因此一直到晚期,
    才開始認得這個顏色。
  • 6:16 - 6:19
    在這之前,即便顏色
    已存在人們的週遭,
  • 6:19 - 6:22
    因他們沒有能力辨識那個顏色,
  • 6:22 - 6:23
    它等於是無形的。
  • 6:23 - 6:25
    因為它不是所謂常態的一部分。
  • 6:27 - 6:29
    這個故事幫我
    把我的經歷前後連貫起來。
  • 6:30 - 6:33
    在我一開始看影片上的評論時,
  • 6:33 - 6:36
    我最初的反應是,
    把它們看成是人身攻擊。
  • 6:37 - 6:38
    但寫評論的人並不知道
  • 6:38 - 6:41
    我對自己的聲音有多難為情。
  • 6:42 - 6:45
    他們大都只是針對我的口音,
  • 6:45 - 6:48
    因為一個解說員有口音並不尋常。
  • 6:49 - 6:51
    但究竟什麼是「正常」?
  • 6:51 - 6:54
    我們知道,如果評論家
    認為你是黑人的話,
  • 6:54 - 6:56
    他們會在你的寫作中,
    找出較多的拼字錯誤。
  • 6:57 - 7:01
    我們知道,教授比較不會幫助
    女性或少數民族學生。
  • 7:02 - 7:05
    我們也知道,履歷表有
    聽起來像白人名字的,
  • 7:05 - 7:08
    比其他聽起來像黑人的,
    有較高的覆試機會。
  • 7:09 - 7:10
    但為什麼是這樣呢?
  • 7:11 - 7:13
    這是因為我們對所謂「正常」的預期。
  • 7:14 - 7:15
    我們認為,
  • 7:15 - 7:18
    黑人學生有拼字錯誤是正常的。
  • 7:18 - 7:19
    我們認為,
  • 7:19 - 7:23
    女性或少數民族學生失敗是正常的。
  • 7:24 - 7:25
    而我們也認為,
  • 7:25 - 7:29
    白人員工比黑人員工
    是較好的雇員選擇。
  • 7:29 - 7:32
    但研究指出,這種歧見
  • 7:32 - 7:34
    在大部分的案例中,
    其實只是偏好的選擇,
  • 7:34 - 7:38
    這是因為我們較想協助
    跟我們有關聯的人,
  • 7:38 - 7:42
    而非源於想傷害
    與己無關的人的欲望。
  • 7:43 - 7:46
    這種偏好選擇,
    在我們很小時就開始了。
  • 7:46 - 7:48
    讓我舉例說明。
  • 7:48 - 7:55
    有一個圖書館每年
    都監測兒童圖書中角色,
  • 7:55 - 8:00
    在 2014 年發現,在書中,
    只有百分之十一
  • 8:00 - 8:02
    是以有色人種為角色。
  • 8:02 - 8:06
    在前一年中,甚至只有
    百分之八而已,
  • 8:06 - 8:10
    即使在今天,有一半的美國兒童
    是來自少數民族的家庭背景。
  • 8:10 - 8:11
    一半!
  • 8:11 - 8:13
    所以這引起兩個很大的爭議。
  • 8:13 - 8:16
    第一個:一方面孩童總被告知,
    他們可以當任何人,
  • 8:16 - 8:17
    做任何事。
  • 8:17 - 8:19
    但在另一方面,
    有色兒童讀到的大部分故事,
  • 8:19 - 8:21
    是跟他們不一樣的人。
  • 8:21 - 8:24
    第二點:多數民族團體並不瞭解,
  • 8:24 - 8:25
    在很多方面,
  • 8:25 - 8:27
    他們和少數民族團體是很相似的。
  • 8:27 - 8:30
    我們的日常經驗,我們的希望,
  • 8:30 - 8:32
    我們的夢想,我們的恐懼
  • 8:32 - 8:34
    及我們的對鷹嘴豆沙共同的熱愛。
  • 8:34 - 8:35
    好吃極了!
  • 8:35 - 8:37
    (笑聲)
  • 8:38 - 8:41
    就像藍色對古希臘一樣,
  • 8:41 - 8:44
    少數群體並非我們所謂
    「常態」的一部分。
  • 8:45 - 8:50
    因為所謂「常態」,
    只不過是我們已知的構造,
  • 8:50 - 8:53
    及它在我們的週遭的明顯度而已。
  • 8:54 - 8:56
    這也是事情變得有點難解的地方。
  • 8:57 - 9:01
    我可以就接受已存在的
    「常態」是好的概念;
  • 9:01 - 9:04
    其他任何在那狹隘定義外的「常態」,
  • 9:04 - 9:06
    都是不好的。
  • 9:06 - 9:10
    或者我也可以質疑
    這已存在的常態概念,
  • 9:10 - 9:12
    用我的工作,
  • 9:12 - 9:13
    我的聲音,
  • 9:14 - 9:16
    及我的口音,
  • 9:17 - 9:18
    甚至以僅僅站在台上。
  • 9:18 - 9:21
    即使事實上我怕的要死,
    寧可躲在浴室裡。
  • 9:22 - 9:23
    (笑聲)
  • 9:23 - 9:26
    (鼓掌)
  • 9:33 - 9:37
    (影片)綿羊(講員的聲音):
    我又慢慢開始在我的工作用我的聲音。
  • 9:37 - 9:38
    這感覺很好。
  • 9:38 - 9:40
    這不代表,我就不會再崩潰,
  • 9:40 - 9:43
    當下次又有若干人說我講話
  • 9:43 - 9:45
    (含糊不清)像是有花生醬在嘴裡。
  • 9:45 - 9:46
    (笑聲)
  • 9:47 - 9:49
    這只表示我現在比較能體會
  • 9:49 - 9:51
    牽涉在內的成敗關係,
  • 9:51 - 9:54
    及放棄不是之一的選擇。
  • 9:57 - 9:59
    古希臘也不是一天醒來後,
  • 9:59 - 10:01
    就領悟到天空是藍色的。
  • 10:01 - 10:03
    而是經過好幾世紀,
  • 10:03 - 10:05
    人類才體會到我們長久以來所忽視的。
  • 10:07 - 10:09
    所以我們必須繼續質問
  • 10:09 - 10:11
    這所謂常態的概念。
  • 10:11 - 10:12
    因為這樣做,
  • 10:12 - 10:15
    才能讓身為社會一份子的我們,
  • 10:15 - 10:17
    終能看見天空真實的樣子。
  • 10:20 - 10:26
    (影片)角色:謝謝。謝謝。
    謝謝。謝謝。謝謝。
  • 10:26 - 10:27
    科學怪人:(咕噥)
  • 10:27 - 10:28
    (笑聲)
  • 10:28 - 10:29
    謝謝。
  • 10:29 - 10:32
    (鼓掌)
Title:
當别人嘲笑我的口音時,為什麼我還繼續開口?
Speaker:
薩夫瓦特.薩利姆
Description:

藝術家薩夫瓦特.薩利姆,從小就有口吃,但身為獨立動畫製作者,他決定用自己的聲音,賦予影片中的角色生命。當網路評論者開始嘲笑他的巴勒斯坦口音,他受到打擊,他不再用自己的聲音配音。聽這位 TED 研究會員如何在這迷人,且令人深思的演說中,再找回他的聲音及自信。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10:48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 Compare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