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紐約客》逗號女王的挑剔榮耀

  • 0:02 - 0:07
    我用過去 38 年的時間
    試圖將自己隱藏起來。
  • 0:08 - 0:09
    我是文字編輯人員。
  • 0:10 - 0:12
    我在《紐約客》工作,
  • 0:12 - 0:14
    為《紐約客》做文字編輯就像是
  • 0:14 - 0:18
    在一支職業大聯盟棒球隊中
    做游擊手一樣:
  • 0:18 - 0:21
    每個小小的舉動
    都會被評論家挑出來評論──
  • 0:21 - 0:24
    上帝禁止你犯錯。
  • 0:25 - 0:29
    需要解釋一下:文字編輯人員
    無權選擇什麼內容會被收入雜誌。
  • 0:30 - 0:32
    我們專注於句子的修改,
  • 0:32 - 0:34
    也可能是段落、
  • 0:34 - 0:36
    字詞、標點符號。
  • 0:36 - 0:39
    我們的工作注重於細節。
  • 0:39 - 0:44
    我們把分音符,那兩個點,
    放在單詞 “naïve” 的 “i” 上。
  • 0:45 - 0:47
    我們會要求符合雜誌的風格。
  • 0:47 - 0:49
    每份出版物都有一種版面風格設計。
  • 0:49 - 0:52
    《紐約客》的設計尤其特別。
  • 0:53 - 0:55
    我們有時候因為
    我們的風格而被取笑。
  • 0:55 - 1:00
    想像一下──我們在拼寫
    "teen-ager" 的時候仍帶有連字符,
  • 1:00 - 1:02
    就好像那個單詞剛被創造出來一樣。
  • 1:03 - 1:07
    但是當你看見
    "teen-ager" 中的連字符,
  • 1:07 - 1:09
    和 "coöperate" 中的分音符的時候,
  • 1:09 - 1:11
    你知道你正在閱讀《紐約客》。
  • 1:12 - 1:15
    《紐約客》的文字編輯是死板的。
  • 1:15 - 1:19
    有一個相關的崗位叫作「詢問校對」,
  • 1:19 - 1:20
    或是版面完美化。
  • 1:21 - 1:24
    雖然文字編輯是機械的,
  • 1:24 - 1:26
    但是詢問校對是需要靈活應變的。
  • 1:27 - 1:30
    我們通過主編向作者提出建議
  • 1:30 - 1:33
    以便提高句子的重點,
  • 1:33 - 1:35
    或是指出非刻意的重複,
  • 1:35 - 1:39
    並且提供「更有說服力的」其它選擇。
  • 1:41 - 1:43
    我們的目的是
    讓這個作者看起來完美。
  • 1:44 - 1:47
    請注意我們不是直接
    把我們的校對本給作者,
  • 1:47 - 1:48
    而是給編輯。
  • 1:48 - 1:53
    這經常帶來一種「好警察、
    壞警察」的動態循環,
  • 1:53 - 1:56
    在這其中,文字編輯人員
    ──我將用它做為一個總稱──
  • 1:56 - 1:59
    永遠都是壞警察。
  • 2:00 - 2:02
    如果我們的工作做得好,
    我們不會被人察覺,
  • 2:02 - 2:05
    但是我們一旦犯錯,
  • 2:05 - 2:08
    我們文字編輯人員就會
    格外引人注目。
  • 2:09 - 2:13
    這是我最近一次犯的錯。
  • 2:14 - 2:17
    「上個星期二,莎拉裴琳,
    這位前川普時代
  • 2:17 - 2:21
    民粹『不知可論』化身的共和黨員,
  • 2:21 - 2:22
    表示支持川普。」
  • 2:23 - 2:27
    「《紐約客》著名的文字編輯人員
    在哪裡?」一位讀者寫到。
  • 2:27 - 2:30
    「難道作者不是想寫
    『不可知論』嗎?」
  • 2:31 - 2:32
    哎呦。
  • 2:32 - 2:35
    沒辦法為這個錯誤找藉口了。
  • 2:35 - 2:38
    但是我喜歡這個單詞:
    “no-nothingism”。
  • 2:38 - 2:42
    它可能在美國俚語中代表
    「虛無主義。」
  • 2:42 - 2:45
    (笑聲)
  • 2:45 - 2:48
    有另一位讀者從雜誌上摘錄的語錄:
  • 2:48 - 2:52
    「魯比 76 歲,但是她保持著
    權威性的儀態;
  • 2:52 - 2:56
    只有她不穩的步伐
    掩飾了她的年齡。」
  • 2:57 - 2:58
    他補充道:
  • 2:58 - 3:01
    「當然,在《紐約客》工作的人
    知道 ‘belied’ 的意思是什麼,
  • 3:01 - 3:04
    也知道這個句子中用的
    應該是和它相反的意思。
  • 3:04 - 3:06
    喂,請集中精力!」
  • 3:07 - 3:10
    Belie:給人錯覺。
  • 3:10 - 3:12
    正確的用詞應該是「暴露」。
  • 3:13 - 3:16
    艾爾文·布魯克斯·懷特曾經
    在《紐約客》中寫過關於逗號的評論:
  • 3:16 - 3:21
    「它們隨著精準的筆刃紛紛落下。」
  • 3:21 - 3:23
    (笑聲)
  • 3:23 - 3:26
    這是真的,我們有太多
    關於逗號的抱怨。
  • 3:26 - 3:30
    「在 "Martin Luther King, Jr., Boulevard"
    這條路名中真的有兩個逗號嗎?」
  • 3:31 - 3:36
    在路名後面可能沒有逗號,
    但是《紐約客》中的 "Jr." 是有逗號的。
  • 3:36 - 3:38
    有個喜歡開玩笑的人寫道:
  • 3:38 - 3:42
    「拜託,可以請你開除,
    或者,至少限制
  • 3:42 - 3:45
    你們編輯人員中的
    逗號狂熱份子嗎?」
  • 3:45 - 3:46
    (笑聲)
  • 3:46 - 3:47
    嗯,好吧。
  • 3:47 - 3:49
    在這個例子中,逗號用的很好,
  • 3:50 - 3:51
    除了逗號不應該用在
  • 3:51 - 3:53
    「瘋子」和「之中」之間。
  • 3:53 - 3:55
    (笑聲)
  • 3:55 - 3:58
    還有,如果我們必須要在
    「至少」前後用逗號,
  • 3:58 - 4:03
    我們可以稍做修改,
    在那個短語附近加上破折號:
  • 4:03 - 4:05
    「……──或,至少,抑制──」
  • 4:06 - 4:08
    完美。
  • 4:08 - 4:09
    (掌聲)
  • 4:09 - 4:11
    然後還有這樣一條留言:
  • 4:11 - 4:12
    「喜歡你們,喜歡你們的雜誌,
  • 4:12 - 4:17
    但是可以請你們不再用文字
    來表述龐大的數字嗎?」
  • 4:17 - 4:19
    「二百五十萬……」
  • 4:19 - 4:20
    不行。
  • 4:20 - 4:22
    (笑聲)
  • 4:22 - 4:25
    最後一份來自一位
    拼寫執著者的抱怨:
  • 4:25 - 4:30
    「那些細長的東西是聲帶,
    不是和弦。」
  • 4:30 - 4:32
    那個生氣的讀者補充道:
  • 4:33 - 4:34
    「我確信我不是第一個寫信抱怨
  • 4:34 - 4:38
    這個嚴重的校對錯誤的人,
  • 4:38 - 4:40
    但是我同樣確信
    我不會是最後一個。
  • 4:40 - 4:41
    太糟糕了!」
  • 4:41 - 4:44
    (笑聲)
  • 4:44 - 4:45
    我曾經喜歡收信件。
  • 4:47 - 4:50
    作家和編輯之間有協定。
  • 4:50 - 4:52
    編輯永遠不會出賣作家,
  • 4:52 - 4:56
    永遠不會讓必須刪減的不良笑話
  • 4:56 - 4:58
    或者是太長的故事公佈於眾。
  • 4:58 - 5:03
    優秀的編輯可以讓作家免於贅述。
  • 5:04 - 5:06
    文字編輯人員也有規範;
  • 5:06 - 5:08
    我們不公布無心的錯誤。
  • 5:09 - 5:11
    我因為在這裡公佈它們
    而感到不忠,
  • 5:11 - 5:14
    所以讓我們看看
    我們做過什麼對的事。
  • 5:16 - 5:18
    不知為什麼,我因為嚴苛出名。
  • 5:19 - 5:23
    但是我與那些知道如何
    和我相處的作家共事。
  • 5:24 - 5:28
    我從 80 年代初就認識
    伊恩‧弗瑞哲了,他又叫「桑迪」。
  • 5:28 - 5:30
    他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
  • 5:30 - 5:32
    儘管他有時會寫
  • 5:32 - 5:34
    讓文字編輯人員難以抉擇的句子。
  • 5:35 - 5:37
    這有一個關於史坦頓島的故事,
  • 5:37 - 5:39
    發生在颶風桑迪之後:
  • 5:40 - 5:44
    「一個被攔腰折斷並
    丟失了一半的船塢
  • 5:44 - 5:47
    滑落到了水中,
  • 5:47 - 5:50
    它的支撐管和電線向前傾斜,
  • 5:50 - 5:54
    就像是你打開一盒義大利
    扁麵條時,麵條滑出來一樣。」
  • 5:54 - 5:55
    (笑聲)
  • 5:55 - 6:00
    這個句子在多年以前是
    不會被語法學家批准的。
  • 6:01 - 6:02
    但是我能做什麼呢?
  • 6:02 - 6:04
    嚴格來說,單詞「就像」
    應該換成「如同」,
  • 6:04 - 6:06
    但是那聽起來很荒唐,
  • 6:06 - 6:10
    就好像作者要使用一個
    很長的荷馬式比喻──
  • 6:10 - 6:13
    「『如同』當你打開
    一盒義大利扁麵條時。」
  • 6:13 - 6:15
    (笑聲)
  • 6:15 - 6:20
    我斷定颶風已經給桑迪
    帶來了應有的懲罰,
  • 6:20 - 6:21
    並決定讓那個句子保持原樣。
  • 6:21 - 6:22
    (笑聲)
  • 6:22 - 6:24
    通常來說,如果我覺得
    有哪裡不對,
  • 6:24 - 6:26
    我會詢問三次。
  • 6:26 - 6:30
    不久之前,在一次不審慎的談話中,
    我把那個原則告訴了桑迪,然後他說:
  • 6:30 - 6:31
    「只有三次?」
  • 6:31 - 6:33
    就這樣,他學會了不妥協。
  • 6:33 - 6:35
    最近,他為「街談巷議」
    寫了一個故事,
  • 6:35 - 6:38
    那是在雜誌封面的一版,
  • 6:38 - 6:39
    帶有關於一些話題的短文,
  • 6:39 - 6:42
    從雷基傑伊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展覽,
  • 6:42 - 6:46
    到法國推出食物打包袋。
  • 6:46 - 6:47
    桑迪的故事是關於
  • 6:47 - 6:51
    最高法院大法官索尼婭·索托馬尼爾
    回到布魯克斯拜訪的。
  • 6:51 - 6:53
    那個故事中有三樣東西
    我不得不質疑。
  • 6:53 - 6:55
    首先,語法的質疑。
  • 6:55 - 6:57
    那個法官穿著黑色的衣服,
    然後桑迪寫道:
  • 6:57 - 7:03
    「她的臉和手凸顯出來,
    像在一幅老舊、黑暗的畫中。」
  • 7:03 - 7:05
    這次,和颶風那次不一樣,
  • 7:05 - 7:07
    使用這個「像」,作者沒有
  • 7:08 - 7:09
    描述颶風災害的藉口了。
  • 7:09 - 7:14
    「像」在這裡是一個介系詞,
    介系詞後面必須要有受詞,
  • 7:14 - 7:15
    也就是一個名詞。
  • 7:15 - 7:17
    這裡的「像」應該用「如同」。
  • 7:17 - 7:21
    「如同一幅老舊、黑暗的畫。」
  • 7:21 - 7:22
    第二,拼寫問題。
  • 7:22 - 7:25
    作者引用了一位法官助手的語錄:
  • 7:26 - 7:27
    「就一分鐘。
  • 7:27 - 7:30
    我們會讓公正發聲。」
  • 7:31 - 7:33
    "Mic'ed?" (麥克風)
  • 7:33 - 7:35
    音樂界把它拼作 “mic”,
  • 7:35 - 7:37
    因為設備上就是這麼拼寫的。
  • 7:37 - 7:40
    我從未見過這種拼寫
    方式作為動詞使用,
  • 7:40 - 7:42
    而且我一想到那個 "mic'ed"
  • 7:42 - 7:45
    會出現在我監管的雜誌中就很心煩。
  • 7:45 - 7:46
    (笑聲)
  • 7:46 - 7:50
    在《紐約客》中,
    "microphone" 的縮寫是 "mike"。
  • 7:51 - 7:53
    最後,有一個棘手的
    語法和使用問題,
  • 7:53 - 7:57
    就是那個代詞必須與它代替的詞
  • 7:57 - 7:58
    在語法上保持數的一致。
  • 7:59 - 8:03
    「附近的每個人都
    屏住他們的呼吸。」
  • 8:03 - 8:08
    「他們的」是複數,而它對應的
    「每個人」是單數。
  • 8:08 - 8:11
    你從不會說每個人「們」都在那。
  • 8:11 - 8:15
    每個人都在那。
    每個人都在這。
  • 8:15 - 8:18
    但是人們習於這樣表達:
    「每個人都屏住他們的呼吸」。
  • 8:18 - 8:19
    為了讓這種表達合理,
  • 8:19 - 8:23
    文字編輯人員把它叫作
    單數的「他們的」,
  • 8:23 - 8:26
    就好像把它稱作單數
    它就不是複數了。
  • 8:26 - 8:27
    (笑聲)
  • 8:27 - 8:33
    我的工作就是,當我看到這種情況
    出現在印刷品中時,我要盡力消除它。
  • 8:33 - 8:36
    我不能把句子改成
    每個人都屏住「她」的呼吸,
  • 8:36 - 8:38
    或者是每個人都屏住「他」的呼吸,
  • 8:38 - 8:40
    或者是每個人都屏住
    「他的/她的」呼吸。
  • 8:40 - 8:43
    我提出的任何建議
    必須具有融合性。
  • 8:43 - 8:44
    我通過主編詢問,
  • 8:44 - 8:46
    那個作者是否可以考慮把句子改為
  • 8:46 - 8:49
    「所有的人」都屏住他們的呼吸,
  • 8:49 - 8:51
    因為「所有的人」是複數。
  • 8:51 - 8:52
    不行。
  • 8:52 - 8:53
    我又試了一次:
  • 8:53 - 8:55
    「在場的所有人
    都屏住他們的呼吸?」
  • 8:55 - 8:58
    我認為這個句子
    聽起來稍微清楚些。
  • 8:58 - 8:59
    但是主編指出
  • 8:59 - 9:01
    我們不能讓「在場的」和「在場」
  • 9:01 - 9:03
    出現在同一個句子裡。
  • 9:03 - 9:05
    當最終的審稿結果出來時,
  • 9:05 - 9:07
    作者接受把 "like" 換成 "as",
  • 9:07 - 9:09
    "mic'ed" 換成 "miked"。
  • 9:09 - 9:12
    但是關於「每個人都屏住他們的呼吸,」
  • 9:12 - 9:13
    他保持自己的立場。
  • 9:13 - 9:15
    三個問題改了兩個,還不錯。
  • 9:16 - 9:17
    在同一期中,
  • 9:17 - 9:20
    在那篇關於法國
    食物打包袋的文章中,
  • 9:20 - 9:24
    一個法國人無端地使用了髒話。
  • 9:24 - 9:27
    我想知道當我收到讀者來信的時候,
  • 9:27 - 9:30
    哪種情況會讓他們更惱怒。
  • 9:30 - 9:31
    (笑聲)
  • 9:31 - 9:33
    謝謝。
  • 9:33 - 9:36
    (掌聲)
Title:
《紐約客》逗號女王的挑剔榮耀
Speaker:
瑪麗.諾里斯 
Description:

「為《紐約客》做文字編輯就像是在一支職業大聯盟棒球隊中做游擊手一樣:每個小小的舉動都會被評論家挑出來評論。」瑪麗.諾里斯這位在這個職位工作了超過三十年的人,如此說道。在那段日子裡,她因嚴厲和作為一名「逗號狂熱分子」而出名,但是她說這是毫無根據的。最重要的是,她的工作是為了一件事:讓作者看起來完美。在這場精彩的講座中,讓我們和這位熟知《紐約客》風格的人一起探索《紐約客》獨特的風格。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09:49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 Compare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