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Cesar Harada: 清理海洋漏油事故的新點子

  • 0:01 - 0:02
    在海洋中
  • 0:02 - 0:03
    什麼是
  • 0:03 - 0:09
    石油、塑膠、和放射線的共通點?
  • 0:09 - 0:14
    在上面是 BP 漏油事件:
  • 0:14 - 0:16
    數十億桶的石油 (講者更正:數百萬桶)
  • 0:16 - 0:18
    湧進墨西哥灣。
  • 0:18 - 0:20
    在中間是數百萬噸堆積
  • 0:20 - 0:22
    在海洋的塑膠碎片
  • 0:22 - 0:25
    在下面則是福島核電站
  • 0:25 - 0:27
    洩漏的放射性物質
  • 0:27 - 0:29
    飄向太平洋。
  • 0:29 - 0:33
    這三大問題的共通點是
  • 0:33 - 0:36
    它們都是人為的問題
  • 0:36 - 0:38
    但都由自然力量所控制
  • 0:38 - 0:43
    這應使我們感到非常、 非常可怕
  • 0:43 - 0:45
    就像它應該讓我們感覺充滿希望
  • 0:45 - 0:48
    因為如果我們有能力製造這些問題,
  • 0:48 - 0:49
    我們應該也有能力
  • 0:49 - 0:51
    來修復這些問題。
  • 0:51 - 0:53
    但自然力量呢?
  • 0:53 - 0:56
    嗯,這正是我今天想要談的,
  • 0:56 - 0:58
    就是如何利用這些自然的力量
  • 0:58 - 1:03
    來修復這些人為的問題。
  • 1:03 - 1:04
    BP 漏油事件發生的時候,
  • 1:04 - 1:07
    我在麻省理工學院工作,當時我負責
  • 1:07 - 1:10
    研發清洗石油漏油的技術。
  • 1:10 - 1:13
    那時我有個機會去墨西哥海灣
  • 1:13 - 1:15
    和一些漁民會面,我也看到了
  • 1:15 - 1:17
    他們惡劣的工作環境
  • 1:17 - 1:20
    超過 700 艘這樣的船,
  • 1:20 - 1:23
    是以漁船改裝的
  • 1:23 - 1:25
    配備白色的油漬吸附劑
  • 1:25 - 1:27
    及橙色的攔油索
  • 1:27 - 1:31
    但是它們只能回收海洋表面 3% 的油,
  • 1:31 - 1:32
    而清潔工的健康
  • 1:32 - 1:34
    卻受到很嚴重的影響。
  • 1:34 - 1:38
    我當時正在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一種
  • 1:38 - 1:41
    非常有趣的技術,但是就如何開發技術來說
  • 1:41 - 1:42
    這是一個非常長期的計畫
  • 1:42 - 1:45
    而且它會是非常昂貴的技術,
  • 1:45 - 1:47
    並還得取得專利。
  • 1:47 - 1:50
    所以我想要發展的東西是一種我們可以
  • 1:50 - 1:53
    發展得非常快、又很廉價的東西
  • 1:53 - 1:55
    它最好是共享資源。這是因為
  • 1:55 - 1:58
    漏油不只發生在墨西哥灣,
  • 1:58 - 2:00
    而我們要使用可再生能源。
  • 2:00 - 2:03
    所以我辭掉我夢想中的工作,
  • 2:03 - 2:04
    而且我搬到新奧爾良
  • 2:04 - 2:07
    我在那裡持續學習漏油事故如何發生的。
  • 2:07 - 2:09
    目前,他們在做的是
  • 2:09 - 2:11
    他們用這些小漁船來清理,
  • 2:11 - 2:14
    但效果最多不過是在汪洋的油汙裡洗出乾淨的線條罷了。
  • 2:14 - 2:18
    如果你使用相同表面積的
  • 2:18 - 2:20
    油漬吸附劑,你會注意到
  • 2:20 - 2:22
    大自然的規律,如果你從下風往上風方向走,
  • 2:22 - 2:24
    就可以收集更多的油汙。
  • 2:24 - 2:26
    如果你能裝上許多攔油索,
  • 2:26 - 2:29
    再配合撒上多層的油漬吸附劑
  • 2:29 - 2:31
    就可以收集更多油汙。
  • 2:31 - 2:33
    但是你很難逆著風、 逆著表面洋流和海浪
  • 2:33 - 2:37
    來拖動油漬吸附劑
  • 2:37 - 2:38
    這些都是巨大的力量。
  • 2:38 - 2:41
    所以很簡單的想法是,利用古代的
  • 2:41 - 2:44
    航海技術,看風向
  • 2:44 - 2:46
    來收集或攔截
  • 2:46 - 2:48
    順風漂流下來的油污。
  • 2:48 - 2:51
    因此,這並不需要任何發明。
  • 2:51 - 2:53
    我們只是用了簡單的帆船
  • 2:53 - 2:55
    我們試著拉又長又重的東西
  • 2:55 - 2:57
    但,當我們來回拖動船體
  • 2:57 - 2:59
    我們失去兩個東西:
  • 2:59 - 3:02
    我們失去拖動力和方向。
  • 3:02 - 3:06
    這樣,我就想,如果我們把舵
  • 3:06 - 3:07
    從船尾移到船頭
  • 3:07 - 3:09
    我們能更好地控制它嗎?
  • 3:09 - 3:11
    所以我建了這個小帆船機器人
  • 3:11 - 3:13
    舵在船頭
  • 3:13 - 3:15
    然後嘗試拉又長又重的東西,
  • 3:15 - 3:18
    這就是四米長的物件,只為了實驗拖東西
  • 3:18 - 3:21
    然後我很驚訝我僅以 14 公分的舵,
  • 3:21 - 3:24
    就可以控制長達四米(公尺)的油漬吸附劑。
  • 3:24 - 3:27
    我很高興,所以我一直在試這個機器人,
  • 3:27 - 3:30
    因此,你看到這個機器人有
  • 3:30 - 3:32
    前方向舵,
  • 3:32 - 3:33
    通常這舵是在後面。
  • 3:33 - 3:36
    我一直試,意識到它的操縱能力
  • 3:36 - 3:38
    真的很令人驚訝
  • 3:38 - 3:40
    我可以在最後一秒閃避障礙物
  • 3:40 - 3:41
    比一般的船更具機動性。
  • 3:41 - 3:44
    然後我開始在網上發表結果
  • 3:44 - 3:47
    來自韓國的一些朋友,他們開始
  • 3:47 - 3:49
    在這領域產生興趣,然後我們造了一艘船
  • 3:49 - 3:51
    有前舵也有後舵
  • 3:51 - 3:53
    我們開始做更多的實驗
  • 3:53 - 3:55
    效果的確是比較好一點,
  • 3:55 - 3:57
    雖然它很小,有點不容易保持平衡,
  • 3:57 - 3:58
    但後來我們覺得,
  • 3:58 - 4:00
    如果我們有兩個以上的控制點會不會更好呢?
  • 4:00 - 4:02
    那,要不整艘船都能控制方向?
  • 4:02 - 4:04
    或者,改變整艘船的形狀?
  • 4:04 - 4:06
    所以 — — (掌聲)
  • 4:06 - 4:08
    謝謝。(掌聲)
  • 4:08 - 4:11
    這就是最初的 Protei
  • 4:11 - 4:12
    這是史上第一艘
  • 4:12 - 4:14
    能完全改變船形的船
  • 4:14 - 4:15
    目的是為了控制它。
  • 4:15 - 4:18
    帆船的性能
  • 4:18 - 4:21
    和普通船相比是十分優越的
  • 4:21 - 4:24
    當我們轉向時,我們有衝浪的感覺
  • 4:24 - 4:28
    它面臨上風時非常有效率。
  • 4:28 - 4:30
    這是低速度、 低風速度,
  • 4:30 - 4:32
    機動性進步很多
  • 4:32 - 4:35
    在這裡我要做微幅的轉舵,
  • 4:35 - 4:37
    看看帆的位置,
  • 4:37 - 4:40
    現在發生的是,因為船更改了形狀,
  • 4:40 - 4:43
    前帆和主帆的位置
  • 4:43 - 4:44
    和風向不同,
  • 4:44 - 4:46
    我們要從兩側乘風,
  • 4:46 - 4:48
    這也正是我們在尋找的東西
  • 4:48 - 4:50
    如果我們想要拖又長又沉重的東西。
  • 4:50 - 4:52
    我們不想失去拖曳動力,及失去方向。
  • 4:52 - 4:55
    所以,我想知道是否這是可能的
  • 4:55 - 4:57
    把這個成品產業化
  • 4:57 - 4:59
    所以我們做了大風帆的大船
  • 4:59 - 5:02
    與很輕的船身,充氣時,
  • 5:02 - 5:03
    占地面積非常小,
  • 5:03 - 5:06
    所以,我們有一個很大的體積和功率比。
  • 5:06 - 5:09
    這之後,我們想看看我們能否
  • 5:09 - 5:12
    實現它,並使系統自動化,
  • 5:12 - 5:13
    所以我們使用相同的系統,但我們添加了
  • 5:13 - 5:16
    一種結構,以便我們可以啟動這台機器。
  • 5:16 - 5:19
    我們使用同一個氣囊充氣系統
  • 5:19 - 5:21
    測試它
  • 5:21 - 5:23
    這是在荷蘭
  • 5:23 - 5:26
    我們試著在沒有任何外殼或壓艙物的情況下放入水中
  • 5:26 - 5:28
    我想看看它是如何工作,
  • 5:28 - 5:31
    然後我們接上相機控制它,
  • 5:31 - 5:34
    但很快,我們知道我們需要
  • 5:34 - 5:36
    在底部,置放更多重量
  • 5:36 - 5:38
    所以我們把它帶回實驗室,
  • 5:38 - 5:40
    在其外圍覆蓋一層外皮
  • 5:40 - 5:43
    我們裝上電池、 遠端控制器,
  • 5:43 - 5:44
    接著把它放在水裡。然後我們
  • 5:44 - 5:48
    任它往水裡去,看看它會如何運作,
  • 5:48 - 5:51
    我們拉一些繩子出來,希望它運作順利,
  • 5:51 - 5:54
    最終它運作良好了,但我們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 5:54 - 5:57
    我們從模型中得到想法
  • 5:57 - 5:58
    它運作得不錯
  • 5:58 - 6:01
    但我們仍需改進
  • 6:01 - 6:04
    所以我們現在正在做的,是加速進化
  • 6:04 - 6:06
    航行技術。
  • 6:06 - 6:08
    我們從一開始的背舵,改為前舵
  • 6:08 - 6:10
    之後從雙舵變成多舵
  • 6:10 - 6:12
    到後來整條船都可以改變形狀
  • 6:12 - 6:13
    當我們愈是持續地改進它,
  • 6:13 - 6:19
    它的設計看起來就愈來愈簡單、可愛了。(笑聲)
  • 6:19 - 6:22
    我想向各位展示一條魚,因為
  • 6:22 - 6:25
    事實上,它和一條魚非常不同。
  • 6:25 - 6:29
    一般說來,一條魚會移動,是因為牠像這樣改變,
  • 6:29 - 6:32
    但我們的船是由風所推動,
  • 6:32 - 6:35
    而它的航行方向是由船身控制,
  • 6:35 - 6:38
    這是我第一次把它呈現在 TED 講臺上,
  • 6:38 - 6:41
    Protei 8 號。它不是最後一款設計,
  • 6:41 - 6:43
    但它是一個好的展示品。
  • 6:43 - 6:45
    所以,我在影片中展示的第一件事是
  • 6:45 - 6:49
    我們或許可以更好地控制
  • 6:49 - 6:51
    帆船的航向,
  • 6:51 - 6:54
    或,我們也可以永遠避免處於頂風處
  • 6:54 - 6:55
    所以永遠不會面風,
  • 6:55 - 6:57
    我們總能趕上兩側風。
  • 6:57 - 7:00
    但新的帆船的特徵是這樣的
  • 7:00 - 7:04
    如果你從船的這一邊看過去,
  • 7:04 - 7:06
    這可能會讓你想起飛機剖面,
  • 7:06 - 7:09
    在飛機上,當你正在朝這個方向前進時
  • 7:09 - 7:11
    它開始上升,這是它起飛的樣子。
  • 7:11 - 7:13
    現在,如果你把相同的系統,
  • 7:13 - 7:16
    垂直放,彎曲它
  • 7:16 - 7:18
    如果通過這種方式向前移動,
  • 7:18 - 7:21
    你的直覺會告訴你,你可能會走這條路,
  • 7:21 - 7:22
    但,如果你移動地夠快,
  • 7:22 - 7:24
    你可能會產生一個我們稱之為側平舉的現象,
  • 7:24 - 7:27
    藉此,我們可以更進一步、或者更接近風。
  • 7:27 - 7:30
    其他特徵如下所示:
  • 7:30 - 7:34
    正常的帆船在這裡有個活動船板
  • 7:34 - 7:36
    另外在後面有個方向舵,
  • 7:36 - 7:38
    這兩個機件產生了大部分
  • 7:38 - 7:41
    在船後的阻力和亂流,
  • 7:41 - 7:43
    但由於這沒有
  • 7:43 - 7:45
    活動船板或船舵,
  • 7:45 - 7:47
    我們希望,如果我們繼續在船體的設計上著力
  • 7:47 - 7:50
    我們可以改善,使阻力變小;
  • 7:50 - 7:52
    另外一點是,大多數的船隻,當它們達到
  • 7:52 - 7:54
    某一速度時,他們會在浪尖上
  • 7:54 - 7:57
    開始衝擊水面
  • 7:57 - 8:00
    並失去很多向前移動的能量,
  • 8:00 - 8:02
    但,如果我們要隨著波流前進,
  • 8:02 - 8:04
    如果我們仔細端詳自然的規律
  • 8:04 - 8:06
    而不是嘗試要變得壯碩,
  • 8:06 - 8:08
    但如果你打算順著波流走,我們會吸收
  • 8:08 - 8:12
    很多的環境噪音與波能量,
  • 8:12 - 8:15
    以保存一些能量向前移動。
  • 8:15 - 8:19
    我們會開發技術
  • 8:19 - 8:22
    開發一種有效拉動又長又重東西的技術
  • 8:22 - 8:26
    然而,這個想法是,到底科技的目的是什麼?
  • 8:26 - 8:28
    如果它不能到達正確的方式呢?
  • 8:28 - 8:31
    正常的技術或創新是像這樣發生的:
  • 8:31 - 8:33
    有人有一個有趣的想法,
  • 8:33 - 8:35
    一些其他的科學家或工程師,
  • 8:35 - 8:38
    他們進階研究,研發理論,
  • 8:38 - 8:39
    也許他們申請到專利,
  • 8:39 - 8:41
    然後一些企業會提供合約
  • 8:41 - 8:45
    用以獨家製造、銷售,
  • 8:45 - 8:47
    然後,最終,有買主會買它,
  • 8:47 - 8:49
    而我們希望他們有良好的用途。
  • 8:49 - 8:53
    我們真正想要的是,這種創新會持續不斷地發生,
  • 8:53 - 8:55
    發明家、工程師、
  • 8:55 - 8:57
    製造商、和所有人
  • 8:57 - 9:00
    在同一時間工作,但如果這發生在平行和非交叉的過程中的話,
  • 9:00 - 9:03
    可能會產生不出什麽效果。
  • 9:03 - 9:05
    你真的想要的,不是一種時序性的
  • 9:05 - 9:07
    也不是平行發展,
  • 9:07 - 9:08
    你想要有創新的網路。
  • 9:08 - 9:10
    你想要每個人都像我們現在正在做的:
  • 9:10 - 9:13
    在同一時間工作,而創新只會發生於
  • 9:13 - 9:17
    所有這些人一起決定分享資訊,
  • 9:17 - 9:20
    而這也正符合開放硬體的精神。
  • 9:20 - 9:23
    它是以合作代替競爭,
  • 9:23 - 9:28
    它將任何一個新產品轉化為一個新市場。
  • 9:28 - 9:30
    那麼什麼是開放硬體?
  • 9:30 - 9:32
    本質上,開放硬體是一個許可證。
  • 9:32 - 9:34
    它只是一個智慧財產權的設置。
  • 9:34 - 9:37
    它意謂著每個人都可以免費使用、
  • 9:37 - 9:40
    修改、分發、和交換。
  • 9:40 - 9:41
    我們只要求兩件事情:
  • 9:41 - 9:43
    標示名稱。也就是專案的名稱;
  • 9:43 - 9:46
    並標示那些對其貢獻的人們,
  • 9:46 - 9:48
    他們回來與社區分享。
  • 9:48 - 9:49
    因此,它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條件。
  • 9:49 - 9:53
    我的這個專案是在新奧爾良的車庫裡開始的,
  • 9:53 - 9:55
    但很快地在我發佈和共用
  • 9:55 - 9:57
    這些資訊之後,所以我做了 Kickstarter,
  • 9:57 - 9:59
    這是一個向人們籌款的平臺,
  • 9:59 - 10:02
    大約在約一個月內,我們籌到三萬美元的捐助。
  • 10:02 - 10:05
    用這筆錢,我雇了一個年輕的工程師團隊
  • 10:05 - 10:07
    他們來自世界各地,我們也在荷蘭的鹿特丹
  • 10:07 - 10:09
    租了一家工廠。
  • 10:09 - 10:12
    我們同行之間彼此學習,我們做工程、
  • 10:12 - 10:15
    我們發明許多東西、建立模型,
  • 10:15 - 10:17
    但最重要的是,我們盡可能頻繁地
  • 10:17 - 10:19
    在水中測試我們的模型,
  • 10:19 - 10:22
    爲了儘速地從失敗中汲取教訓。
  • 10:22 - 10:25
    這是我們來自韓國的一個令人驕傲的成員,
  • 10:25 - 10:27
    在右側,這就是多層桅杆,
  • 10:27 - 10:29
    這是由一個在墨西哥的小組所設計的提案,
  • 10:29 - 10:32
    這種想法正合 Gabriella Levine 的意思,
  • 10:32 - 10:35
    所以她決定在紐約建立模型
  • 10:35 - 10:37
    她看到這個想法,
  • 10:37 - 10:39
    並記錄每個步驟的過程,
  • 10:39 - 10:41
    並且她將它刊載於 Instructables。
  • 10:41 - 10:43
    Instructables 是一個網站,提供分享發明
  • 10:43 - 10:45
    不到一星期之後,
  • 10:45 - 10:49
    這是一個在荷蘭 Eindhoven 的團隊,這是一所工程學校。
  • 10:49 - 10:52
    他們創造它,
  • 10:52 - 10:53
    但最終發表一個簡化的設計。
  • 10:53 - 10:55
    他們也把它放上 Instructable 網站
  • 10:55 - 10:56
    不到一星期後
  • 10:56 - 10:59
    他們收到幾乎 10,000 個意見,也認識了很多新朋友。
  • 10:59 - 11:02
    我們現在正在研究較為簡單的技術,
  • 11:02 - 11:04
    沒那麼複雜,和較年輕的人、
  • 11:04 - 11:06
    以及較年長的人工作
  • 11:06 - 11:09
    就像這恐龍一樣是從墨西哥來的。(笑聲)
  • 11:09 - 11:12
    所以 Protei 現在是一個以創新為主的國際網路
  • 11:12 - 11:14
    銷售科技技術
  • 11:14 - 11:16
    使用這種形體轉換的船身。
  • 11:16 - 11:20
    我們在一起的原因是: 我們有一個共同的
  • 11:20 - 11:23
    至少,全球的認知;這個認知是指
  • 11:23 - 11:26
    對於「商業」是什麽、或「商業」應當是什麽的認知。
  • 11:26 - 11:28
    這是大多數今天工作的方式。
  • 11:28 - 11:31
    通常在商業活動中,最重要的是
  • 11:31 - 11:33
    獲得最大的利潤,
  • 11:33 - 11:36
    並且為此使用科技,而人們成為你的勞工,
  • 11:36 - 11:37
    被你雇傭
  • 11:37 - 11:40
    然後,環境通常是最後的考量。
  • 11:40 - 11:44
    它只是用漂綠的方式說服聽眾
  • 11:44 - 11:46
    而且還可能為此抬高價格。
  • 11:46 - 11:48
    而我們試圖做的、或我們所相信的是
  • 11:48 - 11:51
    我們相信世界運作的道理在於
  • 11:51 - 11:53
    沒有環境,你什麽都得不到。
  • 11:53 - 11:56
    我們有人,所以我們需要保護對方,
  • 11:56 - 11:57
    是的,我們是一家科技公司,
  • 11:57 - 12:03
    利潤由此而生。(掌聲)
  • 12:03 - 12:06
    謝謝。(掌聲)
  • 12:06 - 12:10
    如果我們有勇氣去理解或接受
  • 12:10 - 12:12
    這世界的實際運作,
  • 12:12 - 12:15
    而這就是我們的優先選擇次序,
  • 12:15 - 12:17
    於是,為什麼我們需要選擇開放性硬體
  • 12:17 - 12:20
    以作為發展環境科技的原因,便顯而易見了:
  • 12:20 - 12:22
    因為我們需要分享資訊。
  • 12:22 - 12:24
    我們的下一步是什麼?
  • 12:24 - 12:26
    這個你剛看到的小機器,
  • 12:26 - 12:28
    我們希望能做出像這樣的小玩具:
  • 12:28 - 12:32
    一公尺遠端控制的 Protei,你可以升級它
  • 12:32 - 12:35
    將遠端控制的部份更改為 Androids
  • 12:35 - 12:39
    這樣,你就可以透過
  • 12:39 - 12:40
    行動電話和 Arduino 微控制器控制它
  • 12:40 - 12:41
    從你的行動電話、平板電腦控制它
  • 12:41 - 12:45
    我們想要做的是打造六公尺的版本
  • 12:45 - 12:47
    所以我們可以測試這些機器的最大性能,
  • 12:47 - 12:49
    這樣一來,我們上調到非常高的速度。
  • 12:49 - 12:50
    想像一下你自己
  • 12:50 - 12:53
    處於一枚可變換方向的魚雷
  • 12:53 - 12:55
    在高速中移動
  • 12:55 - 12:57
    你用腿控制船身
  • 12:57 - 12:59
    用手臂控制船帆。
  • 12:59 - 13:04
    這就是我們正在開發的。(掌聲)
  • 13:04 - 13:06
    我們取代人工,
  • 13:06 - 13:08
    比如說,用這個產品測量輻射,
  • 13:08 - 13:10
    你並不想要用人直接操控那些機器
  • 13:10 - 13:13
    而是用電池、 發動機、 微控制器、和感應器。
  • 13:13 - 13:17
    這是我們隊友每夜的夢想。
  • 13:17 - 13:20
    我們希望我們可以找個時間清理漏油、
  • 13:20 - 13:24
    或,我們可以收集海洋中的塑膠
  • 13:24 - 13:27
    或,我們可以讓我們大量的機器
  • 13:27 - 13:31
    通過影片遊戲引擎來控制,
  • 13:31 - 13:33
    通過控制這大批機器
  • 13:33 - 13:34
    來監控珊瑚礁
  • 13:34 - 13:37
    或監控漁業資源。
  • 13:37 - 13:41
    我們的希望是,我們可以使用開放硬體科技
  • 13:41 - 13:45
    使我們更好地瞭解、保護我們的海洋。
  • 13:45 - 13:48
    謝謝。(掌聲)
  • 13:48 - 14:07
    (掌聲)
Title:
Cesar Harada: 清理海洋漏油事故的新點子
Speaker:
Cesar Harada
Description:

當 TED 資深會員 Cesar Harada 聽說了 2011 年在墨西哥灣的 BP 漏油事故時,他辭掉夢想中的工作,搬到新奧爾良,試著研發一個更有效率的清除海上油污的方法。他設計出一種操作性強、又可彎曲的船,迅速而有效地清理污染。但最終,他沒有把這個發明轉換成一個僅僅用來獲利的商品,而是選擇開放設計,將知識分享他人。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14:30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