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虛擬太空探險

  • 0:01 - 0:03
    我有多學科背景。
  • 0:03 - 0:08
    身為科學家,去年在美國太空總署
    我擔任火星模擬小組的隊長,
  • 0:08 - 0:15
    身為藝術家,我在全球
    創作多文化社群藝術。
  • 0:15 - 0:18
    最近,我將兩者結合。
  • 0:18 - 0:21
    但是首先讓我談一下
    那個太空總署的任務。
  • 0:21 - 0:24
    這是夏威夷太空探測類比模擬計畫,
  • 0:24 - 0:27
    由太空總署出資,
    模擬火星行星表面,
  • 0:27 - 0:30
    在夏威夷的冒納羅亞火山區進行,
  • 0:30 - 0:33
    是一項研究計畫,特別設計
  • 0:33 - 0:38
    探討長期隔離對小群隊員的影響。
  • 0:38 - 0:42
    我與六位隊員
    在這個圓屋裡住了四個月,
  • 0:42 - 0:44
    當然,非常有意思的經歷。
  • 0:44 - 0:46
    我們作了各式各樣的研究。
  • 0:47 - 0:50
    主要的研究其實是食品研究,
  • 0:50 - 0:52
    但是除了食品研究,
  • 0:52 - 0:55
    還要開發一套新的食品系統
    供住在外太空的太空人使用,
  • 0:55 - 0:58
    我們也作其它各種研究。
  • 0:58 - 1:01
    我們也做艙外活動,
    正如你們所見,
  • 1:01 - 1:03
    穿著全套的模擬太空裝,
  • 1:03 - 1:06
    但我們也有日常瑣事,
    以及很多其他事要做,
  • 1:06 - 1:08
    譬如,每天結束時的問答題。
  • 1:08 - 1:10
    工作很繁忙。
  • 1:10 - 1:12
    現在你大概可以想像,
  • 1:12 - 1:15
    與這麼一小撮人
    長期住在一個小小的空間裡
  • 1:15 - 1:17
    相當具挑戰性。
  • 1:17 - 1:19
    有各式各樣的精神挑戰:
  • 1:19 - 1:23
    在這些環境下
    要怎麼保持團隊精神;
  • 1:23 - 1:25
    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
  • 1:25 - 1:28
    你的時間感開始扭曲時要怎麼辦;
  • 1:28 - 1:30
    出現睡眠障礙怎麼辦,等等。
  • 1:30 - 1:32
    但是我們也學到很多。
  • 1:32 - 1:35
    我學到了很多關於實際上
  • 1:35 - 1:37
    每個隊員是如何面對像這樣的情況;
  • 1:37 - 1:41
    如何保持團隊工作高效,
    又能保持心情愉快,
  • 1:41 - 1:44
    譬如說,
    讓他們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權
  • 1:44 - 1:45
    是個不錯的方法;
  • 1:45 - 1:48
    而且老實說,
    我學到很多領導力方面知識,
  • 1:48 - 1:50
    因為我是隊長。
  • 1:50 - 1:52
    所以在這個項目中,
  • 1:52 - 1:57
    我真的開始更深入思考
    我們在外太空的未來。
  • 1:57 - 2:00
    我們會冒險進入外太空,
    我們也會開始住在外太空。
  • 2:00 - 2:02
    我對此一點都不懷疑。
  • 2:02 - 2:06
    這件事可能還要再花
    50 年甚或 500 年,
  • 2:06 - 2:08
    但是一定會實現。
  • 2:08 - 2:12
    所以我想出了一個新的藝術計畫,
    叫探索者計劃。
  • 2:12 - 2:16
    探索者計畫其實是要
    邀請全世界的社群
  • 2:16 - 2:19
    挑戰構造星艦原型,
  • 2:19 - 2:23
    重新構想人類的居處及生存。
  • 2:23 - 2:24
    那就是計畫的核心。
  • 2:24 - 2:27
    有件很重要的事:
  • 2:27 - 2:29
    這不是反烏托邦計畫。
  • 2:29 - 2:32
    這不是那種「天啊!這世界有問題,
  • 2:32 - 2:35
    我們得逃出去,因為我們需要
    在其他地方找未來。」
  • 2:35 - 2:36
    不,不是這樣。
  • 2:37 - 2:40
    這個計畫其實是邀請大家
  • 2:40 - 2:43
    從地球的框框限制中
    退一步思考,
  • 2:43 - 2:45
    重新構想我們的未來。
  • 2:45 - 2:48
    這很有幫助,也很有用,
  • 2:48 - 2:52
    因此這是我們行動中最重要的部分。
  • 2:52 - 2:57
    在這個計畫裡,
    我用共同創作的方法,
  • 2:57 - 3:00
    這與你想像中許多藝術家
    會選用的創作方式
  • 3:00 - 3:02
    有一點不同。
  • 3:02 - 3:06
    我其實是將一個基本想法
    分享給一個團體、社群,
  • 3:06 - 3:08
    大家開始受到這個想法的吸引,
  • 3:08 - 3:12
    然後我們一起合作
    塑造建構藝術作品。
  • 3:12 - 3:14
    這有點像白蟻,真的。
  • 3:14 - 3:15
    我們就是一起合作,
  • 3:15 - 3:18
    舉個例,甚至當建築師
    來看我們在做什麼的時候,
  • 3:18 - 3:20
    有時候他們也搞不清楚
  • 3:20 - 3:23
    我們沒有設計總圖要怎麼蓋。
  • 3:23 - 3:26
    我們總是想出很棒的大型模型
  • 3:26 - 3:29
    而且我們真的能住在裡面。
  • 3:30 - 3:33
    第一個版本在比利時及荷蘭完成。
  • 3:33 - 3:36
    由一個將近 50 人的團隊建造。
  • 3:36 - 3:39
    這是同一計畫的另一作品,
  • 3:39 - 3:41
    但這次是在斯洛維尼亞,
    在不同的國家,
  • 3:41 - 3:45
    這個新團隊說,
    我們要做完全不同的模型。
  • 3:45 - 3:48
    所以他們拆了原來的模型,
    只留下作品的基座,
  • 3:48 - 3:50
    然後他們在上面做一個
  • 3:50 - 3:53
    全新、更具生物型態的模型。
  • 3:53 - 3:55
    這是計畫的另一重要部分。
  • 3:55 - 3:59
    藝術作品會進化,模型會進化。
  • 3:59 - 4:03
    這個最新版本
    幾個星期前才在荷蘭發表,
  • 4:03 - 4:07
    以露營拖車為組件造出的星艦。
  • 4:07 - 4:09
    我們買了一些二手露營拖車,
  • 4:09 - 4:11
    切開,
  • 4:11 - 4:13
    重組成一艘星艦。
  • 4:13 - 4:16
    當我們在想如何造星艦時,
  • 4:16 - 4:19
    我們不只把它視為科技上的挑戰。
  • 4:19 - 4:22
    我們把它看成三位一體的結合:
  • 4:22 - 4:25
    生態、人、科技。
  • 4:25 - 4:28
    所以在這項計畫中
    總是有很強的生態要素。
  • 4:28 - 4:31
    這裡你們看到的是魚菜共生系統,
  • 4:31 - 4:33
    真正與太空人同在,
  • 4:33 - 4:38
    所以他們持續接觸他們所吃的食物。
  • 4:39 - 4:42
    在這個計畫很常見的是,
  • 4:42 - 4:49
    我們在這些藝術設計作品中
    執行自己的隔離任務。
  • 4:49 - 4:52
    我們會連續好幾天把自己關在裡面,
  • 4:52 - 4:53
    試試我們所造的東西是否合用。
  • 4:53 - 4:55
    舉個例,
  • 4:55 - 4:57
    右手邊的這個就是一個隔離任務,
  • 4:57 - 5:00
    位於斯洛維尼亞的
    盧比安納現代藝術博物館,
  • 5:00 - 5:03
    六位藝術家及設計家
    把自己關在那裡,
  • 5:03 - 5:05
    我也是其中之一,
  • 5:05 - 5:07
    在博物館內關四天。
  • 5:07 - 5:09
    當然,顯然這對我們來說
  • 5:09 - 5:14
    是一種非常考驗性能、
    也是相當強烈的體驗。
  • 5:14 - 5:19
    計畫的下一個版本
    現在正在研發,
  • 5:19 - 5:23
    與卡密羅·羅德里奎茲貝爾川合作,
    他也是 TED 研究會員,
  • 5:23 - 5:27
    地點在智利的亞他加馬沙漠,
    一個神秘的地方。
  • 5:27 - 5:30
    首先,這個地方被認為
    的確可以模擬火星。
  • 5:30 - 5:33
    某些地方看起來的確很像火星,
  • 5:33 - 5:36
    太空總署也在那裡測試裝備。
  • 5:36 - 5:39
    那裡也因觀星活動
  • 5:39 - 5:42
    有著與太空接觸的悠久歷史。
  • 5:42 - 5:44
    它現在是大型的望遠鏡
    「阿爾馬」的所在地,
  • 5:44 - 5:46
    「阿爾馬」正在那裡興建。
  • 5:47 - 5:51
    但這也是地球上最乾燥的地方,
  • 5:51 - 5:54
    所以在那裡進行我們的計畫
    就極有意思了。
  • 5:54 - 6:00
    因為忽然間,
    我們需要充分探討永續性。
  • 6:00 - 6:02
    我們沒有其它的選擇,
  • 6:02 - 6:04
    所以我很好奇想看會發生什麼事。
  • 6:04 - 6:08
    這個計畫有個很特殊的事項,
  • 6:08 - 6:10
    我很有興趣想看到
  • 6:10 - 6:13
    我們如何與當地居民溝通,
  • 6:13 - 6:14
    也就是原住民族群。
  • 6:14 - 6:17
    他們在那裡住了很久,
  • 6:17 - 6:20
    可說是永續性問題的專家。
  • 6:20 - 6:22
    我很想知道我們
    能從他們身上學到什麼,
  • 6:22 - 6:26
    將原住民知識注入太空探險中。
  • 6:27 - 6:32
    我們試著重新定義
    如何看待我們在外太空的未來,
  • 6:32 - 6:36
    通過探索生物、科技及人類的整合;
  • 6:36 - 6:39
    通過共同創造的方法;
  • 6:39 - 6:42
    並通過運用及探索本土傳統方法,
  • 6:42 - 6:47
    來看我們如何從過去學習,
    並整合貢獻給我們遙遠的未來。
  • 6:47 - 6:48
    謝謝。
  • 6:48 - 6:51
    (掌聲)
Title:
虛擬太空探險
Speaker:
安奇羅·凡木倫
Description:

「我們會開始在外太空定居。」美國太空總署小隊長安奇羅·凡木倫如是說。「這可能還要再等 50 年甚或 500 年,但一定會實現。」這位 TED 資深研究會員在此精彩演講中,談到他被指派的某些工作,是要確保人類已準備好在外太空生活。他並分享了一個絕佳的藝術計劃,挑戰全世界的人,設計真正可住的太空屋。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07:04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