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硬碟如何運作?- Kanawat Senanan

  • 0:07 - 0:11
    想像一架飛機在
    離地一毫米的高度飛行
  • 0:11 - 0:14
    每 25 秒繞行地球一周
  • 0:14 - 0:17
    同時細數地面上每一根小草
  • 0:17 - 0:21
    把這些縮小到你掌心大小
  • 0:21 - 0:24
    差不多即是現在的硬碟
  • 0:24 - 0:28
    一個比地方圖書館
    可能保存更多資訊的物品
  • 0:28 - 0:33
    以如此小的空間
    是如何儲存這麼多的資料呢 ?
  • 0:33 - 0:37
    每個硬碟的核心
    是一疊高速旋轉的磁片
  • 0:37 - 0:41
    磁片的每一面都有個
    飛越其上的記錄磁頭
  • 0:41 - 0:46
    每個磁片上都濺鍍一層
    極微小的磁性金屬顆粒
  • 0:46 - 0:50
    資料是以一種你無法辨識的形態存在
  • 0:50 - 0:56
    事實上,資料是由那些成群的
    細小顆粒所形成的磁化模式來記錄
  • 0:56 - 0:58
    每一個群組,也就是所謂的「位元」
  • 0:58 - 1:01
    所有的顆粒都有它們的磁化排列
  • 1:01 - 1:04
    以兩種可能狀態之一呈現
  • 1:04 - 1:07
    也就是 0 和 1
  • 1:07 - 1:09
    數據寫入磁片中
  • 1:09 - 1:14
    是藉由通過電磁鐵
    將一連串的位元轉換為電流
  • 1:15 - 1:17
    這個電磁鐵產生一個強大的磁場
  • 1:17 - 1:21
    足以改變金屬顆粒的磁化方向
  • 1:21 - 1:24
    一旦資料被寫入磁片
  • 1:24 - 1:29
    磁碟機會用一個磁性的「讀頭」
    將其轉換回可用的模式
  • 1:29 - 1:33
    就像留聲機的唱針
    將唱片紋路轉為音樂
  • 1:33 - 1:38
    但是怎樣從僅僅是 0 和 1
    就能得到這麼多資訊呢?
  • 1:38 - 1:40
    把它們湊在一起就可以了
  • 1:40 - 1:45
    例如,用「1 位元組」
    或「8 位元」表示一個字母
  • 1:45 - 1:48
    你一般的照片是幾百萬位元組
  • 1:48 - 1:51
    一個「百萬位元組」是八百萬位元
  • 1:51 - 1:55
    因為每個位元
    必須寫在磁片的實體位置上
  • 1:55 - 1:59
    所以我們總是致力於
    增加磁片的儲存密度
  • 1:59 - 2:03
    或是在一平方英吋可以塞進多少位元
  • 2:03 - 2:09
    現代硬碟的儲存密度差不多
    是每平方英寸 6000 億位元
  • 2:09 - 2:16
    比 1957 年 IBM 的
    第一個硬碟大 3 億倍
  • 2:16 - 2:18
    這儲存容量上的大躍進
  • 2:18 - 2:21
    並不只是把所有東西越做越小
  • 2:21 - 2:23
    而是導入許多的創新
  • 2:23 - 2:26
    一種稱為「薄膜微影技術」的製程
  • 2:26 - 2:30
    讓工程師們能將讀寫裝置縮小
  • 2:30 - 2:33
    儘管體積變小
    讀頭卻變得更加靈敏
  • 2:33 - 2:39
    這全賴物質的磁性與
    量子特性的新發現而獲益
  • 2:39 - 2:43
    位元也被壓縮地更密,
    且拜數學演算法之賜
  • 2:43 - 2:47
    能去除磁性干擾產生的雜訊
  • 2:47 - 2:51
    以及從每個回讀訊號
    理出最有可能的位元排序
  • 2:51 - 2:54
    而磁頭的熱膨脹控制
  • 2:54 - 2:58
    是在磁性寫頭下方放置一個加熱器
  • 2:58 - 3:03
    讓磁頭能以小於 5 奈米
    的高度懸飛於磁碟上方
  • 3:03 - 3:07
    差不多 2 串 DNA 的寬度
  • 3:07 - 3:08
    過去幾十年來
  • 3:08 - 3:13
    電腦的儲存容量及處理能力呈指數式成長
  • 3:13 - 3:16
    遵循 1975 年的「摩爾定律」模式的預測
  • 3:16 - 3:23
    亦即資訊密度每兩年將會倍增
  • 3:23 - 3:26
    但在每平方英吋 1000 億位元左右的密度
  • 3:26 - 3:30
    若繼續縮小磁性顆粒或將它們排得更緊密
  • 3:30 - 3:34
    會造成新的風險,稱為「超順磁性效應」
  • 3:34 - 3:38
    當磁性顆粒體積太小
  • 3:38 - 3:41
    它的磁化很容易受熱能干擾
  • 3:41 - 3:44
    使得位元在無意中轉換方向
  • 3:44 - 3:47
    造成資料遺失
  • 3:47 - 3:51
    科學家們以非常簡單的方法
    解決了這個限制:
  • 3:51 - 3:56
    將記錄的方向由
    「水平記錄」改成「垂直記錄」
  • 3:56 - 4:01
    讓儲存密度提升到
    每平方英吋 1 兆位元 ( 1 TB )
  • 4:01 - 4:08
    最近又透過「熱輔助磁性記錄(HAMR)」
    再度擴增其潛能
  • 4:08 - 4:11
    這方法是使用一個
    熱穩定性更好的記錄介質
  • 4:11 - 4:18
    在雷射加熱一個特定區域時
    其磁阻會暫時減小
  • 4:19 - 4:21
    使資料得以寫入
  • 4:21 - 4:24
    這種硬碟目前還只是在原型階段
  • 4:24 - 4:28
    但科學家已經有下一個錦囊妙計了
  • 4:28 - 4:30
    圖樣化磁紀錄技術 ( BPMR )
  • 4:30 - 4:35
    就是將數個位元排成
    一個個奈米大小的圖樣結構
  • 4:35 - 4:40
    可能使儲存密度提升到
    每平方英吋 20 兆位元
  • 4:40 - 4:42
    甚至更多
  • 4:42 - 4:46
    總之,歸功於世世代代的工程師、
  • 4:46 - 4:48
    材料科學家
  • 4:48 - 4:50
    和量子物理學家的共同努力
  • 4:50 - 4:53
    這既精密又能力超強的工具
  • 4:53 - 4:56
    能運轉於你的手掌之中
  • 4:56 - 5:02
    翻譯:Shang-Yung Sun
Title:
硬碟如何運作?- Kanawat Senanan
Speaker:
Kanawat Senanan
Description:

完整版:http://ed.ted.com/lessons/how-do-hard-drives-work-kanawat-senanan

現代的硬碟可以容納超過你當地圖書館的資訊,但它是如何在一個如此小的物體內儲存這麼大量的資料呢?Kanawat Senanan 將為我們詳細訴說世世代代的工程師、材料科學家、量子物理學家對這個神奇、精細工具之貢獻。

講解: Kanawat Senanan, 動畫::TED-Ed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Ed
Duration:
05:12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 Compare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