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創新仿生學,讓我們重新奔跑、攀爬、起舞

  • 0:01 - 0:04
    探察自然本質
  • 0:04 - 0:07
    透過科學之放大鏡,
  • 0:07 - 0:09
    設計者對自然的本質、過程及材料
  • 0:09 - 0:11
    進行提取,
  • 0:11 - 0:15
    這三者形成設計方法論之基石。
  • 0:15 - 0:18
    從使用合成技術
  • 0:18 - 0:20
    來模仿生物材料,
  • 0:20 - 0:24
    到利用計算機方式來模仿神經傳導,
  • 0:24 - 0:27
    自然都是在駕馭設計。
  • 0:27 - 0:30
    而設計本身亦在驅使自然。
  • 0:30 - 0:32
    在基因學、再生醫學、
  • 0:32 - 0:34
    及合成生物學領域中,
  • 0:34 - 0:36
    設計者不斷發展
  • 0:36 - 0:41
    自然從未預測到或預料到的創新技術。
  • 0:41 - 0:45
    仿生學研究的,
  • 0:45 - 0:48
    是生物學與設計之間的互動。
  • 0:48 - 0:51
    大家可見,我的雙腿為仿生所造。
  • 0:51 - 0:54
    今日我要講的是,
  • 0:54 - 0:57
    仿生學與人類相融合的故事,
  • 0:57 - 0:59
    電機機械系與人體相結合的方式、
  • 0:59 - 1:02
    植入人體內的方式,
  • 1:02 - 1:04
    正正開始
  • 1:04 - 1:07
    縮小殘疾人與健全人之間的距離、
  • 1:07 - 1:10
    縮小人類局限性
  • 1:10 - 1:12
    與人類潛能之間的距離。
  • 1:12 - 1:16
    仿生學給我的身體帶來新的定義。
  • 1:16 - 1:19
    一九八二年,我雙腿截肢,
  • 1:19 - 1:21
    因為在一次登山事故中
  • 1:21 - 1:24
    我的雙腿組織被凍傷。
  • 1:24 - 1:26
    那時候,我並無將自己的身體
  • 1:26 - 1:28
    視為殘疾。
  • 1:28 - 1:31
    我的邏輯是,一個人
  • 1:31 - 1:33
    永遠不會殘疾。
  • 1:33 - 1:36
    科技才是殘疾的。
  • 1:36 - 1:39
    科技是有缺陷的。
  • 1:39 - 1:42
    這個簡單但強大的念頭
  • 1:42 - 1:44
    是對行動的召喚,
  • 1:44 - 1:46
    召喚改善科技,
  • 1:46 - 1:49
    消除我自身的缺陷,
  • 1:49 - 1:52
    最終亦都解決他人之缺陷。
  • 1:52 - 1:55
    我開始設計特殊肢臂,
  • 1:55 - 1:57
    這樣的設計允許我
  • 1:57 - 1:59
    重返岩石冰川的攀登世界。
  • 1:59 - 2:02
    我很快意識到,我身體中的人造部分
  • 2:02 - 2:04
    具有可塑性,
  • 2:04 - 2:08
    可以以各種形狀功能出現,
  • 2:08 - 2:11
    如同一塊白板,
  • 2:11 - 2:15
    可被延伸塑造成
  • 2:15 - 2:17
    超越生物性能的結構。
  • 2:17 - 2:19
    我可以調節我的身高。
  • 2:19 - 2:21
    我可以變成五寸釘,亦可以變成六尺高。
  • 2:21 - 2:24
    (笑聲)
  • 2:24 - 2:27
    所以當我為自己難過時、
  • 2:27 - 2:31
    缺乏安全感時,我就會增加身高;
  • 2:31 - 2:33
    到我覺得自信嫻雅的時候,
  • 2:33 - 2:35
    我就會調低一節高度,
  • 2:35 - 2:37
    就當系一個競賽。
  • 2:37 - 2:41
    (笑聲)(掌聲)
  • 2:41 - 2:43
    狹窄楔形的雙腳
  • 2:43 - 2:45
    令我攀登陡峭岩石裂紋時游刃有餘,
  • 2:45 - 2:47
    但是一般的人腳則不能做到,
  • 2:47 - 2:49
    帶尖刺的脚
  • 2:49 - 2:52
    允許我攀登垂直冰牆時,
  • 2:52 - 2:55
    不會出現雙腿肌肉疲勞。
  • 2:55 - 2:58
    通過技術創新,
  • 2:58 - 3:00
    我以更強勁的姿態重返運動。
  • 3:00 - 3:03
    技術抹去我身體的缺陷,
  • 3:03 - 3:05
    賦予我嶄新的攀登潛能。
  • 3:05 - 3:07
    作為年少之人,我想像在未來的世界裡,
  • 3:07 - 3:09
    科技會相當先進,
  • 3:09 - 3:11
    足以擺脫殘疾的世界,
  • 3:11 - 3:13
    在那個世界,神經植入
  • 3:13 - 3:15
    可以幫助視障人士重見光明,
  • 3:15 - 3:17
    身體癱瘓的人
  • 3:17 - 3:20
    可以借助身體外骨骼重新步行。
  • 3:20 - 3:23
    可惜,因為科技是有缺陷的,
  • 3:23 - 3:25
    殘疾還是遍布全球。
  • 3:25 - 3:28
    這位先生缺少三條肢臂。
  • 3:28 - 3:30
    這是給現代科技的證明,
  • 3:30 - 3:32
    這位先生已經擺脫了輪椅,
  • 3:32 - 3:35
    但我們需要進一步完善仿生學,
  • 3:35 - 3:38
    允許將來有一天
  • 3:38 - 3:41
    受到如此創傷的人亦可以完全恢復。
  • 3:41 - 3:44
    我們在 MIT 媒體實驗室建立了
  • 3:44 - 3:45
    高端仿生學中心。
  • 3:45 - 3:47
    該中心的使命,
  • 3:47 - 3:50
    是發展基礎科學
  • 3:50 - 3:53
    以及科技能力,
  • 3:53 - 3:55
    使得人類可以利用
    生物機械仿生學和再生學
  • 3:55 - 3:57
    在大範圍內修復
  • 3:57 - 4:01
    大腦和身體的殘疾問題。
  • 4:01 - 4:04
    今日我要跟大家講解
    我雙腿的功能、
  • 4:04 - 4:05
    我雙腿的運作方式,
  • 4:05 - 4:09
    以此作為該中心的說明案例。
  • 4:09 - 4:11
    現在我確定我昨晚剃了腳毛,
  • 4:11 - 4:14
    因為我知道今日我要
    把雙腿展示給大家。
  • 4:14 - 4:17
    仿生學需要高端層面工程。
  • 4:17 - 4:20
    我的仿生肢上有三個高端層面;
  • 4:20 - 4:23
    機械層面上,
  • 4:23 - 4:25
    我的雙腿是如何與我的肉體結合;
  • 4:25 - 4:28
    動態層面,兩者如何像
    同肉與骨那樣靈活運動;
  • 4:28 - 4:29
    電子層面上,兩者又是如何
  • 4:29 - 4:31
    與我的神經系統溝通。
  • 4:31 - 4:34
    我會先從機械層面開始講。
  • 4:34 - 4:37
    在設計領域,我們尚不清楚
  • 4:37 - 4:41
    如何將設備機械安裝在人體上。
  • 4:41 - 4:44
    對於我來說,不可置信的是,今時今日,
  • 4:44 - 4:46
    人類歷史中最為長久成熟的技術
  • 4:46 - 4:49
    ——鞋子——
  • 4:49 - 4:51
    依然會令我們雙腳生水泡。
  • 4:51 - 4:52
    為什麼會這樣?
  • 4:52 - 4:56
    我們不知道怎樣
    在我們的身體上安裝東西。
  • 4:56 - 4:59
    這裡是一件漂亮得意的設計作品,
  • 4:59 - 5:02
    是 MIT 媒體實驗室的
    內日·奧斯曼的作品。
  • 5:02 - 5:05
    展示的是人体外骨骼抗阻空间,
  • 5:05 - 5:07
    是利用立體打印模型
  • 5:07 - 5:09
    通過色差顯示出來的。
  • 5:09 - 5:11
    想像一下,在未來
  • 5:11 - 5:14
    衣服的柔軟硬挺由你而定,
  • 5:14 - 5:18
    任何時候都可以
    提供最佳的支持和靈活性,
  • 5:18 - 5:20
    絲毫不會引起不適。
  • 5:20 - 5:23
    我的仿生肢安裝在我的體內,
  • 5:23 - 5:25
    用的是人造皮膚,
  • 5:25 - 5:28
    這種人造皮膚有不同柔軟度,
  • 5:28 - 5:32
    來適用我體內的組織生物機械。
  • 5:32 - 5:33
    要取得這樣的適用能力,
  • 5:33 - 5:35
    我們首先為我的生物肢臂
  • 5:35 - 5:37
    建立了一個數學模型。
  • 5:37 - 5:40
    到了最後,我們使用成像工具,譬如 MRI,
  • 5:40 - 5:42
    觀察我的體內,
  • 5:42 - 5:44
    找出不同組織的
  • 5:44 - 5:46
    幾何形狀和位置。
  • 5:46 - 5:47
    我們亦使用了機器人工具。
  • 5:47 - 5:50
    這是14—執行器循環裝置,
  • 5:50 - 5:53
    用來測量我的生物肢體。
  • 5:53 - 5:55
    這些執行器進去找出肢體的表面,
  • 5:55 - 5:58
    測量缺失部分的形狀,
  • 5:58 - 5:59
    然後按壓組織,
  • 5:59 - 6:01
    從解剖學的角度,
  • 6:01 - 6:03
    測量組織的順從性。
  • 6:03 - 6:06
    我們結合這些成像和機器人數據,
  • 6:06 - 6:08
    給我的生物肢體
    建立一個數學描述,
  • 6:08 - 6:09
    也就是左邊的這些。
  • 6:09 - 6:11
    大家可以看見一些點或節點。
  • 6:11 - 6:14
    每一個節點都有
    不同顏色標識組織的順從性。
  • 6:14 - 6:16
    然後我們做一個數學轉換,
  • 6:16 - 6:18
    轉換為人造皮膚的設計,
  • 6:18 - 6:20
    如右圖
  • 6:20 - 6:22
    我們討論發現,最佳狀態是,
  • 6:22 - 6:25
    人體剛硬的時候,人造皮膚應該要柔軟,
  • 6:25 - 6:29
    人體柔軟的時候,人體皮膚應該要剛硬。
  • 6:29 - 6:30
    這種適應能力
  • 6:30 - 6:32
    應該體現在所有組織的服從性。
  • 6:32 - 6:34
    有了這個框架,
  • 6:34 - 6:35
    我們製造出仿生肢體,
  • 6:35 - 6:39
    這是我有生以來
    穿過的最舒服的義肢。
  • 6:39 - 6:41
    很明顯,在將來,
  • 6:41 - 6:44
    我們的衣服、鞋子、背帶、
  • 6:44 - 6:46
    還有我們的義肢要設計製造時,
  • 6:46 - 6:49
    用的不再是手工藝方式,
  • 6:49 - 6:52
    而是資料提取的數據框架。
  • 6:52 - 6:54
    在未來,我們的鞋子
  • 6:54 - 6:57
    不會再要我們長水泡。
  • 6:57 - 7:00
    現在我們也在人造皮膚裡
  • 7:00 - 7:01
    植入感應和智能材料。
  • 7:01 - 7:03
    這種材料
  • 7:03 - 7:06
    是由 SRI 國際(加州)研發。
  • 7:06 - 7:09
    這種材料利用靜電作用,改變柔軟度。
  • 7:09 - 7:13
    所以材料無需電壓也具有服從性。
  • 7:13 - 7:14
    這種材料像紙張那樣輕軟。
  • 7:14 - 7:16
    按鈕按下去,啟動一伏特,
  • 7:16 - 7:20
    這種材料就會變得像板那樣硬。
  • 7:22 - 7:24
    我們把這種材料植入到人造皮膚,
  • 7:24 - 7:27
    用來連接我的仿生肢和肉體。
  • 7:27 - 7:29
    在我走路的時候,
  • 7:29 - 7:30
    沒有電壓。
  • 7:30 - 7:32
    我的觸面是柔軟服從的。
  • 7:32 - 7:34
    按鈕按下去,用到一伏特,
  • 7:34 - 7:35
    就會變硬,
  • 7:35 - 7:37
    令我更自如地
  • 7:37 - 7:39
    操作我的仿生肢。
  • 7:39 - 7:40
    我們亦都研發外骨骼。
  • 7:42 - 7:44
    外骨骼可以變硬變軟,
  • 7:44 - 7:46
    隨著運動的節奏
  • 7:46 - 7:48
    在正確的地方保護生物關節,
  • 7:48 - 7:51
    使其不受高衝擊和退化的影響。
  • 7:51 - 7:53
    在未來,我們在平常的活動中,
  • 7:53 - 7:57
    譬如跑步時,都會使用外骨骼。
  • 7:57 - 7:58
    下一個,動態層面。
  • 7:58 - 8:01
    我的仿生肢是如何
    像肉與骨那樣靈活活動?
  • 8:01 - 8:04
    我們在我的 MIT 實驗室研究
  • 8:04 - 8:07
    人類是如何使用一般的
    生理機能站立、走動和奔跑。
  • 8:07 - 8:09
    肌肉如何作用,
  • 8:09 - 8:11
    肌肉又是如何受脊髓控制。
  • 8:11 - 8:14
    這類基礎科學促進我們的發展。
  • 8:14 - 8:16
    我們在發展仿生腳踝、膝蓋、臀。
  • 8:16 - 8:19
    我們在從頭開始
    建立身體的各個部分。
  • 8:19 - 8:23
    我現在所穿的義肢,叫 BiOMs。
  • 8:23 - 8:27
    這種義肢已經使用在
    將近一千個病人身上。
  • 8:27 - 8:30
    其中四百人是美國傷兵。
  • 8:30 - 8:33
    這是怎樣使用?當腳跟著地時,
  • 8:33 - 8:35
    系統會通過電腦的控制控制柔軟度,
  • 8:35 - 8:38
    以降低肢體著地的衝擊。
  • 8:38 - 8:40
    然後在走姿之間時,仿生肢會發出
  • 8:40 - 8:43
    高扭矩和高能量來把人提高,
  • 8:43 - 8:45
    完成步伐,
  • 8:45 - 8:49
    這與肌肉在小腿位置的移動相似。
  • 8:49 - 8:51
    這個仿生推進力
  • 8:51 - 8:53
    對臨床病人來說相當重要。
  • 8:53 - 8:54
    在左邊,大家看見仿生設備,
  • 8:54 - 8:56
    穿的人是一位女士——
  • 8:56 - 8:59
    在右邊,同一位女士在使用不同的設備,
  • 8:59 - 9:01
    這個設備不能模仿正常的肌肉功能——
  • 9:01 - 9:04
    她穿上之後,
  • 9:04 - 9:05
    可以做常人能夠做到的事,
  • 9:05 - 9:07
    在家裡面走上走落。
  • 9:07 - 9:11
    仿生肢同樣可以進行
    出眾的體育運動競賽。
  • 9:11 - 9:16
    這是一位先生在石路上往上跑。
  • 9:16 - 9:18
    這是斯提夫•馬丁,他不是喜劇演員,
  • 9:18 - 9:22
    而是一位在阿富汗的
    炸彈爆炸中失去雙腿的先生。
  • 9:22 - 9:25
    我們也在利用同樣的原理,
  • 9:25 - 9:27
    發展可以包圍生物肢體的
  • 9:27 - 9:30
    外骨骼結構,
  • 9:30 - 9:33
    這位先生
  • 9:33 - 9:36
    並沒有腿傷或殘疾。
  • 9:36 - 9:37
    他的身體很正常,
  • 9:37 - 9:40
    因此,這些外骨骼
  • 9:40 - 9:42
    正在利用與肌肉相仿的扭矩和力量,
  • 9:42 - 9:44
    這樣他自己的肌肉
  • 9:44 - 9:47
    就不需要用到那些扭矩和力量。
  • 9:47 - 9:50
    這是外骨骼首次在歷史上
  • 9:50 - 9:52
    協助人類步行。
  • 9:52 - 9:55
    這樣能夠大量地降低代謝值。
  • 9:55 - 9:58
    外骨骼的使用效果相當顯著,
  • 9:58 - 10:00
    一個正常健康的人
  • 10:00 - 10:01
    穿著這個設備四十分鐘,
  • 10:01 - 10:03
    然後脫下,
  • 10:03 - 10:05
    他們自己的生物腿
  • 10:05 - 10:08
    就會覺得無比沉重和彆扭。
  • 10:08 - 10:10
    現在我們正在開啟的時代,
  • 10:10 - 10:11
    是一個把機器安裝在我們身上、
  • 10:11 - 10:13
    使我們更強、更快、
  • 10:13 - 10:15
    更有效的時代。
  • 10:15 - 10:17
    繼續說電子層面,
  • 10:17 - 10:19
    我的仿生肢
  • 10:19 - 10:20
    如何與我的神經系統溝通?
  • 10:20 - 10:23
    我的殘肢上佈滿了電極,
  • 10:23 - 10:25
    這些電極是用來測量肌肉電脈衝。
  • 10:25 - 10:27
    這是用來與仿生肢溝通的,
  • 10:27 - 10:30
    當我想到移動我的義肢時,
  • 10:30 - 10:34
    機器人會追踪這些動作慾望。
  • 10:34 - 10:35
    圖表基本顯示
  • 10:35 - 10:38
    仿生肢是如何受到控制,
  • 10:38 - 10:41
    我們因此做缺失的
    生物肢的模型,
  • 10:41 - 10:44
    而我們也發現在發生反射時,
  • 10:44 - 10:45
    骨髓的反射
  • 10:45 - 10:47
    又是如何控制肌肉,
  • 10:47 - 10:50
    這個功能
  • 10:50 - 10:53
    植入在仿生肢的芯片中。
  • 10:53 - 10:55
    然後我們要做的,
  • 10:55 - 10:57
    是調節反射的敏感度、
  • 10:57 - 10:59
    模擬的骨髓反應
  • 10:59 - 11:00
    以及神經信號,
  • 11:00 - 11:04
    這樣當我在殘肢中
    作出肌肉反射時,
  • 11:04 - 11:06
    我不會怎樣感到扭矩和力量,
  • 11:06 - 11:08
    但是我越刺激我的肌肉,
  • 11:08 - 11:09
    我受到的扭矩就越多,
  • 11:09 - 11:12
    我甚至可以跑步。
  • 11:12 - 11:13
    這是首次展示
  • 11:13 - 11:17
    神經系統指控下的跑步步伐。
  • 11:17 - 11:18
    感覺相當不錯
  • 11:18 - 11:22
    (掌聲)
  • 11:24 - 11:26
    我們想要更進一步,
  • 11:26 - 11:28
    我們想要消除
  • 11:28 - 11:32
    人類和仿生外肢之間的距離。
  • 11:32 - 11:34
    我們正在做一些實驗,
  • 11:34 - 11:36
    通過使用信道射線
    或微型信道射線,
  • 11:36 - 11:38
    培養神經,橫切神經。
  • 11:38 - 11:40
    在信道的另一邊
  • 11:40 - 11:42
    神經與細胞連接,
  • 11:42 - 11:45
    與皮膚細胞和肌肉細胞連接。
  • 11:45 - 11:47
    在肌肉信道上我們可以感覺到
  • 11:47 - 11:49
    人想要如何移動。
  • 11:49 - 11:52
    而這可以無線傳輸到仿生肢上,
  • 11:52 - 11:54
    然後仿生肢的傳感器
  • 11:54 - 11:57
    可以被轉化,
  • 11:57 - 12:00
    刺激相鄰的信道、感應信道。
  • 12:00 - 12:02
    當這個技術發展完善、
  • 12:02 - 12:04
    可供人類使用的時候,
  • 12:04 - 12:06
    像我這樣的人
  • 12:06 - 12:10
    就不僅可以擁有靈活的人造肢體,
  • 12:10 - 12:14
    而且可以真正
    感覺到肉骨間的活動。
  • 12:14 - 12:16
    這個影片中,麗薩•馬利
  • 12:16 - 12:19
    剛剛安裝了兩個仿生肢。
  • 12:19 - 12:21
    的確,仿生肢給人們的生活
  • 12:21 - 12:23
    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 12:23 - 12:27
    (影片)麗薩•馬利:我的老天爺
  • 12:27 - 12:32
    我的老天爺,真不可置信。
  • 12:32 - 12:36
    這真像是得了一雙真的腿。
  • 12:36 - 12:38
    現在先不要跑。
  • 12:38 - 12:40
    男人:現在轉身,
  • 12:40 - 12:41
    然後正常地走幾步。
  • 12:41 - 12:43
    走,站起來,
  • 12:43 - 12:45
    好像正常情況那樣走路。
  • 12:45 - 12:48
    試試走上那個小坡。
  • 12:49 - 12:52
    馬利:我的老天爺。
  • 12:52 - 12:53
    男人:這是不是在推著你走?
  • 12:53 - 12:58
    馬利:是啊!我甚至都沒有…我無法形容。
  • 12:58 - 13:01
    男人:這在推著你走。
  • 13:01 - 13:03
    修•赫:下週我要去中心的——
  • 13:03 - 13:07
    (掌聲)謝謝,謝謝。
  • 13:07 - 13:10
    謝謝。下週我會去
  • 13:10 - 13:13
    醫療服務中心,
  • 13:13 - 13:15
    我要說服他們,
  • 13:15 - 13:18
    讓他們授權合適的
    代碼語言和價格,
  • 13:18 - 13:20
    讓這種技術
  • 13:20 - 13:22
    對有需要的病人開放。
  • 13:22 - 13:27
    謝謝。(掌聲)
  • 13:28 - 13:30
    可能有些人還不知道,
  • 13:30 - 13:32
    但是世界上有一半人口
  • 13:32 - 13:34
    都在忍受著某種程度的
  • 13:34 - 13:36
    認知、情感、感知或肌肉運動疾病
  • 13:36 - 13:38
    同時正因為技術的落後,
  • 13:38 - 13:41
    在多數情況下,這些疾病使人殘疾,
  • 13:41 - 13:43
    使人生更加受罪。
  • 13:43 - 13:45
    基本的生理機能
  • 13:45 - 13:48
    應該是我們人權的一部分。
  • 13:48 - 13:50
    每個人,都應該有權利
  • 13:50 - 13:52
    由自己選擇
  • 13:52 - 13:54
    沒有殘疾地生活——
  • 13:54 - 13:57
    選擇不在極度沮喪中
    度過餘生的權利;
  • 13:57 - 13:58
    在遭受視障的時候,
  • 13:58 - 14:00
    有看見愛人的權利;
  • 14:00 - 14:02
    在肢體癱瘓
  • 14:02 - 14:04
    或截肢的時候,
  • 14:04 - 14:05
    有步行跳舞的權利。
  • 14:05 - 14:09
    我們是一個社會,
    我們可以獲得這些人權,
  • 14:09 - 14:11
    只要我們能夠相信
  • 14:11 - 14:15
    人類不是殘疾的。
  • 14:15 - 14:18
    人,永遠不會殘疾。
  • 14:18 - 14:21
    我們已有的環境、科技
  • 14:21 - 14:23
    才是殘疾的。
  • 14:23 - 14:26
    我們人類無需接受自身的局限性,
  • 14:26 - 14:28
    我們可以通過科技創新,
  • 14:28 - 14:30
    超越殘疾。
  • 14:30 - 14:32
    的確,通過在本世紀
  • 14:32 - 14:34
    在仿生技術上的基本進步,
  • 14:34 - 14:36
    我們會設立技術的基礎,
  • 14:36 - 14:39
    改善人類的生活,
  • 14:39 - 14:41
    我們會結束殘疾。
  • 14:41 - 14:43
    我希望用一則故事結束我的演講,
  • 14:43 - 14:45
    一則美麗的故事,
  • 14:45 - 14:48
    雅芝•哈斯戴維的故事。
  • 14:48 - 14:50
    雅芝在波士頓恐怖襲擊中,
  • 14:50 - 14:53
    失去了她的雙腿。
  • 14:53 - 14:54
    我跟雅芝的見面,
  • 14:54 - 14:57
    是在斯伯丁療養醫院
    拍這張照片的時候。
  • 14:57 - 14:59
    雅芝是一位舞者,標準舞舞者。
  • 14:59 - 15:02
    雅芝呼吸生活的都是舞蹈。
  • 15:02 - 15:04
    舞蹈是她的表達方式,她的藝術形式。
  • 15:04 - 15:07
    她在波士頓恐怖襲擊中
  • 15:07 - 15:08
    失去左腿之後,
  • 15:08 - 15:11
    很自然,她想重返舞台。
  • 15:11 - 15:14
    跟她見完面後,我開車回家,
  • 15:14 - 15:17
    在路上我想,我是一名 MIT 教授。
  • 15:17 - 15:19
    我擁有的是資源。
    我想給他做一個仿生肢,
  • 15:19 - 15:23
    讓她可以回到她的舞蹈人生。
  • 15:23 - 15:25
    我引入了數名 MIT 科學家,
  • 15:25 - 15:28
    他們的知識領域
    覆蓋修復學、機器人學、
  • 15:28 - 15:29
    機器學習、生物力學,
  • 15:29 - 15:32
    在兩百天的研究過程中,
  • 15:32 - 15:33
    我們研究舞蹈。
  • 15:33 - 15:37
    我們引入擁有無殘疾的舞蹈員,
  • 15:37 - 15:40
    研究他們的舞蹈動作、
  • 15:40 - 15:43
    以及他們在舞台上使用的力量,
  • 15:43 - 15:45
    然後我們拿著這些資料,
  • 15:45 - 15:49
    發展出舞蹈的基礎原理,
  • 15:49 - 15:50
    反射性的舞蹈能力,
  • 15:50 - 15:52
    我們將這種智能
  • 15:52 - 15:54
    植入仿生肢裡。
  • 15:54 - 15:56
    仿生學不止是用來
  • 15:56 - 15:57
    使人類變得更強更快。
  • 15:57 - 16:00
    我們的想法、我們的人道精神
  • 16:00 - 16:03
    也可以植入到電機機械當中。
  • 16:03 - 16:06
    只不過是區區 3.5 秒,
  • 16:06 - 16:08
    波士頓恐怖襲擊中
  • 16:08 - 16:10
    兩次炸彈爆炸不過時隔 3.5 秒。
  • 16:10 - 16:12
    在這 3.5 秒裡,罪犯和懦夫們
  • 16:12 - 16:15
    就把雅芝趕下了舞台。
  • 16:15 - 16:18
    但在兩百天內,我們又把她召回來了。
  • 16:18 - 16:21
    我們不會因為任何形式的暴力
  • 16:21 - 16:23
    而害怕、畏縮、
  • 16:23 - 16:25
    減弱、投降,或者止步。
  • 16:25 - 16:29
    (掌聲)
  • 16:33 - 16:35
    女士們先生們,請允許我向大家介紹
  • 16:35 - 16:37
    雅芝•哈斯戴維,
  • 16:37 - 16:40
    這是她在事故之後的首次表演。
  • 16:40 - 16:43
    她的舞伴是基思德安•拉德樂。
  • 16:43 - 16:49
    (掌聲)
  • 16:54 - 17:01
    (音樂:《我的鐘聲響起》,
    歌手:恩里克•伊格萊西亞斯)
  • 17:39 - 17:46
    (掌聲)
  • 18:10 - 18:11
    女士們先生們
  • 18:11 - 18:13
    有請研究組成員
  • 18:13 - 18:17
    愛里特•羅斯和納特•維卡,
  • 18:18 - 18:20
    愛里特和納特。
  • 18:20 - 18:27
    (掌聲)
Title:
創新仿生學,讓我們重新奔跑、攀爬、起舞
Speaker:
修·赫
Description:

受到大自然自身設計的啟發,修·赫正在建立新一代仿生肢與機器義肢。赫在三十年前的一次攀岩中,失去了雙腿;現在,他是 MIT 媒體實驗室生物機械組的領導者。他在這個涉及技術和個人生命歷程的演講中——借助標準舞者雅芝·哈斯戴維的幫助——展示了這一令人難以置信的科技。雅芝·哈斯戴維在 2013 年波士頓馬拉松炸彈襲擊中失去左腿,並在 TED 的舞台上,首次在事故後表演。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19:00
  • Hello,

    I am sorry, but please be noted that this should be translated in Chinese, Traditional while yours is simplified Chinese. There are also quite some places that you misunderstood/ misinterpreted. I am sorry but I have to strongly recommand you to look at the text again.

  • You are right. I apologize. There is no way of reopening the subtitle edit after "submit". I was going to ask you to send it back but I see you have already went ahead and reworked the translation. Thank you very much.

  • I see. I took the liberty to edit it instead of sending it back since it was at my hand already. Anyway, thanks for your efforts.

  • I see. I took the liberty to edit it instead of sending it back since it was at my hand already. Anyway, thanks for your efforts.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 Compare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