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Liz Diller: 一個值得討論的設計-博物館的大泡泡

  • 0:00 - 0:04
    我們通常都把空間分為
  • 0:04 - 0:05
    公共和私人區域
  • 0:05 - 0:08
    而且我們對這樣的區分很瞭解
  • 0:08 - 0:10
    因為我們對於保護我們私有財產
  • 0:10 - 0:14
    和私有空間來說都是專家
  • 0:14 - 0:16
    不過我們卻對於公共的部分
  • 0:16 - 0:20
    不那麼在意細節
  • 0:20 - 0:24
    是什麼把一般的公共空間轉變為好品質的空間呢?
  • 0:24 - 0:25
    這可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 0:25 - 0:27
    我們工作室一直在研究這個
  • 0:27 - 0:28
    在過去的十年裏
  • 0:28 - 0:30
    透過幾項個案的實務運作來進行
  • 0:30 - 0:32
    我們主要的工作內容
  • 0:32 - 0:34
    是著力在把這個
  • 0:34 - 0:36
    被忽視的工業廢墟
  • 0:36 - 0:39
    變為一個可運作的後工業時代的空間
  • 0:39 - 0:41
    並同時兼顧到
  • 0:41 - 0:42
    未來的發展與過去的延續
  • 0:42 - 0:45
    另一部分的主要工作內容
  • 0:45 - 0:47
    是針對那些與時代脫節的地方
  • 0:47 - 0:49
    建立與我們生活的相關性
  • 0:49 - 0:53
    我們正在準備對林肯中心進行民主化
  • 0:53 - 0:56
    讓一般不常有辦法花300美元買票看歌劇的民眾
  • 0:56 - 1:00
    也能用到這個空間
  • 1:00 - 1:02
    我們團隊不管是在吃,喝,
  • 1:02 - 1:04
    思考, 生活, 都一直跟公共場所脫不了關係
  • 1:04 - 1:06
    有很長時間了
  • 1:06 - 1:08
    我們從這裡面學到了一件重要的事
  • 1:08 - 1:12
    就是 若要創造真正理想的公共空間
  • 1:12 - 1:15
    你必須放棄門戶之見,
  • 1:15 - 1:18
    把 建築, 城市化,
  • 1:18 - 1:20
    地貌, 媒體設計 還有其他專業之間
  • 1:20 - 1:22
    的區隔打破
  • 1:22 - 1:24
    好的空間必須超越這些區隔之上來思考
  • 1:24 - 1:27
    我們的工作也將推進到首都華盛頓
  • 1:27 - 1:29
    在這裡我們正在進行一項
  • 1:29 - 1:32
    改造現有的Hirshhorn博物館的工作
  • 1:32 - 1:33
    這個博物館位於
  • 1:33 - 1:36
    美國最受尊敬的公共空間
  • 1:36 - 1:38
    國家廣場
  • 1:38 - 1:40
    國家廣場是
  • 1:40 - 1:43
    美國的民主的象徵。
  • 1:43 - 1:46
    這個象徵最特別的
  • 1:46 - 1:48
    就是它不是一個物品, 也不是圖像
  • 1:48 - 1:50
    也不是一個人造物,
  • 1:50 - 1:51
    它實際上是一個空間,
  • 1:51 - 1:54
    一個由廣場兩邊整排的建築物
  • 1:54 - 1:56
    包圍起來的空間
  • 1:56 - 2:00
    在這個空間, 公民可以表達他們的不滿
  • 2:00 - 2:01
    並展示他們的權力。
  • 2:01 - 2:04
    在這個空間,也是美國歷史的關鍵時刻
  • 2:04 - 2:06
    發生的地方
  • 2:06 - 2:09
    這些歷史事件都會如同刻在那裡一般的流傳下去
  • 2:09 - 2:11
    像是 1963年的 爭取工作權和自由的華盛頓遊行
  • 2:11 - 2:14
    當時由 馬丁· 路德 · 金 發表的偉大演說。
  • 2:14 - 2:19
    反越戰的活動, 悼念愛滋病亡者
  • 2:19 - 2:21
    的活動
  • 2:21 - 2:23
    爭取婦女的生育權的遊行 (2004年)
  • 2:23 - 2:27
    一直到現在都還有各種活動。
  • 2:27 - 2:30
    廣場是這個國家流傳給後代的
  • 2:30 - 2:34
    最偉大的公民舞臺
  • 2:34 - 2:37
    這是言論自由的代名詞
  • 2:37 - 2:40
    即使你不知道你要說的是什麼。
  • 2:40 - 2:45
    它可能只是一個公民表達同理心的地方。
  • 2:45 - 2:49
    我們認為在這裡有一個巨大的斷裂性
  • 2:49 - 2:53
    介於 廣場這個溝通與漫談的空間
  • 2:53 - 2:57
    還有兩邊的博物館建築 之間
  • 2:57 - 3:01
    這些博物館是通常是被動的
  • 3:01 - 3:04
    這種被動的關係是
  • 3:04 - 3:06
    由博物館扮演呈現者, 而由民眾
  • 3:06 - 3:08
    作為資訊的接收者。
  • 3:08 - 3:10
    所以你可以看到各種恐龍
  • 3:10 - 3:14
    各種昆蟲, 各種火車頭
  • 3:14 - 3:15
    和各種的展示品
  • 3:15 - 3:17
    但你並沒有真正的參與感
  • 3:17 - 3:18
    你只是在接受告知
  • 3:18 - 3:23
    當理查 · 科沙萊克接任Hirshhorn博物館主任時
  • 3:23 - 3:25
    那是在2009 年,
  • 3:25 - 3:27
    他決心利用
  • 3:27 - 3:30
    這座博物館的地理位置優勢
  • 3:30 - 3:32
    在最獨特的地方
  • 3:32 - 3:34
    也就是美國權力中心的所在地
  • 3:34 - 3:36
    同時這裡也是藝術和政治
  • 3:36 - 3:42
    總是渾然天成地聚集的地方
  • 3:42 - 3:46
    可能有一些非常特殊的關係
  • 3:46 - 3:50
    可以在這個獨特之處發展出來
  • 3:50 - 3:52
    問題是,究竟有沒有可能
  • 3:52 - 3:54
    把藝術結合到
  • 3:54 - 3:57
    全國和世界事務的對話中呢?
  • 3:57 - 4:01
    而博物館能不能是文化外交的媒介呢?
  • 4:01 - 4:06
    在華盛頓特區有超過 180 使館
  • 4:06 - 4:09
    有超過 500 的智囊團。
  • 4:09 - 4:11
    應該有一種方法
  • 4:11 - 4:14
    可以把這些具有智慧且全球化的能量
  • 4:14 - 4:16
    透過博物館結合, 並運用到博物館裡。
  • 4:16 - 4:19
    應該有某種形式的腦力的基金
  • 4:19 - 4:22
    所以,當我們開始構思
  • 4:22 - 4:25
    並逐步釐清我們的使命
  • 4:25 - 4:27
    與 理查和他的團隊一起執行
  • 4:27 - 4:29
    Hirshhorn博物館可算是 理查 的心血結晶
  • 4:29 - 4:33
    但除了展示當代藝術展之外
  • 4:33 - 4:36
    Hirshhorn博物館將成為一個公共論壇,
  • 4:36 - 4:38
    一個交流討論的空間
  • 4:38 - 4:40
    主題環繞著 藝術
  • 4:40 - 4:45
    文化、 政治和政策。
  • 4:45 - 4:49
    這裡會有如同 世界經濟論壇 的全球普及性
  • 4:49 - 4:52
    這裡會有像 TED 會議這樣的 跨領域性
  • 4:52 - 4:56
    這裡會有像鄉鎮廣場的 不拘形式
  • 4:56 - 4:58
    為了這一個新的倡議,
  • 4:58 - 5:00
    Hirshhorn 博物館必須要擴展
  • 5:00 - 5:01
    或者轉型成為一個空間
  • 5:01 - 5:04
    採用一種現代的, 容易佈建的結構
  • 5:04 - 5:06
    這就是 Hirshhorn 博物館的樣子
  • 5:06 - 5:09
    像 一個直徑 230 英尺的混凝土甜甜圈
  • 5:09 - 5:11
    在七十年代早期的時候
  • 5:11 - 5:13
    由戈登 · 邦沙夫特所設計。
  • 5:13 - 5:14
    樸拙而寂靜
  • 5:14 - 5:16
    超群而高傲
  • 5:16 - 5:18
    它是一個設計挑戰。
  • 5:18 - 5:20
    建築師對它又愛又恨
  • 5:20 - 5:22
    有一個可取的特徵
  • 5:22 - 5:24
    就是好像把整個博物館抬離地面
  • 5:24 - 5:26
    形成了這樣的空間感
  • 5:26 - 5:27
    它有一個空的核心
  • 5:27 - 5:30
    具有某種神韻與門面
  • 5:30 - 5:34
    很像企業及聯邦政府的樣式
  • 5:34 - 5:36
    包圍著中空的區域
  • 5:36 - 5:37
    的環狀建築, 實際上是畫廊。
  • 5:37 - 5:40
    在佈置展場的時候非常非常的具挑戰性
  • 5:40 - 5:42
    當年 Hirshhorn 博物館 開幕的時候
  • 5:42 - 5:44
    阿達 · 路易絲 · Huxstable,紐約時報的批評員,
  • 5:44 - 5:46
    用了一些特別的譬喻來形容
  • 5:46 - 5:47
    "新監獄現代形態"。
  • 5:47 - 5:50
    "一個殘缺的紀念碑和殘缺的廣場
  • 5:50 - 5:52
    用來陳列殘缺的收藏品"
  • 5:52 - 5:54
    開幕至今過了四十年
  • 5:54 - 5:55
    這座建築將如何擴建
  • 5:55 - 5:57
    來滿足新的進化的展示內容呢?
  • 5:57 - 5:59
    該往哪個方向擴展?
  • 5:59 - 6:00
    它不能往廣場那邊。
  • 6:00 - 6:01
    因為已沒有空地了
  • 6:01 - 6:03
    它不能往庭園那邊。
  • 6:03 - 6:08
    因為已經被造景與雕塑佔據了。
  • 6:08 - 6:09
    那就往中間的洞吧
  • 6:09 - 6:14
    但要如何利用中間的空洞空間
  • 6:14 - 6:16
    而又不會被原本的建築擋住而無法被看到?
  • 6:16 - 6:18
    怎樣的設計才能具有視覺上的標誌性呢?
  • 6:18 - 6:21
    要如何說出自己的話語呢?
  • 6:21 - 6:24
    Hirshhorn博物館, 就座落在
    廣場這群具有紀念性的機構之間。
  • 6:24 - 6:27
    大部分都是 新古典主義的、 厚重而不透明的
  • 6:27 - 6:30
    石造的 或是 混凝土的建築物
  • 6:30 - 6:32
    問題是,
  • 6:32 - 6:33
    位於這樣的一個空間的建築
  • 6:33 - 6:37
    國家廣場整體的材質給人什麼樣的感覺呢?
  • 6:37 - 6:39
    這個博物館必須要和其他的建築物有所差異
  • 6:39 - 6:41
    某種全面的差異性
  • 6:41 - 6:43
    在我們的想像中, 這種差異性應該
  • 6:43 - 6:46
    會有空氣的特質,如光線般輕盈
  • 6:46 - 6:48
    會像是曇花一現, 也不會有固定的型態
  • 6:48 - 6:50
    而且是自由的
  • 6:50 - 6:54
    (視頻)
  • 7:01 - 7:05
    這就是主要的想法。
  • 7:05 - 7:07
    像是個巨大的安全氣囊。
  • 7:07 - 7:11
    脹大後就是外面的容器的形狀
  • 7:11 - 7:12
    而且會從每個可能的開口冒出來
  • 7:12 - 7:14
    像是頂部和底邊。
  • 7:14 - 7:16
    更詩意的來想像,
  • 7:16 - 7:18
    我們覺得這樣的氣囊結構
  • 7:18 - 7:20
    會自己把國家廣場的民主空氣
  • 7:20 - 7:24
    呼吸進這裡面來
  • 7:24 - 7:28
    充氣前, 和充氣之後的樣子
  • 7:28 - 7:31
    它被新聞界稱為"大泡泡"。
  • 7:31 - 7:34
    這是休息區
  • 7:34 - 7:37
    基本上就像一個大氣囊的空間
  • 7:37 - 7:39
    從各個方向冒出去
  • 7:39 - 7:41
    氣囊的膜是半透明的。
  • 7:41 - 7:45
    是用鍍了矽層的玻璃纖維做的
  • 7:45 - 7:49
    它充氣一年兩次,一次一個月。
  • 7:49 - 7:52
    這是從博物館裡面看的樣子
  • 7:52 - 7:54
    您大概已經開始覺得好奇
  • 7:54 - 7:56
    到底我們是怎樣
  • 7:56 - 7:58
    讓聯邦政府批准這樣的設計的
  • 7:58 - 8:02
    實際上要經過兩個機構批准。
  • 8:02 - 8:06
    一個機構是要保持
  • 8:06 - 8:08
    國家廣場的尊嚴和神聖不可侵犯性
  • 8:08 - 8:11
    每當我展示這個圖的時候都會臉紅
  • 8:11 - 8:15
    怎麼看就隨你想像了
  • 8:15 - 8:17
    但至少我可以說
  • 8:17 - 8:20
    它是一個組合了
  • 8:20 - 8:22
    顛覆傳統
  • 8:22 - 8:25
    卻又結合崇拜
  • 8:25 - 8:28
    另外也有一些富有創造性的解釋方式
  • 8:28 - 8:31
    1910 年設立的的國會建築群法案
  • 8:31 - 8:33
    限制了在華盛頓特區的建築物高度
  • 8:33 - 8:35
    不能超過130 英尺
  • 8:35 - 8:38
    但是 尖頂,塔、 圓頂和尖塔不在此限
  • 8:38 - 8:43
    所以大部分的教會和國家機構的古建築都符合規定
  • 8:43 - 8:46
    我們設計的大泡泡是 153 呎高。
  • 8:46 - 8:49
    跟它旁邊的萬神殿排在一起會像這樣
  • 8:49 - 8:52
    大泡泡裡面的壓縮空氣約有120 萬立方呎。
  • 8:52 - 8:54
    我們把它
  • 8:54 - 8:56
    說成是一種圓頂
  • 8:56 - 8:58
    看起來會像這樣
  • 8:58 - 8:59
    非常的... 莊嚴魁偉
  • 8:59 - 9:03
    處身在廣場內其他的 莊嚴魁偉的建築群中
  • 9:03 - 9:06
    雖然 Hirshhorn博物館
    不算是地標建築,
  • 9:06 - 9:08
    但是這建築也具有豐富的歷史意義
  • 9:08 - 9:10
    所以在施工的時候不能真的動到建築表面
  • 9:10 - 9:12
    也不能留下任何的痕跡
  • 9:12 - 9:14
    所以我們從邊緣來框住它
  • 9:14 - 9:16
    用鋼纜來支撐它
  • 9:16 - 9:20
    過程中研究了一些束縛的做法
  • 9:20 - 9:21
    這些都非常重要
  • 9:21 - 9:23
    因為整個結構一直會受風吹
  • 9:23 - 9:25
    在頂部有一個固定的鋼環
  • 9:25 - 9:28
    從廣場的任何角度看過來都不能被看到
  • 9:28 - 9:30
    還有一些限制
  • 9:30 - 9:32
    就是大泡泡的亮度
  • 9:32 - 9:34
    它是半透明, 裡面的照明會亮出來
  • 9:34 - 9:37
    但它不能亮得超過 國會大廈
  • 9:37 - 9:38
    和其他一些紀念建築
  • 9:38 - 9:39
    在亮度排行榜上是排在後段的
  • 9:39 - 9:43
    大泡泡每年會被架起來兩次
  • 9:43 - 9:46
    用卡車載運過來
  • 9:46 - 9:47
    然後掛起來
  • 9:47 - 9:50
    然後用低壓空氣
  • 9:50 - 9:52
    吹脹起來
  • 9:52 - 9:53
    再以鋼纜固定
  • 9:53 - 9:57
    底部用水來壓艙固定
  • 9:57 - 10:01
    這是一個非常奇異的時刻
  • 10:01 - 10:03
    當我們被國家廣場的主管單位問到
  • 10:03 - 10:06
    大泡泡的安裝要花多少時間
  • 10:06 - 10:09
    我們回答說, 第一次立起來會需要一週的時間
  • 10:09 - 10:12
    他們就相信了
  • 10:12 - 10:16
    然後就一路輕鬆的過關了
  • 10:16 - 10:21
    事實上在政府與主管單位的溝通與程序
  • 10:21 - 10:23
    都沒有什麼阻礙
  • 10:23 - 10:24
    一些最棘手的障礙
  • 10:24 - 10:26
    反而是在技術上
  • 10:26 - 10:27
    這是經編和緯編設計圖
  • 10:27 - 10:29
    這是一個點雲數據圖
  • 10:29 - 10:31
    幾個地方有極端的壓力
  • 10:31 - 10:33
    這是一個非常,非常不尋常的建築結構
  • 10:33 - 10:35
    裡面沒有常見的向下的重力負載
  • 10:35 - 10:37
    而是在每個方向都有壓力附載
  • 10:37 - 10:41
    我只打算很快掃過這些投影片...
  • 10:41 - 10:44
    這是活動空間的使用場景
  • 10:44 - 10:47
    具有靈活彈性的內部, 可用來開討論會
  • 10:47 - 10:49
    周遭的照明配置
  • 10:49 - 10:51
    是可以調整的配置方式
  • 10:51 - 10:53
    適用於各種用途
  • 10:53 - 10:55
    演出,電影
  • 10:55 - 10:58
    或是裝置藝術
  • 10:58 - 11:00
    而第一次登場的節目
  • 11:00 - 11:02
    將會是一個文化對話的外交活動
  • 11:02 - 11:04
    是和 國際關係委員會
  • 11:04 - 11:06
    共同規劃辦理的
  • 11:06 - 11:08
    形式與內容在這裡合而為一
  • 11:08 - 11:11
    大泡泡就像是一個反紀念建築
  • 11:11 - 11:13
    參與式民主的理念
  • 11:13 - 11:15
    藉由柔軟度來呈現
  • 11:15 - 11:17
    取代了僵固的體制
  • 11:17 - 11:18
    藝術和政治
  • 11:18 - 11:22
    佔據了博物館牆外的模糊空間
  • 11:22 - 11:25
    卻又被包含在博物館的核心之內
  • 11:25 - 11:27
    裡面的氛圍
  • 11:27 - 11:30
    與廣場上的民主氛圍交流著
  • 11:30 - 11:35
    我們滿心期待
  • 11:35 - 11:37
    這個大泡泡第一次鼓起來的時候
  • 11:37 - 11:39
    將會發生在2013年底
  • 11:39 - 11:41
    謝謝
  • 11:41 -
    (掌聲)
Title:
Liz Diller: 一個值得討論的設計-博物館的大泡泡
Speaker:
Liz Diller
Description:

你要如何將一個不是那麼偉大的建築物裡面, 打造出一個偉大的公共空間呢? 麗茲 迪勒 分享了她在 Hirshhorn博物館 (位於華盛頓特區) 的擴建案例中, 如何創造一個溫馨的, 輕鬆愉快 (甚至可以說是性感的) 公共空間的故事.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12:06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