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Kent Larson:设计改变城市,创意成就舒适

  • 0:01 - 0:04
    我觉得我得从城市的历史
  • 0:04 - 0:06
    简单说起
  • 0:06 - 0:08
    人们聚井而居
  • 0:08 - 0:11
    揭开了典型的定居生活
  • 0:11 - 0:14
    而这种定居的范围,也不过是你头顶着一盆水
  • 0:14 - 0:16
    所能走的距离罢了
  • 0:16 - 0:20
    其实,假如你能从德国上空飞过
  • 0:20 - 0:21
    往下看,你会看到数以百计的小村庄
  • 0:21 - 0:24
    每个距离约一英里
  • 0:24 - 0:27
    这样你就到地里去就很方便了
  • 0:27 - 0:30
    几百几千年以来
  • 0:30 - 0:33
    家就是生活的中心
  • 0:33 - 0:35
    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范围其实很小
  • 0:35 - 0:40
    家是欢乐,动力
  • 0:40 - 0:42
    工作,和医疗的中心
  • 0:42 - 0:46
    在那里,也有生老病死
  • 0:46 - 0:49
    之后工业化的兴起,
  • 0:49 - 0:51
    一切开始变得集中起来
  • 0:51 - 0:53
    那些污浊不堪的工厂
  • 0:53 - 0:55
    都搬到了郊外
  • 0:55 - 0:59
    产品也都被集中到装配厂
  • 0:59 - 1:03
    我们还把能源生产也集中起来
  • 1:03 - 1:06
    学校是学习用的
  • 1:06 - 1:09
    医院是治病用的
  • 1:09 - 1:11
    然后网络也发展起来了
  • 1:11 - 1:15
    供水管网,污水管网也使得
  • 1:15 - 1:17
    不断的扩张成为了可能
  • 1:17 - 1:21
    慢慢地,我们把不同的职能给区分开来
  • 1:21 - 1:24
    铁路网连接到了住宅区
  • 1:24 - 1:27
    工业区和商业区,汽车交通网也建立起来了
  • 1:27 - 1:31
    事实上,这个模式就是,给每人一辆车
  • 1:31 - 1:33
    把路给修起来,然后在人们停车的地方
  • 1:33 - 1:36
    弄个车库,其实这并不是一个行得通的模式
  • 1:36 - 1:39
    但我们依旧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
  • 1:39 - 1:41
    所以这就是我们所得到的
  • 1:41 - 1:43
    所以就有了洛杉矶的扩展区
  • 1:43 - 1:45
    墨西哥城的扩展区
  • 1:45 - 1:48
    在中国匪夷所思般崛起了各种新城市
  • 1:48 - 1:50
    也可以称为“雨后春笋”
  • 1:50 - 1:53
    他们都是基于我们在50年代或60年代发明的模式
  • 1:53 - 1:57
    在建城市,我觉得这样是跟不上时代的
  • 1:57 - 1:59
    而此时此刻,不计其数的城市
  • 1:59 - 2:01
    正在世界各地紧锣密鼓筹备兴建
  • 2:01 - 2:03
    单中国来说,3亿人口,
  • 2:03 - 2:05
    有的说4亿
  • 2:05 - 2:08
    将会在接下来的15年里搬迁到城市里
  • 2:08 - 2:10
    这就等同于要美国
  • 2:10 - 2:13
    在15年内建造起整个国家基础设施
  • 2:13 - 2:14
    想象一下
  • 2:14 - 2:16
    我们都应该关注一下
  • 2:16 - 2:19
    不管你是否住在城里
  • 2:19 - 2:22
    城市主宰着90%的人口增长
  • 2:22 - 2:27
    全球80%的CO2,75%的能源消费
  • 2:27 - 2:30
    同时,也是人们向往的地方
  • 2:30 - 2:31
    这情况与日剧增
  • 2:31 - 2:34
    现在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住在城市里
  • 2:34 - 2:37
    而且还会不断增加
  • 2:37 - 2:41
    城市是人们庆祝和表现的地方
  • 2:41 - 2:43
    城市里有枕头大战的快闪族——
  • 2:43 - 2:46
    我去过几次,还真有趣。(笑声)
  • 2:46 - 2:49
    还有—— (笑声)
  • 2:49 - 2:51
    城市是大部分财富的来源
  • 2:51 - 2:53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 2:53 - 2:55
    妇女也能拥有各种机遇,所以
  • 2:55 - 2:59
    有很多原因可以解释为何城市发展如此快速
  • 2:59 - 3:01
    但某些趋势会影响到城市
  • 3:01 - 3:04
    首先,工作遵循分配模式而且不再一成不变
  • 3:04 - 3:06
    办公大楼基本淘汰了
  • 3:06 - 3:08
    私人的工作
  • 3:08 - 3:12
    由于有了分布式通信和分布式计算
  • 3:12 - 3:14
    家,再一次成为了生活的中心
  • 3:14 - 3:18
    家成为了生产,学习,购物,还有医疗
  • 3:18 - 3:21
    还有那些我们认为
  • 3:21 - 3:24
    都是在家外发生的一切的中心
  • 3:24 - 3:27
    渐渐地,所有人们买的东西
  • 3:27 - 3:30
    所有的消费品,通过不同的方式
  • 3:30 - 3:32
    都能够实现个性化
  • 3:32 - 3:34
    这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趋势
  • 3:34 - 3:37
    这就是我想象中的未来城市
  • 3:37 - 3:39
    (笑声)
  • 3:39 - 3:42
    图中那里就是人们可以待的地方
  • 3:42 - 3:44
    人们的衣着可能不会是这样,但
  • 3:44 - 3:46
    要知道,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要如何
  • 3:46 - 3:49
    对于城市带给我们的产物
  • 3:49 - 3:51
    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呢?
  • 3:51 - 3:53
    这儿是班加罗尔,在去年的时候
  • 3:53 - 3:57
    我花了好几小时才在班加罗尔移动了几英里
  • 3:57 - 3:59
    所以在城市里,有拥挤和污染
  • 3:59 - 4:02
    有疾病还有很多负面的东西
  • 4:02 - 4:03
    怎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呢?
  • 4:03 - 4:06
    我们暂且回头看看那么比较不错的城市吧
  • 4:06 - 4:08
    在有了汽车之前的状态
  • 4:08 - 4:11
    巴黎就是由好些小村庄
  • 4:11 - 4:15
    合并而成的,这种分布结构你今天还可以看得出来
  • 4:15 - 4:16
    巴黎的20个区
  • 4:16 - 4:18
    就像20个小邻居
  • 4:18 - 4:20
    大多数人们的生活所需
  • 4:20 - 4:22
    或许就在5到10分钟的步行范围里
  • 4:22 - 4:25
    如果你去看那些数据,当你建立了
  • 4:25 - 4:28
    这种结构后,巴黎的商店
  • 4:28 - 4:31
    内科医生,药房,还有咖啡厅
  • 4:31 - 4:33
    都会很平均地分布在城市中
  • 4:33 - 4:35
    之后你再看那些拥有了汽车后的城市
  • 4:35 - 4:38
    他们就完全不是这个模式了
  • 4:38 - 4:40
    像匹兹堡,大部分地方
  • 4:40 - 4:43
    很少再有几步之遥的生活了
  • 4:43 - 4:46
    不单是匹兹堡,大部分美国的城市
  • 4:46 - 4:49
    都演变成这个样了
  • 4:49 - 4:52
    所以我们说,看看这些新城市
  • 4:52 - 4:55
    我们也要在中国弄几个新城市出来
  • 4:55 - 4:57
    那我们就从社区单元开始着手吧
  • 4:57 - 4:59
    我们觉得这是一种紧凑的城市单元
  • 4:59 - 5:02
    这样大部分人就能在20分钟步程内
  • 5:02 - 5:03
    满足生活所需
  • 5:03 - 5:07
    这也能成为一种有弹性的微电网
  • 5:07 - 5:10
    社区供热网,电力网,通讯网
  • 5:10 - 5:12
    等等,都能集中在那儿
  • 5:12 - 5:15
    Stewart Brand很可能会在正中心
  • 5:15 - 5:17
    建一个原子核反应堆。(笑声)
  • 5:17 - 5:19
    他或许是对的
  • 5:19 - 5:22
    事实上,我们就能形成一个网状网络了
  • 5:22 - 5:26
    这是一种类型学的互联网模式
  • 5:26 - 5:28
    所以我们有了这一系列的社区
  • 5:28 - 5:31
    你可以了解到人口密度,如果在剑桥
  • 5:31 - 5:33
    大概就是每个社区2万人。如果是在曼哈顿
  • 5:33 - 5:35
    这个数字就是5万。我们把那些
  • 5:35 - 5:39
    大的中转点连接起来,这样单在社区里
  • 5:39 - 5:41
    就能满足很多人的需求了
  • 5:41 - 5:45
    我们也能开创一个新的类型学
  • 5:45 - 5:48
    包含了街景和交通工具
  • 5:48 - 5:50
    我就不详讲,我就说一个方面
  • 5:50 - 5:53
    这里是博尔德,它的驾车专用道路
  • 5:53 - 5:56
    还有跑步者和自行车者的高速公路,是很有代表性的
  • 5:56 - 5:59
    你可以顺着它横穿整个城市
  • 5:59 - 6:03
    不用过马路,而且他们也有公共自行车
  • 6:03 - 6:05
    能让我很快就适应进去
  • 6:05 - 6:08
    在韩国首尔,还有个更有趣的解决方案
  • 6:08 - 6:10
    他们放弃了高架公路
  • 6:10 - 6:14
    重新回到街道上,还有街道下面的小河流
  • 6:14 - 6:17
    这样不用穿过马路
  • 6:17 - 6:22
    就能从首尔的一端到达另外一端
  • 6:22 - 6:26
    曼哈顿的高压线也是类似的情况
  • 6:26 - 6:30
    在全世界,我们拥有这种迅速面世的单车道
  • 6:30 - 6:32
    我在曼哈顿住了15年
  • 6:32 - 6:35
    上几个周末我回去了一趟
  • 6:35 - 6:40
    给这些新建的漂亮的单车道拍了些照
  • 6:40 - 6:44
    比起哥本哈根,仍有些差距
  • 6:44 - 6:46
    在哥本哈根,42%的路程都是在单车上的
  • 6:46 - 6:49
    很有可能是他们那里
  • 6:49 - 6:51
    有更好的基础设施
  • 6:51 - 6:54
    在波士顿我们完全做了错误的事
  • 6:54 - 6:59
    我们——那个大隧道——(笑声)
  • 6:59 - 7:02
    我们是摆脱了高速公路,但我们也制造了交通岛
  • 7:02 - 7:06
    显然除了汽车,它还真的不适用于
  • 7:06 - 7:07
    其他的交通工具
  • 7:07 - 7:10
    我们一直在思考迫在眉睫的流动性问题
  • 7:10 - 7:11
    我们觉得我们需要一个公交生态系统
  • 7:11 - 7:15
    他们可以将那些大的中转站给连接起来
  • 7:15 - 7:18
    这些是我们目前着手的一些交通工具
  • 7:18 - 7:22
    公共使用是关键,如果我们共用一辆车
  • 7:22 - 7:24
    那么相对一个人使用一辆车来说
  • 7:24 - 7:26
    这辆车的使用人数至少可以是四人
  • 7:26 - 7:31
    在波士顿我们有Hubway自行车共享系統,在巴黎有Vélib系统
  • 7:31 - 7:35
    我们在媒体实验室研发这种
  • 7:35 - 7:40
    城市小车,可以在城市充分共享使用
  • 7:40 - 7:43
    我们摒弃了那些没什么用处的东西,像引擎
  • 7:43 - 7:45
    还有传动装置,我们把一切都搬到轮子上
  • 7:45 - 7:47
    所以车上的轮子就集成有驱动马达,转向电机
  • 7:47 - 7:49
    和刹车系统
  • 7:49 - 7:52
    这使得底盘灵活不收阻碍,所以你可以
  • 7:52 - 7:55
    进行底盘折叠,你可以把这辆小车折叠起来
  • 7:55 - 7:59
    使得占据的空间变得更小
  • 7:59 - 8:02
    这是上周在欧洲电视台上播放的一个视频
  • 8:02 - 8:06
    讲了西班牙的工业部长开着
  • 8:06 - 8:09
    这辆小车,而且当它折叠起来时,它还可以旋转
  • 8:09 - 8:13
    无需退车,也无需平行泊车
  • 8:13 - 8:15
    你只要旋转一下,直接开进去就行了。(笑声)
  • 8:15 - 8:18
    所以我们已经在和一家公司合作
  • 8:18 - 8:20
    将它商业化。我的博士生Ryan Chin
  • 8:20 - 8:24
    两年前在TEDx的一个大会上提出了这个想法
  • 8:24 - 8:28
    更有趣的是,你会开始不断为它增加
  • 8:28 - 8:31
    新的东西,像自动化,你走出这部车
  • 8:31 - 8:34
    想要停在指定位置,你就拍下它的屁屁
  • 8:34 - 8:36
    它就自动进去停车,自己控制自己
  • 8:36 - 8:39
    而且一个传统的汽车的车位
  • 8:39 - 8:44
    你可以停放七辆这样的小车
  • 8:44 - 8:47
    我们觉得这就是未来,其实我们今天已经可以做到了
  • 8:47 - 8:49
    没什么大问题的
  • 8:49 - 8:53
    我们能把共享使用和折叠还有自动化结合起来
  • 8:53 - 8:56
    而且我们的土地使用率可以提高28倍
  • 8:56 - 8:58
    只要按照这种方式(就会有可能)
  • 8:58 - 9:00
    我们的一个毕业生说,好吧
  • 9:00 - 9:04
    这个无人驾驶的车,怎样提防行人呢?
  • 9:04 - 9:07
    没有司机看着它啊
  • 9:07 - 9:08
    也不知道它是不是会把你碾过去
  • 9:08 - 9:11
    所以他在研究怎样让这辆车
  • 9:11 - 9:15
    留心我们的行人,所以——(笑声)
  • 9:15 - 9:17
    所以车头灯成了眼球,它的瞳孔会扩大的
  • 9:17 - 9:19
    我们有指导声频,所以可以在人们面前
  • 9:19 - 9:22
    直接发声
  • 9:22 - 9:24
    我之所以钟情这个项目,是因为他解决了一个问题
  • 9:24 - 9:28
    而这个问题,甚至还未存在,所以——(笑声)
  • 9:28 - 9:29
    (笑声)(掌声)
  • 9:29 - 9:34
    我们同时也觉得我们可以扩大范围到自行车道
  • 9:34 - 9:35
    自行车道大多是都是穿着弹性裤的年轻人在用
  • 9:35 - 9:39
    所以,你懂的,所以——(笑声)
  • 9:39 - 9:42
    我们觉得我们可以发明一种能在自行车道行驶
  • 9:42 - 9:45
    的交通工具,老年人和残疾人
  • 9:45 - 9:49
    穿裙妇女,商业人士都可以用
  • 9:49 - 9:51
    同时针对能源消耗,流动性,老年化和肥胖症这些问题
  • 9:51 - 9:54
    那就是我们的挑战
  • 9:54 - 9:56
    这是我们早期设计的小三轮车
  • 9:56 - 9:59
    它是电动自行车,你得踩踏板
  • 9:59 - 10:03
    它才会在自行车道上行驶,但如果你是个上了年纪的人
  • 10:03 - 10:07
    那儿有个开关。如果你是个身体健康的人,
  • 10:07 - 10:08
    你可能得踩得很费劲它才会很快
  • 10:08 - 10:10
    骑着它去上班你可以消耗40卡路里
  • 10:10 - 10:13
    然后回家时消耗500卡路里,然后再洗个澡
  • 10:13 - 10:17
    我们期待它在今年秋天可以面世
  • 10:17 - 10:20
    住房是我们能改善的另一个方面
  • 10:20 - 10:25
    波士顿的市长Menino说这个城市面临最大的问题的之一
  • 10:25 - 10:27
    就是缺乏可以让年轻人
  • 10:27 - 10:29
    负担得起的住房
  • 10:29 - 10:31
    开发商说,好吧,那我们就来建造小型的公寓
  • 10:31 - 10:34
    但人们说,我们其实不想住进这些狭小的
  • 10:34 - 10:36
    传统型公寓
  • 10:36 - 10:40
    所以我们说,得建造标准的“底盘”
  • 10:40 - 10:43
    就像我们的车一样,让我们把高科技
  • 10:43 - 10:49
    引进公寓,比如那些科技辅助的填充料
  • 10:49 - 10:53
    在这个宽敞的阁楼“底架”内,让人们拿起工具
  • 10:53 - 10:56
    自己动手去创造,去诠释他们的需求
  • 10:56 - 10:59
    价值观和行为,然后
  • 10:59 - 11:02
    会有一个对应的算法,对应整套独特的
  • 11:02 - 11:06
    填充物组件,家具,还有橱柜
  • 11:06 - 11:10
    而且是为个人量身定做的,让他们有机会
  • 11:10 - 11:13
    拿起工具完成整个过程并完善它
  • 11:13 - 11:16
    这就像和建筑师一起合作
  • 11:16 - 11:19
    而对话的内容往往是关于
  • 11:19 - 11:22
    这里我想选择这么做
  • 11:22 - 11:28
    现在,住进去最好玩的事情
  • 11:28 - 11:30
    就是当你拥有了机器墙
  • 11:30 - 11:33
    这样就就能调整空间,不管是变成运动室还是工作室
  • 11:33 - 11:35
    只要你开了公司(一切就都有可能)
  • 11:35 - 11:38
    有客人拜访时,你就可以
  • 11:38 - 11:40
    扩展两间客房
  • 11:40 - 11:44
    当你需要的时候,你可以变出一间传统卧室
  • 11:44 - 11:46
    可能大部分时间都是这样
  • 11:46 - 11:48
    当你有宴会时,桌子会翻折开来
  • 11:48 - 11:52
    在其他时间都是传统卧室里的空间里容纳下16个人
  • 11:52 - 11:53
    或者你想改造成舞蹈室也行
  • 11:53 - 11:55
    我想,建筑师很长时间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 11:55 - 11:59
    我们现在需要去做的
  • 11:59 - 12:04
    是开发一些东西,使得3亿中国人
  • 12:04 - 12:07
    能容纳进城市里
  • 12:07 - 12:09
    并且生活得安逸
  • 12:09 - 12:11
    我觉得我们能造出一套公寓出来
  • 12:11 - 12:14
    利用以上的那些策略,令房子的实际用途
  • 12:14 - 12:18
    可以达到它两倍大小的作用。我不信智能家居
  • 12:18 - 12:20
    那是虚假的概念
  • 12:20 - 12:22
    我觉得应该建造愚笨家居
  • 12:22 - 12:25
    然后放些智能的东西进去。(笑声)
  • 12:25 - 12:31
    我们现在已经在研发机器墙的底架
  • 12:31 - 12:34
    还有带着发动机和电池
  • 12:34 - 12:36
    的标准平台,还有可以固定在一个地方
  • 12:36 - 12:40
    收集低压电力的小螺丝管
  • 12:40 - 12:42
    我们觉得这可以标准化
  • 12:42 - 12:46
    那样人们就可以个性化墙上的其他物品
  • 12:46 - 12:48
    就像那辆车一样,我们能完善各种
  • 12:48 - 12:52
    感应人类活动的传感装置,所以
  • 12:52 - 12:57
    哪怕有婴儿或小狗路中挡道,也不会出大乱子。(笑声)
  • 12:57 - 13:00
    开发商说也觉得这样很不错,很赞同
  • 13:00 - 13:02
    所以如果我们有一栋传统的建筑
  • 13:02 - 13:05
    有一个固定的底线,那么我们可能可以放14个单位进去
  • 13:05 - 13:07
    如果他们能用起来像两倍的空间一样
  • 13:07 - 13:09
    那么我们就等于放进28个单位了
  • 13:09 - 13:11
    这就意味着有两倍的泊车空间
  • 13:11 - 13:14
    泊车真的是很贵的,在一栋建筑物里
  • 13:14 - 13:18
    建一个传统型的停车场,每个车位
  • 13:18 - 13:19
    大约要7万美金
  • 13:19 - 13:22
    所以如果能折叠,也有自动化
  • 13:22 - 13:25
    那么你只需七分之一个停车位
  • 13:25 - 13:27
    每辆车就只需花1万美金而已
  • 13:27 - 13:29
    就单停车这一项
  • 13:29 - 13:33
    如果加上共享使用,那么你行动范围就更大了
  • 13:33 - 13:36
    我们能在这一个过程中加入各种高科技
  • 13:36 - 13:38
    创新型公司把科技融入家居中
  • 13:38 - 13:42
    这方面的市场也是行得通的
  • 13:42 - 13:45
    有这么个项目,我们正和西门子在合作
  • 13:45 - 13:47
    我们在所有的家具和填充物中加入传感器
  • 13:47 - 13:49
    能感知人们的位置和所做的事情
  • 13:49 - 13:53
    蓝光是很有效率的,所以我们做出了
  • 13:53 - 13:55
    可调节的24位LED灯固定装置
  • 13:55 - 14:00
    它能辨识人的位置,以及所做的事情
  • 14:00 - 14:04
    需要的时候就变为全光谱的白灯
  • 14:04 - 14:10
    并节省下30%到40%的能源消耗
  • 14:10 - 14:13
    我们觉得,这比传统的最新型照明系统
  • 14:13 - 14:16
    还要节能
  • 14:16 - 14:19
    这里的数据是来自那些传感器的
  • 14:19 - 14:21
    就安装在家具里面
  • 14:21 - 14:24
    我们不认为摄像机能在家里帮得上忙
  • 14:24 - 14:28
    我们觉得这些小型无线传感器更给力
  • 14:28 - 14:30
    我们也可以将日光个性化
  • 14:30 - 14:33
    某种程度上,这算是一种终极的个性化了
  • 14:33 - 14:36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连接镜的正面
  • 14:36 - 14:40
    它能往空中投射光束
  • 14:40 - 14:42
    这样就能在像今天一样热的天气里
  • 14:42 - 14:45
    遮蔽掉大部分的光线
  • 14:45 - 14:47
    在这个例子中,她拿起手机,在准备食物时
  • 14:47 - 14:52
    在岛式厨房上指定位置映射出阳光
  • 14:52 - 14:55
    会有一个算法能记住这个映射位置
  • 14:55 - 14:58
    只要她还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
  • 14:58 - 15:03
    这也能和LED照明结合起来
  • 15:03 - 15:05
    我们认为工作场所也应该共享
  • 15:05 - 15:07
    我意思是,我觉得这真的就是未来的工作场所
  • 15:07 - 15:09
    其实,这是星巴克。(笑声)
  • 15:09 - 15:11
    或许三分之一——你可以看到每个人
  • 15:11 - 15:14
    都背靠着墙,桌上有食物和咖啡
  • 15:14 - 15:17
    他们都融入到自己的小私人空间里
  • 15:17 - 15:20
    我们需要共享的空间进行互动和合作
  • 15:20 - 15:22
    这方面,我们做得不是很好
  • 15:22 - 15:25
    在剑桥创新中心
  • 15:25 - 15:28
    有能共享的桌子。我曾在芬兰阿尔托大学
  • 15:28 - 15:31
    的设计工厂待过很长时间
  • 15:31 - 15:34
    那儿有共享的商店和私人实验室
  • 15:34 - 15:35
    共享安静的环境
  • 15:35 - 15:37
    电子设备环境
  • 15:37 - 15:40
    休闲场地
  • 15:40 - 15:43
    我们相信这些最终都会结合在一起
  • 15:43 - 15:47
    成为新型的流动方式,新型的住宅方式
  • 15:47 - 15:49
    新型的生活工作方式
  • 15:49 - 15:52
    也为高科技市场打开门道
  • 15:52 - 15:54
    但最终我们需要关注的
  • 15:54 - 15:57
    是人类。城市和人类是分不开的
  • 15:57 - 15:59
    他们是人类的住所
  • 15:59 - 16:01
    所以没有理由不去大力提升
  • 16:01 - 16:04
    城市的宜居性和创意性
  • 16:04 - 16:08
    就像在墨尔本的巷道一样
  • 16:08 - 16:12
    同时也大规模地降低了CO2排放量和能源使用量
  • 16:12 - 16:15
    这个全球性问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 16:15 - 16:21
    谢谢。(掌声)
Title:
Kent Larson:设计改变城市,创意成就舒适
Speaker:
Kent Larson
Description:

要怎样才能使更多的人住进城市中,而不显得过分拥挤呢?Kent Larson展示了折叠汽车,可快速调整的公寓,还有其他的创新作品,他们都能使得城市变得和以前的小村庄一样舒适。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16:41

Chinese, Simplified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