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丹‧艾瑞利:是什麼讓我們喜歡自己的工作?

  • 0:00 - 0:02
    我今天想來談談
  • 0:02 - 0:06
    勞動與工作。
  • 0:06 - 0:09
    當談到人們是怎麼工作的時候,
  • 0:09 - 0:12
    我們的直覺是
  • 0:12 - 0:14
    人們就有如迷宮中的老鼠一樣 --
  • 0:14 - 0:16
    都只在乎錢
    (老鼠只在乎芝士)
  • 0:16 - 0:17
    只要我們給錢,
  • 0:17 - 0:19
    就可以隨意地命令他們這樣做,
  • 0:19 - 0:21
    或是那樣做。
  • 0:21 - 0:25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給銀行家紅利和各種補貼。
  • 0:25 - 0:28
    我們對於人們工作的原因和勞工市場
  • 0:28 - 0:32
    也有著非常天真的看法。
  • 0:32 - 0:35
    與此同時,如果你想想看,你就會發現
  • 0:35 - 0:39
    其實我們身邊充滿著千古百怪的行為。
  • 0:39 - 0:42
    拿登山和攀登來說好了。
  • 0:42 - 0:46
    當你閱讀克服高山的登山者傳記時,
  • 0:46 - 0:51
    你認為書中充滿喜悅和快樂的時刻嗎?
  • 0:51 - 0:54
    不,裡頭充滿痛苦。
  • 0:54 - 0:58
    事實上,全是凍傷、舉步維艱
  • 0:58 - 0:59
    呼吸困難 --
  • 0:59 - 1:02
    寒冷、艱難的生存條件。
  • 1:02 - 1:05
    如果人們就只是想要獲得,
  • 1:05 - 1:07
    在攻頂那一剎那的快樂的話,
  • 1:07 - 1:08
    他們會說:「這真是個可怕的錯誤。
  • 1:08 - 1:10
    我打死也不會再做這種事了。」
  • 1:10 - 1:12
    (笑聲)
  • 1:12 - 1:15
    「還是讓我坐在沙灘上享用莫吉托(雞尾酒) 吧。」
  • 1:15 - 1:18
    但卻恰好相反,他們下山後,
  • 1:18 - 1:21
    體力一旦恢復,他們又會再度出發。
  • 1:21 - 1:25
    若以登山為例,
  • 1:25 - 1:27
    它說明了很多事情。
  • 1:27 - 1:31
    它說明了我們是在乎能否抵達終點,直到巔峰。
  • 1:31 - 1:34
    也說明我們在乎過程中的堅持與挑戰。
  • 1:34 - 1:36
    它意味著世上還有許多事物可以
  • 1:36 - 1:42
    促使我們在各領域上努力工作或表現。
  • 1:42 - 1:45
    對我來說,我是在一位學生來探望我之後
  • 1:45 - 1:48
    才開始思考這件事的。
  • 1:48 - 1:52
    他是我幾年前的學生。
  • 1:52 - 1:54
    有一天他回到校園
  • 1:54 - 1:56
    敘述以下的故事給我聽:
  • 1:56 - 2:01
    他說他為了一份簡報忙了兩個多禮拜。
  • 2:01 - 2:03
    那時他在一間大銀行工作。
  • 2:03 - 2:07
    這份簡報是為公司的併購計劃而準備的。
  • 2:07 - 2:10
    他也盡心盡力地去做這份簡報--
  • 2:10 - 2:12
    圖表,表格,資料。
  • 2:12 - 2:15
    他每天都在熬夜。
  • 2:15 - 2:17
    在截止日的前一天
  • 2:17 - 2:21
    他把這份簡報寄給了他的老闆,
  • 2:21 - 2:23
    而他老闆則回應他說:
  • 2:23 - 2:28
    「這份簡報做得還不錯,但合併計劃已經取消了。」
  • 2:28 - 2:30
    之後他就覺得非常沮喪。
  • 2:30 - 2:33
    但當他在做這份簡報的時候
  • 2:33 - 2:35
    他其實還滿開心的。
  • 2:35 - 2:37
    每個晚上他都很享受著這份工作,
  • 2:37 - 2:41
    享受著熬夜,也享受著把簡報完美化。
  • 2:41 - 2:47
    可是得知沒有人會看到這份簡報之後,他大受打擊。
  • 2:47 - 2:49
    所以我才開始思考我們該如何實驗
  • 2:49 - 2:53
    勞動的成果這個概念。
  • 2:53 - 2:57
    一開始,我們設計了一個小實驗。
  • 2:57 - 3:03
    實驗中,我們把樂高給實驗對象並要求他們堆出東西。
  • 3:03 - 3:08
    其中一部份的人,在我們給他們樂高之後,我們就跟他說,
  • 3:08 - 3:12
    「你願不願組出一個價值 $3.00 的 ”生化戰士” (Bionicle)?」
  • 3:12 - 3:14
    我們會用 $3.00 跟你買。」
  • 3:14 - 3:18
    他們答應之後便用樂高組出 ”生化戰士”。
  • 3:18 - 3:21
    完成之後,我們把成品拿走並將它放置在桌下,
  • 3:21 - 3:26
    然後再問:「你願不願意再組一個? 這次價格為 $2.70。」
  • 3:26 - 3:28
    如果他們答應,我們再給他們另一組樂高。
  • 3:28 - 3:29
    他們完成之後,我們又問他們,
  • 3:29 - 3:34
    「你想不想再組一個?」價格為 $2.40, 為$2.10… 以此類推,
  • 3:34 - 3:40
    直到他們說,「這根本划不來,我不做了。」
  • 3:40 - 3:43
    這就是我們稱為有意義的狀況。
  • 3:43 - 3:46
    實驗對象堆出一個又一個 ”生化戰士”。
  • 3:46 - 3:49
    當他們全部都完成之後,我們就把成品放在桌下
  • 3:49 - 3:51
    並在實驗最後告知他們,
  • 3:51 - 3:55
    我們會回收並拆解所有的 ”生化戰士”,
  • 3:55 - 3:59
    我們會把它們放回箱子給下一個對象使用。
  • 3:59 - 4:01
    還有另一個情形。
  • 4:01 - 4:06
    這個情形是從我的學生,大衛,身上所得到的靈感。
  • 4:06 - 4:09
    我們稱它為西西弗斯的狀況。
  • 4:09 - 4:11
    如果你記得西西弗斯的故事,
  • 4:11 - 4:17
    西西弗斯受到上帝的懲罰
    並要他把一塊特定的巨石推上山頂,
  • 4:17 - 4:19
    正當他將要抵達終點的時候,
  • 4:19 - 4:22
    這塊巨石就會滾下山,那他就得再來一次。
  • 4:22 - 4:27
    你可以把這當作是徒勞的本質。
  • 4:27 - 4:30
    你可以想像如果他把石塊推往其他的山,
  • 4:30 - 4:32
    他至少會感覺有些許的進展。
  • 4:32 - 4:35
    還有,如果你看過以監獄為題材的電影
  • 4:35 - 4:38
    那你就會發現有時候獄警虐待犯人的方法
  • 4:38 - 4:40
    就是叫他們去挖地洞。
  • 4:40 - 4:45
    當犯人挖完以後,獄警們就會讓他把洞給補滿然後再重挖。
  • 4:45 - 4:47
    在這個週期性
  • 4:47 - 4:49
    一而再地重復做某一件事的行為之中
  • 4:49 - 4:52
    彷彿有些什麼東西是特別讓人消極的。
  • 4:52 - 4:56
    所以我們就在第二個情形的實驗當中這麼做。
  • 4:56 - 5:01
    我們問實驗對象,「你想不想堆出一個價值為 $3.00 的 "生化戰士"?」
  • 5:01 - 5:03
    如果他們說好,那他們就會去堆一個出來。
  • 5:03 - 5:06
    之後我們再問他們,「你想不想為$2.70再造一個? 」
  • 5:06 - 5:10
    如果他們說好,那我們就會給他們一個新的 "生化戰士"。
  • 5:10 - 5:12
    在他們在堆的時後,
  • 5:12 - 5:15
    我們就會把他們前一個成品給拆了。
  • 5:15 - 5:17
    然後當他們完成後,
  • 5:17 - 5:21
    我們又會說,「你願不願意再造一個? 這次會比上一個少 $0.30」
  • 5:21 - 5:25
    如果他們又說好,我們就會把之前拆掉的給他們。
  • 5:25 - 5:27
    所以,這就是個永無止境的循環,
  • 5:27 - 5:32
    他們不停地堆而我們則是不停地當著他們的面拆。
  • 5:32 - 5:36
    如果你拿這兩種情形來比較,會發生什麼狀況呢?
  • 5:36 - 5:37
    第一件發生的事就是
  • 5:37 - 5:41
    一組人堆出較多的 "生化戰士" -- 數量為 11 比 7
  • 5:41 - 5:45
    這是有意義狀況和西西弗斯相較之下的比值。
  • 5:45 - 5:48
    我們應該順便提一下,這結果的意義其實並不大。
  • 5:48 - 5:50
    他們並不是在治療癌症,也不是在建橋梁。
  • 5:50 - 5:54
    他們只是在為了幾毛錢去堆 "生化戰士"罷了。
  • 5:54 - 5:59
    不僅如此,大家都知道堆出來的 "生化戰士" 很快就會被拆掉。
  • 5:59 - 6:02
    所以從頭到尾也沒所謂的重大意義。
  • 6:02 - 6:06
    但即便是意義小,也有影響力。
  • 6:06 - 6:09
    現在我們有另一個實驗版本。
  • 6:09 - 6:10
    在這個版本中,
  • 6:10 - 6:12
    沒有人參與這個情況,
  • 6:12 - 6:17
    我們只跟他們講述,
    就像我跟你們描述一樣。
  • 6:17 - 6:20
    然後我們請他們預測結果。
  • 6:20 - 6:21
    發生什麼事了呢?
  • 6:21 - 6:25
    大家的預測大致上都是對的,但數值上卻有所出入。
  • 6:25 - 6:29
    那些只聽過描述的實驗對象
  • 6:29 - 6:34
    表示他們大概會在有意義的情況下多堆一個 "生化戰士" 出來。
  • 6:34 - 6:36
    所以說,大家都了解意義很重要,
  • 6:36 - 6:39
    但他們只是不了解它有"多"重要,
  • 6:39 - 6:41
    是何種程度上的重要。
  • 6:41 - 6:44
    我們還可以參考另一個數據。
  • 6:44 - 6:49
    你想一下就會發現有的人很喜歡樂高,也有的人不喜歡。
  • 6:49 - 6:51
    你應該可以推測出來,喜歡樂高的人
  • 6:51 - 6:54
    即使錢比較少,他們還是會去堆多些樂高
  • 6:54 - 6:56
    因為他們畢竟會從中得到更多的喜悅。
  • 6:56 - 7:00
    相對的,那些比較不喜歡樂高的人會堆較少的樂高
  • 7:00 - 7:03
    因為他們從中得到的喜悅較少。
  • 7:03 - 7:06
    其實就是我們在有意義的狀況中得到的結果。
  • 7:06 - 7:09
    對樂高的喜愛度和成品的數量
  • 7:09 - 7:11
    成正比。
  • 7:11 - 7:13
    那西西弗斯狀況下出現了什麼情形呢?
  • 7:13 - 7:16
    在這個情況中,相關性為零。
  • 7:16 - 7:21
    對樂高的喜愛和成品的數量是毫無關係的
  • 7:21 - 7:24
    並告訴我,在人們面前
  • 7:24 - 7:26
    摧毀東西的這個手段,
  • 7:26 - 7:31
    基本上我們是在粉碎他們從中得到的任何喜悅。
  • 7:31 - 7:33
    我們根本就是把它給毀滅了。
  • 7:33 - 7:37
    這實驗一結束,
  • 7:37 - 7:41
    我去跟一家在西雅圖的大軟體公司。
  • 7:41 - 7:45
    我不能跟你說他們是誰,但是他們在西雅圖是一家大公司。
  • 7:45 - 7:49
    在這個軟體公司的這組人被安置在另一個大廈。
  • 7:49 - 7:54
    為了創造出下一個創新的當紅產品。
  • 7:54 - 7:56
    在我出現的前一週,
  • 7:56 - 8:00
    這公司的執行長當著這一組,200位工程師的面
  • 8:00 - 8:03
    取消了他們的項目。
  • 8:03 - 8:08
    我站在這群我這輩子交談過最沮喪的200個人面前。
  • 8:08 - 8:12
    開始跟他們描述這些樂高實驗,
  • 8:12 - 8:17
    他們說,他們彷彿身歷其境。
  • 8:17 - 8:18
    我問他們,
  • 8:18 - 8:22
    「有多少人現在比以前晚到公司的?」
  • 8:22 - 8:24
    大家都舉手。
  • 8:24 - 8:27
    我又問:「又有多少人是比往常更早回家的?」
  • 8:27 - 8:29
    大家又舉起了手。
  • 8:29 - 8:35
    我再問他們:「你們現在有多少個人在開銷報告中加入了不太適當的事物?」
  • 8:35 - 8:36
    他們沒有舉手,
  • 8:36 - 8:42
    但在他們帶我去晚餐的時候,
    實際展現了他們花公帳的能力。
  • 8:42 - 8:44
    於是我問他們:
  • 8:44 - 8:48
    「你們的執行長該如何做才能讓你們減低沮喪呢?」
  • 8:48 - 8:51
    他們想出一堆點子。
  • 8:51 - 8:54
    他們說,執行長可以讓他們向整個公司報告
  • 8:54 - 8:57
    他們這兩年來的歷程以及想要執行的計劃。
  • 8:57 - 9:01
    或是請他們想一想他們的技術上哪一方面
  • 9:01 - 9:05
    可以跟公司其他的部門融合在一起。
  • 9:05 - 9:08
    他可以請他們製造一些原型,
    一些新一代的原型
  • 9:08 - 9:10
    並測試它們。
  • 9:10 - 9:12
    但以上任何一項提議都
  • 9:12 - 9:15
    需要些許的努力與動機。
  • 9:15 - 9:19
    我覺得執行長基本上不懂"意義"的重要性。
  • 9:19 - 9:21
    如果這執行長像我們的實驗對象一樣,
  • 9:21 - 9:24
    覺得意義的本質是不重要的,
  • 9:24 - 9:26
    那他就不會在乎。
  • 9:26 - 9:29
    而且他就會告訴他們,「那時候,我叫你們去東,
  • 9:29 - 9:30
    現在我叫你們去西,
  • 9:30 - 9:32
    一切都會沒問題的。」
  • 9:32 - 9:35
    但如果你明白"意義"的重要性,
  • 9:35 - 9:37
    你應該知道花一些時間精力
  • 9:37 - 9:39
    努力讓人們關心自己所做的事
  • 9:39 - 9:42
    是很重要的。
  • 9:42 - 9:45
    下一個實驗有點不同。
  • 9:45 - 9:48
    我們拿了一張紙,上面隨意的寫上了一些字母,
  • 9:48 - 9:52
    我們請實驗對象在紙上找出和相鄰相同的字母組。
  • 9:52 - 9:53
    這個就是他們的課題。(文書處理)
  • 9:53 - 9:55
    然後他們把第一張做完。
  • 9:55 - 9:58
    我們問他們願不願以較低的工資再做一張
  • 9:58 - 10:01
    下一張的錢又少了些,以此類推。
  • 10:01 - 10:03
    我們有三種情況。
  • 10:03 - 10:06
    在第一種情況,實驗對象把他們的名字寫在紙上,
  • 10:06 - 10:10
    等找到所有的字母組後,把紙交給研究人員。
  • 10:10 - 10:14
    研究人員會把那張紙重頭看到尾,
  • 10:14 - 10:18
    說聲「對」 然後把它放在旁邊的紙堆上。
  • 10:18 - 10:22
    第二種情況,實驗對象不用把名字寫在紙上。
  • 10:22 - 10:24
    研究人員看了它一眼
  • 10:24 - 10:27
    就把紙給拿走了,連讀也不讀
  • 10:27 - 10:31
    直接把它放在紙堆上。
  • 10:31 - 10:33
    也就是說,你拿了一張,然後就將它放在一旁。
  • 10:33 - 10:35
    然後,第三種狀況,
  • 10:35 - 10:43
    研究人員拿到紙後,直接把它放入碎紙機中。
  • 10:43 - 10:46
    這三種情況會造成什麼結果呢?
  • 10:46 - 10:50
    現在我給你看的圖表是告訴你
    人們是在什麼支付費率停止的。
  • 10:50 - 10:55
    也就是說,數字越低表示人們較努力,也做得較久。
  • 10:55 - 11:00
    在受到肯定的條件下,人們願意一直做到 $0.15 元。
  • 11:00 - 11:03
    當工資為每張 $0.15 時,基本上,他們就不再做了。
  • 11:03 - 11:08
    碎紙機的情況中,工資為前者整整高出兩倍之多 -- 每張 $0.30
  • 11:08 - 11:10
    基本上和我們之前所得到的結果一樣。
  • 11:10 - 11:14
    你撕碎了他人的努力和成果,
  • 11:14 - 11:16
    你讓他們對自己所做得事感到不是那麼開心。
  • 11:16 - 11:18
    但同時,我應該指出,
  • 11:18 - 11:21
    在碎紙機的情況下,人們也許會作弊。
  • 11:21 - 11:23
    他們可以不把事情做好,
  • 11:23 - 11:25
    因為他們意識到之後人們也只會把它給撕碎。
  • 11:25 - 11:27
    因此,你第一張紙可能會做得不錯,
  • 11:27 - 11:29
    但當你看到沒有人會用心去撿查它,
  • 11:29 - 11:31
    那你就會做多點,多點,再多點。
  • 11:31 - 11:33
    所以事實上,在碎紙機的情形下,
  • 11:33 - 11:36
    人們可以遞交更多的成品並取得更多的錢
  • 11:36 - 11:38
    也較不用心工作。
  • 11:38 - 11:40
    那採取不理不睬的情況又是如何的呢?
  • 11:40 - 11:44
    這情況中會不會跟受肯定的情形較類似
    還是跟碎紙機的情形較類似,
  • 11:44 - 11:46
    還是介於兩者之間?
  • 11:46 - 11:49
    結果顯示這個情形跟碎紙機十分相似。
  • 11:49 - 11:52
    現在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 11:52 - 11:57
    壞消息是,忽略他人的表現
  • 11:57 - 12:01
    就有如在他人的眼前把他們的努力撕碎一樣的差。
  • 12:01 - 12:05
    忽略會讓你感到如此惡劣。
  • 12:05 - 12:09
    好消息就是,只要把他人的成果簡單的看一下,
  • 12:09 - 12:12
    略看一下並說聲"對",
  • 12:12 - 12:13
    這似乎就已經足夠
  • 12:13 - 12:16
    大大提昇人們的動機。
  • 12:16 - 12:22
    所以說,好消息就是要增加動機其實一點也不難。
  • 12:22 - 12:24
    壞消息就是要消滅動機
  • 12:24 - 12:26
    比想像中來得容易多了,
  • 12:26 - 12:30
    而且如果我們不謹慎思考一下,
    我們也許會做過了頭。
  • 12:30 - 12:33
    因此這一切就是有關負面動機
  • 12:33 - 12:36
    或消除負面動機。
  • 12:36 - 12:40
    接下來我要讓你們看些和正面動機相關的東西。
  • 12:40 - 12:45
    在美國有一家店叫 IKEA 。
  • 12:45 - 12:51
    IKEA 賣的傢俱還算可以,
    但組裝起來卻很耗時。
  • 12:51 - 12:53
    (笑聲)
  • 12:53 - 12:56
    我不知道你啦,但每一次我組合它們的傢俱時
  • 12:56 - 13:00
    我都需要更久~~的時間、更大~~的努力、
    非常非常混亂。
  • 13:00 - 13:03
    我會把東西裝錯。
  • 13:03 - 13:06
    我很難說我享受那些傢俱。
  • 13:06 - 13:09
    或是組裝傢俱的過程。
  • 13:09 - 13:13
    但一旦組合好後,我似乎喜愛 IKEA 的傢俱
  • 13:13 - 13:15
    勝過其它的傢俱。
  • 13:15 - 13:20
    接下來,有一個關於蛋糕混合粉的古老故事。
  • 13:20 - 13:23
    話說在 40 年代,他們開始弄蛋糕預拌粉的時候,
  • 13:23 - 13:26
    他們將這些粉放入盒子中,
  • 13:26 - 13:31
    並請家庭主婦直接倒出來,加入些許的水,
  • 13:31 - 13:35
    攪拌均勻,放入烤箱,然後 -- 就這樣! --- 你就有蛋糕了。
  • 13:35 - 13:38
    但結果卻是它們非常不受歡迎。
  • 13:38 - 13:39
    人們不想要它們。
  • 13:39 - 13:42
    之後,他們為了這件事想出各式各樣的原因。
  • 13:42 - 13:43
    可能是味道不好。
  • 13:43 - 13:45
    不,味道很棒。
  • 13:45 - 13:50
    他們得出的結果是,人們在製作過程中付出的心力不夠多。
  • 13:50 - 13:53
    因為過程太簡單,所以人們不能請客人品嚐這蛋糕
  • 13:53 - 13:55
    並說:「這是我做的蛋糕。」
  • 13:55 - 13:57
    不不不,這是別人的蛋糕。
  • 13:57 - 13:59
    它就跟你從商店中買到一樣。
  • 13:59 - 14:01
    它感覺上不是你自己的。
  • 14:01 - 14:03
    那他們怎麼做呢?
  • 14:03 - 14:07
    他們將粉中的雞蛋和牛奶拿走。
  • 14:07 - 14:08
    (笑聲)
  • 14:08 - 14:12
    現在你得敲開雞蛋,親自加入。
  • 14:12 - 14:15
    你得測量牛奶,加入並攪拌它。
  • 14:15 - 14:18
    現在它就是你的蛋糕了。這樣問題都解決了。
  • 14:18 - 14:27
    (鼓掌聲)
  • 14:27 - 14:30
    我現在想法有點像 IKEA 效應,
  • 14:30 - 14:32
    要求人們更努力工作,
  • 14:32 - 14:36
    可能會讓他們更熱愛自己所作。
  • 14:36 - 14:39
    我們如何用實驗來看待這問題?
  • 14:39 - 14:41
    我們請人們做一些摺紙。
  • 14:41 - 14:44
    我們給了他們摺紙的步驟
  • 14:44 - 14:46
    和一張紙。
  • 14:46 - 14:50
    還有這些人全都是新手,
    而他們摺出來的東西其實還滿醜的
  • 14:50 - 14:53
    根本不像青蛙或是鶴。
  • 14:53 - 14:56
    但之後我們跟他們說:「聽著,這摺紙其實是屬於我們的。
  • 14:56 - 14:59
    你幫我們工作,但我跟你說,我們會把它賣給你。
  • 14:59 - 15:01
    你願意為它付多少錢?」
  • 15:01 - 15:04
    我們就測量他們所願意付出的價錢。
  • 15:04 - 15:06
    當中,我們有兩種人。
  • 15:06 - 15:08
    我們有親自動手製造的人,
  • 15:08 - 15:13
    也有沒去製造而只是以觀察者的身份來觀察的人。
  • 15:13 - 15:15
    結果,我們所發現的是,製造者們會認為
  • 15:15 - 15:19
    這些是很漂亮的摺紙作品,
  • 15:19 - 15:21
    而且他們所願意付出的金錢是
  • 15:21 - 15:25
    在局外評估他們的人們的五倍之多。
  • 15:25 - 15:28
    現在你可以說,如果你是製造者,
  • 15:28 - 15:34
    你會不會想:「哦,我好喜歡這摺紙,
    但我知道除了我之外,沒有人會喜歡它」?
  • 15:34 - 15:40
    還是說,你會想:「我好喜歡這摺紙,
    而且大家都一樣會喜歡」?
  • 15:40 - 15:42
    上述哪一個正確?
  • 15:42 - 15:45
    結果是,製造者不旦比較喜歡他們的褶紙,
  • 15:45 - 15:49
    他們還認為大家都會跟他們的想法一樣。
  • 15:49 - 15:52
    他們以為所有人都跟他們一樣地喜歡他們的摺紙。
  • 15:52 - 15:55
    下一個實驗,我們試著把難度提高
  • 15:55 - 15:57
    看看 IKEA 效應是否是真的。
  • 15:57 - 16:00
    因此,對一部分的人,我們給他們相同的任務。
  • 16:00 - 16:04
    對另一部分的人我們提高難度,藏起摺紙說明。
  • 16:04 - 16:08
    只在紙上簡單描述如何摺紙。
  • 16:08 - 16:11
    對一些人,我們直接連這個都沒有。
  • 16:11 - 16:14
    那這樣就更困難了。結果呢?
  • 16:14 - 16:20
    客觀上,作品現在更醜了,也更難了。
  • 16:20 - 16:22
    現在,當我們看看那些簡單的摺紙時,
  • 16:22 - 16:26
    我們會看到相同的事:製造者會更喜歡作品,
    評估者沒那麼喜歡
  • 16:26 - 16:28
    當你看困難步驟實驗時,
  • 16:28 - 16:31
    這效果就更明顯了。
  • 16:31 - 16:36
    為什麼? 因為現在製造者更加喜歡成品了。
  • 16:36 - 16:39
    在過程中,他們投入更多的精力。
  • 16:39 - 16:43
    那評估者呢? 他們更不喜歡了。
  • 16:43 - 16:47
    因為事實上,它比第一版本更為醜陋了。
  • 16:47 - 16:53
    當然,這跟說明了我們是如何做評估的。
  • 16:53 - 16:55
    現在想想看小孩子。
  • 16:55 - 16:59
    想像我問你:「多少錢你才願意賣掉你的孩子?」
  • 16:59 - 17:02
    你的回憶和關係等等
  • 17:02 - 17:05
    大部分的人都會說,很多很多的錢 --
  • 17:05 - 17:07
    如果那天我心情好的話。
  • 17:07 - 17:08
    (笑聲)
  • 17:08 - 17:10
    但想像稍微不一樣的狀況。
  • 17:10 - 17:12
    想像一下如果你沒有小孩,
  • 17:12 - 17:15
    然後有一天你去了公園,遇見了一些小孩子,
  • 17:15 - 17:16
    而他們就跟你的孩子一模一樣。
  • 17:16 - 17:18
    你跟他們玩了幾個小時之後。
  • 17:18 - 17:20
    就當你要離開的時候,他們的家長說,
  • 17:20 - 17:24
    「喂,在你離開之前跟你說一聲,如果你有興趣的話,你可以購買他們。」
  • 17:24 - 17:27
    (笑聲)
  • 17:27 - 17:29
    那你現在會用多少錢來買他們呢?
  • 17:29 - 17:32
    大多數人會說,不用太多。
  • 17:32 - 17:37
    這是因為我們的孩子比較珍貴,
  • 17:37 - 17:39
    不只是因為他們的身份,
  • 17:39 - 17:43
    而是因為我們,因為他們跟我們之間有牽絆
  • 17:43 - 17:45
    也因為孩子和我們所相處的時間與關係。
  • 17:45 - 17:48
    順便提一下,如果你認為 IKEA 的說明不好,
  • 17:48 - 17:50
    想一下小孩所附帶的說明。
  • 17:50 - 17:51
    這才是真正的困難。
  • 17:51 - 17:52
    (笑聲)
  • 17:52 - 17:57
    順提一下,這些是我的孩子,當然他們很棒,你知道的。
  • 17:57 - 17:59
    這跟說明了一件事,
  • 17:59 - 18:01
    那就是,就像實驗中的製造者,
  • 18:01 - 18:05
    當他們看著他們創造的創造物時,
  • 18:05 - 18:10
    我們不會覺得其他人跟我們的看法不同。
  • 18:10 - 18:13
    最後,
  • 18:13 - 18:16
    如果你把亞當‧斯密和卡爾‧馬克思拿來做比較,
  • 18:16 - 18:20
    亞當‧斯密對效率有個很重要的想法。
  • 18:20 - 18:23
    他用大頭釘工廠來舉例。
  • 18:23 - 18:26
    他說製造大頭釘有 12 個步驟,
  • 18:26 - 18:31
    如果都讓一個人做,那產量就很低。
  • 18:31 - 18:33
    但如果你讓一個人做第一步、
  • 18:33 - 18:35
    一個人做第二步,第三步,以此類推,
  • 18:35 - 18:38
    產量就會大大增加。
  • 18:38 - 18:44
    也沒錯,這是一個很棒的例子,也是工業革命和效率的原因。
  • 18:44 - 18:46
    相對而言,卡爾‧馬克思
  • 18:46 - 18:49
    認為異化勞工
  • 18:49 - 18:53
    對勞工本身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是很關鍵的。
  • 18:53 - 18:56
    如果你親自完成這 12 步驟,你會在乎這大頭釘。
  • 18:56 - 19:00
    但如果你每次只做某一步驟,也許你就不會那麼在乎了。
  • 19:00 - 19:03
    我覺得在工業革命中,
  • 19:03 - 19:06
    亞當‧斯密比卡爾‧馬克思來得正確,
  • 19:06 - 19:09
    但事實上,我們相反了
  • 19:09 - 19:11
    而我們現在身在知識經濟中。
  • 19:11 - 19:14
    你可以問問自己了,知識經濟是怎麼回事?
  • 19:14 - 19:17
    效率還是比意義來得重要嗎?
  • 19:17 - 19:19
    我相信答案是"不"。
  • 19:19 - 19:21
    我認為當大環境變成人們可以自己
  • 19:21 - 19:24
    決定自己要放多少精力去關注、關心
  • 19:24 - 19:28
    自己選擇與工作的關係
  • 19:28 - 19:32
    他們是否在上班途上、洗澡時都想著工作?
  • 19:32 - 19:36
    突然之間,馬克思有更多的事要跟我們說了。
  • 19:36 - 19:41
    當我們在思考勞動時,
    我們時常把動機和工資混為一談,
  • 19:41 - 19:45
    但事實上,我們應該把各式各類的東西都加進去 --
  • 19:45 - 19:50
    意義、創造、挑戰、所有權、身分、榮耀等等。
  • 19:50 - 19:54
    好消息是如果我們把所有元素加入考慮
  • 19:54 - 19:57
    包括我們如何創造自己的意義、榮耀、動機,
  • 19:57 - 20:01
    以及我們在職場上和對待員工的表現,
  • 20:01 - 20:05
    我想我們可以讓人們更有效率也更開心。
  • 20:05 - 20:06
    感謝大家。
  • 20:06 - 20:08
    (鼓掌聲)
Title:
丹‧艾瑞利:是什麼讓我們喜歡自己的工作?
Speaker:
Dan Ariely
Description:

是什麼驅使我們工作? 跟傳統想法相反的,答案並不只是錢,但也不完全是喜悅。似乎,我們大多數都是以不斷進步以及明確的目標來讓我們茁壯地成長。

行為經濟學家,丹‧艾瑞利在此帶給你兩個讓你大開眼界的實驗,顯現我們面對工作意義時令人意想不到的微妙態度。

(拍攝地點: TEDxRiodelaPlata)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20:26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 Compare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