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焦點團體訪談法是如何運作的?- 赫克特‧蘭茲

  • 0:07 - 0:11
    為什麼我們會選擇
    特定的產品或品牌呢?
  • 0:11 - 0:15
    廣告商總是在問這類的問題,
  • 0:15 - 0:16
    但這並沒有簡單的解答。
  • 0:16 - 0:18
    然而,有個很棒的工具,
  • 0:18 - 0:22
    能幫助公司探討並了解這類問題,
  • 0:22 - 0:25
    稱之為「焦點團體訪談法」。
  • 0:25 - 0:29
    直到 1940 年代為止,
    市場調查幾乎都以量化方式為主,
  • 0:29 - 0:34
    使用銷售圖表和顧客問卷
    來追蹤消費行為。
  • 0:34 - 0:37
    但這在二次世界大戰中
    開始有所轉變。
  • 0:37 - 0:41
    社會學家羅伯特·默頓
    和保羅·拉扎斯菲爾德
  • 0:41 - 0:45
    想了解過去未曾出現的
    戰時宣傳內容
  • 0:45 - 0:47
    如何對大眾產生影響。
  • 0:47 - 0:50
    他們並沒有採用大量問卷,
  • 0:50 - 0:53
    以簡單直接的問題
    去得到可量化的答案;
  • 0:53 - 0:56
    而是改由研究人員
    採取面對面的訪談,
  • 0:56 - 0:58
    有時也會用小組方式
  • 0:58 - 1:01
    讓他們進行更開放的討論。
  • 1:01 - 1:06
    後來,在顧問們的幫助下
    這個方法被廣告業所採用,
  • 1:06 - 1:09
    像是奧地利心理學家
    內斯特·迪希特
  • 1:09 - 1:12
    他是最早使用
    「焦點團體訪談法」這個名稱的人。
  • 1:12 - 1:15
    這個新的方法
    屬於質化研究的一種,
  • 1:15 - 1:19
    聚焦於人們
    真正的喜好和想法上。
  • 1:19 - 1:24
    它無法告訴廣告商,有多少比例的人
    會買某樣商品或品牌,
  • 1:24 - 1:27
    但它可以告訴他們
    是哪些人會買,
  • 1:27 - 1:29
    以及他們購買的背後原因,
  • 1:29 - 1:33
    甚至是這些原因背後
    更深層的動機。
  • 1:33 - 1:37
    比起為營運和銷售提供確切的結論,
  • 1:37 - 1:41
    焦點團體訪問法
    更適合用在探索型研究上,
  • 1:41 - 1:43
    來為產品提供新的點子,
  • 1:43 - 1:47
    深入了解並且根據消費者行為,
    進行行銷活動。
  • 1:47 - 1:50
    例如,早期的焦點團體發現:
  • 1:50 - 1:52
    與當時民眾普遍的觀點相反,
  • 1:52 - 1:58
    太太對於先生選擇購買車輛
    其實有更高程度的影響,
  • 1:58 - 2:02
    所以克萊斯勒公司
    轉而向女仕們行銷汽車。
  • 2:02 - 2:06
    而迪希特博士也為美泰爾公司
    舉行焦點團體訪談,
  • 2:06 - 2:09
    來了解女孩們想要什麼樣的娃娃。
  • 2:09 - 2:12
    研究結果成為當時
    芭比娃娃的設計原型。
  • 2:12 - 2:14
    那麼,焦點團體訪談法
    是如何運作的呢?
  • 2:14 - 2:20
    首先,公司根據特定條件
    篩選適合研究主題的對象,
  • 2:20 - 2:23
    並招募六到十位參與者。
  • 2:23 - 2:26
    這些人可能是
    擁有五到七歲小孩的媽媽,
  • 2:26 - 2:31
    或是計畫在三個月內
    要購買新手機的青少年。
  • 2:31 - 2:35
    參與者是「專業研究招募員」找來的,
    他們的手上掌握許多受試者名單,
  • 2:35 - 2:40
    有些民眾會為了酬勞或其他獎勵
    而同意加入受試者名單。
  • 2:40 - 2:42
    在訪談過程中,參與者需要回應
  • 2:42 - 2:45
    由團體主持人所提出的問題,
  • 2:45 - 2:48
    例如分享他們對某項產品的意見,
  • 2:48 - 2:51
    或是他們看到
    某則廣告時的情緒反應。
  • 2:51 - 2:55
    他們甚至可能被要求
    進行一些看似無關的任務,
  • 2:55 - 2:58
    例如將品牌想像成
    動物園裡的動物。
  • 2:58 - 3:00
    因為這麼做能獲得
  • 3:00 - 3:03
    關於參與者感受的有用資訊,
  • 3:03 - 3:07
    而這是傳統的問題無法得到的。
  • 3:07 - 3:10
    除了這些基本方法外,
    還有許多不同的變化。
  • 3:10 - 3:13
    一場焦點團體訪談
    可以有兩位以上的主持人,
  • 3:13 - 3:17
    針對問題的不同面向進行詢問,
  • 3:17 - 3:20
    或是可能會有研究人員
    在其他參與者不知情下,
  • 3:20 - 3:24
    藏身於焦點團體中,
    看看他們的答案是否會受人影響。
  • 3:24 - 3:28
    研究員也可能透過單向透視玻璃,
  • 3:28 - 3:30
    觀察整個過程。
  • 3:30 - 3:34
    雖然焦點團體法
    能提供有價值的洞見,
  • 3:34 - 3:36
    卻也有一些限制,
  • 3:36 - 3:39
    主要之一就是,
    即使只有簡單的觀察行為,
  • 3:39 - 3:41
    也可能改變結果,
  • 3:41 - 3:43
    這個原理稱之為「觀察者效應」。
  • 3:43 - 3:45
    參與者所提供的答案
  • 3:45 - 3:48
    很可能因為研究人員的存在,
  • 3:48 - 3:51
    來自團體成員的社會壓力,
  • 3:51 - 3:55
    或是受試者知道
    自己正參加焦點團體而受到影響。
  • 3:55 - 4:00
    加上研究者往往是在特定的情境下
    使用小量的樣本,
  • 4:00 - 4:02
    因此結果很難類推到其他情況。
  • 4:02 - 4:05
    研究員從焦點團體中得到的結果,
  • 4:05 - 4:09
    常會進行深入的實驗
    或是蒐集進一步的資料。
  • 4:09 - 4:13
    這是為了更精確掌握問題,
    像是有多少潛在顧客、
  • 4:13 - 4:16
    他們願意花多少錢消費。
  • 4:16 - 4:20
    這個後續的研究階段,
    隨著科技進步而有所改變。
  • 4:20 - 4:24
    但幾十年來,焦點團體的
    進行方式大致不變。
  • 4:24 - 4:27
    也許當我們想要瞭解
    真正重要的問題時,
  • 4:27 - 4:32
    人與人之間真摯的互動
    仍然是無可取代的。
Title:
焦點團體訪談法是如何運作的?- 赫克特‧蘭茲
Speaker:
Hector Lanz
Description:

觀看完整課程:http://ed.ted.com/lessons/how-do-focus-groups-work-hector-lanz

焦點團體訪問法常被組織和個人廣泛運用,以用來發掘大眾對於產品和構想的觀點。從日常生活用品到政治人物的受歡迎程度,這個方法幾乎能適用於所有事物上。但究竟焦點團體訪問法是如何進行的呢?當初又是如何誕生的呢?赫克特‧蘭茲將解釋焦點團體訪談法是如何運作的。

課程內容: Hector Lanz。 動畫製作:Compote Collective.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Ed
Duration:
04:47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