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音爆問題——卡特林納卡奧里

  • 0:06 - 0:10
    多年來,人類一直都對速度很著迷。
  • 0:10 - 0:15
    人類的進步史也是
    一段不斷加速的歷史,
  • 0:15 - 0:19
    而在這場歷史賽跑中
    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 0:19 - 0:21
    就是突破音障。
  • 0:22 - 0:25
    在飛機最早成功飛行之後不久,
  • 0:25 - 0:30
    飛行員們就渴望
    不斷刷新飛行速度記錄。
  • 0:30 - 0:32
    但是當他們試著加速時,
  • 0:32 - 0:37
    亂流增加以及空氣阻力,
    迫使他們無法再加速。
  • 0:38 - 0:42
    有些人試圖用危險的俯衝
    來避開這些障礙,
  • 0:42 - 0:44
    結果通常都很不幸。
  • 0:44 - 0:48
    終於,1947年,設計上的改良,
  • 0:48 - 0:52
    比如可動式水平安定面,
    也叫全動尾翼,
  • 0:52 - 0:56
    讓一位名叫查克耶格的
    美國軍方飛行員
  • 0:56 - 0:59
    駕駛貝爾 X-1 飛機的速度
  • 0:59 - 1:04
    達到每小時 1127 公里。
  • 1:04 - 1:07
    成為第一個突破音障的人,
  • 1:07 - 1:10
    用比聲音更快的速度飛行。
  • 1:10 - 1:14
    在貝爾 X-1 之後,
    又出現了許多超音速飛機,
  • 1:14 - 1:18
    後來的設計可以超過三馬赫。
    (註:三倍音速)
  • 1:18 - 1:22
    以超音速飛行的飛機,
    會產生衝擊波,
  • 1:22 - 1:26
    會發出雷聲般的噪音,
    就是所謂的音爆,
  • 1:26 - 1:29
    會對底下的人類和動物有不良影響,
  • 1:29 - 1:31
    或甚至會損壞建築物。
  • 1:31 - 1:35
    因此世界各地的科學家
    一直在研究音爆,
  • 1:35 - 1:38
    試圖預測它們在大氣中的路徑、
  • 1:38 - 1:41
    會落在哪裡,以及會多大聲。
  • 1:42 - 1:45
    為更了解科學家如何研究音爆,
  • 1:45 - 1:48
    咱們先從一些聲音的基本知識談起。
  • 1:48 - 1:52
    想像把一顆小石頭丟入一池靜水中。
  • 1:52 - 1:53
    你會看到什麼?
  • 1:53 - 1:56
    石頭引起的水波在水中移動,
  • 1:56 - 1:59
    朝每個方向前進的速度都相同。
  • 1:59 - 2:03
    這些半徑不斷增加的圓圈稱為波前。
  • 2:03 - 2:06
    同樣的,即使肉眼無法看見,
  • 2:06 - 2:09
    一個固定聲源,比如家庭音響,
  • 2:09 - 2:12
    會產生向外傳播的聲波。
  • 2:12 - 2:14
    聲波的速度取決於多種因素,
  • 2:14 - 2:18
    像高度和它們穿越之空氣的氣溫。
  • 2:18 - 2:24
    在海平面上,聲速約為
    每小時 1225 公里。
  • 2:24 - 2:28
    但這裡的波前
    不是二維平面的同心圓,
  • 2:28 - 2:31
    而是三維空間的同心球,
  • 2:31 - 2:36
    聲音會沿著與這些球面
    垂直的路徑傳播。
  • 2:36 - 2:40
    現在想像一個移動的聲源,
    如火車的汽笛。
  • 2:40 - 2:43
    隨著聲源不斷朝某個方向移動,
  • 2:43 - 2:48
    火車前方的連續聲波會被擠在一起。
  • 2:48 - 2:53
    波頻因而增加,
    這就是著名的都卜勒效應,
  • 2:53 - 2:56
    接近中的物體聽起來的音調比較高。
  • 2:56 - 3:00
    但只要聲源移動的速度
    比聲波的本身慢,
  • 3:00 - 3:03
    聲波就能保持一個個套疊的狀態。
  • 3:03 - 3:08
    當物體以超音速前進,
    移動得比它發出的聲音更快,
  • 3:08 - 3:11
    情況就會截然不同。
  • 3:11 - 3:13
    因為它會追上它自己放出的聲波,
  • 3:13 - 3:16
    同時會在當下的位置
    產生新的聲波,
  • 3:16 - 3:20
    聲波會被迫疊在一起,
    形成一個馬赫錐。
  • 3:20 - 3:23
    當它靠近觀察者時,
    不會聽見任何聲音,
  • 3:23 - 3:27
    因為該物體移動的速度
    比它產生的聲音更快。
  • 3:27 - 3:33
    只有在該物體已經經過之後,
    觀測者才會聽到音爆。
  • 3:33 - 3:37
    馬赫錐接觸地面時會形成雙曲線,
  • 3:37 - 3:41
    當它向前移動時,會拖曳出
    一條軌跡,稱為音爆接地區域。
  • 3:41 - 3:46
    這樣便可判斷受音爆影響的區域。
  • 3:46 - 3:49
    那要如何得知音爆的強度呢?
  • 3:49 - 3:53
    這就涉及如何解出著名的
    納維爾-斯托克斯方程,
  • 3:53 - 3:56
    來算出因為超音速飛機通過空氣,
  • 3:56 - 3:59
    而在空氣中造成的壓力變化。
  • 3:59 - 4:04
    這導致壓力特徵「N 波」。
  • 4:04 - 4:05
    這形狀有什麼意義?
  • 4:05 - 4:10
    當壓力突然改變時,就會發生音爆,
  • 4:10 - 4:12
    而 N 波和兩次音爆有關:
  • 4:12 - 4:15
    第一次發生在飛機
    機鼻的初始壓力上升,
  • 4:15 - 4:18
    另一次是在機尾穿過的時候,
  • 4:18 - 4:21
    然後壓力就會突然返回正常狀態。
  • 4:21 - 4:23
    這會導致雙重音爆,
  • 4:23 - 4:26
    但人耳通常只能聽到一次音爆聲。
  • 4:27 - 4:30
    在實做上,利用這些
    原則建立的電腦模型
  • 4:30 - 4:34
    通當可以針對給定的
    大氣條件和飛行軌跡,
  • 4:34 - 4:37
    來預測音爆的位置和強度,
  • 4:38 - 4:41
    目前還有關於減低
    音爆影響的研究在進行中。
  • 4:41 - 4:45
    在這之前,仍然禁止
    以超音速飛過陸地上空。
  • 4:46 - 4:49
    所以,音爆是近期
    才創造出來的產物嗎?
  • 4:49 - 4:50
    不完全是。
  • 4:50 - 4:53
    雖然我們試著尋找
    讓音爆靜音的方式,
  • 4:53 - 4:56
    其他少數幾種動物已經懂得
    運用音爆的好處了。
  • 4:56 - 5:01
    巨大的梁龍也許能
    猛力揮擊牠的尾巴,
  • 5:01 - 5:06
    速度比音速還快,
    達每小時 1200 公里,
  • 5:06 - 5:08
    目的可能是為了威懾掠食者。
  • 5:08 - 5:12
    某些類型的蝦子可以
    在水中製造類似的衝擊波,
  • 5:12 - 5:16
    只需要彈一下巨型的鉗子,
  • 5:16 - 5:19
    就能驚嚇甚至殺死遠處的獵物。
  • 5:20 - 5:23
    所以,雖然人類對速度的持續追求
  • 5:23 - 5:24
    已經有巨大的進展,
  • 5:24 - 5:28
    結果發現,大自然早就搶先了一步。
Title:
音爆問題——卡特林納卡奧里
Speaker:
Katerina Kaouri
Description:

飛行速度比聲音還快的物體(如超快的飛機)會產生衝擊波,伴隨著像雷聲一樣的聲音:音爆。這雄壯的聲音可能會對人類和動物有不好的影響,甚至會破壞附近的建築物。卡特林納卡奧里在這支影片中,詳細說明科學家如何用數學來預測音爆在大氣中的路徑、會落在什麼位置,以及會有多大聲。

完整課程:http://ed.ted.com/lessons/what-causes-sonic-booms-katerina-kaouri
課程:卡特林納卡奧里
動畫:安東柏加堤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Ed
Duration:
05:44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