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未來的三十年歷史

  • 0:01 - 0:03
    (影片)尼可拉斯·尼葛洛龐帝:
    勞駕幫我
  • 0:03 - 0:05
    播放下錄影帶。
  • 0:05 - 0:10
    我對人機對話模式情有獨鍾。
  • 0:10 - 0:14
    將來,人們會使用電視螢幕
  • 0:14 - 0:18
    或類似設備來閱讀電子書。
  • 0:18 - 0:22
    (音樂,串聲)
  • 0:38 - 0:40
    我對觸控式螢幕深感興趣。
  • 0:40 - 0:45
    高科技,高觸感,指尖操控。
  • 0:45 - 0:46
    另一種人機互動的方式是
  • 0:46 - 0:49
    把電腦像衣服那樣穿在身上。
  • 0:57 - 0:59
    突然,在9月11號這一天,
  • 0:59 - 1:01
    眼前的世界豁然開闊。
  • 1:01 - 1:04
    尼可拉斯·尼葛洛龐帝: 謝謝(掌聲)
  • 1:04 - 1:06
    謝謝。
  • 1:06 - 1:08
    我受邀參加這次TED演講時,
  • 1:08 - 1:13
    他們讓我重新回顧了
  • 1:13 - 1:14
    我在不同年代
  • 1:14 - 1:16
    先後發表的14次TED演講。
  • 1:16 - 1:18
    第一次實際講了2小時,
  • 1:18 - 1:20
    第二次1小時,
  • 1:20 - 1:21
    之後時間縮短到半小時。
  • 1:21 - 1:25
    我發現每來一次TED,
    我的頭髮就掉了不少。
  • 1:25 - 1:27
    (笑聲)
  • 1:27 - 1:31
    暮然回首,30年的人生,就這樣悄然流逝。
  • 1:31 - 1:35
    至少對我來講,
  • 1:35 - 1:39
    這太不可思議了。
  • 1:39 - 1:41
    所以這次重回TED講臺,
  • 1:41 - 1:42
    我會盡我所能,與大家分享
  • 1:42 - 1:44
    這30年裡發生的事情。
  • 1:44 - 1:46
    接著,我還會再做一次預測,
  • 1:46 - 1:48
    然後告訴你們
  • 1:48 - 1:51
    我接下來的工作計畫。
  • 1:51 - 1:54
    這張幻燈片總結了
  • 1:54 - 1:58
    我第一次TED演講的主要內容。
  • 1:58 - 2:00
    那次演講相當重要,
  • 2:00 - 2:04
    因為在此之前,我做了15年的潛心研究。
  • 2:04 - 2:07
    所以我有備而來,輕裝上陣。
  • 2:07 - 2:08
    我不是菲德爾·卡斯楚(古巴領導人),
  • 2:08 - 2:10
    可以滔滔不絕地講2個小時,
  • 2:10 - 2:11
    也沒有布基·富勒
    (新未來主義建築師)的遠見卓識,
  • 2:11 - 2:13
    但我有15年的知識積累,
  • 2:13 - 2:16
    當時正在籌建媒體實驗室,
  • 2:16 - 2:18
    所以那次演講毫不費力。
  • 2:18 - 2:20
    不過,關於那個年代,
  • 2:20 - 2:22
    還有當時
  • 2:22 - 2:24
    發生的事情,
  • 2:24 - 2:26
    有幾點非常重要。
  • 2:26 - 2:28
    第一點是
  • 2:28 - 2:31
    那個年代的電腦
  • 2:31 - 2:34
    不是為人而開發的。
  • 2:34 - 2:37
    另一點
  • 2:37 - 2:40
    在當時比較盛行,
  • 2:40 - 2:44
    我們被認為是無用的電腦科學家。
  • 2:44 - 2:45
    沒人拿我們當回事。
  • 2:45 - 2:49
    所以,回想過去的經歷,
  • 2:49 - 2:52
    我接下來展示的內容
  • 2:52 - 2:54
    比當時更有趣,更廣為接受。
  • 2:54 - 2:56
    我要概括一下這些年的經歷,
  • 2:56 - 2:58
    甚至回過頭來重新審視
  • 2:58 - 3:00
    一些非常早期的研究工作。
  • 3:00 - 3:03
    這是我在上世紀
    60年代研究的裝置,
  • 3:03 - 3:05
    直接點擊操作,
  • 3:05 - 3:08
    就像我在學習建築的時候一樣,
  • 3:08 - 3:10
    我從建築師薩夫迪的理念中吸取了靈感。
  • 3:10 - 3:13
    你可以看到我們甚至建造了機器人裝置,
  • 3:13 - 3:16
    它們能夠搭建“棲息地式”結構。
  • 3:16 - 3:17
    對於我來講,
  • 3:17 - 3:19
    這還不是媒體實驗室,
  • 3:19 - 3:22
    而是我要稱之為
  • 3:22 - 3:23
    “感覺計算”的雛形。
  • 3:23 - 3:25
    我之所以想到用手指來操控,
  • 3:25 - 3:30
    部分是因為每個人
    都覺得這個想法很荒謬。
  • 3:30 - 3:32
    當時發表了很多文章,
  • 3:32 - 3:36
    指出手指操作有多愚蠢。
  • 3:36 - 3:39
    他們列舉了三個原因,首先是解析度低。
  • 3:39 - 3:41
    其次,手會遮擋視線,
  • 3:41 - 3:42
    讓你看不到細節。
  • 3:42 - 3:44
    最後,他們使出的“殺手鐧”是
  • 3:44 - 3:48
    手指會弄髒螢幕。
  • 3:48 - 3:50
    所以,手指絕對不會
  • 3:50 - 3:52
    成為操作設備。
  • 3:52 - 3:55
    這台裝置誕生於上世紀70年代,
  • 3:55 - 3:57
    當時甚至無人問津。
  • 3:57 - 3:58
    它不僅觸覺敏感,
  • 3:58 - 4:00
    而且壓力敏感。
  • 4:00 - 4:02
    (影片)聲音:在那兒畫一個黃色圓圈。
  • 4:02 - 4:06
    尼可拉斯·尼葛洛龐帝:
    這是後期的工作,同樣發生在 TED 1 之前——
  • 4:06 - 4:08
    (影片)聲音:把它移動到菱形的西面。
  • 4:08 - 4:12
    在那兒畫一個綠色的大圓圈。
  • 4:12 - 4:14
    影片中的人:喔,該死!
  • 4:14 - 4:17
    尼可拉斯·尼葛洛龐帝:
    ——這是在進行同步交互。
  • 4:17 - 4:19
    一邊說話,一邊用手比劃。
  • 4:19 - 4:22
    只要你願意,
  • 4:22 - 4:24
    還可以有多種交互管道。
  • 4:24 - 4:26
    後來發生了恩德培劫機事件。
  • 4:26 - 4:30
    1976年,一架法航客機
  • 4:30 - 4:31
    被劫持到恩德培。
  • 4:31 - 4:36
    以色列人完成了出色的營救行動。
  • 4:36 - 4:38
    他们成功的部分原因是
    利用了機場的物理模型,
  • 4:38 - 4:41
    進行過解救人質演練。
  • 4:41 - 4:42
    因為機場是他們修建的,
  • 4:42 - 4:43
    所以他們在沙漠中製作了一個模型。
  • 4:43 - 4:45
    在到達恩德培之後,
  • 4:45 - 4:48
    他們知道怎麼走,
    因為他們實際上去過那裡。
  • 4:48 - 4:51
    1976年,美國政府詢問我們當中的一些人
  • 4:51 - 4:54
    是否能通過計算機來再現營救過程?
  • 4:54 - 4:56
    當然,我的一位同事說沒問題。
  • 4:56 - 4:58
    然後,我們立刻得到
  • 4:58 - 5:00
    一份來自國防部的合同。
  • 5:00 - 5:02
    我們建造了這輛卡車,
    還有那個攝像頭裝置,
  • 5:02 - 5:05
    憑藉當時的影像記錄,
  • 5:05 - 5:07
    完成了一次模擬營救。
  • 5:07 - 5:09
    這同樣發生在1976年。
  • 5:09 - 5:12
    經過很多年之後,
  • 5:12 - 5:13
    當時的卡車變成了這樣,
  • 5:13 - 5:16
    於是我們有了谷歌地圖。
  • 5:16 - 5:18
    當時還是有人執意認為
  • 5:18 - 5:22
    那不是嚴肅的電腦科學。
  • 5:22 - 5:24
    但有一個人的觀點卻截然相反,
  • 5:24 - 5:26
    他就是傑利·威斯納,
  • 5:26 - 5:29
    當時恰巧是麻省理工學院 (MIT) 的院長。
  • 5:29 - 5:31
    所以,要想在人生中
  • 5:31 - 5:35
    展露鋒芒,有所作為,
  • 5:35 - 5:38
    一定要拉你的老闆“入夥”。
  • 5:38 - 5:41
    所以我在創建媒體實驗室的時候,
  • 5:41 - 5:44
    就像是有個“大佬”在前面罩著。
  • 5:44 - 5:46
    如果你因為超速而被截停,
  • 5:46 - 5:49
    警官從車窗看進來,
  • 5:49 - 5:51
    發現副駕駛位置坐著位“大佬”,
  • 5:51 - 5:52
    他就會說“哦,先生,請繼續上路吧。”
  • 5:52 - 5:54
    所以我們當時能夠大展身手。
  • 5:54 - 5:58
    這個裝置十分精巧。
  • 5:58 - 6:01
    這是一張傑利·威斯納的透鏡印刷照片,
  • 6:01 - 6:03
    照片中唯一改變的
  • 6:03 - 6:05
    就是嘴唇。
  • 6:05 - 6:08
    當你搖晃那片
  • 6:08 - 6:11
    帶有照片的透鏡板時,
  • 6:11 - 6:13
    你會看到照片中的嘴唇
  • 6:13 - 6:15
    以零頻寬同步。
  • 6:15 - 6:17
    這就是當時的
  • 6:17 - 6:20
    零頻寬遠端會議系統。
  • 6:20 - 6:24
    這就是媒體實驗室的概念圖,
  • 6:24 - 6:25
    我們當時計畫建設的
  • 6:25 - 6:28
    集電腦、出版等
  • 6:28 - 6:31
    功能於一身的實驗室。
  • 6:31 - 6:33
    同樣,它沒有得到普遍接受,
  • 6:33 - 6:38
    但卻是早期 TED 的一部分。
  • 6:38 - 6:41
    這正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 6:41 - 6:43
    引領我們創建了媒體實驗室。
  • 6:43 - 6:47
    對於變老的問題,
  • 6:47 - 6:51
    我可以很自信的告訴你們,
  • 6:51 - 6:54
    我確實去過未來,
  • 6:54 - 6:57
    並且去過那裡不止一次。
  • 6:57 - 6:58
    我這麼說的原因是,
  • 6:58 - 7:01
    我這一輩子似乎總在說:
  • 7:01 - 7:03
    “在未來10年這些都會實現。”
  • 7:03 - 7:05
    然後,10年過去了。
  • 7:05 - 7:06
    接著又會說“在未來5年這些都會實現。”
  • 7:06 - 7:08
    然後,5年過去了。
  • 7:08 - 7:12
    我在做出這些預測的時候,
  • 7:12 - 7:14
    多少感覺自己曾經去過未來不止一次。
  • 7:14 - 7:18
    在我說過的所有預言中,
  • 7:18 - 7:19
    被引用最多的就是
  • 7:19 - 7:22
    “計算不再只和電腦有關,它關係到我們的生活。”
  • 7:22 - 7:25
    起初這句話並沒有引起廣泛關注,
  • 7:25 - 7:26
    之後慢慢受到重視。
  • 7:26 - 7:30
    人們開始關注這句話
  • 7:30 - 7:33
    是因為他們意識到,媒體並不是資訊。
  • 7:33 - 7:36
    這裡所展示的這輛車,
  • 7:36 - 7:38
    的確有點土,缺乏美感。
  • 7:38 - 7:41
    展示它是因為我想通過它
    跟大家再分享一個
  • 7:41 - 7:44
    對我的人生多少有點啟發的故事。
  • 7:44 - 7:46
    我有一個博士研究生,
  • 7:46 - 7:49
    他在全球定位系統GPS發明初期,
  • 7:49 - 7:51
    設計了一個名為“後座司機”的系統,
  • 7:51 - 7:53
    能夠為駕駛員提供自動導向,
  • 7:53 - 7:55
    還會向駕駛員發出語音指令,
  • 7:55 - 7:58
    比如,何時右轉,何時左轉。
  • 7:58 - 8:00
    結果我們發現,
  • 8:00 - 8:03
    當時設計的指令
  • 8:03 - 8:04
    有些很難執行。
  • 8:04 - 8:07
    比如說 “下一路口右轉”究竟是什麼意思?
  • 8:07 - 8:09
    如果你駕車經過一條街道,
  • 8:09 - 8:11
    下一個右轉可能是下下個路口。
  • 8:11 - 8:13
    這裡面包含很多技術難題。
  • 8:13 - 8:15
    這名學生的論文寫得很棒。
  • 8:15 - 8:20
    但 MIT 專利辦公室卻說“別為它申請專利。
  • 8:20 - 8:22
    這肯定行不通。
  • 8:22 - 8:24
    責任太大,風險太高。
  • 8:24 - 8:25
    還有保險問題。
  • 8:25 - 8:27
    別為它申請專利。”
  • 8:27 - 8:28
    所以我們放棄了。
  • 8:28 - 8:32
    這件事再一次表明,
  • 8:32 - 8:36
    人們有時對周邊
    正在發生的事情視若無睹。
  • 8:36 - 8:39
    下面,我準備快速回顧一下
    過去的一些研究工作。
  • 8:39 - 8:40
    這裡有很多感測器元件。
  • 8:40 - 8:43
    你也許認得出年輕時候的馬友友。
  • 8:43 - 8:47
    我們利用感測器元件跟蹤
  • 8:47 - 8:49
    他演奏大提琴時的肢體動作。
  • 8:49 - 8:53
    當年,這幫傢夥就穿著這副行頭到處晃悠。
  • 8:53 - 8:56
    現在稍微有所收斂,
  • 8:56 - 8:58
    並且更司空見慣了。
  • 8:58 - 9:00
    在這裡,至少有三位傳奇人物
  • 9:00 - 9:02
    我想跟大家介紹一下。
  • 9:02 - 9:04
    第一位是馬文·明斯基(“人工智慧之父”),
  • 9:04 - 9:05
    他教會了我很多常識性的東西。
  • 9:05 - 9:09
    第二位是穆尼爾·庫伯(MIT出版社藝術總監),
  • 9:09 - 9:11
    他對於理查·沃爾曼(TED創始人)
  • 9:11 - 9:15
    以及 TED 的發展都至關重要。
  • 9:15 - 9:17
    當時她走上 TED 講臺,說的第一句話就是
  • 9:17 - 9:19
    “我把裡基介紹給了尼基。”
  • 9:19 - 9:21
    沒人叫我“尼基”,
  • 9:21 - 9:22
    也沒人稱呼理查“裡基”,
  • 9:22 - 9:26
    所以大家都不知道她在說什麼。
  • 9:26 - 9:28
    當然,還有西摩•·帕爾特(人工智慧先驅)。
  • 9:28 - 9:30
    他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
  • 9:30 - 9:31
    “除非你意識到自己在思考,
  • 9:31 - 9:34
    否則你根本無法思考。”
  • 9:34 - 9:39
    這句話大家可以稍後解讀,
  • 9:39 - 9:43
    確實非常深奧。
  • 9:43 - 9:45
    現在大家看到的是
  • 9:45 - 9:47
    TED 2 使用的一些幻燈片,
  • 9:47 - 9:51
    也許看上去有點不入潮流。
  • 9:51 - 9:56
    那時候,我覺得電視機就是顯示器。
  • 9:56 - 9:59
    我們經過了 TED 1,
  • 9:59 - 10:02
    差不多到了 TED 2 的時代。
  • 10:02 - 10:05
    在這裡,我想說的是——
  • 10:05 - 10:07
    即使你能夠想像
  • 10:07 - 10:09
    設備中使用的智慧技術——
  • 10:09 - 10:10
    今天,我大致瞭解了一下
  • 10:10 - 10:13
    最近有關物聯網的研究。
  • 10:13 - 10:15
    我覺得這些研究非常悲哀,
  • 10:15 - 10:18
    因為現實情況是這樣的:
  • 10:18 - 10:21
    有人拿來烤箱控制面板,
  • 10:21 - 10:23
    或門鑰匙,然後安裝到你的手機上。
  • 10:23 - 10:25
    只是拿過來給你裝上。
  • 10:25 - 10:28
    但你其實並不需要。
  • 10:28 - 10:30
    你需要的是讓你的烤箱變得智慧化。
  • 10:30 - 10:32
    比方說,你把一隻雞放進烤箱,
  • 10:32 - 10:34
    它就會自動識別出這是一隻雞,
  • 10:34 - 10:35
    知道這是為尼可拉斯烹飪的,
  • 10:35 - 10:37
    知道尼古拉斯喜歡這樣和那樣的烹調方式。
  • 10:37 - 10:40
    所以,智慧技術原本並不在設備中。
  • 10:40 - 10:42
    今天我們開始
  • 10:42 - 10:44
    讓它重新回到手機上,
  • 10:44 - 10:46
    或更接近用戶。
  • 10:46 - 10:49
    這不是有關物聯網
  • 10:49 - 10:51
    特別具有啟發性的觀點。
  • 10:51 - 10:55
    關於電視機,今天我講的是
  • 10:55 - 10:57
    上世紀90年代的電視機。
  • 10:57 - 10:59
    而未來的電視機
  • 10:59 - 11:01
    看上去是這樣的。
  • 11:01 - 11:05
    又有人發出冷笑,
  • 11:05 - 11:10
    他們的笑聲沒有流露出讚賞之情。
  • 11:10 - 11:13
    上世紀90年代的電信業,
  • 11:13 - 11:18
    喬治·吉爾德決定把這張圖稱為
  • 11:18 - 11:21
    “尼葛洛龐帝式轉換”。
  • 11:21 - 11:23
    喬治聲名顯赫,我恐怕望塵莫及,
  • 11:23 - 11:26
    所以當喬治作出這個決定時,我有點受寵若驚。
  • 11:26 - 11:29
    不過,當時我的一個預測——
  • 11:29 - 11:31
    “今天在空中傳輸的,明天將轉入地下,
  • 11:31 - 11:32
    而在地下傳輸的將轉到空中”
  • 11:32 - 11:34
    終於慢慢變為了現實。
  • 11:34 - 11:39
    這是那一年的原始幻燈片,
  • 11:39 - 11:42
    與現實情況如出一轍。
  • 11:42 - 11:44
    我們創辦了《連線》雜誌。
  • 11:44 - 11:48
    我記得當時我們會定期
  • 11:48 - 11:51
    輪流當接待員。
  • 11:51 - 11:55
    一次,有位家長怒氣衝衝地打電話來
  • 11:55 - 11:57
    說他的兒子放棄了《體育畫報》,
  • 11:57 - 11:59
    開始訂閱《連線》。
  • 11:59 - 12:02
    他質問我們:“你們這本雜誌是黃書嗎?”
  • 12:02 - 12:05
    無論如何,他都無法理解
  • 12:05 - 12:09
    自己的兒子會對《連線》感興趣。
  • 12:09 - 12:11
    我要稍微加快一點兒速度。
  • 12:11 - 12:15
    這是我的最愛——
  • 12:15 - 12:18
    1995年《新聞週刊》的封底。
  • 12:18 - 12:20
    好吧,讀一下。(笑聲)
  • 12:20 - 12:22
    ["MIT媒體實驗室主任尼可拉斯·尼葛洛龐帝預測:人們很快就會直接通過網際網路購買書籍和報紙。呃,走著瞧吧。”—克利夫·斯托爾,《新聞週刊》,1995年]
  • 12:22 - 12:23
    有一點你必須承認,
  • 12:23 - 12:26
    當有人說你大錯特錯時,
  • 12:26 - 12:29
    你更應該全情投入,至少我會如此。
  • 12:29 - 12:32
    《數位化生存》問世了。
  • 12:32 - 12:34
    對我來講,這本書讓我有機會
  • 12:34 - 12:36
    更多地涉足商業新聞媒體,
  • 12:36 - 12:40
    並把它推廣到普通大眾。
  • 12:40 - 12:43
    同時,也讓我們建成了新的媒體實驗室。
  • 12:43 - 12:45
    如果你還沒去過,歡迎來參觀。
  • 12:45 - 12:48
    這裡不僅是工作的樂園,
  • 12:48 - 12:50
    建築設計也是美不勝收。
  • 12:50 - 12:53
    這些是我們在 TED 演講中提到過的東西。
  • 12:53 - 12:55
    [今天,由於多媒體設備仍很笨重,我們多半是在書房或起居室中操作多媒體。一旦我們有了小而薄、明亮、靈活、解析度高的顯示器以後,情況就會完全改觀。—1995年]
  • 12:55 - 12:56
    我們的夢想最終實現了。
  • 12:56 - 12:58
    我每年都在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 12:58 - 13:01
    這是一次理查·沃爾曼終生難忘的聚會,
  • 13:01 - 13:04
    他邀請了許多老朋友,
  • 13:04 - 13:06
    其中也包括我。
  • 13:06 - 13:08
    後來我自己的工作重心
  • 13:08 - 13:10
    發生了很大的轉變。
  • 13:10 - 13:14
    我開始投入到電腦與學習的研究中,
  • 13:14 - 13:16
    並且深受西摩的影響。
  • 13:16 - 13:19
    在我看來,
  • 13:19 - 13:23
    學習過程與電腦程式設計
  • 13:23 - 13:24
    最為相近。
  • 13:24 - 13:26
    在編寫電腦程式時,
  • 13:26 - 13:29
    你並不只是列出清單,
  • 13:29 - 13:31
    然後採用一種演算法,
  • 13:31 - 13:34
    把清單轉化為一組指令。
  • 13:34 - 13:36
    你還會碰到程式漏洞,
    所有程式都有漏洞,
  • 13:36 - 13:38
    你必須想辦法解決。
  • 13:38 - 13:40
    你必須進入並更改程式,
  • 13:40 - 13:42
    然後重新執行。
  • 13:42 - 13:44
    如此循環往復。
  • 13:44 - 13:46
    這一循環過程
  • 13:46 - 13:49
    與學習過程有異曲同工之處。
  • 13:49 - 13:53
    正是基於這一認識,我和西摩一起
  • 13:53 - 13:55
    在柬埔寨等地展開了獨立研究,
  • 13:55 - 13:58
    開始啟動“每個孩子一台筆記本”計畫。
  • 13:58 - 14:01
    有關這項計畫的 TED 演講不勝枚舉,
  • 14:01 - 14:03
    所以我會簡單地一語帶過。
  • 14:03 - 14:07
    這項計畫確實讓我們有機會
  • 14:07 - 14:10
    在更廣的範圍內,
  • 14:10 - 14:14
    從事學習、發展與計算領域的研究。
  • 14:14 - 14:17
    很少有人知道,“每個孩子一台筆記本”計畫
  • 14:17 - 14:20
    是一個10億美元的專案。
  • 14:20 - 14:22
    至少在我運作該項目的七年裡,
    已經耗資10億美元。
  • 14:22 - 14:25
    更重要的是,世界銀行分文未出,
  • 14:25 - 14:28
    我們也分文未收
    美國國際開發署的資金。
  • 14:28 - 14:32
    資金主要是由實施計畫的國家
    通過自己的國債籌集而得。
  • 14:32 - 14:33
    這是非常有趣的現象。
  • 14:33 - 14:35
    至少從我下一步的工作計畫來看,
  • 14:35 - 14:38
    我發現這一點很有趣。
  • 14:38 - 14:41
    這就是我們實施計畫的地方。
  • 14:41 - 14:44
    我當時嘗試做了一個實驗。
  • 14:44 - 14:48
    實驗地點在衣索比亞。
  • 14:48 - 14:51
    這就是那次實驗。
  • 14:51 - 14:52
    該實驗的目的是研究
  • 14:52 - 14:56
    在沒有學校的地方,
    能否發生學習行為?
  • 14:56 - 14:59
    我們向孩子們派發了一些筆記型電腦,
  • 14:59 - 15:01
    但沒有附帶說明書,
  • 15:01 - 15:04
    讓他們自己摸索。
  • 15:04 - 15:08
    在很短的時間裡,
  • 15:08 - 15:10
    孩子們不僅
  • 15:10 - 15:13
    學會了開機,並在短短5天內
  • 15:13 - 15:15
    每個孩子至少使用了50個應用程式,
  • 15:15 - 15:18
    兩周內學會唱字母歌,
  • 15:18 - 15:22
    而且六個月內成功入侵了安卓系統。
  • 15:22 - 15:26
    這個過程太奇妙了。
  • 15:26 - 15:28
    這可能是我擁有的最好的一張照片。
  • 15:28 - 15:32
    右面那個孩子
  • 15:32 - 15:35
    好像“自封”為老師。
  • 15:35 - 15:37
    看看左面那個孩子,還有其他孩子。
  • 15:37 - 15:40
    全程沒有任何成年人介入。
  • 15:40 - 15:42
    所以我說,我們能否
  • 15:42 - 15:43
    擴大計畫的範圍?
  • 15:43 - 15:46
    這裡面還缺少什麼?
  • 15:46 - 15:48
    此時,孩子們在召開新聞發佈會,
  • 15:48 - 15:51
    好像在泥裡寫著什麼。
  • 15:51 - 15:54
    問題是,還缺少什麼?
  • 15:54 - 15:57
    看來我要略過預測了,
  • 15:57 - 15:58
    因為時間快要到了。
  • 15:58 - 16:02
    最後的問題是,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 16:02 - 16:04
    我認為最大的挑戰是——
  • 16:04 - 16:06
    讓世界上最後10億人接觸到網際網路。
  • 16:06 - 16:09
    “連接最後十億人”
  • 16:09 - 16:13
    與“連接下一個十億人”
    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 16:13 - 16:14
    不同的原因在於,
  • 16:14 - 16:16
    下一個十億人
  • 16:16 - 16:18
    是容易實現的目標。
  • 16:18 - 16:21
    而最後十億人卻身處“荒蠻之地”。
  • 16:21 - 16:25
    荒蠻與貧窮
  • 16:25 - 16:26
    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狀態。
  • 16:26 - 16:30
    我們的社會容易造成貧窮,
  • 16:30 - 16:35
    而且貧窮階層的人們
  • 16:35 - 16:37
    境遇也各不相同。
  • 16:37 - 16:38
    這最後10億人也許出身荒蠻,
  • 16:38 - 16:42
    但接近和連接他們的方式,
  • 16:42 - 16:45
    “每個孩子一台筆記本”計畫的成果,
  • 16:45 - 16:49
    還有衣索比亞的實驗,
  • 16:49 - 16:52
    讓我相信我們實際上
  • 16:52 - 16:55
    能夠在很短的時間裡付諸行動。
  • 16:55 - 16:57
    所以我的計畫——
  • 16:57 - 16:59
    很遺憾,我現在沒辦法
  • 16:59 - 17:02
    找到合作夥伴,
  • 17:02 - 17:03
    讓我宣佈這些計畫——
  • 17:03 - 17:08
    我的計畫是利用同步軌道衛星
    連接最後10億人。
  • 17:08 - 17:10
    在很多方面,
  • 17:10 - 17:15
    同步軌道衛星不是最好的手段。
  • 17:15 - 17:18
    但是,同步軌道衛星也有很多優勢。
  • 17:18 - 17:21
    花費兩億美元
  • 17:21 - 17:24
    就可以連接遠超1億人。
  • 17:25 - 17:27
    我選擇“2億”這個數字的原因是——
  • 17:27 - 17:31
    這是最後一張幻燈片。
  • 17:31 - 17:32
    雖然2億美元聽上去很多,
  • 17:32 - 17:35
    但其實這是我們在
  • 17:35 - 17:37
    阿富汗
  • 17:37 - 17:39
    一週的開銷。
  • 17:39 - 17:43
    所以如果我們能夠
  • 17:43 - 17:45
    用這些資金連接非洲,
  • 17:45 - 17:47
    還有最後10億人,
  • 17:47 - 17:48
    我們應該義無反顧。
  • 17:48 - 17:50
    謝謝大家。
  • 17:50 - 17:54
    (掌聲)
  • 17:54 - 17:58
    克里斯·安德森:請留步,請留步。
  • 17:58 - 18:00
    尼可拉斯·尼葛洛龐帝:
    你要再多給我一點時間嗎?
  • 18:00 - 18:03
    克里斯: 不是。你說話真風趣,很機智。
  • 18:03 - 18:05
    演講十分精彩。
  • 18:05 - 18:07
    尼可拉斯,談談你的預測吧?
  • 18:07 - 18:09
    (笑聲)
  • 18:09 - 18:12
    尼可拉斯·尼葛洛龐帝:
    感謝你的提問。
  • 18:12 - 18:14
    我來告訴你我的預測是什麼。
  • 18:14 - 18:17
    這只是預測,
  • 18:17 - 18:20
    因為三十年後才會發生,
    那時我不可能再回到這裡。
  • 18:20 - 18:24
    這個預測是有關學習如何閱讀的。
  • 18:24 - 18:27
    一直以來,我們都是靠眼睛
  • 18:27 - 18:30
    閱讀大量的資訊。
  • 18:30 - 18:33
    這種管道可能效率很低。
  • 18:33 - 18:38
    所以我的預測是——
    將來人們會靠嘴巴“攝取”資訊。
  • 18:38 - 18:41
    吃一粒藥丸就學會英語,
  • 18:41 - 18:44
    吃一粒藥丸就理解莎士比亞。
  • 18:44 - 18:46
    學習過程通過血液循環完成。
  • 18:46 - 18:48
    只要資訊流入血液,
  • 18:48 - 18:50
    它基本就會流向大腦,
  • 18:50 - 18:53
    等到流向大腦,
  • 18:53 - 18:54
    進入不同的區域,
  • 18:54 - 18:56
    就會儲存在相應的位置。
  • 18:56 - 18:58
    所以是“攝取”資訊。
  • 18:58 - 19:00
    克里斯: 你最近和雷·庫茲韋爾出去玩耍了嗎?
    (雷·庫茲韋爾:谷歌工程總監)
  • 19:00 - 19:04
    尼可拉斯·尼葛洛龐帝:
    沒有,但我和埃德·博伊登出去逛過。(埃德·博伊登:MIT大腦、認知科學和生物工程學副教授)
  • 19:04 - 19:05
    還有今天在場的休·赫爾教授
    (MIT生物機械工程研究所主任),
  • 19:05 - 19:07
    他也是 TED 的演講嘉賓之一。
  • 19:07 - 19:09
    我還有其他很多玩伴。
  • 19:09 - 19:11
    這個預測並非不著邊際,
  • 19:11 - 19:13
    30年後就會見分曉。
  • 19:13 - 19:15
    克理斯: 我們將拭目以待。
  • 19:15 - 19:17
    30年後,我們會重新回到這裡,觀看這段錄影,
  • 19:17 - 19:21
    然後大家一起吞下紅色藥丸。
  • 19:21 - 19:23
    非常感謝你的分享。
  • 19:23 - 19:24
    尼可拉斯·尼葛洛龐帝。
  • 19:24 - 19:26
    尼可拉斯: 謝謝大家。
  • 19:26 - 19:26
    (掌聲)
Title:
未來的三十年歷史
Speaker:
尼可拉斯·尼葛洛龐帝
Description:

MIT 媒體實驗室創始人尼可拉斯·尼葛洛龐帝帶領你回顧過去三十年來的最新科技。這位偉大的預言家重點介紹了他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預測的人機互動介面和創新理念,當時這些預測被人嘲笑,現在卻變得家喻戶曉。最後,他還拋出了一個對未來三十年科技(可笑?精彩?)的預測。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19:43
  • 非常好的翻譯。個別地方略做修改 :)

  • 借问,怎译完了还不会改成need review?

  • 繁體已經review了,我看到的狀態是needs approval

  • 我尝试的是Chinese, Yue。
    己经完成多时,在作业上也提交completed.
    但現今还是incompete.
    请指点,指点。谢谢!

  • 應該是網站bug,我之前碰到過同樣問題,後來去support討論區問了。我剛看到你也問了...不過好像沒有人回答,我又頂了一下。

  • 看到了,谢谢!
    这个Bug不除,会令人沮丧。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