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在網路上該如何談論性侵

  • 0:01 - 0:03
    去年四月,
  • 0:04 - 0:05
    晚上我和幾個朋友出去聚餐,
  • 0:05 - 0:07
    幫其中的一位友人慶生。
  • 0:08 - 0:10
    我們好幾個禮拜沒聚在一起了;
  • 0:10 - 0:12
    我們度過了一個美好的夜晚。
  • 0:13 - 0:14
    結束之後,
  • 0:14 - 0:18
    我搭乘末班地鐵回到倫敦的另一頭。
  • 0:19 - 0:20
    一路上很平順。
  • 0:20 - 0:22
    我抵達我家附近的地鐵站,
  • 0:22 - 0:24
    並照例走 10 分鐘的路回家。
  • 0:25 - 0:28
    轉過街角
  • 0:28 - 0:29
    就能看見我家。
  • 0:30 - 0:31
    我聽見背後有腳步聲,
  • 0:31 - 0:33
    不知道是從那裡冒出來的。
  • 0:33 - 0:35
    腳步聲愈來愈急促,
  • 0:36 - 0:38
    我還來不及反應,
  • 0:38 - 0:41
    一隻手已經摀住我的嘴巴,
    令我不能呼吸。
  • 0:41 - 0:44
    身後的年輕男子將我硬拽在地,
  • 0:44 - 0:46
    不停地將我的頭往地面撞,
  • 0:46 - 0:48
    直到我的臉開始流血,
  • 0:48 - 0:51
    他用腳踢我的背和脖子
  • 0:51 - 0:52
    開始對我性侵,
  • 0:52 - 0:55
    他撕開我的衣服並叫我閉嘴,
  • 0:55 - 0:56
    當時我掙扎奮力地呼救。
  • 0:57 - 1:00
    每當我的頭被撞向水泥地時,
  • 1:00 - 1:03
    心中便浮現一個
    至今仍縈繞腦海的問題:
  • 1:03 - 1:05
    「我會就這樣死掉嗎?」
  • 1:07 - 1:10
    我完全沒有察覺到,
    從我一離開車站開始
  • 1:10 - 1:12
    那個人就一路尾隨著我了。
  • 1:12 - 1:13
    幾個小時之後,
  • 1:13 - 1:17
    我站在警察面前
    袒露著上半身、赤裸著腿,
  • 1:17 - 1:19
    身上的傷口、瘀腫都被拍照存證,
  • 1:19 - 1:21
    作為法醫鑑識的證據。
  • 1:22 - 1:25
    我沒有辦法形容當時心裡滿溢的
  • 1:25 - 1:28
    脆弱、羞恥、憤惱和不公不義的感覺,
  • 1:29 - 1:31
    接下來的數週亦是。
  • 1:32 - 1:34
    但我想找到能把這些百感交集的情緒
  • 1:35 - 1:37
    彙整成我能處理、克服的方式,
  • 1:37 - 1:39
    於是我選擇了我最擅長的事:
  • 1:39 - 1:41
    我把它寫下來。
  • 1:41 - 1:44
    我一開始將之視為宣洩的管道。
  • 1:44 - 1:47
    我寫信給加害人,
  • 1:47 - 1:49
    並以「你」稱呼他,
  • 1:49 - 1:52
    把他當成是其所施暴的
  • 1:52 - 1:54
    社群團體中的一份子。
  • 1:55 - 1:57
    為了強調他的行為所造成的
    連鎖反應,
  • 1:57 - 1:59
    我寫道:
  • 1:59 - 2:01
    「你想過你身邊的人嗎?
  • 2:02 - 2:04
    雖然我不認識任何你的親朋好友。
  • 2:04 - 2:06
    雖然我對你一無所知。
  • 2:06 - 2:08
    但我知道:
  • 2:08 - 2:10
    你那晚攻擊的不只是『我』而已。
  • 2:10 - 2:12
    我是別人的女兒、朋友,
  • 2:12 - 2:14
    我是姊姊,我是學生,
  • 2:14 - 2:15
    我是表姊、姪女,
  • 2:15 - 2:16
    我是鄰居。
  • 2:16 - 2:18
    我是在地鐵站的咖啡廳裡
  • 2:18 - 2:20
    端咖啡的服務生。
  • 2:20 - 2:23
    而所有這些跟我有聯結的人
  • 2:23 - 2:25
    組成了我的社群。
  • 2:25 - 2:27
    你攻擊的是他們每一個人。
  • 2:27 - 2:30
    你還侵犯了一項我誓死維護的,
  • 2:30 - 2:32
    也是這群人所代表的一項真理:
  • 2:32 - 2:36
    世界上,好人永遠比壞人多。」
  • 2:37 - 2:39
    但我決定不讓這次事件
  • 2:39 - 2:42
    讓我失去對整個社群與
    人性的信念,
  • 2:43 - 2:47
    我想起 2005 年的
    倫敦七七爆炸案,
  • 2:47 - 2:50
    那時的倫敦市長,乃至於我的雙親,
  • 2:50 - 2:53
    都堅持大家隔天要照常搭地鐵,
  • 2:53 - 2:56
    如此一來,我們就不會
    被那些令人恐慌的人、事、物
  • 2:56 - 2:57
    所侷限或改變。
  • 2:57 - 2:59
    我告訴我的加害人,
  • 3:00 - 3:01
    「你雖攻擊了我,
  • 3:01 - 3:03
    但我還是會照常搭地鐵,
  • 3:04 - 3:07
    我們會照常走夜路回家,
    不會感覺到不安。
  • 3:07 - 3:09
    我們還是會搭末班車回家,
  • 3:09 - 3:11
    我們還是會隻身走在街道上,
  • 3:11 - 3:15
    因為我們不會讓
    這樣做就會置自己於險境的想法,
  • 3:15 - 3:16
    深深植入腦中。
  • 3:16 - 3:19
    當我們社群中有任何成員受到威脅,
  • 3:19 - 3:22
    我們會團結一心,像支軍隊一樣,
  • 3:22 - 3:24
    這是一場你贏不了的戰爭。」
  • 3:26 - 3:27
    當我寫這封信的時候,
  • 3:27 - 3:29
    (掌聲)
  • 3:29 - 3:30
    謝謝你們。
  • 3:30 - 3:32
    (掌聲)
  • 3:33 - 3:34
    當我寫這封信的時候,
  • 3:34 - 3:36
    我正在準備牛津的考試,
  • 3:36 - 3:38
    我也在當地一家學生日報工作。
  • 3:38 - 3:41
    儘管很慶幸有親朋好友的情義相挺,
  • 3:41 - 3:43
    但基本上那是段孤獨的時光。
  • 3:43 - 3:45
    我不認識任何有相同經歷的人,
  • 3:45 - 3:46
    至少我認為如此。
  • 3:47 - 3:50
    我也看過報章雜誌、統計數據,
    知道性侵是多麼地普遍,
  • 3:50 - 3:52
    但我講不出任何一個我聽過的人名,
  • 3:52 - 3:55
    曾公開講述這類的經歷。
  • 3:56 - 3:58
    出於某個自發性的決定,
  • 3:58 - 4:01
    我將這封信投到學生日報上,
  • 4:01 - 4:03
    希望讓牛津其他有相同經歷
  • 4:03 - 4:06
    或感同身受的人看到。
  • 4:06 - 4:08
    在信的結尾,
  • 4:08 - 4:10
    我呼籲其他人寫出他們的經歷,
  • 4:10 - 4:11
    並標註「# 我本無罪 」
    (#NotGuilty)
  • 4:12 - 4:16
    讓那些受害者在不覺得有羞恥或
    罪惡感的情況下,對其所經歷的事件
  • 4:16 - 4:17
    抒發自己的情緒。
  • 4:17 - 4:19
    證明我們都能夠走出性侵的陰影。
  • 4:20 - 4:23
    沒想到,一覺醒來,
  • 4:23 - 4:25
    這封信就像病毒般擴散。
  • 4:26 - 4:28
    很快,我們就收到來自世界各地
  • 4:28 - 4:30
    上百位男女的故事,
  • 4:30 - 4:33
    我們開始將故事發表在
    我建立的網站上。
  • 4:33 - 4:35
    而所標註的話題已成為一股風潮。
  • 4:36 - 4:39
    一位 40 多歲的澳洲媽媽說,
    在一個外出的夜晚,
  • 4:39 - 4:41
    有人跟蹤她到廁所,
  • 4:41 - 4:43
    那個男人不停地摩蹭她的胯下。
  • 4:43 - 4:45
    有個荷蘭籍男性,
  • 4:45 - 4:47
    說他去倫敦與人約會時遭對方強暴,
  • 4:47 - 4:50
    但沒有人把他的話當真。
  • 4:51 - 4:54
    我收到來自印度和南美洲人
    在臉書的私訊,
  • 4:54 - 4:57
    他們問道:要如何
    把這個活動的訊息帶到當地?
  • 4:57 - 5:00
    我們收到的第一篇投稿,
    是一位名叫妮琪的女士,
  • 5:00 - 5:03
    述說她從小到大都被生父猥褻。
  • 5:03 - 5:05
    接著有更多朋友向我敞開心房,
  • 5:05 - 5:08
    訴說著我所不知的
    早已發生在他們身上的經歷,
  • 5:08 - 5:11
    從上周才發生
    到好幾年前發生的都有。
  • 5:11 - 5:14
    收到越來越多這類的訊息,
  • 5:14 - 5:16
    我們也開始燃起越來越多的希望,
  • 5:16 - 5:19
    受害者被這社群的發聲所鼓舞,
  • 5:19 - 5:21
    他們得以站出來面對性侵的傷痛,
    和抵抗「責怪受害者」的現象。
  • 5:21 - 5:23
    一位名為歐麗薇雅的女士,
  • 5:23 - 5:24
    在描述自己
  • 5:24 - 5:27
    被長期信賴與關心的人性侵後,
  • 5:27 - 5:30
    說道:「我在這裡看到很多故事,
  • 5:30 - 5:32
    見到這麼多女人都踏出這一步,
  • 5:32 - 5:33
    我相信我也可以。
  • 5:34 - 5:35
    我受到這當中很多人的啟發,
  • 5:35 - 5:37
    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像他們一樣堅強,
  • 5:37 - 5:39
    我相信會有這麼一天的。」
  • 5:39 - 5:42
    世界各地的人開始在推文時
    標記上「我本無罪」,
  • 5:42 - 5:45
    而全國性的報社也刊載了我的信件,
  • 5:45 - 5:47
    同時也被翻譯成多國語言。
  • 5:49 - 5:51
    但我對媒體會對我的信
  • 5:51 - 5:53
    這麼感興趣而大吃一驚。
  • 5:53 - 5:55
    他們把信刊在頭版,
  • 5:55 - 5:58
    鑒於「新」聞這個字本身的意義,
  • 5:58 - 6:01
    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
    它一定是很新或令人驚訝的事情。
  • 6:01 - 6:03
    但性侵已經不是新鮮事了。
  • 6:04 - 6:07
    性侵就跟其他不公平、
    不公正的事件一樣,
  • 6:07 - 6:09
    每天都出現在各種媒體上。
  • 6:09 - 6:10
    但透過這個運動,
  • 6:11 - 6:13
    性侵事件不僅只是個新聞事件,
  • 6:13 - 6:16
    而是影響當事人一生的
    真人真事的第一手經歷,
  • 6:16 - 6:19
    這些當事人凝聚團結在一起,
  • 6:19 - 6:21
    創造出他們所需要,
    但之前一直欠缺的東西:
  • 6:21 - 6:22
    一個能讓他們發表言論的平台,
  • 6:23 - 6:25
    讓他們知道自己不是孤軍奮鬥,
    也不是有錯的那一方,
  • 6:26 - 6:29
    而公開討論也能夠幫助減輕
    談論到相關議題的羞辱感。
  • 6:29 - 6:33
    這個社群中,說故事的人
    同時也是事件的當事者
  • 6:33 - 6:36
    並不是記者或評論員撰擬出來的。
  • 6:37 - 6:39
    這也是為什麼這故事被稱為新聞。
  • 6:40 - 6:42
    我們身在一個網路資訊
    四通八達的世界,
  • 6:42 - 6:44
    社群媒體不斷地激增,
  • 6:44 - 6:48
    而它的確是推動社會改變的利器。
  • 6:48 - 6:51
    但這也使人們越來越過度反應,
  • 6:51 - 6:54
    小至「天啊!火車誤點了!」的
    惱人小事,
  • 6:54 - 6:58
    大至戰爭、種族屠殺,
    甚至是恐怖攻擊。
  • 6:59 - 7:02
    看到任何發牢騷、不滿的訊息時,
    就會立即做出回應,
  • 7:02 - 7:04
    在推特、臉書上發文、標記,
  • 7:04 - 7:07
    竭盡所能的昭告天下
    自己也有所共鳴。
  • 7:08 - 7:10
    問題是,當大家都有所反應時,
  • 7:10 - 7:13
    有時也意味著大家根本沒反應,
  • 7:13 - 7:15
    沒有人真的想去做些什麼,
  • 7:15 - 7:17
    我們只是讓自己心裡面舒服點,
  • 7:17 - 7:20
    覺得好像在集體的哀悼與憤慨中
    貢獻了一己之力,
  • 7:20 - 7:22
    但事實上你沒有任何貢獻。
  • 7:22 - 7:23
    還有,
  • 7:23 - 7:24
    這些行為有的時候,
  • 7:24 - 7:27
    會掩蓋掉真實受害者的聲音,
  • 7:27 - 7:29
    而他們的需求必須被聽見。
  • 7:30 - 7:33
    還令人擔憂的是
    有些回應不公事件的行為
  • 7:33 - 7:35
    也可能會帶來更多隔閡,
  • 7:35 - 7:37
    人們迅速究責並希望能夠
  • 7:37 - 7:40
    對複雜的問題提供簡單的解決方案。
  • 7:40 - 7:43
    一家英國小報在刊登我的信時,
  • 7:43 - 7:44
    下了這麼一個標題:
  • 7:44 - 7:48
    「牛津學生在網路上
    發起羞辱加害人運動。」
  • 7:50 - 7:52
    但我發起的這個運動,
    從未想要羞辱任何人。
  • 7:52 - 7:55
    只是要讓大家勇於發言並有人傾聽。
  • 7:56 - 8:00
    推特上具爭議性的謬論
    只會造成更多傷害,
  • 8:00 - 8:03
    藉由批評我的加害人的種族和階級,
  • 8:03 - 8:05
    來推波助瀾他們自己的偏見。
  • 8:05 - 8:09
    有人甚至指控我是在自導自演,
  • 8:09 - 8:11
    容許我引用一下報社的文字:
  • 8:11 - 8:15
    「為了申張女權主義而仇恨男人」。
  • 8:15 - 8:16
    (笑聲)
  • 8:16 - 8:17
    好笑吧?
  • 8:17 - 8:20
    好像我是會說:「抱歉,夥伴們,
    我沒辦法去了喔,
  • 8:20 - 8:22
    因為在 30 歲之前,我都在忙著
    仇恨全世界所有的男人。」
  • 8:22 - 8:24
    這種話的人。
  • 8:24 - 8:25
    (笑聲)
  • 8:25 - 8:27
    現在,我幾乎可以確定,
  • 8:27 - 8:30
    這些人不會當著我的面說出
    他們在網路上留下的那些言論。
  • 8:30 - 8:33
    那是因為他們躲在螢幕後面,
  • 8:33 - 8:34
    待在自己舒適的家中
  • 8:34 - 8:35
    使用著社群媒體。
  • 8:35 - 8:38
    人們常會忘記他們的所作所為
    是一種公眾行為,
  • 8:38 - 8:40
    其他人會看,也會受其影響。
  • 8:41 - 8:44
    回到前面提到的重回地鐵的比喻,
  • 8:45 - 8:47
    對那些在網路上回應
    不公義的干擾言論,
  • 8:47 - 8:49
    我所關注的是,
  • 8:49 - 8:53
    這些干擾言論很容易
    把我們描繪成受影響的一方,
  • 8:53 - 8:55
    這可能會導致失敗主義的情緒:
  • 8:55 - 8:57
    這是一種無法正向地看待機會
  • 8:57 - 9:00
    或無法在負面狀態下
    做出改變的精神障礙。
  • 9:01 - 9:03
    在這個運動開始的幾個月前
  • 9:03 - 9:05
    或在我遭遇這些事之前,
  • 9:05 - 9:07
    我參加 TEDx 在牛津的活動,
  • 9:07 - 9:09
    我看見了納爾遜·曼德拉的
    前任私人秘書
  • 9:09 - 9:11
    芮爾妲•拉格蘭奇的演講,
  • 9:11 - 9:13
    她其中的一個故事震撼了我。
  • 9:14 - 9:16
    她提到曼德拉在委任對體育事件
    進行調查後,
  • 9:16 - 9:17
    就被南非國家橄欖球隊
  • 9:17 - 9:20
    一狀告到法院。
  • 9:20 - 9:21
    在法庭上,
  • 9:21 - 9:24
    他走向南非國家橄欖球隊的律師團,
  • 9:24 - 9:25
    跟他們握手,
  • 9:25 - 9:28
    並用他們各自的語言和他們對話。
  • 9:28 - 9:29
    芮爾妲想提出抗議,
  • 9:29 - 9:31
    她認為這些律師對曼德拉做出
    不公義的指控,
  • 9:31 - 9:33
    不配得到曼德拉的尊重。
  • 9:34 - 9:36
    曼德拉回頭告訴她:
  • 9:36 - 9:40
    「永遠別讓敵人來決定戰場。」
  • 9:42 - 9:43
    聽到這句話時,
  • 9:43 - 9:45
    我並不瞭解這句話的重要性,
  • 9:45 - 9:49
    但我覺得它很重要,所以我將這句話
    寫在我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
  • 9:49 - 9:52
    從那個時候開始,
    我便常常思考這句話的意義。
  • 9:52 - 9:55
    報復,或者向對我們施加不公的人
  • 9:55 - 9:57
    表達恨意,
  • 9:57 - 10:00
    可能是人類在面對不公不義時的
    本能直覺反應,
  • 10:00 - 10:02
    但是我們需要打破這個循環,
  • 10:02 - 10:05
    我們應該要將不公平的負面事件,
  • 10:05 - 10:07
    轉換成正面的社會革新能量。
  • 10:07 - 10:08
    否則,
  • 10:08 - 10:11
    如果繼續讓敵人決定戰場,
  • 10:11 - 10:13
    則會產生另一個對立的結果,
  • 10:13 - 10:15
    我們這些受害者成為了影響者,
  • 10:15 - 10:18
    與加害者相互爭鬥。
  • 10:18 - 10:20
    就像我們選擇回到地鐵一樣,
  • 10:20 - 10:23
    我們不能讓互聯網及社群的平台,
  • 10:23 - 10:25
    淪為認輸妥協的戰場。
  • 10:27 - 10:31
    我並不是想要阻止
    這些社群媒體的回應,
  • 10:31 - 10:33
    因為「# 我本無罪」活動的成功,
  • 10:33 - 10:35
    絕大部分歸功於社群媒體。
  • 10:35 - 10:37
    但是我的確想要鼓勵大家,
  • 10:37 - 10:40
    用成熟負責的方式
    來回應不公義的事件。
  • 10:40 - 10:42
    首先,我認為要先問自己兩個問題。
  • 10:42 - 10:45
    第一:為什麼我會覺得不公平?
  • 10:45 - 10:47
    就我的例子而言,有幾個答案。
  • 10:47 - 10:49
    有人傷害我和我愛的人,
  • 10:49 - 10:51
    如果他們沒有為這件事付出代價,
  • 10:51 - 10:54
    或沒有認知到他們所造成的傷害,
    這樣我就會感到不公平。
  • 10:54 - 10:56
    不只如此,每天都有
    成千上萬的男男女女,
  • 10:56 - 10:58
    遭受性侵,通常只能保持沈默,
  • 10:58 - 11:02
    而且,大家對此問題的關注程度
    卻少於其他事件。
  • 11:02 - 11:04
    到現在,還是有很多人
    會指責受害者。
  • 11:05 - 11:08
    再來,問問自己:
    認知到這些原因後,
  • 11:08 - 11:10
    我如何能改變它們?
  • 11:10 - 11:14
    就我們而言,是要我的加害者
    和其他的加害者承擔後果。
  • 11:14 - 11:16
    讓他們出來面對他們所造成的影響。
  • 11:17 - 11:19
    讓媒體對性侵事件投以更多的關注,
  • 11:19 - 11:21
    朋友、家人之間能夠開誠佈公地討論
  • 11:22 - 11:24
    這個被塵封已久的話題,
  • 11:24 - 11:26
    並且強調受害者不應該
  • 11:26 - 11:27
    為其所受到的傷害而遭受指責。
  • 11:28 - 11:31
    要完全解決性侵這個問題
    也許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
  • 11:31 - 11:32
    但透過這個方式,
  • 11:32 - 11:35
    我們可以開始使用社群媒體
    作為審視社會公義的有效利器,
  • 11:36 - 11:38
    來作為教育、喚起群眾對話的利器,
  • 11:38 - 11:40
    藉由聆聽受害者的心聲,
  • 11:41 - 11:43
    讓當權者知道這個問題的重要性。
  • 11:44 - 11:49
    因為有時這些問題並不會有
    簡單的答案,
  • 11:49 - 11:50
    事實上,鮮少會有。
  • 11:51 - 11:54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無法
    給受害者成熟、合理的回應,
  • 11:54 - 11:56
    在你無法思考出
  • 11:56 - 11:59
    如何扭轉這個不公平的感覺時,
  • 11:59 - 12:01
    你可想看看,也許不要執著於
    我們可做些什麼,
  • 12:01 - 12:03
    而是不要做什麼。
  • 12:04 - 12:07
    你可以不要帶著偏見、
    仇恨來回應不公事件,
  • 12:07 - 12:09
    以避免築起更多高牆。
  • 12:09 - 12:13
    你可以不要議論那些事件的受害者,
  • 12:13 - 12:17
    你可以不要在回應了不公事件後
    隨即隔天就忘了這件事,
  • 12:17 - 12:19
    因為推持已去追逐新的話題了。
  • 12:20 - 12:24
    諷刺的是,有時候不立刻回應,
  • 12:24 - 12:27
    是我們立即可以採取的措施。
  • 12:28 - 12:32
    我們會因為遭受不公平待遇
    而生氣、沮喪和衝動,
  • 12:32 - 12:35
    但是讓我們想想自己的反應。
  • 12:35 - 12:37
    我們要讓加害者付出代價,
  • 12:38 - 12:41
    而不是助長我們自己羞愧
    與遭受不公不義的感覺。
  • 12:42 - 12:44
    讓我們牢記那個
  • 12:44 - 12:46
    常被網民遺忘的事情,
  • 12:46 - 12:49
    那就是批評與辱罵的區別。
  • 12:49 - 12:51
    別忘了我們仍須三思而後行,
  • 12:51 - 12:53
    不要因我們面前有螢幕擋著就不。
  • 12:54 - 12:56
    當我們在社群媒體發出各種聲音時,
  • 12:56 - 12:58
    我們不應該讓這些聲音
    凌鴐了受害者的需要,
  • 12:58 - 13:01
    而應該強化受害者的訴求。
  • 13:01 - 13:03
    所以網路成了你講述自身的
    親身真實經歷,
  • 13:03 - 13:06
    也不會被另眼相看的地方。
  • 13:07 - 13:09
    所有這些以成熟嚴謹的態度
    來回應不公不義的方法,
  • 13:09 - 13:12
    喚起了網路初創的主旨:
  • 13:12 - 13:15
    溝通、傳遞訊息、
    促進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 13:15 - 13:17
    這些詞語都暗示著
    使人們更緊密地凝聚著,
  • 13:17 - 13:19
    而非愈來愈疏離。
  • 13:19 - 13:23
    假如你在字典上查
    「justice」這個字,
  • 13:24 - 13:29
    在懲罰、法律或司法機關管理
    這些字眼之前,
  • 13:30 - 13:31
    你會看到:
  • 13:31 - 13:33
    「維護正義」。
  • 13:34 - 13:36
    我認為世界上幾乎沒有
  • 13:36 - 13:41
    比將人與人團結在一起
    更正義的事了。
  • 13:41 - 13:44
    如果我們藉由社群媒體來傳遞這個訊息,
  • 13:44 - 13:48
    公平正義將會透過更有力的形式傳遞。
  • 13:48 - 13:50
    謝謝大家!
  • 13:50 - 13:52
    (掌聲)
Title:
在網路上該如何談論性侵
Speaker:
艾奧妮.威爾斯
Description:

身為作者與激進分子的艾奧妮.威爾斯表示,我們需要適切地運用社群媒體的力量來申張社會正義。威爾斯在倫敦遭受性侵後,於學生郵報上刊載了一封給加害者的信,這封信像病毒般迅速散播,點燃了反抗性暴力和反對指責受害者的「我本無罪」運動。在這場動人的演說中,她講述了因她分享個人的經歷而給與受害者希望與力量,並傳遞了「反對受害者在網路上感到羞愧的文化」訊息。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13:56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