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拉菲羅安德烈 (Raffaello D'Andrea): 四軸飛行器驚人的運動能力

  • 0:11 - 0:14
    機器的運動能力好是什麼意思?
  • 0:14 - 0:18
    我們將展示機器運動能力的概念
  • 0:18 - 0:20
    以及為了實現而進行的研究
  • 0:20 - 0:22
    靠的是這些飛行機器,叫做
    「四軸飛行器」 (quadrocopters)
  • 0:22 - 0:24
    簡稱為「四軸」
  • 0:26 - 0:29
    四軸已經存在很久了
  • 0:29 - 0:30
    最近很受歡迎的原因
  • 0:30 - 0:32
    是因為在機械方面很簡單
  • 0:32 - 0:34
    只要控制這四個螺旋槳的速度
  • 0:34 - 0:37
    這些機器可以側滾,俯仰,偏擺
  • 0:37 - 0:40
    以及沿著共同方向加速
  • 0:40 - 0:43
    上面還有電池及一台電腦
  • 0:43 - 0:47
    各種感測器和無線收發器
  • 0:47 - 0:52
    四軸極為靈活,但要付出代價
  • 0:52 - 0:55
    它本質上不穩定,需要某種形式的
  • 0:55 - 0:59
    自動回饋控制,才可能飛行
  • 1:04 - 1:07
    要怎麼做到這點呢?
  • 1:07 - 1:09
    天花板上的攝影機
    和一台筆記型電腦
  • 1:09 - 1:12
    就像是室內的全球定位系統
  • 1:12 - 1:14
    用來為物體在空間中定位
  • 1:14 - 1:17
    物體上有這些反光標記
  • 1:17 - 1:19
    定位資料送到另一台筆記型電腦
  • 1:19 - 1:21
    執行估計與控制的演算法
  • 1:21 - 1:23
    再反過來把命令送到四軸
  • 1:23 - 1:26
    四軸本身也在執行
    估計與控制的演算法
  • 1:30 - 1:32
    我們的研究大部分都是演算法
  • 1:32 - 1:36
    演算法是使這些機器活過來的魔法
  • 1:36 - 1:38
    要怎麼設計演算法
  • 1:38 - 1:41
    才能創造出機器運動員?
  • 1:41 - 1:43
    我們使用的方法
    泛稱為模型化基礎設計
  • 1:43 - 1:47
    我們首先用數學模型捕捉
  • 1:47 - 1:49
    機器行為的物理法則
  • 1:49 - 1:51
    然後用數學的一個分支—
  • 1:51 - 1:54
    「控制理論」來分析這些模型
  • 1:54 - 1:58
    並合成控制的演算法
  • 1:58 - 2:01
    例如我們想讓四軸原地懸停
  • 2:01 - 2:02
    我們首先捕捉動態
  • 2:02 - 2:04
    是一組微分方程式
  • 2:04 - 2:07
    然後操縱這些方程式
  • 2:07 - 2:11
    在控制理論建立的演算法幫忙下
    讓四軸得以穩定
  • 2:11 - 2:14
    讓我展示這種方法的優點
  • 2:17 - 2:20
    假設我們希望四軸不止是懸停
  • 2:20 - 2:23
    還要讓桿子平衡
  • 2:23 - 2:24
    經過一些練習
  • 2:24 - 2:27
    人類很容易可以做到
  • 2:27 - 2:29
    雖然我們有優勢
  • 2:29 - 2:30
    雙腳可以著地
  • 2:30 - 2:33
    還有極為靈活的手
  • 2:33 - 2:35
    像這樣就有點困難:
  • 2:35 - 2:38
    如果只有一腳著地
  • 2:38 - 2:40
    而且不准用手
  • 2:40 - 2:43
    請注意,桿子頂上有反光標記
  • 2:43 - 2:47
    表示可在空間中定到它的位置
  • 2:53 - 2:59
    (掌聲)
  • 2:59 - 3:02
    你可以看到,這架四軸正進行微調
  • 3:02 - 3:04
    以讓桿子保持平衡
  • 3:04 - 3:07
    我們是怎麼設計演算法來做到的?
  • 3:07 - 3:09
    我們加入了桿子的數學模型
  • 3:09 - 3:11
    到四軸中
  • 3:11 - 3:14
    一旦我們有了
    結合四軸與桿子的模型
  • 3:14 - 3:19
    就可以用控制理論
    建立控制的演算法
  • 3:19 - 3:20
    這裡,你看,很穩定
  • 3:20 - 3:23
    就算我輕輕推一下
  • 3:23 - 3:28
    它仍可回到完全平衡的位置
  • 3:28 - 3:30
    我們還可以加強模型,以包括
  • 3:30 - 3:32
    我們希望四軸在空間的位置
  • 3:32 - 3:35
    用這根有反光標記的指示棒
  • 3:35 - 3:38
    可以指出我要四軸到的位置
  • 3:38 - 3:41
    和我保持固定的距離
  • 3:56 - 3:59
    這些特技動作的關鍵是演算法
  • 3:59 - 4:01
    它的設計要靠數學模型
  • 4:01 - 4:03
    與控制理論
  • 4:03 - 4:05
    我要告訴四軸回來這裡
  • 4:05 - 4:07
    並讓桿子倒下來
  • 4:07 - 4:09
    接下來我要展示
  • 4:09 - 4:11
    了解物理模型、
  • 4:11 - 4:15
    以及實體世界運作的重要性
  • 4:25 - 4:27
    注意四軸的高度降低了
  • 4:27 - 4:29
    我把這杯水放上去
  • 4:29 - 4:32
    不像平衡桿,我並未把玻璃杯
  • 4:32 - 4:35
    的數學模型加到系統裡
  • 4:35 - 4:38
    事實上,系統根本不知道有杯水
  • 4:38 - 4:41
    我一樣可以用指示棒來告訴四軸
  • 4:41 - 4:43
    我希望它在空間中的位置
  • 4:43 - 4:53
    (掌聲)
  • 4:53 - 4:55
    好吧,你應該問自己
  • 4:55 - 4:58
    為什麼杯中的水不會灑出來?
  • 4:58 - 5:01
    兩個事實:第一點是重力
  • 5:01 - 5:03
    對所有的物體作用相同
  • 5:03 - 5:06
    第二點是,推進器都指向
  • 5:06 - 5:09
    和杯子相同的方向,也就是向上
  • 5:09 - 5:11
    兩個原因加在一起,最終結果是
  • 5:11 - 5:13
    玻璃杯各方向的側向力都很小
  • 5:13 - 5:16
    還是以空氣動力學效應為主
  • 5:16 - 5:20
    因此這些速度是微不足道的
  • 5:23 - 5:25
    這就是為什麼不需要杯子的模型
  • 5:25 - 5:29
    水自然不會灑出來
    不管四軸怎麼動
  • 5:39 - 5:46
    (掌聲)
  • 5:46 - 5:50
    這裡學到的是,有些高性能任務
  • 5:50 - 5:51
    比其他的容易
  • 5:51 - 5:53
    還有,理解問題背後的物理
  • 5:53 - 5:56
    可告訴我們哪些容易、哪些困難
  • 5:56 - 5:58
    以此為例,載運水很容易
  • 5:58 - 6:02
    平衡桿子則很困難
  • 6:02 - 6:04
    我們都聽過運動員的故事
  • 6:04 - 6:06
    雖然身體受傷,仍然完成壯舉
  • 6:06 - 6:08
    機器可以在
  • 6:08 - 6:11
    受重傷的情況下運作嗎?
  • 6:11 - 6:12
    傳統觀念認為,你需要
  • 6:12 - 6:16
    至少四個固定的馬達螺旋槳才能飛
  • 6:16 - 6:18
    因為有四個自由度要控制:
  • 6:18 - 6:21
    側滾、俯仰、偏擺、加速
  • 6:21 - 6:24
    六軸和八軸分別有六和八個螺旋槳
  • 6:24 - 6:26
    可提供冗餘
  • 6:26 - 6:28
    但四軸則普及多了
  • 6:28 - 6:30
    因為它具有最小數目的
  • 6:30 - 6:32
    固定馬達螺旋槳:四個
  • 6:32 - 6:34
    是這樣嗎?
  • 6:49 - 6:52
    我們分析這台機器的數學模型
  • 6:52 - 6:54
    如果只有兩個螺旋槳可運作
  • 6:54 - 7:01
    我們發現有種非傳統的方式可飛行
  • 7:08 - 7:10
    我們放棄控制偏擺
  • 7:10 - 7:13
    仍然可以控制側滾、俯仰、加速
  • 7:13 - 7:18
    只要演算法能處理這種新配置
  • 7:22 - 7:24
    數學模型告訴我們何時
  • 7:24 - 7:26
    和為何這是可能的
  • 7:26 - 7:29
    此例中,這種知識讓我們能設計出
  • 7:29 - 7:31
    新穎的機器架構
  • 7:31 - 7:35
    或優雅應對損害的巧妙演算法
  • 7:35 - 7:37
    就像人類運動員
  • 7:37 - 7:41
    而不必建構具有冗餘的機器
  • 7:41 - 7:43
    我們不禁屏住呼吸
  • 7:43 - 7:45
    當我們看到跳水選手
    翻個筋斗入水、
  • 7:45 - 7:47
    或撐竿跳選手在空中扭轉、
  • 7:47 - 7:49
    同時快速接近地面
  • 7:49 - 7:51
    跳水選手入水時能否成功壓水花?
  • 7:51 - 7:53
    撐竿跳選手能否完美著地?
  • 7:53 - 7:55
    假設我們希望四軸
  • 7:55 - 7:57
    表演三轉空翻,並結束在
  • 7:57 - 8:00
    開始的同一地點
  • 8:00 - 8:02
    這個動作太快了
  • 8:02 - 8:06
    無法用位置回饋信號
    糾正執行過程中的動作
  • 8:06 - 8:08
    時間根本不夠
  • 8:08 - 8:11
    相反的,四軸只能盲目進行動作
  • 8:11 - 8:14
    觀察四軸如何完成動作
  • 8:14 - 8:16
    再用這些資訊來修改行為
  • 8:16 - 8:18
    讓下次空翻更進步
  • 8:18 - 8:20
    就像跳水選手和撐竿跳選手
  • 8:20 - 8:22
    只有通過反覆練習
  • 8:22 - 8:24
    才能學會動作
  • 8:24 - 8:26
    並達到最完美的境界
  • 8:34 - 8:39
    (掌聲)
  • 8:39 - 8:43
    打擊移動中的球
    對許多運動是必要技能
  • 8:43 - 8:44
    我們如何讓一台機器做出
  • 8:44 - 8:48
    對運動員看似毫不費力的動作?
  • 9:04 - 9:11
    (掌聲)
  • 9:11 - 9:13
    這架四軸頂部綁了個球拍
  • 9:13 - 9:17
    甜蜜點大約一個蘋果大小
    所以不會太大
  • 9:17 - 9:20
    以下的計算每二十毫秒執行一次
  • 9:20 - 9:22
    也就是每秒執行五十次
  • 9:22 - 9:24
    我們首先弄清楚球會飛到哪裡
  • 9:24 - 9:27
    然後計算四軸如何擊中球
  • 9:27 - 9:30
    四軸飛到球丟出的附近
  • 9:30 - 9:34
    第三,規劃出四軸由目前位置
  • 9:34 - 9:37
    到擊球位置的軌道
  • 9:37 - 9:41
    第四,只需執行這戰略二十毫秒
  • 9:41 - 9:44
    二十毫秒過後,再重複整個過程
  • 9:44 - 9:46
    直到四軸擊中球
  • 9:56 - 9:58
    (掌聲)
  • 9:58 - 10:02
    機器不僅可以自主執行動態操作
  • 10:02 - 10:03
    還可以互相合作
  • 10:03 - 10:07
    這三架四軸合作張開網子
  • 10:17 - 10:22
    (掌聲)
  • 10:22 - 10:24
    它們執行的,是非常動態
  • 10:24 - 10:26
    且需要合作的動作
  • 10:26 - 10:28
    把球丟回給我
  • 10:28 - 10:32
    請注意的,在完全伸展時
    這些四軸是垂直的
  • 10:36 - 10:38
    (掌聲)
  • 10:38 - 10:41
    事實上,在完全伸展時
  • 10:41 - 10:43
    大約產生五倍於高空彈跳
  • 10:43 - 10:48
    最低點的力量
  • 10:51 - 10:54
    做到這點的演算法非常相似於
  • 10:54 - 10:57
    單一四軸把球打回我身邊
  • 10:57 - 11:00
    使用數學模型不斷重新規劃
  • 11:00 - 11:04
    合作策略,每秒五十次
  • 11:04 - 11:06
    到目前為止,我們看到的一切
  • 11:06 - 11:09
    都是關於機器及其功能
  • 11:09 - 11:12
    我們若把這台機器的運動能力
  • 11:12 - 11:14
    和人結合,會發生什麼事?
  • 11:14 - 11:17
    在我面前的是一具
    商業的人體動作感測器
  • 11:17 - 11:19
    主要用於遊戲
    (Kinect)
  • 11:19 - 11:20
    可以即時識別我身體
  • 11:20 - 11:23
    各部位的動作
  • 11:23 - 11:25
    就像剛才我用指示棒
  • 11:25 - 11:27
    我們可用這個作為系統的輸入
  • 11:27 - 11:30
    我們就有了自然的互動方式
  • 11:30 - 11:35
    用我的手勢和四軸的
    原始運動能力互動
  • 12:10 - 12:15
    (掌聲)
  • 12:24 - 12:28
    互動不一定是虛擬
    也可以是實體的
  • 12:28 - 12:30
    以此四軸為例
  • 12:30 - 12:32
    它試著要待在空間裡固定的一點
  • 12:32 - 12:36
    如果我試著將它移開,它會抵抗
  • 12:36 - 12:40
    並移回它想待的地方
  • 12:40 - 12:43
    但我們可以改變這種行為
  • 12:43 - 12:45
    我們可以用數學模型
  • 12:45 - 12:48
    估算出我對四軸施力的大小
  • 12:48 - 12:51
    一旦知道了力量大小
    我們也可以改變物理規則
  • 12:51 - 12:56
    當然是對四軸而言
  • 12:56 - 12:58
    這架四軸的行為就好像它
  • 12:58 - 13:03
    在黏性流體中一樣
  • 13:03 - 13:05
    我們現在有了親密的方式
  • 13:05 - 13:07
    可與機器互動
  • 13:07 - 13:09
    我要用這新功能
    把載著相機的四軸
  • 13:09 - 13:12
    定位到適當位置
  • 13:12 - 13:15
    以拍攝接下來的示範
  • 13:24 - 13:27
    我們可以與四軸進行實體互動
  • 13:27 - 13:29
    我們也可以改變物理定律
  • 13:29 - 13:32
    讓我們來玩一下
  • 13:32 - 13:33
    接下來你會看到這些四軸
  • 13:33 - 13:37
    一開始像是在冥王星的引力
  • 13:37 - 13:39
    隨著時間過去,重力逐漸增加
  • 13:39 - 13:41
    直到全都回到地球的引力
  • 13:41 - 13:43
    但我保證不會發生
  • 13:43 - 13:47
    好的,開始
  • 13:54 - 13:57
    (笑聲)
  • 14:23 - 14:26
    (笑聲)
  • 14:26 - 14:29
    (掌聲)
  • 14:29 - 14:31
    呼!
  • 14:35 - 14:36
    各位現在可能在想
  • 14:36 - 14:38
    這些傢伙也太愛玩了吧
  • 14:38 - 14:40
    你可能也在問自己
  • 14:40 - 14:44
    他們到底為何要建造機械運動員?
  • 14:44 - 14:47
    一個推測是,就像動物王國中
    遊戲的作用
  • 14:47 - 14:50
    可以磨練技能和發展能力
  • 14:50 - 14:52
    其他人則認為
    這有更多的社會角色
  • 14:52 - 14:53
    可讓團體聚在一起
  • 14:53 - 14:57
    同樣,我們用運動和運動能力類比
  • 14:57 - 14:59
    來建立機器的新演算法
  • 14:59 - 15:01
    將其能力推昇到極限
  • 15:01 - 15:05
    機器的速度會對我們的生活方式
    產生什麼影響?
  • 15:05 - 15:07
    就像我們過去的各種創作及創新
  • 15:07 - 15:10
    它們可能被用來改善人類生活條件
  • 15:10 - 15:13
    也可能會被誤用和濫用
  • 15:13 - 15:15
    我們面臨的,不是技術選擇
  • 15:15 - 15:16
    而是社會選擇
  • 15:16 - 15:18
    讓我們做出正確的選擇
  • 15:18 - 15:20
    最能發揮未來機器優點的選擇
  • 15:20 - 15:22
    就像運動的能力
  • 15:22 - 15:24
    能讓人類發揮出最好的部分
  • 15:24 - 15:27
    讓我來介紹
    綠色布幕後面的魔法師
  • 15:27 - 15:30
    他們是飛行機器競技場
    研究團隊的現任成員
  • 15:30 - 15:35
    (掌聲)
  • 15:35 - 15:38
    Federico Augugliaro,
    Dario Brescianini, Markus Hehn,
  • 15:38 - 15:41
    Sergei Lupashin, Mark Muller
    和 Robin Ritz
  • 15:41 - 15:43
    注意他們,他們將會有偉大成就
  • 15:43 - 15:44
    謝謝
  • 15:44 - 15:50
    (掌聲)
Title:
拉菲羅安德烈 (Raffaello D'Andrea): 四軸飛行器驚人的運動能力
Speaker:
Raffaello D'Andrea
Description:

在 TEDGlobal 的機器人實驗室,拉菲羅安德烈 (Raffaello D'Andrea) 展示他的四軸飛行器:是可以像運動員一樣思考的機器人,用可以幫助它們學習的演算法,來解決物理的問題。經由一系列精采的示範,安德烈展示了無人機可以接球、平衡,以及共同做出決定--注意還有用 Kinect 來控制四軸飛行器的示範,讓人好想立刻擁有。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16:08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