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的伟大是天生的 有些人成就伟大 而有些人的伟大则是强加给他们的” ——威廉姆斯莎士比亚 这句话真的是他写的吗? 有些人质疑莎士比亚著作署名的真实性 甚至质疑他是否真的存在过 他们认为莎士比亚只是某个作者的化名 或者是一组作者的化名而已 可能用这个化名的人选包括 其他戏剧名人,政治家, 甚至是有影响力的女人 难道英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家 和他的作品一样,是凭空创造出来的吗? 很多莎士比亚的研究人员反对“无莎论” 因为他的生平有迹可循 但有另外一种方法 能论证他的名句, 是否是其他作家的成果 语言学,顾名思义 能通过句法,语法,语义,用词 解析我们说话写作的程式和习惯 在19世纪后期 一位名叫Wincenty Lutoslawski的波兰哲学家 完善了文体学这一方法 并用此方法排查文学作者的真实性 文体学怎么用呢? 理论上,每一个作者的风格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与其他作家大不相同 独特性包括 句长,排字 甚至是某个单词出现的频率 让我们以“thee” 【古英文的 “you”】为例, 把它当成一个纵轴 每篇作品,都可以根据这个词出现的数量 在此纵轴上找到位置 在统计学上,这些数据点出现的密度 表现了阈值。让我们对这组数据有了一个预期 但是这只是极其多元化的特征中的一项 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这一用于数据集群的方法 我们可以将多元化的数据简化为较为单一的成分群 此成分群便表现了莎士比亚作品的特征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对照成分 来分析我们的目标人物啦 例如 如果弗朗西斯.培根的大量作品 与莎士比亚的成分群相符 我们就有证据表明 弗朗西斯. 培根和莎士比亚是一个人 那么,研究结果是怎样的呢? 进行研究的文体学家们总结 莎士比亚就是莎士比亚 独此一家,别无二号 其他“李鬼”的风格和莎士比亚的文笔并不相符 但是, 我们强悍的数据表明 确实有合笔的有力证据 比如,一项近期研究表明 莎士比亚与戏剧家Christopher Marlowe 合写了《亨利六世》的 第一幕和第二幕 莎士比亚的身份只是文体学 能帮助解决的大量疑案之一 它还能判断作品的创作时期 一篇古文的真伪 学生有没有抄袭 甚至收到的email是重要邮件还是垃圾邮件 那么莎士比亚的经典诗句如此一来 竟已意境全消,只剩下一堆数据而已吗? 不是的 文体学也许能让我们明白, 是什么让莎翁的遣词造句鹤立鸡群 但是它不能抓住文字中流淌的情怀 也无法理解我们为何长吁短叹,黯然神伤 起码现在不行 译者:Ruoqi 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