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非洲南部广阔的茂盛森林, 你会看到宏伟的大津巴布韦遗迹, 这是中世纪时期一座 汇聚惊人财富和威望的石城。 它坐落位于今天的津巴布韦, 这是非洲撒哈拉沙漠 以南地区已知的最大居住遗址, 在非洲大陆上仅次于埃及金字塔。 但这座城市的历史却笼罩着争议, 数十年间围绕着是谁以及 为什么建造这一城市而争议不断。 这座城市的名字源自修纳语 Madzimbabwe, 意思是石制的大房子, 源于其无法攀越的,近10米高的石墙, 它的长度大约有250米。 鉴于遗址的宏伟壮观和其历史重要性,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1986年 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早在14到15世纪, 大津巴布韦是一座十分繁荣兴旺的城市。 其疆域延伸至八平方公里, 大津巴布韦主要由三个主要区域构成: 分别是山丘建筑群, 那里是国王居住的地方; 卫城则为王室成员所拥有; 以及一般公民居住的山谷建筑群。 统治者同时是这个区域中 权威的经济和宗教领袖。 在它的鼎盛时期, 这座城市有18000的活跃人口, 它还是当时非洲主要贸易中心之一。 这座城市得以发展的原因是大津巴布韦, 在洲际贸易网络中扮演着极具有影响力的角色。 连接东非斯瓦西里海岸几个重要城邦, 大津巴布韦是庞大印度洋 贸易航线的一个重要组成。 通过对珍贵资源的来源和贸易的控制, 这座城市获取了巨大的财富: 金子, 象牙, 和铜币。 有了这样的商业力量, 大津巴布韦得以跨越大陆扩展其影响范围, 在鼎盛时期促进了 强大的阿拉伯和印度贸易商的出现。 考古学家通过在遗迹上发现的文物的研究, 逐步拼凑起大津巴布韦历史的细节。 发现的文物包括来自 亚洲的陶制品的碎片和玻璃制品, 以及远在1500里以外的沿海贸易城邦 基尔瓦基斯瓦尼铸造的硬币。 考古学家也发现了鸟形象的皂石雕刻, 这些鸟石像被认为是 每个城市的统治者的代表。 同时仅在皇室居所附近发掘出许多腓骨, 这个发现说明了上层人物 和一般民众饮食的不同。 这些迹象也引出了有关这座城市衰败的理论。 到了15世纪中期, 大津巴布韦的建筑基本上 就是现在所留存下来的这些。 考古证据将城市衰败的原因指向 人口过密和公共卫生问题, 对土地过度使用所导致的 土壤贫瘠问题令情况更加恶化。 最终,因为庄稼枯萎和城市境况的每况愈下, 人们认为大津巴布韦的人口被分散开, 并形成了附近的穆塔帕和托瓦帝国。 几个世纪以后,大津巴布韦开始在政治领域 显示出其巨大影响力。 人们不断争论是谁建立起 这样宏伟著名的势头之城。 在欧洲殖民非洲期间, 种族主义殖民地官员声称 该遗址不可能起源于非洲。 因为缺少详细的文字记录, 他们转而用神话故事来 解释大津巴布韦的宏伟建筑。 一部分人认为这证实了圣经中示巴女王, 曾生活在一座财富之城的故事。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 大津巴布韦是古希腊人建立的。 随后在20世纪早期,随着遗址的大量挖掘, 考古学家 David Randall-MacIver 找到明确的证据证明大津巴布韦是原住民所建。 然而在当时,这个国家的少数白人的 殖民政府却在诋毁这一理论, 因其挑战了他们统治的合法性。 事实上,政府还在积极鼓励历史学家 来撰写文章质疑这座城市的非洲起源说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压倒性的证据出现了, 证实大津巴布韦是一座 由非洲人民建立的非洲城市。 在上个世纪60和70年代, 大津巴布韦成为了 非洲民族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象征, 这一象征传遍了整个非洲大陆。 今天,津巴布韦的国旗上代表着 大津巴布韦遗址的皂石神鸟像, 仍被视作民族骄傲和文化价值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