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读博, 这就意味着我有一项研究课题, 那就是如何使数码内容实体可触化。 正如你们所见, 数码世界 恰逢多变之季。 对于人类来说,它们并未变 它们正向虚拟化进发。 而另一方面,人类 是活在物质世界中, 可谓是酸甜苦辣,百味齐全啊。 因此我的问题就是如何使虚拟的事物 实体化。 这就是我的疑问。 假若我们看看iPhone的触摸屏, 以及Wii的实感操作, 我们就可从中窥得潮流的趋向。它们正趋于实体化。 下一个问题则是,接下来又会是什么? 现在,我想展示三种可能性。 第一种则是质量。 作为一名活人,我们绝对可以 感受到手中的物体重不重。 因此,我们能不能将此特点应用在手机上? 让我展现一部可移重的手机给你们看看。 这是一个手机状盒子, 里面有一块可动铁块。 因此你就可以感觉到那一部分会比较重。 我们可以转移它的重心。 例如,我们将数字内容与 物理质量糅合在一起。 当你移动数字地图的时候, 重心也将随之转移。 数字导航技术会因此受益。 作为一名城市导游, 它仅仅需要改变重心的所在, 如:“好,向右转。直走。这里左转。” 它所带来的好处就是你可以悠闲观看市景市容, 而再也不用专注于屏幕之上了。 好,质量是第一种可能性。 第二种可能性就是形状。 我们对手中的物体形状也会是具体可感。 假如我下载了一本电子书,只有二十页厚, 但手机或电纸书是很薄的,是吧。 假若那本书有五百页厚,我希望能感受到 如《哈里波特》一般的厚度。 所以我再来展示一部可变形手机。 好吧,又是一个手机状盒子。 这个呢,是可以改变形状的。 我们可以弄出各种形状。 例如,在口袋里,它会非常薄, 太厚的手机会让你感到个疙瘩在那。 拿到手上时,你则希望它的界面会对着你,厚点手感好。 这不就变成了梯形么。 假如你变换掌握姿势,它也会随变随换。 这就变成了可立稳的形状,这既有利于看电影, 又可作闹钟之用。 操作很简单。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 当你阅览一些逾手机屏幕 大小的数字内容时, 譬如此程序所需要的屏幕非手机可满足, 因此手机的形状就 告知你:“好吧,那边还有东西。 虽然你看不见,可就是在那边。” 因为你感到那一角比较厚。 形状就是第二种可能性。 第三种则更抽象。 作为一名人类,我们是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是有感情的, 人类因此而成人类。 我们能否使手机亦具有感情呢? 假若将一只仓鼠放在口袋中, 我们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感觉到它是否安好。 最后让我展示一部活手机。 好吧,还是个手机状盒子。 但这部手机却拥有呼吸和心跳, 是有生命的。 (笑声) 你可以感觉到,它正在休息中。 哦,糟糕,未接来电,是新的来电, 或许是一名新女朋友。 非常亢奋。 如何使它安静? 轻抚它的耳背, 一切就会归于平静之中。 这是非常确实可感的,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现在,我们已知三种使数字内容 实体可触化的方法。 这是将手机实体化的 几种办法。 在这背后则隐含着一种假设, 那就是, 与其让人们变得越来越科技化 不如让 科技变得更人性化。 (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