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6.681,0:00:08.873 假設你在一個有獎競賽節目上 0:00:08.873,0:00:12.375 第一輪你已贏得了 1 千元 0:00:12.375,0:00:14.851 當你轉到獎金那格時 0:00:14.851,0:00:16.657 你要作一個選擇 0:00:16.657,0:00:20.131 你被保證可得到 500 元獎金 0:00:20.131,0:00:22.537 或者你可擲硬幣 0:00:22.537,0:00:25.857 如果是正面,你會贏 1000 元獎金 0:00:25.857,0:00:29.246 如果是背面,你得不到任何獎金 0:00:29.246,0:00:34.269 第二輪你已贏了 2000 元,[br]但當你轉到罰款那格時[br] 0:00:34.269,0:00:36.384 你要作另一個選擇 0:00:36.384,0:00:39.220 你可以接受損失 500 元 0:00:39.220,0:00:42.171 或者試試運氣擲硬幣 0:00:42.171,0:00:44.372 若是正面,你依然有 2000 元 0:00:44.372,0:00:49.069 但若是反面,你會損失 1000 元 0:00:49.069,0:00:50.493 如果你像大多數人 0:00:50.493,0:00:54.284 你可能在第一輪時[br]選擇接受保證的獎金[br] 0:00:54.284,0:00:57.254 並在第二輪時選擇擲硬幣 0:00:57.254,0:01:00.113 但若仔細想想,這根本毫無意義 0:01:00.113,0:01:04.205 勝算和結果在兩輪都是完全一樣 0:01:04.205,0:01:08.704 但為什麼第二輪看起來比較嚇人呢? 0:01:08.704,0:01:13.214 答案在於[br]損失規避 (loss aversion) 的現象 0:01:13.214,0:01:15.106 根據理性經濟理論 0:01:15.106,0:01:18.846 我們的決定會遵循一種簡單數學方程式 0:01:18.846,0:01:23.055 它會衡量「風險等級」和「所涉金額 」 0:01:23.055,0:01:25.317 但研究發現,對大多數人而言 0:01:25.317,0:01:29.120 擔心損失所導致的負面心理影響 0:01:29.120,0:01:34.972 兩倍於得到等量東西的正面影響 0:01:34.972,0:01:39.765 損失規避是一種認知偏差,[br]它源於 啟發法 (heuristics)[br] 0:01:39.765,0:01:43.884 「啟發法」是根據先前經驗和直覺[br]來解決問題的方法[br] 0:01:43.884,0:01:46.529 而不是根據仔細的分析 0:01:46.529,0:01:50.165 這些思考捷徑[br]會導致我們做出不理性決定 0:01:50.165,0:01:51.459 不像墜入情網 0:01:51.459,0:01:53.414 或懸崖高空彈跳的不理性 0:01:53.414,0:01:57.834 而是做出容易被証實錯的邏輯謬誤 0:01:57.834,0:02:03.591 在涉及機率時,[br]使用啟發法是非常不好的[br] 0:02:03.591,0:02:09.053 例如你要擲一個四面綠色[br]兩面紅色的骰子[br] 0:02:09.053,0:02:10.736 擲二十次 0:02:10.736,0:02:13.694 你可以選擇以下三種排序其中之一 0:02:13.694,0:02:17.018 若你選的有出現,你將贏得 25 元 0:02:17.018,0:02:18.909 你會選哪一個? 0:02:18.909,0:02:23.838 在一個調查,65% 的大學生參與者 0:02:23.838,0:02:26.290 選擇序列 B 0:02:26.290,0:02:29.885 可是 A 比較短,而且還包含在 B 中 0:02:29.885,0:02:31.884 所以說 A 比較可能 0:02:31.884,0:02:35.132 這就是所謂的[br]合取謬誤 (conjunction fallacy)[br] 0:02:35.132,0:02:37.425 在此,我們預料會擲出較多綠色面 0:02:37.425,0:02:41.607 所以大腦誘騙我們[br]作了較不可能的選擇 0:02:41.607,0:02:45.822 通常,啟發法對處理數字方面也極糟榚 0:02:45.822,0:02:49.393 在一個例子,把學生分成兩組 0:02:49.393,0:02:54.742 第一組被問[br]聖雄甘地在 9 歲之前或之後死的[br] 0:02:54.742,0:03:00.279 而第二組被問[br]他在 140 歲之前或之後死的[br] 0:03:00.279,0:03:02.719 這兩個數字很明顯都錯得離譜 0:03:02.719,0:03:07.257 但要兩組學生猜猜[br]甘地死時的真實年齡時[br] 0:03:07.257,0:03:09.996 第一組答案的平均值是 50 歲 0:03:09.996,0:03:13.536 第二組是 67 歲 0:03:13.536,0:03:16.817 雖然最初問題中明顯錯誤的信息 0:03:16.817,0:03:18.848 不應該考慮進去 0:03:18.848,0:03:21.746 但它還是影響了學生的評估 0:03:21.746,0:03:24.615 這是個 錨定效應 (anchoring effect) 的例子 0:03:24.615,0:03:27.539 這效應常用在市場營銷和談判中 0:03:27.539,0:03:31.111 以提高顧客願意支付的價位 0:03:31.111,0:03:34.559 那麼,如果啟發法[br]導致所有這些錯誤判斷[br] 0:03:34.559,0:03:36.998 為什麼我們還是需要它呢? 0:03:36.998,0:03:39.772 因為,它們可以非常有效 0:03:39.772,0:03:41.444 在大多數人類歷史上 0:03:41.444,0:03:45.724 生存之道在於[br]用有限的訊息快速做出決定[br] 0:03:45.724,0:03:49.751 當沒有時間做邏輯分析所有可能性時 0:03:49.751,0:03:52.775 啟發法有時可以救我們一命 0:03:52.775,0:03:56.605 但今日的環境,遠需要更複雜的決策 0:03:56.605,0:04:01.180 而這些決策受潛意識因素影響[br]比我們想像更有偏頗 [br] 0:04:01.180,0:04:03.558 其影響從健康和教育 0:04:03.558,0:04:06.172 到經濟和刑事司法各方面 0:04:06.172,0:04:08.482 我們不可能讓大腦完全遠離啟發法 0:04:08.482,0:04:11.187 但我們可以學會留意它們 0:04:11.187,0:04:13.629 當面對的情況涉及數字 0:04:13.629,0:04:16.719 機率或許多細節時 0:04:16.719,0:04:18.040 停下來思考一下, 0:04:18.040,0:04:23.344 畢竟直覺的答案不一定是正確的 0:04:23.344,0:04:27.874 翻譯:min l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