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一支物理学家团队发表了一项新发现: 中微子的传播速度大于光速 中微子走完经日内瓦到意大利探测站 全长730千米的路途 大约快了600亿分之一秒 尽管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再三确认,这一奇异的发现依旧如此 研究人员并没有庆祝这一物理大发现 他们反而在报纸上刊登了一篇警示性的文章 主张继续研究,从而解释观察到的异常现象 与此同时,有人指出,造成此异象的原因是 研究者追踪了一条错误连接的纤维光缆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真正的科学远不止不变的教科书 全世界的研究者仍持续不断地发表着 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 每篇新文章都参与到科学交流中 发表的研究成果可以促进未来的研究 启发新产品的制造 并提示政府政策上的革新 所以我们对于结果发表的正确性拥有信心是很重要的 如果它们的结论是错误的 我们就冒着浪费时间 资源 甚至是健康的风险去跟随错误的引导 当有重大发现时 这些成果通常都会被其他研究者再三确认 或者重新分析数据 或者将整个实验重新再做一遍 比如,欧洲核子研究委员会对实验数据 进行了重复性调查 才追踪到计时误差 不幸的是,当下既没有资源也没有专业设备 去重新检验每年超过一百万的新发表成果 即使论文受到质疑,这样的结果也无法让人安心 最近一项研究检验了很多已发表的药学论文 论文中的结果可被复制的不到百分之二十五 其他科学验证中也出现了相同的问题 论文中的结果无法被重现的原因有许多 实验的原设计、执行、或是关于数据的分析 都有可能藏有错误 还有未知因素 譬如说在药物研究中,患者的未公开隐疾 就会使得实验的结果无法被复制 而且有时,第二实验小组不能复制先前实验结果 只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先前的实验小组做了什么 然而,一些问题可能源于 人类研究科学的体系 研究者 研究学院 和发表研究成果的科学期刊 都被要求迅速地产生新的重要成果 一篇重要的论文可以帮助事业的发展 聚集媒体目光 和保证重要的研究资金 所以,研究者一般不会自己质疑自己的研究成果 而且,很少会有鼓励研究者 发表不支持预计假设的研究成果 的情况 这造成了如今泛滥的 与期望的一样的研究结果 在极端情况下,这还可造成捏造成果的现象 在2013年,一位研究者把兔子的血液 加入人的血液中 从而给出错误的证据表明他的艾滋疫苗是有用的 这种不是“发表“就是”消亡“的心态 还危及到了学术期刊传统的同行评审过程 这是一种安全检查 专家会检测上交的论文中出现的潜在漏洞 如今的系统 只会有一到两个评审 这可以被看做是无效的 这被1998年的一场研究给证实 人们把八项漏洞放在了论文中 然而只有四分之一的漏洞在评审过程中被找出 很多科学正在努力提高其研究领域的可重复性 人们正在促进研究者的原始数据 实验过程 和分析方法更加开放、共有 这样可以减少重证结果的难度 评审过程也可以被加强 在论文发表之前更有效地找出他们的漏洞 我们还可以通过发表更多与预计假设不符的研究成果 来缓解寻找重大研究成果的压力 而结果和预计假设不符的情况 远远比现在被发表的结果所展示的多 科学,永远有,也永远会遇到一些错误的开始 这是获取新知识的过程的一部分 找到一种可以提高我们研究成果可重现性的方法 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揪出那些错误的开始 让我们更顺利地去找寻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