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道夫·希特勒 這個策劃了人類歷史上 最恐怖的種族滅絕行動的獨裁者 是怎麼在一個民主國家崛起的呢? 故事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 隨著同盟國在1918年 成功在戰場的推進, 德國覺悟到無法贏得戰爭, 簽署了停戰協議。 隨著帝制政府瓦解, 國內瀰漫著內戰和工人罷工。 由於擔心共產革命, 主要政黨聯手鎮壓起義, 建立威瑪共和政體。 新政府的首要任務之一 是施行同盟國強加的和平條約。 除了失去十分之一的國土 和解散軍隊外, 德國還必須付起 全部的戰爭責任和賠款, 使原本衰弱的經濟更是雪上加霜。 許多民族主義者和退伍軍人 視之為國恥。 他們錯誤地認為, 若非政治家和抗議者背叛了軍隊, 德國原本可以贏得戰爭。 對希特勒而言, 這些觀點轉變成痴迷, 他的偏執和妄想 導致他歸咎於猶太人。 他的說法引起社會上 很多反猶太者的共鳴。 當時,數十萬名猶太人 已融入德國社會, 但許多德國人仍視他們為外人。 一次大戰後,猶太人因事業的成功 而遭遇顛覆、發戰爭財的不實指控。 在這裡必須再三強調, 那些陰謀論出於恐懼、 憤怒、 和偏執, 不是事實。 儘管如此,希特勒因而成功。 他加入一個民族主義的小政黨, 以操控性強烈的公開演講 當上政黨領導人, 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追隨者。 結合反猶主義與憤慨的民粹主義, 納粹譴責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 是摧毀德國的國際猶太陰謀。 一開始,納粹並不受歡迎。 在他們企圖推翻政府的行動失敗後, 黨被取締, 希特勒因叛國罪入獄。 他一年後出了獄, 立刻開始重建。 接著在1929年發生了大蕭條, 導致美國銀行對德國的貸款抽銀根, 使得原本已在掙扎處境中的 德國經濟,一夕崩潰。 希特勒利用人們的憤怒, 提供他們便利的替罪羔羊, 並承諾恢復德國的昔日榮耀。 主流政黨無法處理危機, 而左翼反對派因內鬥已支離破碎。 所以一些失意的民眾湧向支持納粹, 使得納粹的議會席次,在兩年間 從少於3%躍升至超過18%。 1932年,希特勒競選總統, 輸給了戰爭英雄興登堡將軍。 但是36%的得票率, 展示出希特勒受支持的程度。 次年,顧問和商界領袖 說服興登堡任命希特勒為總理, 希望藉由導引他的聲望 達到他們自身的目的。 雖然總理只是議院的行政首長, 希特勒不斷擴張總理的權力。 他的支持者形成準軍事集團 在街道打壓抗議者。 希特勒利用人們 恐懼共產黨崛起的心理, 宣稱只有他才能恢復法律和秩序。 在1933年, 一個年輕工人因在國會大廈 縱火而被定罪。 希特勒利用此事件說服政府 授予他緊急權力。 短短幾個月內,廢除新聞自由, 解散其他政黨, 和通過反猶太人的法律。 許多希特勒早期的激進支持者 和潛在對手,也被逮捕和處死。 當1934年8月興登堡總統去世時, 很顯然不會有新的選舉。 令人不安的是,許多希特勒的 早期措施並不需要大規模鎮壓。 他的演講利用人們的恐懼和憤怒 驅使他們支持他和納粹黨。 與此同時,商人和知識分子 選擇站在輿論那一邊, 擁護希特勒。 他們說服自己和彼此, 希特勒的極端言論只是作秀而已。 幾十年過去了, 希特勒的崛起仍是個警告: 在憤怒的群眾面前 民主體制是何等的脆弱, 以及曾有個領導人毫不遲疑地 灌輸和利用群眾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