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VTT 00:00:06.553 --> 00:00:10.030 想像一個「列隊指認」, 十位目擊者 00:00:10.030 --> 00:00:15.631 被要求指認在現場瞥見 逃跑的銀行搶劫犯。 00:00:15.631 --> 00:00:18.274 如果其中六位指認同一人, 00:00:18.274 --> 00:00:21.204 那他很可能是真的罪犯, 00:00:21.204 --> 00:00:23.015 如果十人的指認都相同, 00:00:23.015 --> 00:00:25.209 你可能想這情況罪證確鑿, 00:00:25.209 --> 00:00:27.255 但你錯了! 00:00:27.255 --> 00:00:29.728 我們多數會覺得這聽起來很奇怪, 00:00:29.728 --> 00:00:34.693 畢竟,我們社會大多 依賴 多數表決與共識, 00:00:34.693 --> 00:00:37.743 無論是政治、商業或娛樂活動。 00:00:37.751 --> 00:00:42.030 所以視 ‘越多共識是件好事’ 是理所當然的。 00:00:42.030 --> 00:00:44.863 到某個程度,它通常是這樣的。 00:00:44.863 --> 00:00:48.986 但有時,當開始越靠近完全一致時, 00:00:48.986 --> 00:00:52.590 結果變得越不可靠, 00:00:52.590 --> 00:00:56.032 這稱為「一致性悖論」。 00:00:56.032 --> 00:00:58.347 了解這明顯矛盾論點的關鍵 00:00:58.347 --> 00:01:01.894 在於考量整體不確定性, 00:01:01.894 --> 00:01:05.783 它涉及你正在處理的情況類型。 00:01:05.783 --> 00:01:09.936 例如,我們要求目擊者 指認這個列隊中的蘋果, 00:01:09.936 --> 00:01:13.389 對有一致性的判斷 是無需驚訝的。 00:01:13.389 --> 00:01:17.500 但有理由預料會有些自然差異的存在下, 00:01:17.500 --> 00:01:21.334 我們也應預期會有不同的分佈。 00:01:21.334 --> 00:01:23.460 如果你擲一個硬幣一百次, 00:01:23.460 --> 00:01:28.156 你會預期得到人頭的次數 約在 50% 左右, 00:01:28.156 --> 00:01:31.541 但若結果開始趨近 100% 的人頭, 00:01:31.541 --> 00:01:34.177 你會懷疑有什麼不對勁了, 00:01:34.177 --> 00:01:35.972 問題不在於你每次的拋擲, 00:01:35.972 --> 00:01:39.001 而是硬幣本身。 00:01:39.001 --> 00:01:43.806 當然,嫌疑犯的指認 不同於擲硬幣的隨機性, 00:01:43.806 --> 00:01:48.339 但也不像分辨蘋果與香蕉那樣明確。 00:01:48.339 --> 00:01:54.203 事實上,一個 1994 年的研究發現 高達 48% 的目擊者 00:01:54.203 --> 00:01:56.967 往往會在列隊中指認錯人, 00:01:56.967 --> 00:02:00.312 即便許多人很確信自己的指認。 00:02:00.312 --> 00:02:03.788 短暫一瞥的記憶 可能是靠不住的, 00:02:03.788 --> 00:02:07.204 而且我們常高估自己的準確度。 00:02:07.204 --> 00:02:08.164 知道這些之後, 00:02:08.164 --> 00:02:12.093 一致性的指認開始看起來 似乎不一定有罪, 00:02:12.093 --> 00:02:14.705 而較像體制上的錯誤, 00:02:14.705 --> 00:02:17.024 或對列隊中的人有偏見。 00:02:17.024 --> 00:02:21.013 體制錯誤不只發生在 人為判斷的事而已。 00:02:21.013 --> 00:02:23.364 從 1993 - 2008, 00:02:23.364 --> 00:02:28.835 在歐洲各地許多犯罪現場 發現同一位女性的 DNA, 00:02:28.835 --> 00:02:34.433 這位涉罪行蹤飄忽的殺手 被命名 「海布隆魅影」。 00:02:34.433 --> 00:02:40.233 但 DNA 証據如此一致性 正因為它是錯的, 00:02:40.233 --> 00:02:43.963 原來是用來收集 DNA 檢體的棉棒, 00:02:43.963 --> 00:02:50.045 全被一位在棉棒工廠工作的女性 不經意地給污染了。 00:02:50.045 --> 00:02:54.194 在其他情況, 體制錯誤是因於蓄意欺詐, 00:02:54.194 --> 00:02:59.218 例如 2002 年,薩達姆•海珊主導的 全民公投總統大選, 00:02:59.218 --> 00:03:06.368 宣稱投票率 100%, 且據稱有 100% 是贊成 00:03:06.368 --> 00:03:09.456 他另一個七年任期。 00:03:09.456 --> 00:03:10.839 從這個方面考量時, 00:03:10.839 --> 00:03:15.121 「一致性悖論」事實上 並不是全然荒謬的。 00:03:15.121 --> 00:03:18.244 一致同意仍是理論上的理想, 00:03:18.244 --> 00:03:23.588 尤其在一些情況 預期變異及不確定的機率很低時, 00:03:23.588 --> 00:03:24.557 但實際上, 00:03:24.557 --> 00:03:29.058 在極不可能完全一致的情況下 卻出現一致時, 00:03:29.058 --> 00:03:34.180 這告訴了我們 可能有些隱藏因素影響了體制。 00:03:34.180 --> 00:03:37.018 雖然我們力求和諧與共識, 00:03:37.018 --> 00:03:42.159 但許多情況, 錯誤與分歧理當是預料中之事, 00:03:42.159 --> 00:03:48.036 若一個完美結果好得令人難以置信, 它大概真的其中有詐了。 00:03:48.036 --> 00:03:54.296 翻譯:Helen 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