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活是依附于 一个我们看不到的世界上的。 想想你最近一周的生活。 你看过电视,使用过GPS, 查看过天气,或是吃过饭吗? 这些让我们的日常生活 成为可能的东西 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 我们的卫星。 当我们理所当然的享受着 卫星为我们提供的服务的时候, 它们本身也值得我们关注, 因为它们正在自己所工作的领域中 留下长久的印记。 世界各地的人们 都依赖于卫星设施, 获取每天需要的资讯, 娱乐和通讯服务。 包括农业与环境监测, 互联网连接和导航。 卫星甚至在我们的金融 与能源市场里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但是我们日夜依赖的 这些卫星, 它们的寿命是有限的。 它们可能耗尽推进燃料, 它们可能发生故障, 或者只是达到了使用寿命。 到了那时,这些卫星 就正式变为了太空垃圾, 杂乱的排布在轨道环境里。 想象一下,在一个美丽的, 阳光明媚的日子里, 你正在公路上驾车,外出办事。 你打开了音乐, 摇下了车窗, 凉爽的微风拂过发梢。 是不是感觉很棒? 一切都是那么顺利, 直到你的车开始在公路正中间 渐渐的熄火。 这时你别无选择,只能将你的汽车 抛弃在公路上。 如果运气够好, 你能将它移动到肩侧紧急停车区, 这样它就不会影响其他交通。 几个小时之前, 你的车还是你日常生活中 必不可少的工具。 现在,它只是一堆占用了宝贵的 公路资源的废铜烂铁。 再想象一下世界各地的公路 都被废弃的车辆充斥着, 阻碍了其他的交通线路。 而且如果发生了交通事故, 残渣将散落得到处都是, 成千上万的小碎片 又将变成新的障碍物。 这就是卫星产业的运作方式。 停工的卫星 往往被长年脱轨弃置, 或者是移出轨道, 作为一种暂时性的解决方案。 而没有任何的国际空间法 去强制我们清理废弃的太空垃圾。 世界上的第一颗卫星, 史普尼克一号 发射于1957年, 在那一年中,一共只有 三次发射尝试。 几十年之后,世界各地的许许多多国家 已经发射了成千上万的卫星 进入轨道运行, 而且未来的发射频率只增不减, 特别是你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射 由九百多颗卫星组成的 卫星群这样的东西。 当下,我们主要根据卫星不同的用途, 把它们发射到不同的轨道。 我们将卫星送入的最常见位置 就是近地轨道, 大概在距地表2000千米的位置 捕捉地表影像。 由于大气层的存在, 卫星会收到自然冲击, 所以它们的轨道会自然萎缩, 最终将燃料殆尽, 大概需要个几十年吧。 另一个常见的发射卫星的位置 是地球同步轨道, 大概在距地表35000千米的位置。 那儿的卫星在地球运动时 与地球保持相对静止, 这就使通讯,或是电视广播 之类的事物成为可能。 在那样高度的卫星可以停留几个世纪。 还有就是被称作“墓地”的轨道, 不详的垃圾或是“弃置轨道”, 即很多卫星在生命周期结束时 被设定的放置点, 这样它们就不会影响 基本的运行轨道了。 自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 发射过的将近7000颗卫星中, 只有大约七分之一仍在服役中, 除了那些停工的卫星之外, 还有成千上万的鹅卵石大小的碎片, 和无数芯片大小的有色残渣 正环绕着地球。 太空残渣是太空任务的主要风险, 但是对于我们每天依赖的 那些卫星来说也一样。 现在,因为太空残骸和垃圾 正越来越令人担忧, 已经有一些国家性和国际性的工作, 正致力于发展某种技术标准 来限制额外碎片的产生。 举个例子,有建议提出 要求近地轨道航天器 在25年之内脱轨自燃, 但那仍然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 特别是对于已经停工 很多年的卫星来说。 也有一些要求提出把那些 报废的地球同步卫星 移动到一个墓地轨道中去。 但是,这些准则都是 不受国际法约束的, 而现在大家的理解是, 这些制度都将由国家管控实施。 这些准则也不是长期性的, 缺乏积极推动力, 它们也没有解决那些现存的残骸。 而只是用于限制未来的残骸产生。 太空垃圾不是任何人的责任。 事实上,珠穆朗玛峰可以为 我们理解人与环境互动 提供一个有趣的对比, 它经常被给予一个 有些名不副实的称号, 世界上最高的垃圾场。 在对于世界最高峰的 第一次探索的数十年之后, 被登山者留下的成吨的垃圾 开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也许你已经在新闻中读到,有推测称 尼泊尔将用刑法和法律规范 打击那些登山者。 目的,显而易见的 是为了劝告登山者 清理好自己的垃圾, 所以,也许一些非营利性机构就会 花钱雇一些登山者带额外的垃圾下山, 或是考察团会组织自愿清理之旅。 但是,还是有很多登山者认为 独立团体应该进行自我监管。 没有什么简单的答案, 即使是环保的善意举措 也经常会出现问题。 但这并不意味着, 我们就不应该尽己所能, 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就像是珠峰一样,偏远的 地理位置和不足的 轨道基础设施 导致废物处理成为了 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但是我们不能仅仅是达到一个新高度, 然后建立一个更高的, 位于这个世界之外的, 又一个垃圾场。 事实上, 如果某个卫星的一个部分破裂了, 那就真的只有十分有限的 修复选择余地了, 而且也意味着高昂的开销。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在设计卫星 这件事上做的更聪明一点儿呢? 如果所有的卫星, 不管是哪个国家建造的, 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 实现回收,使用,或是 积极弃轨的标准呢? 如果说有国际法能够真正有效, 让卫星生命周期一结束 就强制报废, 而不是采用临时措施, 仅仅把它们移出工作轨道呢? 或许卫星制造商们 应该在发射卫星时 被收取一份押金, 而只有当卫星被恰当处理, 或是定量的碎片被清理, 或是当卫星拥有能够帮助自身 加速脱轨的技术时, 押金才会被返还。 已经有一些乐观的迹象了。 举个例子,英国2014年 发射的TechDemoSat-1 就是被设计成在生命周期结束时 能通过一个小拖拽帆被处理的。 但是这种可行性是基于它很小, 但是更大的卫星,或是 在更高轨道运行的卫星, 或是既更大,又更高的, 像是公交大小的卫星来说, 就需要别的处理方案了。 也许你会去想那些 例如高功率激光器 或是用网和绳索牵引, 这些短期里看似疯狂的观点。 还有一个真的很炫酷的想法, 就是关于轨道拖车和空间力学的。 想象一个空间牵引车上的 一个机械手臂, 能够修复卫星上坏损的部分, 让它们重新运作。 或者说同一个机械手臂, 可以重新充满飞行器上的 依赖化学推进的燃料仓, 就像是你我给车加满油一样? 机械修复和维护 可以为绕地卫星延续数百年的生命。 不管我们想出怎样的弃置处理方案, 它都不仅仅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 还有复杂的空间法和政治问题, 要等我们去理清楚。 简单的说,就是我们还没有 找到可持续利用太空的方案。 探索,创新,改变我们生活, 工作的方式, 是我们作为人类的职责, 在太空探索中, 我们几乎是超越了地球的界线。 但是当我们以学习和 创新的名义推动边界, 我们必须要铭记我们 对于环境的责任永远不会消失。 现在,近地和同步轨道 已经是毋庸置疑的拥挤了, 我们不能只是一味的发射新卫星 去代替那些破损的,老化的, 而事先也不处理那些陈旧的卫星。 就像是我们永远都不能 把一辆破损的车 留在公路中间一样。 下回你使用手机 查看天气或是使用GPS的时候, 想一想让这一切成为现实的卫星技术。 但同时也想想那些卫星会对于 我们的地球周遭环境 带来的巨大冲击, 帮助传递这样一个讯息:我们必须 合力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效应。 地球轨道美得让人窒息, 它也是我们宇宙探索的大门。 能否让这一切永恒, 决定权在于我们自己。 谢谢。 (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