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VTT 00:00:06.983 --> 00:00:09.486 古希臘哲學家、 00:00:09.486 --> 00:00:11.895 19世紀的貴格會成員, 00:00:11.895 --> 00:00:17.140 與諾貝爾獎科學家的共同點是甚麼? 00:00:17.140 --> 00:00:21.135 儘管他們相隔超過2400年, 00:00:21.135 --> 00:00:25.134 他們的貢獻都為了這個永恆的問題: 00:00:25.134 --> 00:00:27.059 物質是由甚麼所組成的? 00:00:27.059 --> 00:00:31.224 德謨克利特在公元前440年首次提出: 00:00:31.224 --> 00:00:35.424 這世界上的一切都由微小粒子所組成, 00:00:35.424 --> 00:00:37.733 粒子的四周都是空的。 00:00:37.733 --> 00:00:41.547 他甚至推測粒子依它們組成的物質不同, 00:00:41.547 --> 00:00:44.320 而有不同的大小與形狀。 00:00:44.320 --> 00:00:49.701 他稱這些粒子為「atomos」-- 希臘語中的「不可分割」之意。 00:00:49.701 --> 00:00:53.767 他的觀點不被當時 較受歡迎的哲學家接受, 00:00:53.767 --> 00:00:57.160 例如亞里士多德就完全不同意, 00:00:57.160 --> 00:01:00.372 他認為物質是由四個要素組成: 00:01:00.372 --> 00:01:03.438 土、風、水、火, 00:01:03.438 --> 00:01:06.837 其後大多數科學家紛紛遵從。 00:01:06.837 --> 00:01:12.227 原子觀念被所有人遺忘,直至1808年, 00:01:12.227 --> 00:01:18.090 一個名為約翰‧道耳頓的貴格會老師, 他試圖挑戰亞里士多德的理論。 00:01:18.090 --> 00:01:21.564 不同於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是純粹的理論, 00:01:21.564 --> 00:01:26.396 道爾頓展現同種物質都可被分解成 00:01:26.396 --> 00:01:28.407 相同的比例的數種元素。 00:01:28.407 --> 00:01:30.573 他的結論是不同的化合物 00:01:30.573 --> 00:01:33.957 是由不同原子的元素所組合 00:01:33.957 --> 00:01:36.446 每種元素的原子都有 特定的大小與質量, 00:01:36.446 --> 00:01:39.580 而且原子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 00:01:39.580 --> 00:01:41.679 雖然他的研究得到許多讚譽, 00:01:41.679 --> 00:01:46.159 作為貴格會員,道爾頓 一生一直保持謙虛低調。 00:01:46.159 --> 00:01:49.500 現在原子論被科學界接受了, 00:01:49.500 --> 00:01:50.936 但接下來的重大進展, 00:01:50.936 --> 00:01:53.599 卻直至近一個世紀之後才發生: 00:01:53.599 --> 00:01:59.991 1897年物理學家J•J湯木生發現電子。 00:01:59.991 --> 00:02:03.357 在我們可以稱之為巧克力餅乾模型原子, 00:02:03.357 --> 00:02:07.726 湯木生的原子是負電荷的電子, 00:02:07.726 --> 00:02:11.044 均勻分布在球狀正電雲中。 00:02:11.044 --> 00:02:15.583 湯木生因發現電子 而榮獲1906年諾貝爾物理獎。 00:02:15.583 --> 00:02:18.866 但他的原子模型沒有維持很久, 00:02:18.866 --> 00:02:24.858 這是因為他有一些非常聰明的學生, 00:02:24.858 --> 00:02:27.362 而歐尼斯特•拉塞福必列名其中, 00:02:27.362 --> 00:02:31.378 他被稱為原子核物理學之父。 00:02:31.378 --> 00:02:34.049 當研究X射線對氣體的影響時, 00:02:34.049 --> 00:02:37.546 拉塞福決定更進一步研究原子, 00:02:37.546 --> 00:02:43.292 他用帶正電荷的α粒子轟擊金箔。 00:02:43.292 --> 00:02:44.673 在湯木生的原子模式中, 00:02:44.673 --> 00:02:47.049 原子中均勻分布的正電荷 00:02:47.049 --> 00:02:50.897 並不足以使α粒子發生偏轉。 00:02:50.897 --> 00:02:53.170 結果應像是以一堆網球 00:02:53.170 --> 00:02:55.729 射向一張薄薄的紙屏。 00:02:55.729 --> 00:02:58.488 結果是:雖然大多數的顆粒都穿過金箔, 00:02:58.488 --> 00:03:00.801 但是一些被反彈回來, 00:03:00.801 --> 00:03:05.951 表示所金箔片更像有大網眼的厚網, 00:03:05.951 --> 00:03:09.920 拉塞福的結論是原子中除了幾個電子外, 00:03:09.920 --> 00:03:11.941 大部分空的, 00:03:11.941 --> 00:03:14.992 大部分的質量集中在中央, 00:03:14.992 --> 00:03:17.426 他稱之為原子核。 00:03:17.426 --> 00:03:19.379 多數α粒子由原子中空部位通過, 00:03:19.379 --> 00:03:24.396 但撞到帶正電荷原子核的就被散射開。 00:03:24.396 --> 00:03:27.381 但原子論尚未完備, 00:03:27.381 --> 00:03:31.617 1913年,湯木生的另一個學生尼爾斯•波耳 00:03:31.617 --> 00:03:34.115 對拉塞福的核模型進行擴展修正。 00:03:34.115 --> 00:03:38.326 他延續早期馬克斯•普朗克和 愛因斯坦的研究成果, 00:03:38.326 --> 00:03:41.151 他提出:電子繞核的軌道 00:03:41.151 --> 00:03:44.400 有固定的半徑與能量, 00:03:44.400 --> 00:03:49.569 電子能夠從一層跳到另一個, 但不能存在於各層間的空間。 00:03:49.569 --> 00:03:52.936 玻爾的行星模型成為主流的學說, 00:03:52.936 --> 00:03:56.034 但很快,它也遇到了一些困難。 00:03:56.034 --> 00:03:59.928 實驗已經證明, 電子不僅僅是一顆顆的粒子, 00:03:59.928 --> 00:04:04.086 同時也會表現出波的特性, 00:04:04.086 --> 00:04:07.670 並非局限於空間中的特定位置。 00:04:07.670 --> 00:04:10.796 因此海森堡並提出了 著名測不準(不確定性)原理, 00:04:10.796 --> 00:04:14.220 表示當測量一個電子時, 00:04:14.220 --> 00:04:17.781 不可能同時確定 00:04:17.781 --> 00:04:20.581 電子的確切位置與速度 00:04:20.581 --> 00:04:23.007 電子不能被精確定位, 00:04:23.007 --> 00:04:26.027 但存在於可能位置的範圍內, 00:04:26.027 --> 00:04:29.877 此觀念啟發了現今原子的量子模型, 00:04:29.877 --> 00:04:33.063 那是一套迷人的理論, 具有全新的複雜性, 00:04:33.063 --> 00:04:36.496 然而其意涵尚未被完全掌握。 00:04:36.496 --> 00:04:39.546 雖然我們對原子的理解不斷的進化, 00:04:39.546 --> 00:04:42.223 但原子的存在為基本事實, 00:04:42.223 --> 00:04:46.452 讓我們放煙火慶祝原子學說的勝利! 00:04:46.452 --> 00:04:50.245 電子在環繞原子能階之間轉移時, 00:04:50.245 --> 00:04:54.412 它們以特定波長的光釋放或吸收能量, 00:04:54.412 --> 00:04:57.781 導致所有我們看到奇妙的色光。 00:04:57.781 --> 00:05:00.930 我們可以想像德謨克利特 從什麼地方看著煙火, 00:05:00.930 --> 00:05:03.479 心滿意足於經過了兩千多年, 00:05:03.479 --> 00:05:06.420 他的學說一直都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