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先生女士,晚安 我有一個問題: 在座的,有誰還記得自己第一次 意識到會死去是在什麼時候? 我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 我的祖父去世了 我記得,幾天之後 我在晚上躺在床上, 試圖搞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麼 他死了,究竟是什麼意思? 他去哪裡了? 就好像現實中的一個 黑洞打開,吞噬了他 接下來,我想到了一個 令我更加惶恐的問題 如果他會死去,我也會死嗎? 那個黑洞也會打開,吞噬掉我嗎? 它會不會在我的床下打開, 在我睡覺的時候吞噬掉我? 孩子們都會在某個時期認識到死亡 瞭解到死亡的過程各異,當然, 通常是一點一滴地積累起相關的知識 隨著年齡的增長, 我們對死亡的理解逐漸發展 如果你能重拾自己記憶中的黑暗角落 你或許會回憶起,某些與 我祖父去世時相似的感覺 也就是發現死亡也會發生在我的身上 這種感覺的背後,是一片虛無 兒童時期的心路歷程, 反映出人類思想的發展過程 正如你在孩童時代有那麼一個時期 你對自我和時間的理解達到一定的程度 讓你明白自己也不免一死 在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個時期 早期的人類對自我和時間 的理解達到一定的程度 他們首次意識到「我將會死去。」 也可以把它想成是我們的詛咒: 這就是我們為變聰明所付出的代價 我們必須忍受這個知識 這件對人類來說或許是 最糟糕的事必將會發生 我們的一切計畫、希望、夢想 和個人世界全部都要結束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個人的末日陰影之下 這太可怕了,所以我們嘗試尋找出路 拿我自己舉例,我當時只有5歲 出路就是問媽媽 當我第一次提出 「我們死去之後將會怎樣」的問題 周圍的大人都用一種標準的回答 混合著尷尬和敷衍了事的基督教信仰回答 我最常聽到的答案是: 祖父正在「上面看著我們」 如果我也死去,當然這不會發生 我也會到上面去 這讓死亡聽起來像是一個存在主義的電梯 這聽起來並不怎麼合理 我當時經常收看兒童新聞節目 那是太空探索的時代 經常有火箭被發射到天空 到太空,到「上面」 但是太空人回來的時候 從未提到過遇到我的祖父 或者其他死去的人,但當時我很害怕 搭乘存在主義電梯去見祖父的想法 聽起來比睡覺時被黑洞吞噬要好得多 因此我相信了,儘管這不合乎情理 我在兒童時期經歷的這種思維過程 包括成年後多次經歷的思維過程 是心理學家的所謂「偏見」造成的 偏見,就是我們有系統 地錯誤理解事情的過程 我們誤判、扭曲事實的過程 或者看那些我們想看到的東西 我所說的偏見是這樣的: 告訴隨便一個人他會死去 他們會願意相信任何 能否定這個現實的理論 這樣才可以長生不死 即使是存在主義電梯這樣的理論 我們能將之視為迄今為止最大的偏見 400多項實例研究證實了這一點 這些研究設計巧妙且很簡單, 研究的過程是這樣的 首先選擇各方面條件相似的兩組人 告訴一組人,他們將會死去, 對另一組人不做這樣的表態 然後比較他們的行為 你可以觀察到這個資訊 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 當人們意識到自己難逃一死時的行為 每一次你都會得到相同的結果: 意識到死亡即將降臨的人 更願意相信那些 告訴他們可以逃避死亡 獲得永生的故事 這裡有個實例:最近一項研究 挑選了兩組不可知論者 (agnostics) 也就是沒有固定宗教信仰的人 一組人被要求思考死亡 另一組人被要求思考孤獨 然後他們再次被要求 表明自己的宗教信仰 那些被要求思考死亡的人 信奉上帝和耶穌的人數 是實驗前的兩倍 差不多是兩倍 當然每個人的不可知論程度不完全一致 當給他們施加了死亡的恐怖之後, 便紛紛轉投耶穌的懷抱 這個實驗說明,讓人們意識到死亡 使他們傾向於信奉宗教 不論事實證據如何 不僅僅是宗教, 只要任何主張某種形式 永生的信仰皆如此 無論這些形式是出人頭地、 繁衍子嗣,甚至愛國主義 只要是那些承諾給你可以在一個 更宏觀的環境中繼續生存的理論 這種偏見影響了人類歷史的軌跡 400項研究中有關偏見的理論是 恐懼管理理論,其內容很簡單: 我們營造自己的世界觀, 這是我們講給自己聽的一個故事 有關整個世界,和我們對它的觀點 目的是説明我們應對死亡的恐懼 這種推崇不朽的故事有各種各樣的表達形式 但是我認為在這種多樣化的形式背後 實際上只有四種基礎的模式 被這些永生的故事所採納 縱觀歷史,這幾種形式在不斷地重複 只是一些微小的改變 或者使用更現代化的詞彙 我來簡要介紹一下這四種永生故事的模版 我會試圖讓你們瞭解 這些故事在各種文化和年代中 用符合時宜的語言重複傳誦著 第一個故事最簡單:我們希望迴避死亡 以及希望賦予這副皮囊、 這個世界永遠迴避死亡的能力 這是最簡單的永生故事主題 這個主題聽起來並不可信 但實際上,人類歷史上幾乎所有的文化 都有一些長生不老的神化和傳說 包括不老泉和其它那些 能讓我們長生不老的東西 古埃及有這樣的神話, 古代巴比倫、古代印度 以及整個歐洲的歷史中,我們都在 煉金術士的文獻中找到了這些故事 當然,我們現在依然相信 只不過給它披上了科學的外衣 一百年前,人們發現了荷爾蒙 人們希望,針對荷爾蒙的治 療方案可以應對衰老和疾病 現在,我們把希望寄託在 幹細胞、遺傳工程 和奈米科技上 但是科學可以扭轉死亡的理論 只不過是魔法煉金術 文獻中的一個章節 像人類文明的起源一樣古老 但是把希望全部寄託在 找到長生不老的藥方上 並獲得永生,是一個冒險的策略 當我們回顧歷史 看看那些曾經追尋長生不老術的人們 他們的共同之處就是,都已經死了 (笑聲) 因此我們需要一個替代方案,這種替代方案 就是第二種永生故事的主題 也就是復活 這種理論的內容是:這個身體就是我 我是這個實體組織 這個理論認可人會死去這個事實 但是說,你還可以再站起來,繼續活下去 換句話說,耶穌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耶穌死後,在墳墓中 被埋了三天,然後又復活了 我們所有人都可以復活的理 論是一個被普遍接受的信仰 不僅僅是基督教,也包括猶太教和穆斯林 我們對這個理論深信不疑 以至於在科學的年代,我們把它稍作改造 比如人體冷凍法 你死去之後,可以把自己凍起來 然後等待科技的進步 你可以被解凍、治療、修復,然後復活 有些人相信一個全能的上帝會讓他們復活 另一些人更相信某個全能的科學家 但還有一些人,他們覺得從墳墓裡爬出來 復活的想法,有點像一個蹩腳的僵屍電影 他們覺得身體已經腐爛得不成樣子, 用它來長生不老似乎不大可靠 於是他們把希望寄託在第三個 較精神層面的永生理論上 也就是我們可以離開身體, 以靈魂的方式生存 世界上大部分人都相信有靈魂存在 這也是很多宗教的核心教義 無論是現代方式還是傳統方式 靈魂理論極受歡迎 我們甚至在數位化的年代, 還在延續這個信仰 例如,有理論說你可以離開自己的身體 把你的思想、頭腦中的精華、 真正的你上傳到電腦中 像阿凡達一樣在虛擬空間中生存 但是當然,有懷疑者說, 如果我們收集有關的科學證據 尤其是神經學,其理論是你的思想、 你頭腦中的精華、真正的你 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你身體的某個部分 就是你的大腦 這些懷疑論者在第四類 長生不老的故事中找到了歸宿 那就是名留千古 這個理論說,你可以透過 留在這世界上的事物永遠活下去 比如偉大的希臘勇士阿基里斯, 他在特洛伊戰爭中犧牲 但獲得了不朽的名望 對名望的追求,當今年代要比以前 更加被人追捧 在數位化的年代,獲得名望也更加容易 你不需要是個像阿基里斯一樣的 偉大戰士,也不需要是個國王或個英雄 你需要的僅僅是連上網路, 再有一隻搞笑的貓就夠了 (笑聲) 但有的人更希望留下一些具有 實體形態的,生物學上的傳承 比如,孩子 或者他們希望能成為 更大群體的一份子 例如國家、家庭、部落, 又或是他們的基因庫 但依然還有一些懷疑論者, 質疑這些傳承是否真的可以永生 例如,伍迪艾倫曾經說: 「我不想活在同胞們的心中 我想活在我的房子裡。」 (笑聲) 如果你想在自己的房子裡永生 你無論如何就需要長生不老藥了 這是我們第一類的永生故事 所以,這就是四種類型的永生故事 我只是想稍作介紹,讓你們了解 這些故事是如何傳承下來的 微小的變化僅僅是為了迎合某個時代的潮流 它們以相似的形式反覆出現 在各類信仰中,我覺得這說明 我們應該對這類故事 尤其是某些特定版本的 真實性,持懷疑的態度 有些人相信 一個全能的上帝可以讓他們復活 另外一些人相信全能的 科學家可以讓他們復活 這說明他們的信仰 都不是根據有力的實證 我們之所以相信這些故事, 是因為我們的偏見讓我們去相信 我們被偏見所影響去相信, 是因為我們害怕死亡 所以,問題就是, 我們難道註定要度過一個 被恐懼和迴避所支配的生命嗎? 或者我們來克服這種偏見? 希臘哲學家伊比鳩魯認為我們可以做到 他認為,對死亡的恐懼很自然,但不理性 他說,死亡對我們來說毫無意義 因為只要我們活著,就沒有死亡 死亡來了,我們也不存在了 這句話經常被引用,但很難 真正理解,更難得自身體會 因為所謂的「不存在」就很難設想 兩千年之後,另一位哲學家 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 這樣說: 死亡並不是生命中的一個經歷 我們生存的目的不是為了體驗死亡 他接著說,從這個意義上講, 生命沒有盡頭 所以,我小時候害怕被黑洞吞沒是很正常的 但並不理智,因為被黑洞吞沒 並不是我們生命中可以體驗到的事情 克服這些偏見並不簡單 因為對死亡的恐懼深植於我們的內心 但是當我們瞭解到恐懼並非理性 當我們勇敢地把恐懼公開 正如它在潛意識中給我們帶來的偏見 那麼我們至少可以試圖 減少它給我們帶來的影響 我認為,可以把人生看作是一本書 一本書受限於它的封面和封底、開始和結束 我們的生命也受限於出生和死亡 儘管開始和結束限制了一本書的內容 但它依然可以涵蓋遠方的景色、 形形色色的人物、美妙的冒險 儘管開始和結束限制了一本書的內容 其中的人物並不知道這些界限 他們只知道講述他們的故事的那一刻 即使我們闔上這本書 所以,書中的人物並不害怕最後一頁將至 獨腳海盜西爾弗並不害怕你讀完《金銀島》 我們也應當有同樣的思想 想像你的生命是一本書,它的封面 它的開始和結束就是你的出生和死亡 你只能擁有這兩端之間的回憶 組成你的生命的這一段記憶 對書本之外的恐懼沒有任何意義 無論這些事發生在你出生前或死亡後 你也不需要擔心這本書有多厚 這是本漫畫書,還是一本史詩巨著 你只需要確保它講述了一個美好的故事 謝謝 (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