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揭穿關於心理學的九個神話

  • 0:01 - 0:04
    你們都聽過I.Q.這個詞,
    就是所謂的智商。
  • 0:04 - 0:05
    但,你的Psy-Q(心理智商)呢?
  • 0:05 - 0:08
    你對於成就你的事物了解多少?
  • 0:08 - 0:10
    而你又多擅長去預測別人的行為?
  • 0:10 - 0:12
    甚至說你自己的行為?
  • 0:12 - 0:15
    你認為你所瞭解的心理學,
    有多少是錯誤的呢?
  • 0:15 - 0:19
    就讓我們一起來倒數揭露
    這心理學上的十大迷思。
  • 0:19 - 0:22
    當人們在提及心理學時,
    你或許曾經聽他們說過:
  • 0:22 - 0:25
    這就像是男人從火星來,女人從金星來。
  • 0:25 - 0:27
    但是,男性和女性之間
    究竟真的差多少呢?
  • 0:27 - 0:30
    為了找到真相,
    我們就來看看這些
  • 0:30 - 0:31
    男性和女性有所不同的事物,
  • 0:31 - 0:35
    並且在同規模的圖表上
    畫出兩性的差異線。
  • 0:35 - 0:37
    男性與女性有差異的事情之一,
  • 0:37 - 0:39
    是能夠把球丟得多遠。
  • 0:39 - 0:41
    讓我們來看看這個關於男性的資料,
  • 0:41 - 0:43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
    就是所謂的常態分配曲線。
  • 0:43 - 0:46
    少數的男性可以將球丟得非常遠,
    另外少數的男性則丟不遠,
  • 0:46 - 0:48
    但大部分的男性
    都丟在一個平均距離中。
  • 0:48 - 0:50
    而女性也相同的呈現了
    常態分配曲線。
  • 0:50 - 0:52
    但我們可以看到這裡
    出現了一個蠻大的差異。
  • 0:52 - 0:55
    事實上,大部份的男性
    都可以把球丟得比
  • 0:55 - 0:57
    98%的女性還要來得更遠。
  • 0:57 - 1:00
    那麼我們現在來看看
    在相同標準規模上的
  • 1:00 - 1:03
    一些心理性別差異。
  • 1:03 - 1:04
    不論哪個心理學家都會告訴你,
  • 1:04 - 1:07
    男性的空間感比女性還要更好,
  • 1:07 - 1:09
    像是地圖識讀的能力
    而這是真的,
  • 1:09 - 1:12
    但讓我們來看看
    這個兩性差異的大小。
  • 1:12 - 1:15
    我們能看到差異是非常小的。
    這兩條曲線非常靠近,近乎重疊。
  • 1:15 - 1:19
    事實上,平均的女性
    還比33%的男性更好,
  • 1:19 - 1:21
    當然,如果說這個數值是50%的話,
  • 1:21 - 1:23
    兩個性別就並沒有任何差異了。
  • 1:23 - 1:27
    我想這個差異會是值得被記住的。
    而接下來我將要給你看的,
  • 1:27 - 1:29
    差不多是心理學史上所發現,
  • 1:29 - 1:31
    心理性別差異最大的例子。
  • 1:31 - 1:32
    就讓我們來看下一個例子:
  • 1:32 - 1:35
    任何一個心理學家都會告訴你,
    女性的語言和語法能力
  • 1:35 - 1:36
    比男性還要好。
  • 1:36 - 1:39
    這表現在標準語法測驗上。
  • 1:39 - 1:41
    這是女性的,這是男性的。
  • 1:41 - 1:45
    沒有錯,女性平均上是比男性還要好,
    但是兩條曲線也非常的相近。
  • 1:45 - 1:48
    還有33%的男性比起一般的女性還要好。
  • 1:48 - 1:50
    再一次的,如果這個值是50%的話,
  • 1:50 - 1:52
    那這兩個性別就會是相同的了。
  • 1:52 - 1:55
    所以說,這並不是真的像
    火星人與金星人那樣。
  • 1:55 - 1:57
    而比較像是其他的東西,
    例如巧克力棒Mars和巧克力棒Snikers:
  • 1:57 - 2:02
    他們基本上是相同的,
    但一種可能比另一種含有更多果仁。
  • 2:02 - 2:04
    我不會告訴你是哪一種。
  • 2:04 - 2:06
    現在,你們都準備好了。
  • 2:06 - 2:09
    我們就來用著名的
    羅夏克墨跡測驗來做個心理分析。
  • 2:09 - 2:12
    現在你大概可以看到兩個,我不知道,
    也許是兩隻熊、兩個人或其它什麼東西。
  • 2:12 - 2:14
    但你覺得他們在做什麼?
  • 2:14 - 2:17
    舉手,如果你覺得他們在對彼此打招呼。
  • 2:17 - 2:19
    好,沒有很多人。
  • 2:19 - 2:21
    如果你覺得他們在擊掌,
    請舉手。
  • 2:21 - 2:23
    好。有沒有覺得他們在打架的?
  • 2:23 - 2:25
    只有幾個人。
  • 2:25 - 2:28
    好的,所以說如果你覺得
    他們在打招呼或擊掌的話,
  • 2:28 - 2:30
    就代表你是一個友善的人。
  • 2:30 - 2:31
    如果你覺得他們在打架的話,
  • 2:31 - 2:34
    代表你是一個讓人感覺不舒服、
    具有攻擊性的人。
  • 2:34 - 2:35
    就看你基本上是個和平者或是個鬥士。
  • 2:35 - 2:36
    那這個呢?
  • 2:36 - 2:39
    這不是個需要投票的項目,
    所以我數到三的時候喊出你看到的東西。
  • 2:39 - 2:44
    一、二、三。
    (觀眾的喊聲)
  • 2:44 - 2:45
    我聽到有人說倉鼠,是誰說的?
  • 2:45 - 2:47
    真是令人擔心。
  • 2:47 - 2:48
    那裡有個傢伙說倉鼠。
  • 2:48 - 2:52
    你應該會看到
    畫面上有某種雙足動物,
  • 2:52 - 2:54
    並且它的寫照圖像在另一邊。
  • 2:54 - 2:57
    如果你沒有看見的話,
    代表你有困難
  • 2:57 - 3:02
    去處理很多同時發生的複雜情況。
  • 3:02 - 3:04
    除了,當然,
    這根本就不是那個意思。
  • 3:04 - 3:06
    羅夏克墨跡測驗
    基本上在分辨人們的個性上,
  • 3:06 - 3:09

    是沒有準確度的。
  • 3:09 - 3:11
    現代的心理學家
    也並沒有採用這套方法。
  • 3:11 - 3:15
    事實上,最近一個研究
    發現當你嘗試
  • 3:15 - 3:18
    用羅夏克墨跡測驗
    去診斷人們的個性時,
  • 3:18 - 3:19
    在明顯完全正常的參與者中
  • 3:19 - 3:23
    大約有六分之一的人,
    被診斷出精神分裂症。
  • 3:23 - 3:26
    所以如果你在這個測驗上沒有做好的話,
  • 3:26 - 3:29
    或許只是代表
    你不是一個視覺型的人。
  • 3:29 - 3:31
    那讓我們再來
    做一個快速的小測驗。
  • 3:31 - 3:35
    你在做蛋糕的時候,你比較喜歡……
    請你們舉手回答——
  • 3:35 - 3:38
    你比較喜歡使用
    帶有圖片的食譜嗎?
  • 3:38 - 3:40
    嗯,少數一些人。
  • 3:40 - 3:42
    讓朋友講給你聽嗎?
  • 3:42 - 3:45
    或是就自己試著動手做做看?
  • 3:45 - 3:47
    只有一些些人。
  • 3:47 - 3:48
    好的,所以如果你選A,
  • 3:48 - 3:50
    代表你是一個
    視覺的學習者,
  • 3:50 - 3:54
    當資訊以視覺的方式呈現時,
    你能夠得到最佳的吸收與學習。
  • 3:54 - 3:57
    如果你說B,代表著
    你屬於聽覺的學習者,
  • 3:57 - 4:00
    當資訊以聽覺的方式呈現時,
    你才會獲得較好的吸收與學習。
  • 4:00 - 4:03
    而如果你選C,就代表
    你屬於動覺的學習者。
  • 4:03 - 4:07
    在你自己動手實際去做時,
    你吸收和學習得最快。
  • 4:07 - 4:09
    除了說,當然,
    你可能已經猜到了,
  • 4:09 - 4:11
    這些都不對,
    因為這整件事情都是個迷思。
  • 4:11 - 4:15
    這些學習方式都是被捏造出來的,
    並沒有任何科學證據去支持它們。
  • 4:15 - 4:19
    我們知道這些,
    是因為我們進行了嚴謹的研究,
  • 4:19 - 4:21
    我們給這些受試者材料讓他們去學習,
  • 4:21 - 4:24
    材料分成了他們喜歡的學習方式,
    以及他們不喜歡的學習方式。
  • 4:24 - 4:27
    結果是,不管哪種學習方式,
    他們所記住的資訊量都是一樣的。
  • 4:27 - 4:29
    你稍微用個幾秒思考一下,
  • 4:29 - 4:31
    就會發現這是很明顯的事實。
  • 4:31 - 4:34
    顯然的,最好的學習模式
  • 4:34 - 4:37
    並不是是取決於你自己,
    而是取決於你所學習的東西。
  • 4:37 - 4:39
    舉個例子吧,
    你能夠只透過聽別人說
  • 4:39 - 4:42
    來學怎麼開車嗎?
  • 4:42 - 4:44
    沒有動覺經驗的話,可能嗎?
  • 4:44 - 4:45
    在解聯立方程式的時候,
  • 4:45 - 4:48
    你能夠只用腦袋來計算
    而不用紙筆來輔助嗎?
  • 4:48 - 4:51
    你能夠用跳舞來復習你的建築學考試,
  • 4:51 - 4:53
    只因為你是一個動覺的學習者嗎?
  • 4:53 - 4:56
    不行啊。你要做的是,
    將所有要學習的資料和
  • 4:56 - 5:00
    適當的學習方法連繫起來,
    而不只是你。
  • 5:00 - 5:02
    我知道你們之中有許多A級水準的學生,
  • 5:02 - 5:04
    最近才剛拿到你的GCSE
    (中等教育普通證書)的結果。
  • 5:04 - 5:07
    如果你並沒有得到
    你所預期的成果的話,
  • 5:07 - 5:09
    你真的不能去責怪
    你的學習方式,
  • 5:09 - 5:13
    但你或許可以考慮去責怪你的基因。
  • 5:13 - 5:17
    這是倫敦大學學院
    最近所做的一項研究,
  • 5:17 - 5:19
    他們發現在不同學生
    和他們的GCSE結果之間,
  • 5:19 - 5:22
    有58%的差異性
  • 5:22 - 5:24
    是來自於基因遺傳。
  • 5:24 - 5:27
    這聽起來是一個很精確的數字,
    那麼我們是怎麼確定的呢?
  • 5:27 - 5:31
    是這樣的,當我們想要解開關於
  • 5:31 - 5:33
    基因與環境的相對作用,
  • 5:33 - 5:35
    我們可以做雙胞胎研究。
  • 5:35 - 5:39
    所以說,同卵雙胞胎
    有著100%相同的環境,
  • 5:39 - 5:41
    以及100%相同的基因。
  • 5:41 - 5:44
    然異卵雙胞胎
    也有著100%相同的環境,
  • 5:44 - 5:48
    但就像任何的兄弟姐妹一樣,
    他們只有50%相同的基因。
  • 5:48 - 5:52
    那麼,經由比較
    同卵雙胞胎與異卵雙胞胎
  • 5:52 - 5:54
    的GCSE成績,
  • 5:54 - 5:55
    再做一點聰明的數學之後,
  • 5:55 - 5:59
    我們就可以知道有多少
    表現和差異性是來自於環境,
  • 5:59 - 6:01
    而多少是源自於基因的關係。
  • 6:01 - 6:05
    結果證明,58%的比例是因為基因。
  • 6:05 - 6:09
    這並不是要推翻
    你和老師們的辛苦付出,
  • 6:09 - 6:12
    但是如果你沒有得到
    你所預期的GCSE結果,
  • 6:12 - 6:17
    那麼你可以隨時嘗試著
    去責怪你的父母,或至少他們的基因。
  • 6:17 - 6:19
    有件你不應該去歸咎的事情,
  • 6:19 - 6:21
    是關於左腦學習者或右腦學習者,
  • 6:21 - 6:23
    因為,一樣的,這是個迷思。
  • 6:23 - 6:26
    這個迷思說,
    左腦是理性的,
  • 6:26 - 6:27
    它擅於解方程式,
  • 6:27 - 6:32
    而右腦是創意的,
    它在音樂等方面表現得更佳。
  • 6:32 - 6:34
    但這仍然是個迷思,
    因為幾乎你做的每件事情
  • 6:34 - 6:37
    都要你大腦的所有部位
    互相溝通聯繫,
  • 6:37 - 6:41
    就算是最乏味的日常對話都是如此。
  • 6:41 - 6:44
    然而這迷思至今仍存在,
    或許有一個原因,
  • 6:44 - 6:46
    就是因為這裡面
    包含著小部份的事實。
  • 6:46 - 6:48
    這迷思的另一個版本,
  • 6:48 - 6:51
    是說左撇子的人
    比起右撇子的人更有創造力,
  • 6:51 - 6:55
    這種說法有點道理,因為
    你的大腦是控制的是相反的手,
  • 6:55 - 6:56
    所以左撇子的人,
  • 6:56 - 6:58
    他的右腦比起右撇子的人,
  • 6:58 - 7:00
    會稍微更加活絡一點,
  • 7:00 - 7:03
    我們的觀念是右腦會更加有創造力。
  • 7:03 - 7:05
    但這個左撇子比右撇子
  • 7:05 - 7:07
    還要有創造力的觀念,
    就其本身而言就是錯誤的。
  • 7:07 - 7:10
    事實上是雙手都靈巧的人,
  • 7:10 - 7:12
    或可以兩手同時處理不同事情的人,
  • 7:12 - 7:16
    比單手使用者更具有創意,
  • 7:16 - 7:18
    因為雙手使用者
  • 7:18 - 7:21
    的大腦兩側需要
    大量的互動與溝通,
  • 7:21 - 7:24
    這與創造靈活的思考有所相關。
  • 7:24 - 7:26
    左撇子較有創意的迷思,
  • 7:26 - 7:29
    是從左撇子比右撇子
    有更多人能善用雙手的
  • 7:29 - 7:31
    這項事實中所產生出來的,
  • 7:31 - 7:34
    所以說左撇子比較善於創造
    的這個說法是有一點真實性的,
  • 7:34 - 7:36
    但只有一點而已。
  • 7:36 - 7:38
    另一個相關的迷思,你或許聽過,
  • 7:38 - 7:41
    是我們只有用到大腦10%的這件事。
  • 7:41 - 7:42
    這一樣的也是完全的迷思。
  • 7:42 - 7:45
    我們所做的每件事情,
    就算是最無聊的小事,
  • 7:45 - 7:47
    都要用到幾乎整個大腦。
  • 7:47 - 7:51
    但的確,我們大多數的人不能
  • 7:51 - 7:55
    有效的去運用我們的大腦。
  • 7:55 - 7:58
    那我們該怎麼提升我們的腦力呢?
  • 7:58 - 8:00
    或許我們可以聽一段莫札特的音樂。
  • 8:00 - 8:03
    你聽過莫札特效應嗎?
  • 8:03 - 8:06
    有一個觀念是,聽莫札特
    的音樂會使你變聰明,
  • 8:06 - 8:08
    而且會提升智力測驗的表現。
  • 8:08 - 8:10
    這個迷思的有趣之處
  • 8:10 - 8:14
    也是在於它有一點的事實存在其中。
  • 8:14 - 8:16
    原先的研究是發現,
  • 8:16 - 8:19
    聽了幾分鐘莫札特音樂的受試者,
  • 8:19 - 8:22
    在智力測驗中,
  • 8:22 - 8:25
    表現得比只是靜默著坐著
    的受試者還要好。
  • 8:25 - 8:29
    但一項後續研究招募了
    一些喜歡莫札特音樂的人,
  • 8:29 - 8:31
    以及另外一群
  • 8:31 - 8:33
    喜歡史蒂芬.金恐怖小說的人。
  • 8:33 - 8:37
    然後他們給這些受試者們
    聽音樂或聽恐怖故事。
  • 8:37 - 8:39
    更喜歡聽莫札特音樂的人比聽故事的人,
  • 8:39 - 8:42
    從莫札特音樂中,
    得到更大量的智力增長,
  • 8:42 - 8:45
    但對於更喜歡聽故事的人來說,
  • 8:45 - 8:48
    他們反而在恐怖故事中,
    得到更大量的智力增長,
  • 8:48 - 8:49
    而對莫札特音樂反應較小。
  • 8:49 - 8:52
    事實是,當你在聽你享受的東西時,
  • 8:52 - 8:55
    這些東西會使你振作一點,
    且給你在有限範圍的
  • 8:55 - 8:57
    短暫智力增長。
  • 8:57 - 8:59
    所以如果你想
    藉由聽莫札特音樂,
  • 8:59 - 9:01
    或當然,聽史蒂芬.金的故事,
  • 9:01 - 9:05
    來使你長期變得更聰明,
    那都是不可能的事。
  • 9:05 - 9:07
    另一個關於莫札特迷思的版本,
  • 9:07 - 9:12
    是說莫札特的音樂不只是能
    讓你變聰明,更能夠使你健康。
  • 9:12 - 9:14
    可惜這對於
  • 9:14 - 9:17
    幾乎每天聽莫札特音樂
    的人來說,都不是真的。
  • 9:17 - 9:19
    莫札特他自己,
  • 9:19 - 9:22
    就飽受著疾病的折磨,
    其中包含著淋病、天花、關節炎
  • 9:22 - 9:27
    以及人們認為最終
    致他於死的梅毒。
  • 9:27 - 9:30
    這表示,
    也許莫札特在選擇他的性伴侶時
  • 9:30 - 9:33
    應該要更小心。
  • 9:33 - 9:35
    但是,我們該如何選擇另一半呢?
  • 9:35 - 9:40
    有一個迷思,
    偶爾會被社會學家散播,
  • 9:40 - 9:43
    那就是我們對於戀人的選擇與
    偏愛是一種文化下的產物。
  • 9:43 - 9:45
    他們說這都是具有文化特定性的。
  • 9:45 - 9:47
    但事實上,數據並不支持這個說法。
  • 9:47 - 9:52
    有一個知名的研究,測試了
    來自全球三十七個不同文化的人,
  • 9:52 - 9:53
    從美國人到南非祖魯人都有,
  • 9:53 - 9:55
    關於他們如何擇偶。
  • 9:55 - 9:58
    而全世界每個文化都一樣,
  • 9:58 - 10:02
    男性較重視另一半的身材吸引力,
  • 10:02 - 10:03
    女性則相對較不重視,
  • 10:03 - 10:05
    每個文化皆相同,
  • 10:05 - 10:09
    女性比男性更重視另一半的
    野心以及賺錢的能力。
  • 10:09 - 10:11
    每個文化皆同,
  • 10:11 - 10:13
    男性比較喜歡比自己年紀小的女性,
  • 10:13 - 10:16
    我想平均大約在2.66歲左右,
  • 10:16 - 10:18
    仍是每一個文化皆同,
  • 10:18 - 10:20
    女性都偏好比自己年長的男性,
  • 10:20 - 10:23
    這邊平均是3.42歲,
  • 10:23 - 10:27
    所以我們明白了:
    「每個人都需要個糖爸爸。」
  • 10:27 - 10:29
    我們就從伴侶的話題轉移到,
  • 10:29 - 10:33
    如何在籃球或足球等運動
    得分的這個話題吧。
  • 10:33 - 10:37
    這個迷思是說,運動員會經歷一個
    美國人稱為熱手時期,
  • 10:37 - 10:40
    或英國人所稱的紫色時期,
  • 10:40 - 10:42
    像這傢伙一樣,
    在球場上他們不能錯過。
  • 10:42 - 10:46
    但如果你分析這個模式,
  • 10:46 - 10:48
    這些成功和失敗的統計,
  • 10:48 - 10:50
    你會發現這幾乎都是隨機的。
  • 10:50 - 10:53
    你的大腦會從這些隨機的事件中
    創造出一套模式。
  • 10:53 - 10:54
    如果你丟一枚硬幣,
  • 10:54 - 10:58
    會隨機出現正面和
    反面兩種可能,
  • 10:58 - 11:01
    而因為你的大腦喜歡
    從一無所有的地方裡找出模式來,
  • 11:01 - 11:03
    所以我們就替這些
    隨機事件加上意義,
  • 11:03 - 11:05
    然後說:「是啊,他今天狀況真好!」
  • 11:05 - 11:08
    雖然你在完全隨機的好球和壞球中,
  • 11:08 - 11:11
    還是會得到一套相同的模式與結論。
  • 11:11 - 11:15
    但罰球點是例外,
  • 11:15 - 11:18
    最近有一個關於足球中罰球點的研究,
  • 11:18 - 11:20
    發現那些代表國家的球員
  • 11:20 - 11:23
    有一個罰球的紀錄很糟糕的,
  • 11:23 - 11:25
    例如,英國,
  • 11:25 - 11:29
    會比表現好的國家更快去射門,
  • 11:29 - 11:32
    但大概就是因為這樣,
    所以他們也比較容易失誤。
  • 11:32 - 11:34
    所以就出現了這個疑問,
  • 11:34 - 11:37
    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使我們
    提升我們的表現呢?
  • 11:37 - 11:39
    你可能會做一個決定,
  • 11:39 - 11:42
    就是去懲罰那些失誤的人,
    看會不會有所改進。
  • 11:42 - 11:46
    這個關於懲罰可以提升表現的想法,
  • 11:46 - 11:48
    是著名的米爾格倫實驗中,
  • 11:48 - 11:51
    受試者們認為他們正在被實驗。
  • 11:51 - 11:54
    如果你是一個心理系學生的話
    你應該已經聽過這個了。
  • 11:54 - 11:57
    故事裡,參與者要準備給
    其他的受試者
  • 11:57 - 12:00
    他們認為是致命的電擊。
  • 12:00 - 12:02
    而受試者相信這樣的電擊是會致命的。
  • 12:02 - 12:05
    只因為一個穿著白袍的人告訴他們會這樣。
  • 12:05 - 12:07
    但這故事是一個迷思,
    這裡有三個原因。
  • 12:07 - 12:12
    第一個也是最關鍵的是,
    實驗室的外套不是白色而是灰色的。
  • 12:12 - 12:16
    第二,受試者們在研究之前就被告知,
  • 12:16 - 12:19
    並在實驗中也一直被提醒,
  • 12:19 - 12:22
    雖然電擊是疼痛的,但並不會致命,
  • 12:22 - 12:25
    當然也不會造成任何的永久性傷害。
  • 12:25 - 12:27
    再來第三個是,參與者們
  • 12:27 - 12:29
    並不只是因為穿著白袍的人
    給予指令而電擊的。
  • 12:29 - 12:32
    實驗結束採訪他們的時候,
  • 12:32 - 12:34
    所有的參與者都說,
    他們堅定的相信
  • 12:34 - 12:38
    這個關於學習與懲罰的研究,
    是很有價值的,
  • 12:38 - 12:40
    相對於給予暫時性非致命的不適感,
  • 12:40 - 12:46
    他們更相信這在科學領域
    會有長遠的收穫。
  • 12:47 - 12:50
    是的,所以我已經
    講了大概有十二分鐘了,
  • 12:50 - 12:52
    你可能坐在那裏聽我說話,
  • 12:52 - 12:55
    分析我的演講模式和肢體語言,
  • 12:55 - 12:58
    且試圖去分辨我所說的,
  • 12:58 - 13:01
    究竟是實話或謊話,
  • 13:01 - 13:03
    如果你正這樣做的話,
    你大概已經失敗了,
  • 13:03 - 13:05
    因為雖然我們都認為我們
  • 13:05 - 13:07
    能夠透過肢體語言
    和說話模式來找出騙子,
  • 13:07 - 13:09
    但幾年下來有數百個心理學研究,
  • 13:09 - 13:13
    都發現我們全部的人,
    包含警察和偵探,
  • 13:13 - 13:16
    在透過身體語言和
    言語模式來分辨人時,
  • 13:16 - 13:18
    都只是靠著運氣而已。
  • 13:18 - 13:20
    有趣的是有一個例外:
  • 13:20 - 13:22
    電視上有人呼籲失蹤的親友時,
  • 13:22 - 13:25
    我們很容易判斷出
    該親友是真的失蹤了,
  • 13:25 - 13:28
    或是發出通知的人謀殺了他。
  • 13:28 - 13:32
    說謊的呼籲者可能會搖頭、望向別處,
  • 13:32 - 13:33
    且會製造錯誤的言論,
  • 13:33 - 13:35
    相反的,真正的呼籲者通常
  • 13:35 - 13:38
    表達對失蹤的親友安全返回的希望,
  • 13:38 - 13:40
    會避免用任何殘忍的語言。
  • 13:40 - 13:44
    舉例來說,比起「被殺」這個詞,
    他們會說「把他從我們身邊帶走」。
  • 13:44 - 13:47
    說到這裡,
    也差不多是我該結束的時間了,
  • 13:47 - 13:50
    但在那之前,
    我想要用三十秒來談,
  • 13:50 - 13:53
    關於心理學總體的一個迷思。
  • 13:53 - 13:58
    這個迷思說,心理學只是
    一些有趣理論的組合,
  • 13:58 - 14:01
    只是一些說來實用的
    和能夠提供的東西而已。
  • 14:01 - 14:04
    在過去的幾分鐘內,
    我希望我已經讓你知道
  • 14:04 - 14:05
    這不是真的。
  • 14:05 - 14:09
    我們需要做的是,藉由所做的預測,
  • 14:09 - 14:10
    重新評價這些心理學理論的價值,
  • 14:10 - 14:13
    不管是讓你變聰明的莫札特音樂,
  • 14:13 - 14:18
    或使你學得更好的學習模式,
  • 14:18 - 14:22
    還是些其他的什麼,這都只是
    可受檢驗的經驗上的說法,
  • 14:22 - 14:23
    所以我們唯一可以做的是,
  • 14:23 - 14:25
    在嚴謹控制的研究中,
  • 14:25 - 14:28
    用數據去檢驗這些說法。
  • 14:28 - 14:31
    也只有透過這樣的做法,
    我們才能發現,
  • 14:31 - 14:34
    哪一些理論是被支持的,
  • 14:34 - 14:37
    而哪一些,像是我今天
    所告訴你的,是錯誤的迷思。
  • 14:37 - 14:38
    謝謝大家。
  • 14:38 - 14:42
    (觀眾鼓掌)
Title:
揭穿關於心理學的九個神話
Speaker:
班.安柏瑞吉
Description:

你對大腦的認知,有多少其實是錯誤的?在這個快車式的科學迷思旅程中,班.安柏瑞吉將帶領大家走過九大被證明錯誤的熱門心理學觀念,並揭露幾個關於我們大腦運作的精彩真相。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14:55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 Compare revisions